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寶應

相關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5 【介紹】: 南朝陳臨川南城人。
侯景之亂,從周續(xù)起兵,續(xù)為部將所殺,被推為主。
梁元帝授為高州刺史,封臨汝縣侯。
梁末,陳霸先(陳武帝)遣周文育討蕭勃,迪大出糧餉以資文育,及勃平,遷江州刺史。
入陳,擊王琳有功,為平南將軍。
陳文帝天嘉三年,據(jù)臨川抗命,后陰與留異相結。
又襲殺周敷,朝廷討之,兵敗,奔晉安,依陳寶應
寶應敗死,遂與十余人竄于山穴中,為臨川太守駱牙誘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6 【介紹】: 即陳茜。
字子華。
南朝陳皇帝。
武帝侄。
梁時為吳興太守。
以功遷信武將軍。
隨陳霸先北征廣陵,擊敗王僧辯部將杜龕,平定揚州刺史張彪,威惠大振。
入陳,封臨川王,武帝死,即位。
與北周、后梁爭巴、湘,周軍多病死,棄地北撤,陳始全有江南。
又平定留異、陳寶應、周迪等叛亂。
曾因國用不足,命鹽酒由國家專營。
又下令百姓,不分僑、舊,一律著籍。
在位七年,謚文,廟號世祖。
全陳文·卷二
帝諱茜,字子華,武帝兄始興王道譚之長子。梁承圣初,為吳興太守,歷信武將軍,監(jiān)南徐州。太平初,授持節(jié)、宣毅將軍、會稽太守。武帝受禪,封臨川王,拜侍中、安東將軍。永定三年六月即位,改元二,天嘉、天康,在位七年,謚曰文皇帝,廟號世祖。
蕭乾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7 【介紹】: 南朝陳蘭陵人,字思惕。
蕭子范子。
善隸書,得叔父子云之法。
起家梁湘東王法曹參軍。
陳霸先(陳武帝)鎮(zhèn)南徐州,引為司空從事中郎。
入陳,除給事黃門侍郎,遷建安太守。
陳文帝天嘉二年,縉州刺史留異反,陳寶應將兵助之,逼建安,閩中守宰,并為寶應迫脅,受其署置。
乾素無士卒,獨不屈。
棄郡,徙居郊野,屏絕人事。
寶應平,乃出。
后授五兵尚書。
卒謚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9 【介紹】: 南朝陳陳郡陽夏人,字含茂。
謝舉子。
風神清雅,善為文。
仕梁為太子中庶子,建安太守。
侯景亂起,先后依蕭勃、周迪、陳寶應。
入陳為都官尚書。
卒謚光。
虞寄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0—579 【介紹】: 南朝陳會稽馀姚人,字次安。
虞荔弟。
弱冠舉秀才,對策高第。
起家梁宣城王國左常侍。
梁武帝大同中,嘗上《瑞雨頌》,武帝稱美。
侯景亂中,為陳寶·應所得。
陳寶應有逆謀,諷諫遭拒。
寶應既擒,陳茜令寄還朝。
入陳,遷東中郎建安王咨議、加戎昭將軍。
卒于太中大夫。
全陳文·卷十二
寄,字次安,荔弟。
梁中大通初,舉秀才,對策高第,除宣城王國左常侍。
大同中,引疾歸。
岳陽王為會稽太守,以為行參軍,遷記室參軍。
領郡五官掾,轉中記室。
太清中,除鎮(zhèn)南湘東王咨議參軍。
加貞威將軍,臺城陷,遁還鄉(xiāng)里,依張彪,尋奔陳寶應。
承圣初,除和戎將軍、中書侍郎,寶應不遣。
及陳天嘉中,寶應平,入為衡陽王掌書記,除國子博士,引疾歸。
宣帝即位,除東中郎、建安王咨議,加戎昭將軍,又加太中大夫,太建十一年卒,年七十。
陸子隆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4—570 【介紹】: 南朝陳吳郡吳人,字興世。
起家梁東宮直后。
隨張彪鎮(zhèn)會稽。
梁末,陳茜(陳文帝)討彪,彪將多降,子隆力戰(zhàn)敗績,陳茜義之,表為中兵參軍。
入陳,文帝嗣位,累遷廬陵太守。
次第討平周迪、陳寶應、華皎。
遷都督、荊州刺史。
卒謚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7—586 【介紹】: 南朝陳吳郡吳人,字伯玉。幼聰慧,能詩善弈,號為神童。武帝永定中,州舉秀才。文帝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深為賞識。宣帝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后主即位,官至吏部尚書。以詳練譜牒,號為稱職。暮年思避權要,謝病不視事。尚清儉,俸祿盡散宗族。有集。
全陳文·卷十七
瓊,字伯玉,吳郡吳人,梁給事黃門侍郎云公子。
永定中,州舉秀才。
文帝時為寧遠始興王法曹行參軍、兼尚書外兵郎,進殿中郎,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
宣帝為司徒,以為左西掾,及即位,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轉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遷給事黃門侍郎,領羽林監(jiān),轉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
后主即位,授散騎常侍、度支尚書,領揚州大中正,遷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至德四年卒,贈領軍將軍,有《嘉瑞記》三卷,集二十卷。
