人物:釋德基

相關(guān)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
清河臨清人。
年十六。
辭親出家。
十九薙落。
謙謹恭敏。
專務(wù)實行。
雖經(jīng)論備閱。
而尤善律部。
開皇之季。
駐錫京師。
日以持戒禮懺為業(yè)。
又誦千佛名經(jīng)十二卷于太白山中。
而每名則加拜焉。
太白九隴山僧邕禪師者。
素以道行著。
稱美因奉之。
以究心學(xué)。
后還京。
住慧云寺。
從靜嘿禪師。
靜嘿蓋道善禪師之神足。
道善持己節(jié)約。
四眾欽重。
美事靜嘿馀十年。
凡其施設(shè)。
皆所經(jīng)歷而得其說。
靜嘿滅度。
一以委之。
西循守不失。
故悲敬二田。
未嘗間歲。
諸造福處。
悉有饋慧。
夏末蘭盆。
亦隨寺送物。
俗謂普盆錢。
大業(yè)之季。
夏集千僧。
行道七日。
或謂美曰。
時既炎熱。
不可使眾饑虛。
何不打餅供養(yǎng)。
美曰面易致耳。
然而柰其餿敗何。
或曰我能之。
但多置冷水盆則善矣。
明日半衣起。
溲面二十斛。
作二日料。
饔庖麇。
至杖打刀切。
湯鍋亦已沸矣。
隨切隨投之湯中。
已煮熟。
則撈以投水中。
投之湯者有盡。
投之水者無窮。
黎明行餅。
莫不訝其堅韌也。
眾以為至誠所感云。
武德初。
詔住會昌寺。
乃于西院。
造懺悔堂。
像設(shè)嚴盛。
棟宇宏麗。
時則浴井忽竭。
美為禱祈。
泉涌如舊。
平生畜舍利不多。
而應(yīng)驗?zāi)獪y。
隨以寶函。
遇禱必給。
力行頭陀。
終身徒跣。
以避蟲蟻。
或?qū)W般舟而不坐。
或?qū)W止過而不言。
雜行紛紜。
殆難殫舉。
且口誦彌陀之號。
心專凈土之歸。
貞觀十一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
合掌稱佛而逝。
壽六十三。
露尸于南山鴟鳴阜。
骸塔楩梓谷。
弟子樹碑。
侍中于志寧文又沙門曇獻者。
京邑人亦弘福業(yè)。
功格前賢。
身成令范。
眾所推挹。
故光明寶閣。
冠絕寰中。
慈悲佛殿。
時所驚異。
本微跡顯。
茲不廣述。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興福篇第九
釋德美。俗姓王。清河臨清人也。年在童稚。天然樂善。口中所演恒鋪贊唄。擁塵聚戲必先景塔。每見形像生知禮敬。由是親故密而異之。知非紹續(xù)之胤也。任從師學(xué)。十六辭親投諸林野廣訪名賢用為師傅。年至十九方蒙剃落。謹敬謙恪專思行務(wù)。雖經(jīng)論備閱而以律要在心。故四分一部薄通宗系。追求善友無擇遐邇。潔然自厲不群非類。開皇末歲。觀化京師受持戒檢。禮懺為業(yè)。因往太白山誦佛名經(jīng)一十二卷。每行懺時誦而加拜。人以其總持念力功格涅槃。太白九隴先有僧邕禪師。道行僧也。因又奉之而為師導(dǎo)。從受義業(yè)亟染暄涼。后還京輦住慧云寺。值默禪師又從請業(yè)。默即道善禪師之神足也。善遵承信行普功德主。節(jié)約形心不衣皮帛。默從受道。聞見學(xué)之望重京都。偏歸俗眾。美依承默十有馀年。三業(yè)隨從深相器待。所以每歲禮懺將散道場。去期七日苦加勵勇。萬五千佛日別一遍。精誠所及多感徵祥。自爾至終千有馀遍。故默之弘獎福門開悟士俗廣召大眾。盛列檀那利養(yǎng)所歸京輦為最。積而能散。時又珍重。常于興善千僧行道。期滿?奉人別十縑。將及散晨外赴加倍。執(zhí)事懼少依名付物。默聞告曰。何有此理不成僧義。必若約截凡圣難知。但當(dāng)供養(yǎng)不慮虛竭。庫先無貯物出散之晨及設(shè)大會七眾俱集。