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汭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武陵人。
雷滿子。
滿卒,彥威自立。
聞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兵出襲江陵,入之,焚樓船,踐村落,數(shù)千里無人煙。
后為其弟雷彥恭所逐,還走朗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2—912 【介紹】: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喙?jié)峻行,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夸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隱,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
7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學,后漫游江西、吳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寧元年(894)往錢塘謁錢镠,受禮遇。
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復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冬潛逃南岳隱居。
三年入蜀,為王建所重,賜號禪月大師,特建龍華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見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
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后廣交詩友,與當代名詩人陳陶、方干、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書善畫。
吳融稱:“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
”(《西岳集序》)孫光憲稱其詩“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
今存《禪月集》25卷。
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7首、斷句6,補題1首。
唐詩匯評
貫休(832-913),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
俗姓姜,字德隱。
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
與鄰院童子處默于習經(jīng)之馀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成。
咸通中,于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jīng)》。
數(shù)年后,親登講筵。
后返婺州。
乾寧初、謁浙東錢镠。
西游江陵,初為成汭所禮,居龍興寺,后被譖,流放黔州。
遂入蜀,王建甚禮遇之,呼為“得得來和尚”,賜號禪月大師,卒。
休善畫,師閻立本,又工草書,世稱“姜體”。
集初名《西岳集》,吳融為序;休卒后,弟子曇域集其詩丈為《禪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詩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
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全唐詩補逸
貫休,俗姓姜氏,字德隱,蘭溪人。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貫休字德隱。
俗姓姜氏。
婺州蘭溪人。
七歲投本邑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
乾寧初獻詩吳越武肅王。
復北謁荊帥成汭。
后忤。
黜出黔中。
再游荊南。
高季昌館之龍興寺。
天復中入成都。
王建留住東禪院。
署號禪月大師。
尋建龍華道場。
令居之。
累加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nèi)供奉經(jīng)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元逸大師守兩川僧箓大師賜紫大沙門。
梁乾化二年卒。
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隱。
金華蘭溪姜氏子。
七歲。
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圓貞禪師。
為童侍。
日能誦法華經(jīng)。
千言不啻。
所居與處嘿鄰。
而同時薙染。
故襟誼視他尤密。
每隔籬談?wù)摗?div id="1edcyfr" class='inline' id='people_20065_14_10_comment'>
旁聽皆驚異。
始受具戒。
詩名已大著。
復往豫章。
究經(jīng)論。