(案《陳書·陸瓊傳》,世祖討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
譚瑱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陳始興人。
郡之大姓。
讀書知大義,兼有膂力。
梁時侯景之亂,瑱集眾以衛(wèi)州邑,推為戍主。
陳武帝初破叛將留異兵,授假節(jié)云旗將軍。
異投陳寶應,瑱復率師討之,俘陳寶應及異。
以功擢本郡太守。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玄宗天寶三載(744)前任右武衛(wèi)錄事。
天寶中歷仕司勛郎中、考功郎中。
寶應、廣德間任兵部郎中,封贊皇縣開國男。
永泰初授諫議大夫,仕終給事中。
事跡散見《國秀集》目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袞《授李收諫議大夫制》。
與樓穎有交往。
芮挺章選其詩2首入《國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詩》存此詩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省念(九二六~九九三),俗姓狄,萊州(今屬山東)人。受業(yè)于本部南禪院。初往汝州首山,為第一世開堂。太宗淳化四年卒,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有傳。今錄偈二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6—993 【介紹】: 宋僧。
萊州人,俗姓狄。
受業(yè)于本郡南禪寺,常密誦《法華經(jīng)》,人稱為“念法華”。
法嗣風穴沼禪師。
歷住首山、廣教、寶應。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
禪師諱省念。生狄氏。萊州人也。幼棄家。得度于南禪寺。為人簡重。有精識。專修頭陀行。誦法華經(jīng)。叢林畏敬之。目以為念法華。至風穴。隨眾作止。無所參扣。然終疑教外有別傳之法。不言也。風穴每念。大仰有讖。臨濟一宗。至風而止。懼當之。熟視座下??叭畏ǖ?。無如念者。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蓮目。顧迦葉。正當是時。且道個什么。若言不說。而說又成埋沒先圣。語未卒。念便下去。侍者進曰。念法華無所言。而去何也。風穴曰渠會也。明日念與真上座。俱詣方丈。風穴問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對曰。勃姑樹頭鳴。風穴曰。汝作許多癡福何用。乃顧念曰。何如。對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風穴謂真曰。何不看渠語。又一日升座。顧視大眾。念便下去。風穴即歸方丈。自是聲名重諸方。首山在汝城之外?;倪h處。而念居之將終身焉。登其門者。皆叢林精練衲子。念必勘驗之。留者才二十馀輩。然天下稱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嘗問僧。不從人薦得底事。試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問。惡發(fā)作么。僧又喝。念曰。今日放過即不可。僧擬議。念喝之。又問僧。近離何處。曰襄州。曰夏在何處。曰洞山。念曰還我洞山鼻孔來。僧曰不會。念曰卻是老僧罪過。又問僧。近離何處。對曰廣慧。曰穿云不渡水。渡水不穿云。離此二途。速道。曰昨夜宿長橋。念曰。與么則合吃首山棒也。曰尚未參堂。曰兩重公案。僧曰恰是。念曰耶耶。又問僧。近離何處。對曰襄州。曰有事相借問。得么。對曰便請。念曰鷂子過新羅。僧入室。念便喝。其僧禮拜。便打之。僧曰。如何是不生不滅法。曰新羅人吃冷淘。夜有僧入室。念曰誰。僧不對。曰識得汝也。僧笑。念曰。更莫是別人么。因作偈曰。輕輕踏地恐人知。語笑分明更莫疑。知者只今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卻雞。嘗謂眾曰。佛法無多子。只是汝輩。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頭來。無奈汝何。何故如此。為向汝面。前無開口處。祇為汝自信不及。向外馳求。所以到這里。假如便是釋迦佛。也與汝三十棒。然雖如是。初機后學。憑個什么道理。且問汝輩。還得與么也未。良久曰。若得與么。方名無事。又曰。諸上座。不得胡喝亂喝。尋常向汝道。賓即始終賓。主即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兩個瞎?jié)h。又曰。我若立。汝須坐。我若坐。汝須立。坐即共汝坐。立即共汝立。雖然如是。到這里。著眼始得。若也定動中間。即千里萬里。何故如此。如隔窗見馬騎相似。既然如此。直須子細。不得掠虛好。他時后日。賺著汝。有事近前。無事珍重。因舉。臨濟曰。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便須單刀直入。還有出來。對眾證據(jù)者么。時有僧出。禮拜起便喝。臨濟亦喝。僧又喝。臨濟亦喝。僧禮拜。臨濟曰。須是這僧即得。若是別人。三十棒。一棒校不得。為這僧會賓主句。