施物山積新舊咸充。時又欽之。謂其志大而致遠。故使靈祇冥助也。不然誰能睹斯不懼耶。故自開皇之末。終于大業(yè)十年。年別大施。其例咸爾。默將滅度。以普福田業(yè)委于美。美頂行之。故悲敬兩田年常一施。或給衣服?;驖准Z。及諸造福處多有匱竭。皆來祈造通皆賑給。又至夏末。諸寺受盆。隨有盆處皆送物往。故俗所謂普盆錢也。往住禪定斯事無殆。大業(yè)末歲。夏召千僧七日行道。忽感異人形服率然來。告美曰。時既炎熱。何不打餅以用供養(yǎng)。美曰。面易辦也。人多餅壞。何由可致。便曰。易可辦耳。且溲三十斛面。作兩日調(diào)。餅不壞也。即隨言給。但云多辦瓫水槽多貯冷水。明旦將設(shè)。半夜便起打面搥案。鼓動人物。僧俗聚觀驚亂眼耳。須臾打切面已。將半命人煮之。隨熟內(nèi)水。自往攪之。及明行餅。皆訝緊韌抽拔難斷。千人一飽咸共欣泰。試尋匠者通問失所。馀有槽甕中餅。日別供僧。乃盡限期一無爛壞。合眾悲慶感通斯應(yīng)。武德之始。創(chuàng)立會昌。又延而住。美乃于西院造懺悔堂。像設(shè)嚴華堂宇宏麗。周廊四注復(fù)殿重敞。誓共含生斷諸惡業(yè)。鎮(zhèn)長禮悔潔凈方等。凡欲進具必先依憑。蕩滌身心方登壇位。又于一時所汲浴井忽然自竭。徒眾駐立無由洗懺。美乃執(zhí)爐臨井??嗉悠砀妗?yīng)時泉涌。還同恒日。時共宗焉。所畜舍利藏以寶函。隨身所往必赍供養(yǎng)。每諸起塔祈請散之。百粒千粒隨須而給。精苦所感隨散隨滿。由是增信彌隆。勤懇不絕。又年經(jīng)秋夏。常行徒跣??值赶x蟻。慈濟意也?;蛐邪阒?。一夏不坐?;?qū)W止過。三年不言?;蛐Р惠p通禮七眾?;蛲?jié)食。四分之一。如斯雜行其相紛綸。即目略舒差難備舉。生常輟想專固西方??谡b彌陀。終于命盡。以貞觀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合掌稱佛卒于寺院。春秋六十三矣。乃送于南山鴟鳴堆。后又收骸于楩梓谷起塔。弟子等樹碑于會昌寺。侍中于志寧為文。又京邑沙門曇獻者。亦以弘福之業(yè)功格前賢。身令成范眾所推揖。所造福業(yè)隨處成焉。故光明寶閣冠絕寰中。慈悲佛殿時所驚異。人世密爾故不廣焉。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五
善道法師。
臨淄人。
入大藏信手探卷得觀無量壽佛經(jīng)。
乃專心念佛以修十六妙觀。
及住廬山觀遠公遺躅。
豁然增思。
后遁跡終南修般舟三昧數(shù)載。
睹寶閣瑤池宛然在目。
復(fù)往晉陽從綽禪師授無量壽經(jīng)。
入定七日。
綽請觀所生處。
道報曰。
師當(dāng)懺悔三罪方可往生。
師嘗安佛像在檐牖下。
自處深房此一罪也。
當(dāng)于佛前懺。
又常役使出家人此二罪也。
當(dāng)于四方僧前懺。
又因造屋多損蟲命此三罪也。
當(dāng)于一切眾生前懺。
綽靜思往咎洗心悔謝。
久之道因定出謂綽曰。
師罪滅矣。
后有白光來照之時。
是往生相也。
道行化京師歸者如市。
忽微疾即掩室怡然念佛而逝
異香天樂向西而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 【介紹】: 宋僧。溫州永嘉人,俗姓焦,字從遠。善辯工文。嘗依慧覺大師,得天臺教法。后主持壽圣丈席,學(xué)人趨之如歸。有《凈業(yè)記》、《護國記》。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如湛。
生永嘉焦氏。
幼年試經(jīng)得度。
力研教乘。
往依車溪卿公。
時眾已多無所容。