郡太守王慥篤敬。
后蔣瑰命監(jiān)洗懺戒壇。
唐乾寧初。
謁吳越王錢氏。
因獻詩五章。
章八句。
以頌平越之功。
王悅。
贈遺豐腆。
且樹碑。
悉紀贊佐諸臣之名。
而并列休詩于碑陰。
以歸美朝廷。
于是吳越獲賜鐵券。
號功臣。
則休與有力焉。
休于書知六法。
畫善水墨。
眾安橋強氏。
嘗請休作十八羅漢像。
識者謂入神品。
曰當吾下筆時。
非想見其真。
不敢也。
過歙。
見唐安寺蘭阇梨。
三年。
南登衡岳。
北訪荊帥成汭。
加禮。
館之龍興寺。
會內(nèi)翰吳融謫宦。
遂相追從。
融為休。
序其集。
未幾。
或有譖休于者。
命遷公安。
以待辨。
乃題研寄意曰。
入匣始身安。
卒游蜀。
署禪月大師。
蜀主每見。
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
蓋其初以詩獻蜀主。
有三衣一缽垂垂老。
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
乾化二年終。
春秋八十一。
葬成都北門外。
塔曰白蓮。
弟子曇域集其文。
冠以融序。
行世。
名士韋藹議其著述。
有風刺體。
系乎教化。
誠不在二李白賀下。
又廣成先生杜光庭。
評其書。
瘦勁可愛。
號姜體。
韋莊詩曰。
豈是為貧常見隔。
定應(yīng)嫌酒不相過。
休肥而矬。
蜀相王鍇影堂贊。
殊能言其體裁。
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貫休。
字德隱。
俗姓姜氏。
金華蘭溪登高人也。
七歲父母雅愛之。
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師。
出家為童侍。
日誦法華經(jīng)一千字。
耳所暫聞不忘于心。
與處默同削染。
鄰院而居。
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
僧有見之皆驚異焉。
受具之后詩名聳動于時。
乃往豫章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
皆精奧義講訓且勤。
本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
次太守蔣瑰開洗懺戒壇。
命休為監(jiān)壇焉。
乾寧初赍志謁吳越武肅王錢氏。
因獻詩五章。
章八句。
甚愜旨遺贈亦豐。
王立去偽功。
朝廷旌為功臣。
乃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
遂刊休詩于碑陰。
見重如此。
休善小筆得六法。
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
受眾安橋強氏藥肆請。
出羅漢一堂云。
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yīng)真貌。
方成之。
與常體不同。
自此游黟歙與唐安寺蘭阇梨道合。
后思登南岳。
北謁荊帥成汭
初甚禮焉。
于龍興寺安置。
時內(nèi)翰吳融謫官相遇。
往來論道論詩。
融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
尋被誣譖于荊帥。
黜休于功安。
郁悒中題硯子曰。
入匣始身安。
弟子勸師入蜀。
時王氏將圖僣偽。
邀四方賢士。
得休甚喜。
盛被禮遇賜賚隆洽。
署號禪月大師。
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
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
歌吟諷刺微隱存于教化。
體調(diào)不下二李白賀也。
至梁乾化二年終于所居。
春秋八十一。
蜀主慘怛一皆官葬。
塔號白蓮。
于城都北門外升遷為浮圖。
乃偽蜀乾德中。
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也。
休能草圣出。
弟子曇域。
癸酉年集師文集。
首安吳內(nèi)翰序。
域為后序。
韋莊嘗贈詩曰。
豈是為窮常見隔。
只應(yīng)嫌酒不相過。
又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
比鄉(xiāng)人也。
休書跡好事者。
傳號曰姜體是也。
嘗睹休真相肥而矬。
蜀宰相王鍇作贊。
曇域戒學精微。
篆文雄健。
重集許慎說文。
見行于蜀。
有詩集。
亞師之體也。

作品評論

吳融《禪月集序》
(貫休)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際,然其旨歸必合于道。太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
孫光憲《白蓮集序》
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
鑒誡錄
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岳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
五代詩話引《西清詩話》
至于羅隱、貫體,搏志于偏霸,爭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貫休)為詩有極奇處,亦有太粗處?!氨M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為人嘲作《失貓》詩,此類是也。然道價甚高,年壽亦高。
唐才子傳