他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前一喝是。后一喝是。那個是賓。那個是主。所以老僧尋常向汝道。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時以喝作問行。有時作探竿影草。有時作踞地師子。有時作金剛王寶劍。若作問行來時。須急著眼始得。若作探竿影草時。你諸人合作么生。若作踞地師子時。野干須屎尿出始得。若作金剛王寶劍用時。天王也須腦裂。只與么橫喝豎喝??倖咀骱玫览砩塘?。卻既知如此。也須親近上流。博問先知。自己親證始得。莫與么掠虛。過卻平生。他時后日。因果歷然。僧問。學人乍入?yún)擦?。乞師指示。曰阇梨在老僧會。多少時。對曰已經(jīng)冬夏。曰莫錯舉似人。乃曰。若論此事。寔不掛一元字腳。便下座。嘗作綱宗偈曰。咄哉拙郎君(汾陽注曰。素潔條然)。巧妙無人識(運機非面目)。打破鳳林關(蕩盡玲瓏性)。著靴水上立(塵泥自異)。咄哉巧女兒(汾陽曰。妙智埋圓融)。攛梭不解織(無間功不立)??此冯u人(旁觀審騰距。爭功不自傷)。水牛也不識(全力能負。不露頭角)。念道被天下。移寶安山廣教院。眾不過四十輩。老于寶應。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僧過歲。作偈曰。吾今年邁六十七。老病相依且過日。今年記取明年事。明年記著今年日。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升座辭眾曰。諸子謾波波。過卻幾恒河。觀音指彌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無情共一真。明暗盡時都不照。日輪午后示全身。午后泊然而化。阇維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嫡嗣昭禪師。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首山省念禪師。萊州狄□子。幼棄家。得度于南禪寺。為人簡重有精識。嘗誦法華經(jīng)。眾目為念法華。晚于風穴會中。充知客。隨眾作止。無所參扣。然終疑教外有別傳之妙不言也。風穴。每念大仰讖臨濟法道有遇風則止之語。懼身當之。注意于念。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蓮華目。顧迦葉。正當是時。且道個甚么。若言不說而說。又成埋沒先圣。語未卒。念便下去。侍者進曰。念法華。無言而去。何也。穴曰。渠會也。明日念與真園頭。同上問訊。穴問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對曰。鵓鳩樹頭鳴。穴曰。汝作許多癡福何用。因問師。師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穴謂真曰??辞抡Z。穴一日又升座。顧視大眾。師便下去。穴即歸方丈。自是聲名重諸方。一日白兆楚和上。至汝州宣化。穴令師往傳語。才相見。提起坐具便問。展即是不展即是。兆曰。自家看取。師便喝。兆曰。我曾親近知識來。未嘗輒敢如此造次。師曰。草賊大敗。兆曰。來日若見風穴。待一一舉似。師曰。一任一任。不得忘卻。師乃先還。舉似穴。穴曰。今日又被汝收下一員草賊也。師曰。好手不張名。兆次日見穴。舉前話。穴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贓捉敗。師后開法首山。為第一世。登其門者。皆叢林精練衲子。然天下稱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嘗謂眾曰。佛法無多子。只是汝輩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頭來。無奈汝何。何故如此。為向汝面前。無開口處。祇為汝自信不及。向外馳求。所以到這里。假如便是釋迦佛。也與汝三十棒。然雖如是。初機后學。憑個什么道理。且問汝輩還得與么也未。良久曰。若得與么。方名無事。僧問。臨濟喝。德山棒。未審明什么邊事。師曰。汝試道看。僧便喝。師曰瞎。僧又喝。師曰。這瞎?jié)h。只管亂喝作么。僧禮拜。師打之。因曰。諸上座。不得胡喝亂喝。尋常向汝道。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兩個瞎?jié)h。所以我若立汝須坐。我若坐汝須立。坐則共汝坐。立則共汝立。雖然如是。也須著眼始得。師道被天下。移寶安山廣教院。眾不過四十輩。老于寶應。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留僧過歲。作偈曰。吾今年邁六十七。老病相依且過日。今年記取來年事。來年記著今朝日。至明年是月是日。升座辭眾曰。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無情共一真。明暗盡時都不照。日輪午后示全身。言訖安坐。日將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 系曰。當大仰為讖時。溈山固問之。仰良久曰。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即有越俎代庖之意。故首山即大仰后身無疑也。伸腳在縮腳里。又何怪溈仰之后寥寥哉。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