惟小室如斗。
安之不以為隘。
劇暑埋大甕。
實以寒泉。
與四友背甕環(huán)坐。
以挹其爽。
如此數(shù)載。
眾戲目小室。
為五瘟堂。
后參慧覺。
晝夜?jié)撔摹?div id="vdtn3pt" class='inline' id='people_24216_1_16_comment'>
盡得教觀之妙。
初主車溪壽圣。
講馀課法華一部。
佛號二萬聲。
有求為知事者。
以非器不見。
用憾之。
夜懷刃入室。
則見官客滿座。
次夜復(fù)入。
則昏黑失路。
又往才入室。
見十?dāng)?shù)人。
皆同師形。
其人愧恐而遁。
平時少睡。
夏月坐草莽中。
口誦法華。
袒身施蚊。
門人謂。
師年高。
宜息苦行。
師曰。
翾飛之類。
安得妙乘。
所冀啖我血聞我經(jīng)。
以此為緣耳。
后人因表其處。
為喂蚊臺。
晚歲謝事。
居閒一小庵。
日熏凈業(yè)。
紹興庚申。
端坐念佛而逝。
阇維。
得五色舍利。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如湛,姓焦氏,永嘉人也。
母夢寶塔矗云,驚而舉子。
幼年試經(jīng)得度,首謁東靈欽師,及普慈暉師。
所學(xué)未就,乃與空相融之車溪依卿師。
時眾已多,無所容,唯小室如斗,不以為隘。
盛暑埋大甕,實以寒泉,與四友背甕環(huán)坐,以挹其爽。
后參慧覺于橫山,晝夜?jié)撔模M得教觀之妙。
初主車溪壽圣,講馀課《法華》一部,佛號二萬聲。
平時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誦《法華》,袒身露臂,任蚊聚集,略不拂搔,或謂年高,宜息苦行。
湛曰:“飛蟲之類安得妙乘?
所冀啖我血聞我經(jīng),以此為緣耳。
”后人因表其處為饟蚊臺。
晚歲謝事,間 居小庵,日薰凈業(yè)。
宋紹興庚申七月,端坐念佛而逝。
阇維得五色舍利,著《靜業(yè)記》、《釋觀經(jīng)疏》、《護國記》、《釋光明疏》,又述《金剛會解》、《假名集》。
建炎初,述《聲聞會異》,其末題云:“匈奴去杭入秀,兵火沿塘,劫掠蜂起,命在不測,聊書此為記。
”時事人以為與章安當(dāng)寇盜縱橫而著《涅槃玄義》,其事相類。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宗凈。
字月江。
婺人也。
正庵訚公法子。
頎身偉貌。
德本夙植。
覺。
繇性稟。
每以佛乘印參儒典。
默而能融。
辯而不肆。
所著詩文。
皆有足觀。
尤以接物利生為己任。
行持無怠。
雖小戒律如踐青折萌。
盥手泛席之?dāng)?shù)。
未嘗放心。
翰院侍講王公時彥。
在秘閣纂修。
少師姚公。
實總其事。
二公論。
及東南名僧。
而師居其一。
總司聞其賢。
舉授徑山住持。
一時名公鉅卿。
皆樂然出疏勸請向振山靈。
師之住是山也。
不大設(shè)門徑。
不廣聚徒眾。
抑渾而務(wù)實。
嘗示人曰。
身是一卷活經(jīng)。
無時不轉(zhuǎn)。
口是兩片死皮。
有說便動。
真知實謬不在言也。
師之為文字。
用濟佛事。
過則揮去。
如塵垢秕糠。
了無留意。
至于整頓山門。
事無巨細。
宜為必行。
可以立住。
皆決于俄頃。
無顧慮徬徨之滯。
亦法門英杰也。
或贊其像曰。
神定氣沖。
言雄貌偉。
擊拂一下。
大海絕流。
咳唾一聲。
須彌粉碎。
衲子師模。
佛祖骨髓。
夫是之謂正庵和尚之的傳。
妙喜七葉之華裔也。
后念佛而逝。
