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昭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釋道昂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魏郡人。未詳氏族。從靈裕法師出家。于寒陵山寺。習華嚴地論。時以闡化。而志生安養(yǎng)。一日忽登報應寺之高座。手秉香爐。為四眾受菩薩戒。舉目見天人合沓。管弦繁會。有聲曰。兜率陀天下迎。昂曰。天道輪回。不斷生死。本祈心凈土。如何此誠不遂耶。言訖天人即滅。乃見香華伎樂從西方來旋還頂上。昂呼大眾曰。善自進脩。慎勿相負。香爐忽脫手而墜。竟端坐終于高座之上。春秋六十九矣。時貞觀七年八月也。靈龕歸葬寒陵之山。初昂畜一犬。聾而黠。每減所食子之。反昂終。犬亦失所在。又嘗夜講。堂宇暗冥。昂舒掌發(fā)光明睹毫發(fā)?;蛟懰鶑膩?。答曰。此在人恒有爾。何怪至是。將殯視其足文。成普光堂字。噫異矣 又相州沙門靈智者。亦裕公弟子也。于昂寔兄弟蚤年。屢于裕公輪下為都講有聲障鄴間。晚遽屏絕章疏。專脩定業(yè)。貞觀八年。終春秋七十五。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 習禪五
釋道昂。
未詳其氏。
魏郡人。
履信標宗風神清徹。
獨懷異操高尚世表。
慧解夙成殆非開悟。
初投于靈裕法師而出家焉。
裕神識剛簡氣岸云霄。
審量觀能授其明訓。
昂飲沐清化愛敬親承。
歲積炎涼齋蹤上伍。
常于寒陵山寺。
陶融初教綱領(lǐng)玄宗。
日照高山此焉收屬。
講華嚴地論。
稽洽博詣才辯天垂。
扣問連環(huán)思徹恒理。
而混斯聲跡撝謙藏用。
幽贊之功諒擬前杰。
化物馀景志結(jié)西方。
常愿生安養(yǎng)。
履接成務故道扇漳河。
咸蒙惠澤。
后自知命極預告有緣。
至八月初當來取別。
時未測其言也。
期月既臨。
一無所患。
問齋時至未。
景次昆吾。
即升高座。
身含奇相爐發(fā)異香。
援引四眾受菩薩戒。
詞理切要聽者寒心。
于時七眾圍繞餐承遺味。
昂舉目高視。
及見天眾繽紛弦管繁會。
中有清音遠亮。
告于眾曰。
兜率陀天樂音下迎。
昂曰。
天道乃生死根本。
由來非愿。
常祈心凈土。
如何此誠不從遂耶。
言訖便睹。
天樂上騰須臾遠滅。
便見西方香花伎樂充塞如團云飛涌而來。
旋環(huán)頂上舉眾皆見。
昂曰。
大眾好住。
今西方靈相來迎。
事須愿往。
言訖但見香爐墜手。
便于高座端坐而終。
卒于報應寺中。
春秋六十有九。
即貞觀七年八月也。
道俗崩慟觀者如山。
接捧將殯撿。
足下有普光堂等文字生焉。
自非道會靈章行符鄰圣者。
何能現(xiàn)斯嘉應哉。
于斯時也遐邇嗟詠氣結(jié)成陰。
坐既加趺掌文仰現(xiàn)。
預睹相跡悲慶相臨。
還送寒陵之山。
鑿窟處之。
經(jīng)春不朽。
儼然如初。
自昂道素之聲被于東夏。
慈潤溫柔德光攸屬。
嘗養(yǎng)犬一頭兩耳患聾。
每將自逐減食而施。
及昂終后便失所在。
又登講之夜。
時屬陰暗素無燈燭。
昂舉掌高示。
便發(fā)異光朗照堂宇。
大眾睹瑞怪所從來。
昂曰。
此光手中恒有耳。
何可怪耶。
其棲業(yè)隆深幽明感應。
誠不可度也。
故是道勝高世之人矣。
時相州有靈智沙門。
亦裕公弟子也機務亮敏著名當世。
常為裕之都講。
辯唱明衷允愜望情。
加以明解經(jīng)論。
每升元席。
文義弘遠妙思霜霏難問銳指擅步漳鄴。
故使四海望塵俱敦聲教。
