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后蒼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4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惟茲屏風(fēng),出自幽谷。
根深枝茂,號為喬木。
孤生陋弱,畏金強(qiáng)族。
移根易土,委伏溝瀆。
飄飄危殆,靡安措足。
思在蓬蒿,林有樸??。
然常無緣,悲愁酸毒。
天啟我心,遭遇微祿。
中郎繕理,收拾捐樸。
大匠攻之,刻雕削斫。
表雖剝裂,心實貞愨。
等化器類,庇蔭尊屋。
列在左右,近君頭足。
賴蒙成濟(jì),其恩弘篤。
何惠施遇,分好沾渥。
不逢仁人,永為枯木。
⑴ 《藝文類聚》六十九、《初學(xué)記》二十五、《御覽》七百一。
桉前志。禪師號僧璨。不知何許人。出見于周隋間。傳教于惠可大師。摳衣于鄴中。得道于司空山。謂身相非真。故示有瘡疾。謂法無我所。故居不擇地。以眾生病為病。故至必說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內(nèi)外不在其中間。故足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攝偫品。流注生滅觀四維上下。不見法。不見身。不見心。乃至心離名字。身等空界。法同夢幻。亦無得無證。然后謂之解脫。禪門率是道也。上膺付囑。下拯昏疑。大云垂陰。國土為化。謂南方教所未至。我是以有羅浮之行。其來不來也。其去無去也。既而以袈裟與法。俱付悟者。道存形謝。遺骨此山。今二百歲矣?;实奂次缓笪迥辍q次庚戍。及剖符是州。登禪師遺居。周覽陳跡。明徵故事。其茶毗起塔之制。實天寶景戌中別駕前河南少尹趙郡李公嘗經(jīng)始之。碑版之文。隋內(nèi)史侍郎河?xùn)|薛公道衡唐相國刑部尚書贈太尉河南房公琯繼論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禮。則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長老比邱釋湛然。誦經(jīng)于靈塔之下。與澗松俱老。痛先師名氏未經(jīng)邦國焉。與禪眾寺大律師釋澄俊。同寅葉恭。亟以為請。會是歲嵩岳大比邱釋惠融至自廣陵。勝業(yè)寺大比邱釋開悟至自廬江。俱纂我禪師后七葉之遺訓(xùn)。日相與嘆塔之不命。號之不崇。懼像法之本根墜于地也。愿申無邊眾生之宏誓。以抒罔極。揚州牧御史大夫張公延賞以狀聞。于是七年夏四月。上沛然降興廢繼絕之詔。冊謚禪師曰鏡智。塔曰覺寂。以大德僧七人灑掃供養(yǎng)。天書錫命。暉煥崖谷。眾庶踴躍。謂大乘中興。是日。大比邱眾議立石于塔東南隅。紀(jì)心法興廢之所以然。及以為初中國之有佛教。自漢孝明始也。歷魏晉宋齊。施及梁武。言第一義諦者。不過布施持戒。天下惑于報應(yīng)。而人未知禪。世與道交相喪。至菩提達(dá)摩大師。始示人以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惠可大師傅而持之。人思而未修。迨禪師三葉。其風(fēng)浸廣。真如法味。日漸月漬。萬木之根莖枝葉。悉沐化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言。