(貫)休一條直氣,海內(nèi)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風者多矣。昔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也。
唐音癸簽
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fā)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晚唐而敗壞極矣,不待宋人……甚則粗鄙陋劣,如杜荀鶴、僧貫休者。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棗木?。”此何異傖父所唱鼓兒詞?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豈不可丑!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云來”、“青云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峰瀑布冰”數(shù)語,殊涵清氣也。
《東目館詩見》
貫休不肯平易,時極嵚崎之致,而意旨頗嫌徑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1 【介紹】: 唐僧。薊州玉田人,俗姓王。年二十五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后往翠微山問道三年。尋謁洞上禪師,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
禪林僧寶傳·卷第六
禪師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兒稚中。骨氣深穩(wěn)。言少理多。十歲出家于范陽延壽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師使習毗尼。非其好。棄之游方。至翠微會。有僧自豫章來。夜語及洞上法席。于是一缽南來。造新豐。謁悟本價禪師。價問。汝名什么。對曰。道膺。價曰。何不向上更道。對曰。向上即不名道膺。價喜以謂。類其初見云巖時祗對。容以為入室。膺深入。留云峰之后。結(jié)庵而居。月一來謁價。價呵其未忘情。于道為雜。乃焚其庵。去?;璧菤W阜歐阜。廬山西北崦。冠世絕境也。就樹縛屋而居。號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處。山間樹下。久成苫架。說法其下曰。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語。欲得如是事。還須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個什么。若云如是事即難。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來無巧設(shè)。有人問。如何是道?;驎r答?磚木頭。作么。皆重元來他根本。腳下實有力。即是不思議人。握土成金。若無如是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相似。直道我放光動地。世間更無過也。盡說了合殺頭。人總不信受。元來自家。腳下虛無力。汝等譬如獵狗。但尋得有蹤跡底。若遇羚羊掛角時。非但不見蹤跡。氣息也不識。僧便問。羚羊掛角時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會么。僧曰。不會。曰。不見道無蹤跡。又問。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語。膺呼問者名曰。會么。曰。不會。曰。汝若不會。世尊有密語。汝若會。迦葉不覆藏。乃曰。僧家發(fā)言吐氣。須有來由。莫當?shù)乳e。這里是什么所在。爭受容易。凡問個事。也須識好惡。若不識尊卑良賤。不知觸犯。信口亂道。也無利益。并(音旁)家行腳。到處覓相似語。所以尋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峙峦瑢W多去。第一莫將來。將來不相似言語。也須看他。前頭八十老人。出場屋。不是小兒戲。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參差。即千里萬里。難為收攝。蓋為學處容易。不著力。敲骨打髓。須有來由。言語如鉗如夾。如鉤如鎖。須教相續(xù)不斷。始得。頭頭上具。物物上明。豈不是得妙底事。一種學。大須子細研窮。直須諦當。的的無差。到這里。有什么?跣處。有什么擬議處。向去底人。須常慘悚戢翼。始得。若是知有底人。自解護惜。終不取次。十度發(fā)言。九度休去。為什么如此。恐怕無利益。體得底人。心若獵月扇??谶呏钡悯吵觥2皇菑姙?。任運如此。欲得與么事。須是與么人。既是與么人。不愁恁么事。恁么事即難得。又曰。汝等直饒學得佛邊事。早是錯用心了也。不見古人。講得天花落。石點頭。尚不干自己事。自馀是什么閑。如今擬將有限身心。向無限中用。有什么交涉。如將方木逗圓孔中。多少聱訛。若無與么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也無用處。未離情識在。若一切事。須向這里及盡。始得無過。方得出身。若有一毫發(fā)去不盡。即被塵累。豈況便多。差之毫??。過犯山岳。不見古人道。學處不玄。盡是流俗。閨閤中物。舍不得。俱為滲漏。直須向這里。及取去。及去及來。并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物物上通。