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桂有根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八
利侯,字于蕃,利賓弟。
萬天間文學。
有《薙馀草》、《無患社》、《萍樹錄》諸刻。
其詩務為組鍊,字字徵實,甚有備往跡于一篇,兼數(shù)事于一句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0—1602 【介紹】: 明山東丘縣人,字宗甫,號衛(wèi)宇。隆慶五年進士。歷知浚、太康、任丘三縣。萬歷中擢南京御史,有直聲。忤大學士許國,出為永平知府。遷赤城兵備副使,治亭障二百余所,邊防甚飭。拜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與韃靼吉囊定和好之議。旋以總兵官麻承恩教唆眾卒主嘩噪事而自劾,帝慰留之。尋得疾卒。
維基
孫維城(1540年—1602年),字宗甫,號衛(wèi)宇,山東東昌府丘縣(今河北省邱縣邱城鎮(zhèn))人。
隆慶四年(1570年),鄉(xiāng)試中舉。
隆慶五年(157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相繼擔任河南??h、太康、直隸任丘三縣知縣。
萬歷十年(1582年),升南京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
張居正奪情,寧國儒生吳仕期意欲上書反對。
書未發(fā)時,太平府同知龍宗武報告給操江提督胡價,讓他告訴張居正。
恰逢有人偽造海瑞彈劾張居正的奏折,將他的上疏也印在邸報上。
龍宗武認為是吳仕期所為,將其逮捕下獄,嚴刑拷打七天,吳仕期被折磨致死。
張居正死后,吳仕期妻子訟冤,孫維城將事情如實上報。
此時,胡價已經擔任刑部侍郎、龍宗武已是湖廣參議,都被撤職流放邊地,天下人為之稱快。
宦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請求兼任地方防守事宜,萬歷帝同意。
孫維城援引祖制,極力認為不可。
不久因為申救御史范俊,孫維城被停發(fā)俸祿一年。
又因違背恩師大學士許國意旨,外放為永平府知府。
升赤城兵備副使,修理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車二部一千余人。
以功績升為按察使,兼任兵備副使。
部落首領安兔挾持五千騎兵邀功請賞,孫維城請求督撫,免除賞賜并責備他,于是安兔不敢放肆。
不久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為廣東左布政使。
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河套地區(qū)諸部落常常反叛,孫維城停止他們進貢、互市十余年。
后來,他又收復松山,修筑邊境城市,各部落首領異常恐慌,便加緊襲擊。
這時,吉囊、卜莊等乞求和議。
聽說巡撫王見賓離職,請求更為迫切。
在寧夏著宰,也向巡撫楊時寧請求朝廷派兵。
兩鎮(zhèn)均上奏,給事中桂有根請讓邊臣自做主張。
孫維城剛代替王見賓,楊時寧也升任離開,由黃嘉善代替,二人一起相互約束。
孫維城又陳上有關善后事宜六件,重新鞏固邊防。
最初,孫維城在宣府,與總兵官麻承恩關系交惡。
恰好麻承恩也移鎮(zhèn)延綏。
一天,孫維城看見城外積沙幾乎與城墻一樣高,命令兵丁除掉它。
麻承恩挑唆眾人說:“連飯都吃不飽,還能除盡塞上的沙嗎?
