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薛燭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火賦 西晉 · 潘尼
覽天人之至周,嘉火德之為貴。
含太陽之靈輝,體淳剛之正氣。
先圣仰觀,通神悟靈。
窮神盡數(shù),研幾至精。
形生于末兆,聲發(fā)于無象。
尋之不得其根,聽之不聞其響。
來則莫見其跡,去則不知其往。
似大道之未離,而元氣之灝??。
故能博贍群生,資育萬類。
盛而不暴,施而不費(fèi)。
其變無方,其用不匱。
鉆燧造火,陶冶群形。
協(xié)和五味,革變膻腥。
酒醴烹飪,于斯獲成。
爾乃狄牙典膳,百品既陳。
和羹酋醳,旨酒濃醇。
烹黿煮鼉,灼龜臛鱗。
若乃流金化石,鑠鐵融銅。
造制戎器,以戒不恭。
砥煉兵械,整飭軍容。
四海寧乂,邊境無寇。
韜以戢劍,解甲釋胄。
銷鏑為耒,鑄戈為耨。
戰(zhàn)士反于耕農(nóng),戎馬放于外廄。
及至焚野燎原,埏光赫戲。
林木摧拉,砂礫煎糜。
騰光絕覽,云散霓披。
遂乃沖風(fēng)激揚(yáng),炎光奔逸。
玄煙四合,云蒸霧萃。
山林為之崩陀,川澤為之涌沸。
去若風(fēng)驅(qū),疾如電逝。
紛綸紆轉(zhuǎn),倏忽橫厲。
蕭條長空,野無孑遺。
無隰不灰,無坰不斃。
震響達(dá)乎八冥,流光燭乎四裔。
榛蕪既除,九野謐清。
蕩枝瘁于凜秋,候來春而改生。
其揚(yáng)聲發(fā)怒,則雷霆之威也;
明照遠(yuǎn)鑒,則日月之暉也;
甄陶品物,則造化之制也;
濟(jì)育群生,則天地之惠也。
是以上圣擬火以制禮,鄭僑據(jù)猛以立政。
功用關(guān)乎古今,勛績著乎百姓。
若夫名刀寶劍,曠世絕殊。
煉質(zhì)于昆吾之灶,定形于薛燭之爐。
⑴ 《藝文類聚》八十,《初學(xué)記》二十五。
⑵ 《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二引兩條皆作《火賦》,張溥本作《武庫賦》,非。
有攻金之工兮。求百鍊之精鋼。
涉越水之表。登楚山之陽。
目眇眇而有待。心遙遙而不遑。
工曰礦斯得鍊斯力。夫何器之不良。
乃召風(fēng)胡。邀歐冶。
計日淹速。商工眾寡。
我心天縱。我力神假。
鼓焱橐以喧豗。轟云錘而上下。
金火惟序。載離寒暑。
光融融而燄燄。疑雷擊以星流。
聲有往而有還。若唱予而和汝。
始于一而終于百。鍊既存而鍛乃舉。
成利器兮為國珍。自私家兮獻(xiàn)公所。
于是礪以越砥。淬于江流。
燦龜文于夐絕。射龍藻于清浮。
將四海而是震。豈千金而可求。
當(dāng)赤帝之所提。常聞逐鹿。
為庖丁之所得。未見全牛。
金從鍊兮白受采。知成形之所在。
金中選兮史亦書。念逢時之不居。
故鍊金者非錘爐而勿用。選士者非考覈而何于。
且金生土。土效禎。
鍊于代。代作程。
豈上決則凜然霜鍔。下麾而炯若水精。
為邦如之何。莫大于通變。
為金如之何。必資于鍛鍊。
雖蹈刃以垂范。諒申威而去戰(zhàn)。
俟袁宏之片言。符薛燭之一見。
黯然若秋水者。楚王有太阿之鋒。
窮其原則三尺成狀。窺其底如百尺無蹤。
可以照魑魅。鑒形容。
涵空而表里泓澄。詎私毫發(fā)。
騰氣而風(fēng)云慘澹。如隱蛟龍。
原其極良冶之功。出洪爐之里。
薛燭增駭。風(fēng)胡視。
千里萬里之斜漢。耿耿方侔。
八月九月之洞庭。沈沈相似。
深淺難測。精光不死。
磨越砥疑穿石之泉。淬葛溪如貫河之水。
氣晶熒而不息。質(zhì)瑩徹而難比。
流影耀金精之上。涯涘皆空。
涼飆鳴玉匣之中。波濤不起。
韜映無匿。埃塵不居。
澄曉峽。黯清渠。
俯視則孤光溢目。橫窺而一帶澄虛。
旁臨挾刃之徒。疑開別派。