祇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便是世間極重極貴物。不得將來。向尊貴邊。須知不可思議。不當好心。所以古人道。猶如雙鏡。光光相對。光明相照。更無虧盈。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如日出時。光照世間。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么。如今人未認得。光影門頭戶底。粗淺底事。將作屋里事。又爭得。又曰。得者不輕微。明者不賤用。識者不咨嗟。解者無厭惡。從天降下。即貧窮。從地涌出。即富貴。門里出身則易。身里出門則難。動則埋身千尺。不動則當處生苗。一言迥脫獨拔當時語言不要多。多則無用處。僧問。如何是從天降下。即貧窮。曰不貴得。又問。如何是從地涌出。即富貴。曰無中或有。又曰。了無所有。得無所圖。言無所是。行無所依。心無所托。及盡始得無過。在眾如無眾。無眾如在眾。在身如無身。處世如無世。豈不是無嬈其德。超于萬類。脫一切羈鎖。千人萬人得。尚道不當自己。如今若得。共起初一般。古人曰。體得那邊事。卻來這邊行李。那邊有什么事。這邊又作么生行李。所以道。有也莫將來。無也莫將去?,F(xiàn)在底。是誰家事。又曰。欲體此事。直似一息不來底人。方與那個人相應(yīng)。若體得這個人意。方有少許說話分。方有少許行李分。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豈況如今。論年論月。不在。如人長在。愁什么家事不辦。欲知久遠事。祗在如今。如今若得。久遠亦得。如人千鄉(xiāng)萬里歸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總是。不是即一切總不是。直得頂上光??生。亦不是。能為一切。一切不為道。終日貪前頭事。失卻背后事。若見背后事。失卻前頭事。如人不前。后有什么事。僧問。有人衣錦繡入來。見和尚后。為甚寸絲不掛。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撲倒。也須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許。去及不盡。即被塵累。豈況更多。不見尋常道。升天底事。須對眾掉卻。十成底事。須對眾去卻。擲地作金聲。不須回頭顧著。自馀有什么用處。不見二祖當時。詩書博覽。三藏圣教。如觀掌中。因什么。更求達磨安心。將知此門中事。不是等閑。所以道。智人不向言中取。得人豈向說中求。不是異于常徒。息一切萬累道。暫時不在涂路。便有來由。非但惡眷屬。善眷屬。也覓不得。甚處去。通身去。歸家去。省覲去。始脫得諸有門去。去得牢籠。脫險難。異常徒。又曰。如掌中觀物決定。決定方可隨緣。若一如此。千萬亦然。千萬之中。難為一二。一二不可得。不見道。顯照底人即易得。顯己底人即難得。不道全無。即是希有。若未得如此。不受強為。強為即生惱。生惱即退道。退道則罪來加身。即見不得。說什么大話。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志存無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莫相拋出。生入死。莫違佛法。斬釘截鐵。莫負如來。事宜無多。各自了取。有事近前。無事莫立。膺住持三十年。道遍天下。眾至千五百人。南昌鐘王師尊之。愿以為世世師。唐天復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為大眾開最后方便。敘出世始卒之意。眾皆愴然。越明年正月三日。問侍者。今日是幾。對云。初三。師云。三十年后。但云祇這是。乃端然告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薊門玉田王氏子。
年二十五。
依范陽延壽寺落發(fā)受具。
始習毗尼藏。
嘆曰。
大丈夫宜求解脫。
豈復為義所桎梏耶。
由是詣翠微山問道。
而即以燕居者三閱寒暑。
俄而睹有人衣冠。
若使者狀。
謂膺曰。
盍游南方。
以參知識乎。
忽不見。
且有僧從豫章至。
為稱洞上法席之盛。
膺竟造洞山。
山一日問膺云。
阇梨名什么。
膺云道膺。
山云向上更道。
膺云。
向上則不名道膺。
后山問膺云。
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是否。
膺云。
若是思大。
佛亦不作。
說什么作國王。
一日山問膺。
什么處來。
膺云踏山來。
山云阿那個山堪住。
膺云阿那個山不堪住。
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個入路。
膺云無路。
山云。
若無路。
爭得與老僧相見。
膺云。
若有路。
即與和尚不相見也。
山云。
此子向后千人萬人。
把不住在。
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
后徙云居提唱。
頗類洞山。
時鐘傳以南平王。
據(jù)有江西。
尤信向。
表奏賜紫衣師號。
每延請入府。
則預令掃除甘子堂。
以館之。
千眾圍繞。
供施豐縟。
雖荊南成汭。
亦慕德遣饋。
動盈鉅萬。
天復元年辛酉秋示疾。
明年正月三日遷化。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道膺。
姓王氏。
薊門玉田人也。
生而特異神彩朗然。
處于重丱崆峒稟氣。
宿心拔俗。
爭離火宅之門。
拭目尋師。
遂攝鍛金之子。
師授經(jīng)法誦徹復求。
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
乃令習聲聞律儀。
膺嘆曰。