”士兵于是喧嘩。
孫維城正言道:“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謂塞上沙也。
”士兵醒悟后散去。
孫維城因此自劾,皇帝慰留,整治嘩變的士兵。
然而孫維城竟因此得病,不數(shù)月卒。
將吏進入他家查看,財囊中僅有俸祿數(shù)金,眾人集資送其遺體回鄉(xiāng)下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9—1692 【介紹】: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歷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歷政權覆滅后,曾匿居瑤人山區(qū),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發(fā)。治學范圍極廣,于經、史、諸子、天文、歷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鑒論》、《姜齋詩話》等?!洞竭z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一
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衡陽人,學者稱船山先生。明崇禎壬午舉人,永歷時官行人司行人。入國朝,隱居不出。從祀孔廟。有《姜齋詩集》。
詞學圖錄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另有雙髻外史、一瓢道人等別號,中年一度更名壺。衡陽人。崇禎舉人。初在衡山舉義軍抗清,敗走肇慶投南明永歷帝,授行人司行人。從軍瞿式耜部。后見復明無望,決意隱遁,居衡陽之石船山,著述終老,學者稱船山先生。為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學者,后人將其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為"清初三大儒"。曾撰《夕堂永日緒論》、《詩繹》傳其詩論。有《姜齋文集》、《姜齋詩集》。今人輯有《王船山詩文集》。詞集名《鼓棹初集》、《二集》及《瀟湘怨詞》,亦合稱《姜齋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清初曾參與抗清活動,官南明政權行人司行人,后隱居衡陽石船山,人稱“船山先生”。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清初三大儒”,有各類著述近百種。王夫之曾四次到武昌參加鄉(xiāng)試,所作詩文涉及黃鶴樓處多有。崇禎十五年壬午科鄉(xiāng)試時,王夫之與黃岡王源曾、熊寔(字渭公)等百馀人會于黃鶴樓,“拈韻賦詩”。有詩《黃鶴須盟大集用熊渭公韻》;所作《廣哀詩》有“黃鶴高樓秋,酹酒邀江月”之句。
姜齋詩集·本傳
王夫之,湖南衡陽人。
明舉人。
張獻忠陷衡州,設偽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
賊執(zhí)其父為質,夫之引刀自刺肢體,舁往易父,賊見其創(chuàng)也,免之。
父子俱得脫歸。
居石船山,杜門著書,神契張載正蒙之說,演為思問錄內外二篇。
所著書有周易稗疏、書經稗疏、詩經稗疏。
其言易,不信陳摶之學,亦不信京房之術,于先天諸圖及緯書雜說,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談元妙,附會老莊之旨,故言必徵實,義必切理。
其說尚書,詮釋經文,多出新義,然詞有根據(jù),不同游談。
其說詩,辨正名物訓詁,以補傳箋諸說之遺,皆確有依據(jù),不為臆斷。
又辨葉韻一篇,持論名通,足解諸家之轇轕。
又著尚書引義、春秋稗疏、春秋家說。
康熙閒,吳逆在衡湘,夫之又逃入深山。
吳逆平,巡撫嘉之饋粟帛請見,夫之辭帛受粟,未幾卒。
姜齋詩集·自敘
境識生則患不得,熟則患失之。與其失之也寧不得。此予所知而自懼者也。五十以前不得者多矣。五十以后未敢謂得。一往每幾于失中閒不無力為檠括。而檠括之難予自知之,抑自提之。詩言志,又曰詩以道性情。賦亦詩之一也。人茍有志,死生以之,性亦自定,情不能不因時爾。楚人之謂葉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云胄云不胄,皆情之至者也。葉公子高處此,殆有難言者。甲寅以還,不期身遇之?;蛑^予胡胄,或謂予胡不胄,皆愛我者。誰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況望知者哉。此十年中,別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于流連駘宕中。學詩幾四十年,自應舍旃以求適于柳風桐月,則與馬、班、顏、謝了不相應,固其所巳。彼體自張子壽感遇開之先,朱文公遂大振金玉。竊謂使彭澤能早知此,當不僅為彭澤矣。阮步兵髣髴此意,而自然別為酒人,故和阮和陶,各如其量,止于阮、陶之邊際,不能欺也。庚申上已湘西草堂記。

人物簡介

三槐書屋詩鈔·序
文必徵實,詩貴憑虛。
然運實于虛文之道,能通乎詩,則其詣絕而其境超矣。
余未能詩,而酷好音韻,如陶靖節(jié)不解音律,興至撫琴,不自嫌其無弦也。
廿年前,連城太翁館余于府上,時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傳,遂疏款洽。
迨今年己卯,其封翁復處余以西席,而午亭公適家居待銓,因得聞議論,識風采焉。
暇以詩冊示余讀之,喜其清新刻露,絕無饾饤陳因之氣。
回思數(shù)年前耳公之文名者久矣,孰知公之風雅!
宜人如是乎。
公作秀才時,乙丑在留都,迎鑾獻賦,與朝鮮奉使諸臣往復最久,酬和亦多。
如樸慈庵、南濟卿、李學山、金清山者,莫不恨相見之晚。
至若宏文館學士洪樗庵、尚書司郎高竹軒,臨別贈言,有觀君之才,及君之貌,絕非久留林泉下者,勉之勉之之語。
然則人言豈欺我哉!