塔于本山。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元凈。字天鏡。號樸隱,會稽人,父倪機。母嚴氏。容貌魁偉。襟懷煦然如春。世間機阱押闔之術(shù)。不識為何物。祝發(fā)受具。嶷然有遠志。從天岸講天臺止觀。復(fù)往雙徑。參行端。凈入門。端厲聲一喝。凈若聞雷霆聲。黏縛盡脫。遽稽首作禮。端曰。汝果何所見耶。復(fù)問答四三轉(zhuǎn)。皆愜端意。端顧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命歸侍司。尋掌書記。時年二十七。丙申。出世會稽長慶。升天衣萬壽。四方問道者。聞風(fēng)來歸。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元凈。字天鏡。別號樸隱。越之會稽人。父倪機。母嚴氏。師初以童子出家。領(lǐng)昭慶濡律師戒。嶷然有遠志。韓莊節(jié)公性。教之為文。伸紙引墨。思源源不可遏。公深加嘆賞。既而從天岸濟法師。習(xí)天臺教。盡得其學(xué)。臺宗諸老。競以書聘之。欲令出門下。師不從。元叟端公。說法雙徑。人尊之為當(dāng)代妙喜。師往從之。入門。叟厲聲一喝。師若聞雷霆聲。黏縛盡脫。遽稽首作禮。復(fù)問答三四轉(zhuǎn)。皆愜叟意。遂錄為子。使掌記室。久之。游建業(yè)。謁全悟?公于大龍翔寺。全悟門風(fēng)高峻。不輕許可。見師特甚稱之。繼往臨川。謁虞文靖公集。虞公尤稱之。留九十日而還。他若黃文獻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華。翰林學(xué)士危公素。其同辭稱師。無異于虞公。名聞行宣政院。元至正十六年。請師出世會稽長慶寺。升天衣萬壽禪寺。四方問道者。聞風(fēng)來歸。師以氣衰。倦于將迎。營精舍一區(qū)。而歸老焉。即山陰和塔是也。我太祖龍興。師與鐘山法會之選。與東溟目公。碧峰金公。特被召入內(nèi)庭。從容問道。賜食而退。已而辭歸和塔。若將終身焉。未幾。靈隱虛席。諸山交致疏幣。延師主之。師不得已而赴。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禍作矣。師入院。甫浹日。寺之左右序言曰。寺政實繁乏。都寺僧司之。師曰。若等盍選其人乎。眾咸曰。有德現(xiàn)者稱多才。昔掌崇德莊田。能辟其萊蕪。以食四眾。倘以功舉。誰曰不然。師諾之。先是。勤舊有聞。歆現(xiàn)之獲田利。率無賴比丘。請于前主僧代之。及現(xiàn)之被選也。大懼發(fā)其奸私。走崇德縣。列現(xiàn)過失。縣令丞寘不問。適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訊鞫既得實。以師為寺長。失于簡察。法當(dāng)緣坐。移符逮師?;蛑^師曰。此三年前事爾。況師實不知。且不識聞。宜自辯訴可也。師笑曰。定業(yè)其可逃乎。至部。部主吏問曰?,F(xiàn)之犯禁。爾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之。當(dāng)書責(zé)款以上。師即操觚如吏言。尚書暨侍郎覽之大驚。咸曰。師當(dāng)今名德也。惡宜有是。薦審之務(wù)得其情。師了無異辭。于是。皆謫陜西為民。聞亦大悔。且泣曰。聞草芥耳。豈意上累師德。蚤知至此。雖萬死不為也。師弗顧。行至寶應(yīng)。謂從者曰。吾四體。稍異常時。報身殆將盡乎。夜宿寧國寺。寺住持。故師舊識。相見甚歡。師女弟之夫陳義安?;乱气P陽。以道經(jīng)寺中。師悅曰。吾遺骸有所托矣。是夕共飯。猶備言遷謫之故。不見有憊色。明旦。忽端坐合爪。連稱無量壽佛之名。泊然而逝。