近映腰金之士。似躍游魚。
比練之流奚匹。容舟之所寧如。
其文也流而無極。其清也掬之不得。
短長如任器之狀。蕩漾有盈科之則。
似無云之溪澗。徑挺其形。
如落木之江湖。深沈其色。
龍泉非偶。巨闕難儔。
蓮影如植。龜文若游。
星綴明珠。孰辨懷珠之浦。
環(huán)分圓月。終疑映月之流。
洎乎霜露冷。天地秋。
繇是剽勍敵。決冤讎。
故得名溢古今。聲流遠(yuǎn)邇。
解晉鄭于紛若。埽欃槍于嘒彼。
予一智刃于胸中。其精如此。
漢章帝以錫賚情重。君臣道全。
示署劍推恩之禮。表經(jīng)邦佐命之賢。
雖彼百官。分恩光之渙汗。
惟茲三者。睹御墨以昭宣。
是知器挺臣功。名由天獎。
非霜刃無表汝之庸勛。非乾文無重予之慶賞。
所以昭沖和。勸忠讜。
鮫函盡啟。決云之狀盈眸。
彩筆初題。垂露之文在掌。
豈不以良佐斯得。深謀可嘉。
或染翰而紀(jì)其敦樸?;驌]毫而志以文華。
彼錫彤玈。我乃頒其秋水。
彼銘鐘鼎。我乃鏤以蓮花。
一則薛燭未逢。風(fēng)胡不識。
提攜可助于雄勇。佩服必資其挺特。
能使巨闕慚價。豪曹失色。
乃署龍泉之名。以表韓棱之德。
一則龍藻日耀。霜風(fēng)雪凝。
麾之而氛祲以歇。帶之則威儀可聆。
斯亦刜鐘難媲。斬馬奚稱。
乃署漢文之號。以旌郅壽之能。
一則利可衛(wèi)身。威能禁暴。
愜項伯以將舞。宜趙王之所好。
豈羨乎五色奇形。千金美號。
乃署椎成之字。以彰陳寵之操。
故得光生環(huán)佩。榮冠簪裾。
見魚水相逢之際。是云龍契會之初。
數(shù)比夢刀。各獲君前之賜。
功齊神筆。長吞天上之書。
洎吾皇威被華夷。德安岐雍。
鋒铓不自其手署。頒賜盡歸其公共。
蓋以韓魏為鋏兮宋為鐔。異漢朝之所用。
劍賦 北宋 · 吳淑
昔雷煥既得豐城之寶劍,致其一于張華。
且言曰:「自葛盧發(fā)金,蚩尤造始,竭楚鐵之利,涸齊金之美。
淬以清波,斂之越砥。
曄若流星,湛如照水。
斯乃羊頭精利,水心靈秘。
七彩九華之飾,龜文龍藻之麗。
陽文陰縵之奇,紫電白虹之異。
雖曰一人之?dāng)?,且?yīng)八方之氣。
故三賢所以受賜,而君子所以自衛(wèi)也」。
茂先見之,矍然而驚曰:「此蓋邪溪之粹,赤堇之精。
傾秦去吳之異,五山六合之英。
純鈞、湛盧之器,豪曹、巨闕之名。
掩三鄉(xiāng)而擅價,敵千戶以騰聲。
定光既聞于太申,照膽仍傳于武丁。
兵動則飛,月蝕而成。
顧此神物,終當(dāng)合并。
然則薛燭之鑒,歐冶之作,桃氏靡差于廣狹,質(zhì)氏尤工于灑削。
越女擊猿之妙,莒子試人之虐。
至于采牛頭之鐵,獲汲郡之銅,利能切玉,銘聞刜鐘。
既鎮(zhèn)山而沈水,亦斷犀而截鴻。
佩北斗之寒星,伐南山之茂松。
詠宋玉之詞,倚于天外;
登王喬之墓,停在空中。
亦有改此縵纓,鑄為農(nóng)器。
或刻漢平之名,或鐫魏武之字。
莊子之說趙文,張陵之呵梁冀,七見闌子之弄,六聞衛(wèi)綰之賜。
不可躍大冶而自衒,唯宜絕重甲而稱利。
寒暑兼華,堅柔異制。
斯希代之神兵,佩服之巨麗也」。
于是并華陰之土遺之而為詩曰:「赤霄與步光,辟閭兼墨陽。
楚子問風(fēng)胡,吳國得干將。
嬴秦佩鹿盧,虎丘葬魚腸。
陸賈百金重,高皇三尺長。
魏傳飛景制,漢應(yīng)大橫祥。
佩牛化已遠(yuǎn),守路德彌臧。
及寢嘗貽怒,倚戶舊傳方。
白帝號大澤,朱云請尚方。
虞公求不已,宣帝意難忘」。
雷煥繼而和之曰:「季札嘗心許,楊修曾見思。
昭王投五岳,文命藏會稽。
穫稻寧同劂,攝履詎如錐。
白首嘗被指,血流俄見揮。
朱虛一何壯,項莊徒爾為。
鑠身有所就,代形那可追。
屬鏤既受賜,杜郵方見貽。
雋生佩櫑具,韓卒得棠溪。
騎士徒公賜,黑卵竟無虧。
刻舟愚已甚,斬蛟勇可奇。
新都椎美玉,馮石受文犀。
雷公為發(fā)鼓,豐隆方奮椎。
萬辟雖云就,千金持贈誰」?