年來東人之朝于京師者,凡遇錦人,尚思問公之起居,而公亦以遠不及見言之,常怏怏焉。
夫氣類之感,不限方隅,而知遇之恩,多緣文字。
人生患無知己耳,而公之為東人所器重如此,此豈鄉(xiāng)曲之譽所可同日而語耶?
余謂公之事業(yè)文章,他日當更有進,此特其嚆矢云爾。
嘉慶二十四年歲次己卯榴月下浣,蕓亭劉鼎銘書。
三槐書屋詩鈔·序
鑾坡,字西侯,錦州鑲黃旗漢軍人,倜儻士也。肄業(yè)沈陽書院,天資穎邁,雄視文壇,與余訂交四年矣。丙寅春,余補官官學助教,學舍與院相望也。于是時相往來,更復唱和,因出所作詩相質。閱其雕章琢句,自具性靈,而詩人溫厚和平之意,盎然流露于楮墨間。異日者飛黃騰達,鼓吹休明,為吾鄉(xiāng)振興風雅,而啟迪來茲,殆其人乎,殆其人乎。歸其詩并志數(shù)語于首簡。 嘉慶十一年歲次丙寅九月二十有三日,沈陽繆公恩梅澥氏題于夢鶴軒之南窗下。
三槐書屋詩鈔·序
人之富貴貧賤,莫不有命存焉。至于學識之淺深,似非氣數(shù)之所得而拘也。而余則以為人之愚智與人之窮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預必也。何則?人有意于為學,而苦于無自,及得一二良師友,而處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時,雖欲從之,末由也。又有一人焉,未嘗知學之為貴也,而有一二良師友為之誘掖之,獎勸之,其人亦漸與之,化而不自知。至于生非其地,事非其為,而適然相遇,以至于多聞多見,而實非從前意料之所及者,是豈偶爾者哉?嘉慶己未,余赴沈陽應童子試,與梅澥先生相遇于治中署前,見其春風和氣,心識為有道人也。乃蒙垂訊,遂同請謁。時以同試故,并晤其二公子焉。及余已游庠頻年,肄業(yè)于書院,而梅澥又補官于右翼助教,花晨月夕,時親就正。猶憶爾時日從事于帖括,于聲律,初非真知篤好,乃以公之獎勸與公之誘掖,若迫我而為之。又有尚鐵峰、沈香馀二君子,相為先后。余雖簡陋荒蕪,難比諸萬一,然而不畏難,不自是,是亦無棄予者焉。今梅澥年近古稀,將己衰老,余亦久不獲睹顏色,即鐵峰香馀亦相處離索,求其日事切劘,如曩日之集思廣益,豈可得耶?又況人事日多,記性日拙,中夜自思,良可浩嘆。比之人亦孰不欲富貴,然而一命之榮,數(shù)金之蓄,欲求多焉,而卒未能,是固無如命何也。因刪錄舊草,追憶往時,覺此景如昨,已難回首,自非忘情,能無盛衰之感,與今昔之慨乎? 道光二年歲次壬午六月中浣,午亭金朝覲,書于京邸。
三槐書屋詩鈔·跋
先高祖午亭公手寫三槐書屋詩鈔四卷,早歲為親串蕭某所假,雖先君子不知也。嗣以諸父過其家,獲睹是書,歸以語芳。芳驚喜,急請索回,幸未污損。歲辛未,游沈陽,藏之行篋,適繆太史東麟公自山左來。太史者,詩鈔中繆公梅澥之曾孫也,于芳有通家之誼,因請為序,以付手民。詩卷甫投,而有九月十八日之變,芳倉猝西奔,太史亦去。沈陽非但剞劂無日,即此卷之有無,亦不可知矣。踰年歸,詢知太史所在,具函存問,得悉此卷無恙。惟太史則以年老力衰,寄回原詩,辭不為序。沈陽有刊行遼海叢書之議,芳以為言,承允刊入,屬芳校其字。芳以先高祖不朽之盛事,自此乃不朽也,因忘其庸愚,欣然從事。??奔犬?,并識其始末如此,俾知撰述者固匪易,保存者亦不可忽云。癸酉冬,義州金景芳謹記。
維基
金朝覲(1785年—1840年),字西侯,號午亭,一號鑾坡,內務府鑲黃旗漢軍人。嘉慶戊辰科舉人,辛未科進士。歷任四川雅州府榮經縣知縣,崇慶州知州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