始燦然行于世間。浹于人心。當(dāng)時問道于禪師者。其淺者知有為法。無非妄想。深者見佛性于言下。如燈之照物。朝為凡夫。夕為圣賢。雙峰大師道信其人也。其后信公以教傳宏忍。忍公傳惠能神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無聞焉。秀公傳普寂。寂公之門徒萬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宏正。正公之廊廡龍象又倍焉。或化嵩洛?;蛑G吳。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與六籍侔盛。嗚呼。微禪師。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庸詎知禪師之下生不為諸佛。故現(xiàn)比邱身以救濁劫乎。亦猶堯舜既往。周公制禮。仲尼述之。游夏宏之。使高堂后蒼徐孟戴慶之徒??傻枚嫜?。天以圣賢所振為木鐸。其揆一也。諸公以為司馬子長立夫子世家。謝臨川撰慧遠(yuǎn)法師碑銘。將令千載之后。知先師之全身。禪門之權(quán)輿。王命之丕顯。在此山也。則揚其風(fēng)。記其時。宜在法流。及嘗味禪師之道也久。故不讓。其銘曰。
眾生佛性,莫非宿植。
知誘于外,染為妄識。
如浪斯鼓,與風(fēng)動息。
淫騃貪怒,為刃為賊。
生死有涯,緣起無極。
如來憫之,為辟度門。
即妄了真,以證覺源。
啟迪心印,貽我后昆。
閒生禪師,俾以教尊。
二十八劫,迭付微言。
如如禪師,膺期宏宣。
世溷法滅,獨與道全。
童蒙來求,我以意傳。
攝相歸性,法身乃圓。
性身本空,我無說焉。
如如禪師,道既棄世。
將三十紀(jì),妙經(jīng)乃屆。
皇明昭賁,億兆膜拜。
凡今后學(xué),入佛境界。
于取非取,誰縛誰解。
萬有千歲,此法無壞。
引用典故:陶宅五株
東城攀柳葉,柳葉低著草。
少壯莫輕年,輕年有衰老。
柳發(fā)遍川岡,登高堪斷腸。
雨煙輕漠漠,何樹近君鄉(xiāng)。
贈君折楊柳,顏色豈能久。
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
新柳送君行,古柳傷君情。
突兀臨荒渡,婆娑出舊營。
隋家兩岸盡,陶宅五株(一作平)
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鳥聲(一本截后八句為五律)。
倢伃怨 唐末 · 李咸用
七言絕句
引用典故:上掌
莫恃芙蓉開滿面,更有身輕似飛燕。
不得團(tuán)圓長近君圭月鈋時泣秋扇。
丁元珍挽詞二首 其二 (1067年4月) 北宋 · 曾鞏
五言律詩
從軍王粲筆,記禮后蒼篇。
謾有殘書在,能令好事傳。
鵬來悲四月,鶴去遂千年。
試想長橋路,昏昏隴隧煙。
① 原校:別本云次韻潁守崔伯易席上贈別諸同舍
迎新與送故,渠已不勝勤
民賣腰間劍,公寬柱后文。
諸郎投賜沐,高會惜臨分。
去國雖千里,分憂即近君。
⑴ 原校:別本云傾城迎五馬,財力已三勤
⑵ 原校:別本云同僚欣賜沐,張飲惜臨分
⑶ 原校:別本云看即追嚴(yán)助,還疑借寇君
平生結(jié)交圓納方,過眼十人八九忘。
畹蘭畝蕙幽谷芳,懶隨家奴諛五郎。
苦饑方朔身漫長,顛毛種種顏欲蒼。
誰謂勝癡端坐狂,清淮之陰一草堂。
列筆作陣茶森槍,絕口平戎與破羌。
百年如此計亦臧,何用竊食官倉糧。
玄黃病足畏高岡,但愿縮頸老支床。