實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義安等。為其龕斂。以俟師之季父至。道衋然傷心。遣其法孫梵譯。走寶應(yīng)攜骨而還。骨間舍利。叢布如珠??h大夫。及薦紳之流來觀。皆嘆息而去。其徒結(jié)竁于和塔祖壟之側(cè)。瘞焉。壽六十七。臘五十三。三會語有錄二卷詩文。曰樸園集。師容貌魁偉。襟懷煦然如春。世間機阱押闔之術(shù)。不識為何物。性尚風(fēng)義。斷江恩公。與師締忘年交。斷江卒。師為刊布詩集。復(fù)請虞公銘其塔。三主名山。起費補壞。具有成績。其敷闡大論。發(fā)揮先哲。釋門每于師是賴。千百人中。不能一二見焉。竟以無罪謫死。茍不歸之于定業(yè)。將誰尤哉。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凈源,字天鏡,一號樸隱,姓倪氏,會稽人也。
父機,母嚴氏,皆為士族。
童時,從弘教大師立公于大報恩寺祝發(fā)為僧,受戒于昭慶濡律師,嶷然有遠志。
韓莊節(jié)公性以道德辭章下帷授徒,凈往從之。
于群經(jīng)要旨,作文程式,俯仰變化,開闔曲折,悉洞然心胸,伸紙引墨,思源源不渴,每進一解,韓公未嘗不稱善。
天岸濟以臺衡止觀開講于虎林之集慶,凈又往從之。
濟為折三千性具之義及四明孤山同異之辨,波瀾浩蕩,廉陛高嚴,凈能一一領(lǐng)解,臺宗諸老競以書聘之。
時元叟端說法雙經(jīng)山,人尊為“當(dāng)代妙喜”。
凈又往從之,入門,叟厲聲呵之,若聞雷霆,黏縛盡脫,遽卻立作禮。
叟曰:“汝果何所見耶?
”復(fù)問答三四轉(zhuǎn),皆愜叟意,顧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錄為弟子,命歸侍司,尋掌記室,時年二十七。
久之,出游建業(yè)大龍翔寺,寺主廣智全悟?公精貫儒釋,行文為世模范,不輕與人,見凈盛稱之。
繼往臨川,謁虞文靖公集,虞公又盛稱之,留三月乃還。
當(dāng)時能文者若黃文獻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華,翰林學(xué)士危公素,莫不聞風(fēng)贊賞,由是聲光遠施,上達聰聽。
元至正十六年,行宣政院請出世會稽長慶寺,遷天衣萬壽禪寺,四方問道者日至,凈以衰病倦于將迎,營精舍一區(qū)而歸老焉,所謂和塔處也。
元運既謝,明室初興,詔天下名僧建會鐘阜,升濟幽靈。
凈與上竺東溟日、五臺璧峰金特被召入內(nèi)庭,從容問道,賜食而退。
已而辭歸和塔,若將終焉。
洪武九年冬十二月,靈隱虛席,諸山交致疏幣,延凈主之,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禍作矣。
初靈隱有莊田在崇德,都寺僧德現(xiàn)掌之,開辟蕪萊,以食四眾,無賴比邱某歆其田利,請于前主僧代之。
及凈入靈隱,德現(xiàn)復(fù)充都監(jiān),某懼發(fā)其奸私,走崇德縣,列現(xiàn)過失,縣令丞寘不問。
未幾,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訉鞫得實,以凈為寺主失于檢察,法當(dāng)緣坐,移符逮凈。
或謂凈曰:“此三年前事,且實不知,宜自辯訴,可免。
”凈笑謝曰:“定業(yè)其可逃乎?
”至部,主吏問之曰:“現(xiàn)之犯禁,爾知之乎?
”曰:“知之。
”曰:“既知之,當(dāng)書責(zé)款以上。
”凈即操觚如吏言,尚書侍郎見之,皆大驚曰:“凈當(dāng)今名德,惡宜有是?