后便忽覺智涯難極法行須依徒設(shè)舟航終須艤棹。
即屏絕章疏更修定業(yè)。
步晷守心懷虛成務。
乞食頭陀用清靈爽。
垂行物范光德生焉。
貞觀八年終于鄴下。
春秋七十有五。
后諸學行儉約。
附其塵者眾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河南洛陽人,俗姓王,玄策侄。早于少林山出家,樂誦文典,頗工文筆。曾至蘄州,從五祖弘忍習禪。復南行,與無行結(jié)伴,于合浦登舟渡海,至室利佛逝國,復至師子洲,參禮佛牙。尋北行,至東印度,入大覺寺,瞻禮習經(jīng)。在中印度居八年,歷參諸勝跡。擬從北印度歸國。后不詳。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智弘律師者。
洛陽人也。
即聘西域大使王玄策之侄也。
年才弱歲早狎沖虛。
志蔑輕肥情懷棲遁。
遂往少林山餐和服餌。
樂誦經(jīng)典頗工文筆。
既而悟朝市之諠嘩。
尚法門之澄寂。
遂背八水而去三吳。
舍素禔而擐緇服。
事瑳禪師為師稟承思慧而未經(jīng)多載即髣髴玄關(guān)。
復往蘄州忍禪師處重修定瀲。
而芳根雖植崇條未聳。
遂濟湘川跨衡嶺。
入桂林而托想。
遁幽泉以息心。
頗經(jīng)年載。
仗寂禪師為依止。
睹山水之秀麗。
玩林薄之清虛。
揮翰寫衷掣幽泉山。
賦申遠游之懷。
既覽三吳之法匠。
頗盡芳筵。
歷九江之勝友。
幾閑妙理。
然而宿植善根匪由人獎。
出日中府欲觀禮西天。
幸遇無行禪師與之同契。
至合浦升舶長泛滄溟。
風便不通漂居上景。
覆向交州住經(jīng)一夏。
既至冬末復往海濱神灣。
隨舶南游到室利佛逝國。
自馀經(jīng)歷具在行禪師傳內(nèi)。
到大覺寺住經(jīng)二載。
瞻仰尊容傾誠勵想。
諷誦梵本月故日新。
閑聲論能梵書。
學律儀習對法。
既解俱舍復善因明。
于那爛陀寺則披覽大乘。
在信者道場。
乃專功小教。
復就名德重洗律儀。
懇懇勤勤無忘寸影。
德光律師所制律經(jīng)。
隨聽隨譯實有功夫。
善護浮囊無虧片檢。
常坐不臥知足清廉。
奉上謙下久而彌敬。
至于王城鷲嶺仙苑鹿林祇樹天階庵園山穴。
備申翹想東契幽心。
每掇衣缽之馀。
常懷供益之念。
于那爛陀寺則上餐普設(shè)在王舍城中乃器供常住。
在中印度近有八年。
后向北天羯濕彌羅。
擬之鄉(xiāng)國矣。
聞與琳公為伴。
不知今在何所。
然而翻譯之功其人已就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96 【介紹】: 唐趙州柏人人,一說滑州匡城人。
舉明經(jīng),補許州司功。
博學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shù)。
與劉獻臣、徐昭同為弘文館學士中“三少”。
高宗奇其才,征拜司禮丞,掌五禮儀注,加中散大夫,封常山子。
又拜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
后被來俊臣陷,流嶺南。
暴卒。
謚昭。
有《續(xù)畫品錄》等。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四
嗣真字承冑。趙州柏人人。中明經(jīng)。累調(diào)許州司功參軍。直宏文館。永昌初以御史中丞出為潞州刺史。來俊臣誣以謀反。流藤州。卒贈濟州刺史。謚曰昭。神龍初追贈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