大丈夫可為桎梏所拘邪。
由是擁線衲振錫環(huán)。
萃翠微山問道。
三載宴居。
忽睹二使者。
冠服頗異。
勉膺曰。
胡弗南方參知識邪。
未幾有僧自豫章至。
盛稱洞上禪師言要。
膺感動神機遂專造焉。
如是洞上垂接復能領(lǐng)會。
曾問曰。
我聞思大禪師向倭國為王。
虛耶實耶。
對曰。
若是思師佛亦不作。
況國王乎。
自爾洞上印許。
初住三峰。
后就云居提唱。
時唐之季鐘氏。
據(jù)有洪井傾委信誠。
每一延請入州。
則預潔甘子堂以禮之。
乃表于昭宗。
賜紫袈裟一副并師號焉。
都不留意。
所化之徒寒暑相交。
不下一千馀眾。
牛頭香樹圍繞者皆是栴檀。
金翅鳥王軒翔者不齊尺鴳。
四方饋供千里風從。
如荊南帥成汭。
遣赍檀施。
動盈鉅萬。
以天復元年辛酉秋示疾。
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
豫章南平王鐘氏供其喪葬。
時諸道禪子各。
依鄉(xiāng)土所尚者。
隨靈龕到處列花樹帳幔粉面之饌。
謂之卓祭。
一期兇禮之盛勿過于時也猗歟。
膺出世度人滿足三十年。
遺愛可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越州山陰人,字子華。
吳翥孫。
昭宗龍紀進士。
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
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
后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
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shù)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
終翰林承旨。
有《唐英歌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3 字子華,排行大,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少力學,富文藻。
曾隱居茅山西,又徙居長洲。
昭宗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旋為韋昭度辟為掌書記,隨軍討蜀。
累遷侍御史。
乾寧二年(895),因事貶官,流寓荊南,依節(jié)度使成汭。
次年,召為左補闕,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
天復元年(901),擢為戶部侍郎。
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師,昭宗避難鳳翔。
融扈從不及,流寓閿鄉(xiāng)。
三年,召為翰林學士,遷翰林承旨學士,卒。
生平見《唐摭言》卷五、《北夢瑣言》卷四、《新唐書》本傳、《宣和書譜》卷一〇、《唐詩紀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九。
融工詩善文,亦留心翰墨,工行楷。
其詩多為紀游題詠、送別酬和之作。
辛文房稱其詩“靡麗有馀而雅重不足”(《唐才子傳》卷九)。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五一吳融《唐英歌詩提要》稱“融詩音節(jié)諧雅,猶有中唐之遺風”。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吳融詩集》4卷、《制誥》1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錄《唐英集》3卷。
今存汲古閣本《唐英歌詩》3卷。
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2聯(lián)。
唐詩匯評
吳融(?-903),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力學富文詞。舉進士,二十年不第,然才名甚著。曾隱茅山,又徙居蘇州長洲,時年將四十。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韋眧度討蜀,表為掌書記,累遷侍御史。景福中,入朝為補闕、員外郎。乾寧二年,謫官江陵,與貫休酬唱。次年召入翰林,以禮部郎中充學士,遷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天復元年,朱全忠犯闕,眧宗奔鳳翔,融扈從不及,客閿鄉(xiāng)。后復召還翰林,遷承旨學士,卒于官。有《吳融詩集》四卷,又《制誥》一卷,已佚。今有《唐英歌詩》三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人。龍紀初及進士第。累遷侍御史。坐累去官。召為左補闕。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進戶部侍郎。鳳翔劫遷。融不克從。去客閿鄉(xiāng)。俄召還翰林。遷承旨。

作品評論

曇域《禪月集后序》
有唐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吳融……先師(按指貫休)長謂吾門人曰:“吳公文藻贍遠,學海淵深。
唐摭言
吳融,廣明、中和之際,久負屈聲;雖未擢科第,同人多贄謁之如先達。
唐摭言
子華才力浩大,八面受敵,八韻著稱,游刃頗攻騷雅。
新唐書本傳
融學自力,富詞調(diào)。
唐才子傳
(融)初力學,窩辭調(diào),工捷……為詩靡麗有馀,而雅重不足。