”薦審之,務(wù)得其情。
凈了無異辭,于是皆謫陜西為民,行至寶應(yīng),謂從者道升曰:“吾四體稍異常時,報身殆將盡乎?
”夜宿寧國禪寺,主僧總虛了舊日交游,相見甚歡。
陳義安為青州衛(wèi)知事,移戍鳳陽,以道經(jīng)此,亦留寺中,與凈相遇,凈喜曰:“吾遺骸有所托矣。
”義安者,凈之女弟夫也。
是夕共飯,備言遷謫之故,不見憊色。
明旦端坐合爪,稱佛而逝,時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世壽六十七,僧臘五十三。
義安、總虛為龕斂以俟,法孫梵譯走寶應(yīng),焚其骨,舍利叢布如珠結(jié),竁山陰和塔瘞焉。
凈容貌魁偉,懷煦然,如春世間,機阱之術(shù),不禁自絕。
性尚風(fēng)義,斷江恩與為忘年交。
其卒也,為刊其詩集,復(fù)乞虞公銘其塔。
三主名山,起廢補敗,具有成績。
《三會語》有錄二卷;詩文曰《樸園集》,葺若干卷。
譯等哀慕慈法,懼其湮沒,疏為事狀,徵文于宋文憲公濂而銘諸石。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普智。
字無儗。
別號一枝叟。
浙江臨平褚氏子。
出家于錢塘龍井寺。
依東溟日法師授天臺性具之學(xué)。
優(yōu)于講說。
歷四大道場門風(fēng)大振。
晚年開演于松江延慶寺。
遂為終老專修凈業(yè)寒暑不輟。
永樂戊子正月二日微疾。
會眾端坐面西念佛而逝
嘗集注阿彌陀經(jīng)一卷。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普智,字無礙,別號一枝叟,臨平褚氏子。
出家于錢塘龍井寺,依東溟日授天臺性具之學(xué),優(yōu)于講說,歷四道場,風(fēng)教遠施。
晚歲演法于松江延慶寺,因以終焉。
專脩凈業(yè),寒暑不輟。
永樂戊子正月二日微疾,會眾端坐面西念佛而逝。
嘗集注《阿彌陀經(jīng)》一卷。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四 解義篇第二之四
釋真節(jié)。號素庵。襄陽人也。少為郡弟子。忽宿根內(nèi)萌即辭割親愛。禮明休和尚祝發(fā)。既而北游京師。遍參講席。居秀法師座下饜餐法喜深得賢首之印。師之學(xué)富內(nèi)外。諸方每以龍象推之。久之負錫南還金陵。出主攝山棲霞。眾逾三百教備五乘。據(jù)師子座撾大法鼓三十馀年。檀施之馀拓地為廬。時殷宗伯得瑯琊大士像。五臺陸公亦鑄金像。悉歸師供奉。羅參知署曰圓通精舍。句曲李石麓學(xué)士盟為方外交。師闡大法不以期限。嘗講法華經(jīng)至多寶塔品??蘸霈F(xiàn)寶塔于座前一如經(jīng)言。四眾跂觀灑然希覯。中使張某奉慈圣皇太后命至同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縷僧伽黎衣一襲。宣慈旨賜之。即于講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徵神化。汪道昆記其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素庵法師。
諱某。
生于襄陽鐘氏。
壯歲棄儒。
遍訪知識。
至南陽留山寺。
禮泯庵休公落發(fā)。
瓢然一缽。
歷伏牛清涼受具。
依秀法師。
習(xí)經(jīng)論凡十一載。
精其業(yè)。
南禮普陀。
過白下。
白下名流。
針芥自合。
以攝山講席留師。
道聲大振。
師亦樂茲山幽邃。
遂誅茆筑室。
棲遲十年。
一日扶杖將行。
留偈凈業(yè)堂云。
自入棲霞已十年。
東修西補未曾閒。