煌煌東壁日月旁,神仙鸞鳳爭騰驤。
萬書落架城覆隍,牙簽如云丹碧裝。
晁侯再作班與揚,正始故在何曾亡。
江湖十年愿飽償,夜成七發(fā)光出囊。
蘇公后出長卿鄉(xiāng),為君吳都無一行。
世有伯樂生骕骦,肯使弭耳隨鹽商。
鄧侯楚山深閨房,名走上國交侯王。
朝隨日景夜燈光,包攬今古窮炎黃。
吐詞分葩有國香,近君如雪六月涼。
又似心醉醍醐觴,東南蔡子名飛翔。
同隨天書拜未央,瑰奇宏杰萬夫望。
頰牙凜凜有風(fēng)霜,文如神鼎爛龍章。
鐘山長齋讀老莊,論兵說佛兩俱忙。
不夸得硯文字祥,但愿破敵如頹墻。
我窮乞酒更得漿,仰看三虎爭雄張。
⑴ 自注:蘇翰林欲作《杭州賦》,見無咎《杭州七述》乃止。
文英子建聲華烜,少陵嘗詠波瀾闊。
遐流亹亹鐘宜春,觀君紫芝真秀拔。
華山騄耳汗血孫,奚取王良手芻秣。
骎骎凌厲追遺風(fēng),胡為頓纓馳駱越。
誰嗟長庚有老裔,壯齡直欲排紫闥。
初從附鳳矯飛翔,晚乃射虎耽疏豁。
強(qiáng)顏方喜安斗筲,稟分何能愧圭撮。
胸中琳瑯茀埃??,自恧鉛鋒乏破割。
時過西鄰蘄發(fā)藥,霤引玉泉澆胏渴。
新商執(zhí)矩早威令,甘霔騰虛摧虐魃。
約君飄鳧泛滄漪,背負(fù)青天□夭閼。
風(fēng)來空穴襲發(fā)毛,刷腋涼飆振絺葛。
泠然便擬子列游,不待別起青蘋末。
徐躋七星跐山椒,杓魁歊虛狀旋斡。
近君白雪熱何有,高談一激錐囊脫。
扳肩作者古蹊徑,馀事篇章隨擊缽。
盤趺不減二華君,妙閱枯棋戰(zhàn)挑捾。
光騶搖縱莫可留,四序翩翩幾箭筈。
頃看金柳流鶯鳴,俄聽玉露叢蟬聒。
清輝默韻無弦琴,烏用檀槽揮一抹。
我方騷愁愁到骨,潛睨蠹蟫眉目繓。
徒操詩窮擁鼻吟,□或酒酣將月喝。
生平剛腸久已屈,賴爾匹夫難志奪。
故交紛紜翱赤霄,大鈞播物昭窮達(dá)。
德尊一代元坎坷,儒腐百年決粗糲。
南溟垂翅云翼收,北窗默臥霜須捋。
病馬猶期春草長,涸魚終需江水活。
君行趨覲長安日,軼興橫秋疇可遏。
公卿傾風(fēng)定援手,鴻造機(jī)緘由一撥。
江湖要作迥相忘,靜言可笑相濡沫(清汪森《粵西詩載》卷六)
⑴ 原作塊,據(jù)《粵西金石略》卷六改
⑵ 原作膝,據(jù)《粵西金石略》改
⑶ 《粵西金石略》作無
⑷ 《桂勝》卷二、《廬陵詩存》卷二作列子
⑸ 原作敲,據(jù)《粵西金石略》改
⑹ 《粵西金石略》有注:日月二華君棲霞洞,在風(fēng)洞之北。
⑺ 《粵西金石略》作蹤
⑻ 《粵西金石略》作無
天申上壽開明堂,群公祝圣多新章。
不論(文津本作問)南山成帶礪,要看東海生禾桑。
君恩中臺燕百辟,金罍兕觥雕玉觴。
飯抄香粳云子白,酒瀉法釀鵝兒黃。
宮衣拜賜近端午,輕疊香羅如雪霜。
功臣彯甲奉朝請,貂冠峨峨來異王。
中興盛事須記述,樂府宜得張文昌。
感寓諸孫今列宿,詩鳴省戶為時祥。
每逢朝家有慶瑞,輒以篇詠賡休光。
腐儒白首謬通籍,博士一經(jīng)慚后蒼。
敢陪詩人論風(fēng)雅,祇與漁父歌滄浪。
升平頌聲還大手,白傅才力兼諸長。
天地有至和,薰蒸效茲祥。
異哉桃李蹊,葩萼俱作雙。
紛紛承朝露,一一含春陽。
飛來兩珍禽,文采粲成章。
鳴集芳樹間,其音美如簧。
近君白玉堂,奉君黃金觴。
君家伯仲賢,人物偉相望。
衣冠作嘉話,何止跨一鄉(xiāng)。
永言棣華好,歌樂殊未央。
我賦角弓詩,封植詎可忘。
⑴ 原作和,據(jù)《永樂大典》卷五八三八改
共 4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