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薰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臺州臨海人,字子遷。工詩。其詩清妙奇絕,為張籍所知賞。敬宗寶歷至文宗開成之際,聲價藉甚。斯性疏曠,初筑廬于杭州徑山朝陽峰前,交結凈者,如此三十余年。武宗會昌三年,以詩卷謁楊敬之,敬之贈詩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詩聞于長安,次年,斯擢進士第,命為潤州丹徒縣尉,卒于任所。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2?—847? 字子遷,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早年隱居杭州徑山朝陽峰,后入幕于州郡。先受知于詩人張籍,又為國子祭酒楊敬之所賞識,楊贈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武宗會昌四年(844)進士登第,授丹徒縣尉,卒于任所。生平見《唐才子傳》卷七。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
唐詩匯評
項斯,生卒年不詳,字子遷,江東人。早歲以詩名,長慶、寶歷間,受知于水部員外郎張籍,楊敬之亦賞其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傳為美談。大和中,曾至金州,謁刺史姚合。會昌四年(844),登進士第,授潤州丹徒縣尉,卒。有《項斯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千、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薛壽(濤)。
張洎《項斯詩集序》
寶歷、開成之際,君(按指項斯)聲價籍甚,時特為水部之所知賞,故其詩格頗與水部相類。
詞清妙而句美麗奇絕,蓋得于意表,迨非常情所及。
鄭少師薰云:“項斯逢水部,誰道不關情?”
唐詩紀事
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為聞人,因以卷謁楊敬之,揚苦愛之,贈詩曰:“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蔽磶祝娺_長安,明年擢上第。
后村詩話
斯詩在方干、秦系之間,少而工。
吳禮部詩話
項斯亦師張水部,自以字清意遠,匠物為工,然格律卑近,漸類晚唐矣。
《唐詩品》
子遷銳情格律,頗宗雅迫。寶歷、開成之間,聲價籍籍,其清利便美,在時調中可謂心流潤澤者也。受知水部諸公,亦聲實之華不可掩翳者耶!
唐音癸簽
項子遷與朱可久并見賞張水部,清調頗同,而朱猶含重,項即駛輕,中、晚分派以此。
《五朝詩善鳴集》
張洎云:項斯為張籍所賞,詩亦與之相類。余謂律則然,七律幽閑深秀,水部不能到也。
《唐律偶評》
子遷詩最清婉。
《載酒園詩話又編》
項子遷俊句亦甚可喜,如“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鶴睡松枝定,螢歸葛葉垂”、“霞光侵曙發(fā),嵐翠近秋濃”……但讀全集,則幾如晉元帝之造江東,一臠為美而已。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子遷無古詩,五七律皆學水部,次于朱慶馀,斷為升堂第一。
《唐詩箋要》
項君詩宗主文昌,僖、昭之間,雅道凌遲,無知之者。遺稿三十一首,而選家鮮及,然其光終不可沒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宣宗大中末,鄭薰主試,誤以為真卿后,取之,旋知非是。
后舉子賦詩嘲之,有“錯認顏標作魯公”句。
李琢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人。
李聽子。
宣宗大中三年,以門閥自洺州刺史擢義昌軍節(jié)度使,移鎮(zhèn)忠武。
九年,自金吾將軍授平盧軍節(jié)度使。
十二年,宣州叛將逐觀察使鄭薰,以宣、潤相鄰,置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以琢為之。
累更方鎮(zhèn),無顯功。
僖宗廣明元年,沙陀數(shù)犯邊,以琢為宿將,乃拜檢校右仆射、朔蔚等州招討、都統(tǒng)、行營節(jié)度使。
徙河陽三城,坐逗撓,下遷刺史。
鄭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禮臣。
鄭薰子。
歷官司封員外郎。
僖宗乾符初,丞相鄭畋擢為給事中。
入充翰林學士。
官至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2—905 【介紹】: 五代時吳國創(chuàng)建者。廬州合肥人,字化源,原名行憫。少孤貧,有膂力。初為盜,后應募為州兵,遷隊長,使出戍,遂起兵為亂。據(jù)廬州,唐即授其為廬州刺史。其后,討畢師鐸,破孫儒,悉有淮南、江東地,拜淮南節(jié)度使。昭宗天復二年,封吳王。為人寬簡有智略,善撫將士,頗得士心。在位四年。謚武忠,又改謚孝武王,廟號太祖。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行密字化源。
廬州合肥人。
自廬州刺史累遷淮南節(jié)度使。
乾寧二年。
表請討朱全忠。
加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宏農(nóng)郡王。
四年授江南諸道行營都統(tǒng)。
擊敗全忠于淮水。
遂全有江淮之地。
光化三年加侍中。
天復二年拜東面行營都統(tǒng)中書令。
進封吳王。
天祐二年十一月薨。
年五十四。
謚武忠。
子溥。
僭稱帝。
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廟號太祖。
載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83 【介紹】: 清宗室,滿洲鑲藍旗人,字鶴峰。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咸豐間督防固安、黃村,堵?lián)籼教靽狈ボ?。光緒間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
維基
不入八分輔國公載齡(1812年5月22日—1883年12月17日),字鶴峰,不入八分輔國文恪公奕果第一子,母妾劉氏,其父為劉保福,誠郡王系第六代。
他在嘉慶十七年四月(1812年)出生,道光十二年九月(1832年)中舉人,九年后(1841年)中進士,授庶吉士。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翰林院侍讀,升侍講學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再授內(nèi)閣學士。
咸豐年間,載齡先后曾成為會試副總裁、理藩院右侍郎、正紅旗蒙古副都統(tǒng)、鑲紅旗滿州副都統(tǒng)等職務。
同治元年(1862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遷兵部尚書。
同治九年五月(1870年)接替父親成為誠郡王第六代,封爵是不入八分輔國公。
光緒三年(1877年),調任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
次年,授任體仁閣大學士。
光緒六年(1880年),因病退休。
光緒九年十一月(1883年)卒,虛齡七十二歲,追贈太子太保,謚文恪。
由于親生兒子溥湛、溥寶都夭折,因此由承繼子溥元襲封誠郡王系第七代,不再遞降,仍舊是不入八分輔國公。

人物簡介

清州搜玉
楊卓林(1847—1926),字蔭喬,青縣于董經(jīng)村人。
同治十二年(1873)舉人,考取咸安宮官學教習,端郡王載漪聞其品端學萃,聘為其子溥俊師。
光緒二十一年(1901)改內(nèi)閣中書,俸滿,遴放陜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陜西鄉(xiāng)試同考官,旋補佛坪廳同知,調寧陜廳同知。
兩廳均有惠政,士民建碑紀德,至今感篆。
又以勞積保同知補缺,后免補知府,以道員留省,加三品銜。
宣統(tǒng)三年(1911)六月署延榆綏道。
時武昌起義,榆林鎮(zhèn)聞風兵變。
卓林為民請命,活人無算。
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鄉(xiāng)里無間言。
又善書,工制藝,門下多知名士。
著有《榆林事記》,以下諸詩及唱酬之作俱見此書。
并為本邑詩人馬鳴蕭《惕齋詩稿》、劉天誼《同野堂遺集》作序,載于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