掀翻瓦礫成禪院。
除剪荊榛作菜園。
每煉蔬羹供海眾。
恒宜大教繼先賢。
如斯弗為兒孫業(yè)。
留與同袍萬古傳。
其氣韻可想矣。
已而為眾復(fù)留。
師身長幾七尺。
頭顱方直。
面目有光。
隆顙豐頤。
音聲如鐘。
生平履踐。
如冰雪。
隨所酬應(yīng)。
春溫日旭。
人自意消。
說法直截簡易。
不為峻語。
而格頑導(dǎo)愚。
遠近欽悅。
凡講華嚴大鈔法華楞嚴諸大乘經(jīng)論。
各若干座。
以萬歷癸巳十一月十三日后夜。
端坐念佛而逝。
三日中夜。
火滿山。
若列炬。
閱世七十五。
法臘五十。
師生平瑞跡甚多。
初至攝山演華嚴。
至入法界品。
塔放五色光。
又一日講法華。
至寶塔品。
見空中光相儼然。
汪司馬道昆。
為作銘記。
司馬公兩舉無遮大會。
于新安焦山。
見異人數(shù)十曹。
伏師前以脫苦謝。
司馬親見之。
丙戌大饑。
僧眾絕食。
而蕪陰郝氏。
裹百斛米至。
初登殿禮佛。
驚謂曰。
是夢中教我賑米佛也。
辛卯冬。
講法華于婁東之淮云。
至地涌品。
毫光繚繞法座下。
經(jīng)久不散。
應(yīng)蕪湖講。
期度江。
風(fēng)浪大作。
師咒觀音力。
應(yīng)聲寂然。
其他毛舉未易悉數(shù)。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真節(jié),字素庵,襄陽人也。少為郡弟子,忽宿根內(nèi)萌,即辭割親愛,禮明休祝發(fā),既而北游京師,遍參講席,謁秀法師,饜餐法喜,深得賢首之印。節(jié)學(xué)富內(nèi)外,諸方每以龍象推之。久之,負錫南還金陵,出主攝山樓霞,眾逾三百,教備五乘,據(jù)師子座,撾大法鼓三十馀年,檀施之馀,拓地為廬。時殷宗伯得郎邪大士像,五臺陸公亦鑄金像,悉歸節(jié)供奉,羅參知署曰圓通精舍。句曲李石麓學(xué)士盟,為外方交。節(jié)闡大法,不以期限。嘗講《法華經(jīng)》至《多寶塔品》空中忽現(xiàn)寶塔于座前,一如經(jīng)言,四眾跂觀,灑然希覯。中使張某,奉慈圣寶太后命至,同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縷僧伽黎衣一襲,宣慈旨錫之,即于講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徵神化,汪道昆記其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當(dāng)涂人,字巖子。卞琳妻。工寫意山水,善草書。轉(zhuǎn)徙蘇浙江淮間,以詩名垂四十年。有《青山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三
吳山,字巖子,當(dāng)涂人??h丞卞琳室。有《青山集》。
閨秀詞鈔·卷五
字巖子,當(dāng)涂人,太平縣丞江寧卞琳室。有《青山集》。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巖子,當(dāng)涂閨秀,適卞琳。
眾香詞
寧都魏禧序其《青山集》曰:“夫人家青山,既轉(zhuǎn)徙江淮無常地。
有《西湖》、《粱溪》、《虎丘》、《廣陵》諸集,最后類次之,以《青山》名,蓋夫人于是年六十馀矣。
楚玉中道即世未有后。
其長女元文,工詩詞,次女德基善畫并賢能,先后事劉孝廉峻度,如劉敞王拱辰故事。
峻度以賢豪名廣陵,事夫人如母,依之終老。
時回首故鄉(xiāng),躊躇躑躅,不勝丘首之感焉。
天下女子能詩者不乏人,夫人于興亡盛衰之大故,篇什留連,不一而足。
有《國風(fēng)》諷刺,《小雅》怨誹之義,予讀之,低徊泣下,然楚玉一貧書生,夫人非有象服六珈之遇,而往往若此,則真吾所不解也。