詩藪
唐七言律……至吳融、韓偓,昏奩脂粉。
唐音癸簽
吳子華詩亦大松淺,與鄭都官同一衰體,未易置優(yōu)劣。
《詩源辨體》
吳融七言律“太行和雪”一篇,氣格在初、盛唐之間,“十二闌干”、“別墅蕭條”、“長亭一望”三篇,聲氣亦勝,其他皆晚唐語也。
圍爐詩話
吳融近體亦有情致。
《載酒園詩話又編》
作詩最不宜強所不能。如吳子華近體詩,雖品格不高,思路頗細,兼有情致。如“檐外暖絲兼絮墮,檻前輕浪帶鷗來”、“半巖云粉千竿竹,滿寺風雷百尺泉”、“圍棋已訪生云石,把釣先尋急雨灘”,皆佳句也。至作長歌,大多可笑?!顿洀V利》末曰;“乃知生適天,習是人,莫輕河邊羖?。飛作天上麒麟,但日新,又日新。李太白,非通神。”何異優(yōu)伶傅粉墨者語言。詩道至此,風稚淪胥矣。
《退馀叢話》
溫飛卿、吳承旨、韋蜀相諸公七律,圓朗妍逸,風調(diào)有馀,以之獻酬群心,可使一座傾倒。若欲厲氣骨,以格韻相高,號令風云,摧堅陷陣,須更上一層樓也。
石洲詩話
吳融《李周彈箏歌》起句:“古人之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贝似鸱?,已開元人門徑。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唐末七言律,韓致堯為第一……次即吳子華,亦推高唱。
李坰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僖宗朝,為黔中經(jīng)略使,在鎮(zhèn)四年,頗有政聲。
移為桂管觀察使。
昭宗中,屢遷大理卿。
乾寧二年,黔中王建肇與荊南成汭交兵,以坰為使赴黔中宣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僖宗光啟間,為荊南節(jié)度使張鑲部將。
三年,秦宗權(quán)將趙德諲陷荊南,瑰留建肇守城而去。
次年,為歸州刺史成汭所逐,奔黔州。
昭宗乾寧二年,為黔南節(jié)度使。
次年,成汭遣將許存攻黔中,建肇棄城奔豐都,旋以地歸降劍南節(jié)度使王建。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昭宗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
嘗客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幕,處之于五花館,待以上賓之禮。
事跡散見《唐摭言》(《登科記考》卷二四引)、《南部新書》卷癸、《正德袁州府志》卷七。
全唐詩》存詩1首。
又斷句“不是上臺知姓字,五花賓館敢從容”二句,《全唐詩》卷七一九誤作路德延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昭宗乾寧中為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部將。
與黔州王建肇不協(xié),二年,遣武攻之。
三年,建肇棄城走,以武為黔中留后。
詔以武檢校左仆射、御史大夫,為武泰軍節(jié)度、黔中觀察處置等使。
王宗播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人。
本名許存。
初為唐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將。
昭宗乾寧中降王建。
建使王宗綰察之,言其忠勇謙謹,有良將才,遂更其姓名,錄為假子。
使為先鋒將,屢敗李繼密。
既有功,稱病不伐,由是得以功名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泉州莆田人,字不欺。
昭宗乾寧間登進士第。
后為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掌書記。
所草文書,援筆而就,辭采粲然,朝廷重之。
后因生日,淮南帥楊行密贈《初學記》,準謂乃輕之舉,宜移書責之。
不納,準遂請去職。
怒,潛使人殺之。
準長于箋奏,集所作為《劉表軍書》,已佚。
又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不欺,滎陽(今屬河南)人。
昭宗乾寧時登進士第,后為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辟為從事,每為草文書。
擬《為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乞歸本姓表》,援筆而成,朝廷重之。
生日,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贈《初學記》,準以為乃輕之舉,宜移書責讓。
不納,準遂請解職。
怒,潛使人殺之。
生平事跡散見《北夢瑣言》卷七、《五代史補》卷一、《舊五代史》卷六〇、《新唐書·藝文志四》、《唐才子傳》卷一〇。
準長于箋奏,以文自負,嘗集所作為3卷,號《劉表軍書》。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渚宮集》1卷,《詩藪》雜編卷二記《鄭準集》2卷,皆已佚。
全唐詩》存詩5首及斷句1聯(lián)。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準字不欺。
乾寧中舉進士。
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辟為推官。
后為所殺。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