張華見之,懣然心伏。
繹精理之沉邃,玩驚采之繁縟。
客有挹此馀風(fēng),過乎三復(fù),千載神交,敢揚(yáng)末曲,乃系之而為歌曰:「管涔輝五色,《周官》列三制。
已服甘蔗工,俄驚水精墜。
隴西專斷割,河內(nèi)增歔欷。
周瑜嘗秉持,陶君方鍜治。
已荷孟嘗恩,復(fù)感方諸賜。
延平終化去,武庫俄焚棄。
聊此續(xù)陽春,顧慚妍唱麗」。
① 此刀新羅所貢,上以劉正先為珧珌鐐琫,制作絕巧也
吾宗寶刀清如水,東夷昔時獻(xiàn)天子。
孤光晝射滄海寒,殺聲夜吼蛟龍起。
上為鐐琫下珧珌,粲如珠璣耀朝日。
制度還存三代風(fēng),精神未是塵中物。
秘藏武庫人莫窺,外家將軍獨得之。
四方升平竟未試,流落功名翻可悲。
時無薛燭誰賞異,廟堂宗工詩絕世。
丈夫要取萬里侯,肯令神兵負(fù)詩意。
買劍 南宋 · 張煒
袖攜一劍三尺铦,試與豪士論丑妍。
鋒铓閃爍走冰雪,靶鞘激烈拿風(fēng)煙。
斷蛟截犀挺靈怪,照人切玉光牽聯(lián)。
昔時歐冶不再出,純鉤磐郢名空傳。
越王茍不遇薛燭,萬戶駿馬誰肯捐。
物雖有價瑤無價,瑤逢識者逾精鮮。
主人得之亦自壯,十襲珍秘輕萬錢。
何當(dāng)佩服卻戎羌,會令沙漠無戈鋋。
⑴ 光緒本作寶,下同
懷古 南宋 · 楊冠卿
干將補(bǔ)弊履,鉛刀割全牛。
千金市駿骨,鼓車役驊騮。
薛燭已云遠(yuǎn),伯樂不可求。
此理難致詰,吾其賦歸休。
觀地產(chǎn)之所宜兮,惟金錫之最良。
貢品肇于有姒兮,暨蒼姬而加詳。
雖歷代之所珍兮,凜英氣其猶秘。
歐冶子之神奇兮,爰采取而鍊淬。
剖赤堇而出錫兮,山色變而無云。
涸若耶之銅液兮,俯不見夫潛鱗。
鑄嶺岌其插天兮,冶井浸而寒冽。
前豐霳為擊橐兮,后雨師為灑塵。
發(fā)銅牛之藏屑兮,赭林麓以炊炭。
棄右冶之馀滓兮,草木為之焦?fàn)€。
炎煙漲乎銅孤兮,寒光浮乎鍊塘。
越砥妥其斂鍔兮,鑄浦沸其若湯。
合眾靈而成器兮,為寶劍凡有五。
曰湛盧與巨闕兮,蓋珍名之最著。
既屬之善相之薛燭兮,復(fù)謀之南林之處女。
水試則斷蛟螭兮,陸用而剸犀虎。
掃攙槍使澌滅兮,伏蚩尤使奔怖。
豈吳鉤之敢抗兮,非燕函之能禦。
客曰偉哉利器兮,誠為越國之珍。
斯劍客之喜談兮,非文種之愿聞。
送寧朔 元初 · 耶律鑄
七言律詩
說從薛燭授吹毛,從事孫吳與六韜。
應(yīng)策騰空調(diào)赤電,驚弦裂石試烏號。
鼎魚幕燕由西極,侵氣游魂在北郊。
擊惰搗虛原有策,必須先直取窠巢。
⑴ 漢武名烏孫馬為西極馬時弄兵者由烏孫故地而東款和林北境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