天下稱夫人詩垂四十年,工詩法,晚更好道,得奇疾,疾作則右手自運動,日夜作字不休,或濡筆書紙上,悉成玄理,疾止不復(fù)記憶,凡二年而逾。
白發(fā)朱顏,奕然有丹砂之色。
遂不甚作詩矣。
予交峻度最善,來廣陵則主之,夫人與其二女嘗以詩畫酬予內(nèi)子,間屬予論定其詩,因得請見。
夫人吐詞溫文,出入經(jīng)史,相對如士大夫,予每退而嘆息之。”
杭郡詩輯
夏基言巖子居湖上三年,詩膾炙人口,錢塘令張譙明為之分俸,可謂一時佳話。魏禧《青山集序》云“卞君楚玉夫人吳巖子,家青山,既轉(zhuǎn)徙江淮,無常地。有《西湖》、《粱溪》、《虎丘》、《廣陵》諸集,最后匯次之以《青山》名。楚玉中道,即世未有后。夫人依女夫劉峻度以老?!编嚌h儀題其集曰“江湖萍梗亂離身,破硯單衫相對貧。今日一燈花雨外,青山自署女遺民?!币云湓姸嘤駱溷~駝之感也。
虎阜志
順治丁亥,吳巖子攜詩囊與徐智珠登金焦,游虎阜,有《虎丘詩集》,后至明圣湖,縱覽孤山、葛嶺之勝,詩篇益富有。《青山集》魏禧為之序。
竹靜軒詩話
卞楚玉,遭家難,中道即世無后,巖子與二女窮居。
長女元文,工詩詞,次女德基善畫,先后嫁江都劉孝廉峻度,峻度迎歸,事之如母。
以詩古文名當(dāng)世,垂四十年,魏叔子《青山集序》、鄧舍人贈詩咸以女遺民目之。
予有詩云“風(fēng)吹香氣入簾來,集著青山太白才。
閨閣遺民君獨擅,高歌落日鳳凰臺?!?div id="znjrlxn" class='inline' id='people_59424_7_4_comment'>
閨閣詩鈔
巖子善畫寫意山水,工草楷書。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五
釋祥暉,字瑞林。
姓孫氏,天津人也。
方在娠時,母感異徵,私禱彌勒院得舉子。
六歲隨祖母王氏詣院禮佛,雖在齠齡,觸事通曉。
近聽梵音,輒形喜躍。
祖母知有宿根,不墮麈勞。
久之,入里之無量院,禮濟舟薙染。
教習(xí)經(jīng)論,髣如記憶。
年二十,詣寶華受具于定庵。
三載安居,專精律部,研究止持。
壬午春,辭定南下,兼慕禪學(xué)。
歷普陀、天童、育王、顯圣諸剎,凡浙中名匠,莫不參謁。
聞濟舟病,招之北還。
明年過柏林遇獨超,痛領(lǐng)鉗錘,方得了悟。
壬辰春,從檀波來瑞應(yīng),命掌監(jiān)院。
律法大弘,寺聲復(fù)振,皆暉唱導(dǎo)之力也。
丙申,將登五臺。
口偈有云:“摩尼寶積光輝滿,定向無人覓處逢。
”蓋文理通徹,自成妙旨,非徒眈吟詠可以企及。
辛丑,檀波寂滅,繼主瑞應(yīng)。
十載精勤,以律持躬,內(nèi)外肅然。
康熙庚戌 ,京師地震,殿宇傾頹,乃竭資修葺如故。
復(fù)構(gòu)法云、金湯二宇。
壬子夏五月二十五日辛巳,示微疾,集聚誡曰:“塵勞幻影,推窮莫測。
稍涉安排,即成大錯。
隨緣所遇,莫生節(jié)目。
謹持斯語,莫或怠息。
”言訖坐化。
春秋五十有二,臘二十有六,塔于都城德勝門外古塔之右。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五
釋弘宗,字曉了。
姓戴氏,昆明人。
年少舉于鄉(xiāng),及成進士,仕至翰林侍讀。
后棄官隱雞山碧云寺,改僧服歷參知識,旦暮精修。
嘗游大理、海東、魯川,見有崖泉滴珠如雨,創(chuàng)庵以居,名曰“雨珠”。
息影山阿二十馀年,專修靜業(yè)。
一日焚香禮佛,忽命沙彌致別諸山師友及舊知檀越,持珠嚴坐,念佛而逝。
壽七十馀,僧行二十九。
有《雨珠饒舌集》行世。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