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寶印

相關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有慧綽者。
山陰陸氏子。
當以蔭得官辭之。
從師(別峰印禪師傳)祝發(fā)。
得記莂。
遁跡巖岫。
終身不出。
師既示寂。
上為敕有司。
定謚曰慈辯。
塔曰智光。
庵曰別峰。
極方外之寵。
師說法數十年。
所至門人。
集為語錄。
晚際遇壽皇。
被宸翰咨詢法要。
皆對使者具奏。
別具行世。
此不悉著。
釋從諫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八
從諫(一○三五——一一○九),俗姓毛,處州松陽(今浙江遂昌)人。十九試法華得度,嘗謁辯才、大通。熙寧中講于明慶,元豐中居壽圣、南屏,元祐中至上竺,賜號慈辯。大觀二年歸壽圣,三年卒,年七十五。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二,《釋氏疑年錄》卷七。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從諫。生處之松陽毛氏。幼見佛經。輒能自誦。父曰。再來人也。十九試法華得度。謁辯才。夙夜聽習。復依南屏于金山。問辯如流。南屏嘆曰。吾道。由子而行矣。熙寧中。講于明慶。徒眾日蕃。乃遷凈住。元豐初。處人建壽圣迎居之。越三年。辯才主南屏。自以年老。致師首眾。遂舉以自代。元祐五年。上竺虛席。囑郡守。蒲宗孟曰。靈感勝跡。非從諫不可??び闷湔f。復為奏賜慈辯之號。大觀二年。辭歸壽圣。門學車溪普明等十人。詣師省候。師曰。諸子遠至。后會無期。老僧不如乘興便行。遂升座說法。書偈而逝。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梵臻)弟子從諫者,松陽毛氏子,幼見佛經,輒能自誦,父曰再來人也。
年十九試《法華經》得度,即謁上竺辨才,夙夜聽習。
復往依南屏于金山,問辨如流,南屏嘆曰:“吾道繇子而行也。
”熙寧中,講于明慶,徒眾日蕃,乃遷凈住。
元豐初,處人建壽圣迎居之,越三年主南屏,臻以年老,屈諫首眾,未幾,舉以自代。
元祐五年,上竺虛席,辨才屬郡守蒲宗孟曰:“靈感勝跡,非從諫不能當。
”郡用其說,復為奏,賜“慈辨”之號。
義天僧統(tǒng),自高麗來求法,郡以諫應命,乃求鋁拂傳衣,即詣智者塔誓之曰:“已傳慈辨法師教觀,還國流通,乞賜冥護。
”既歸,乃建剎立像,尊為始祖。
大觀二年,辭歸壽圣,學子普明等十人詣室省候,諫曰:“諸子遠至,后會無期,老僧不如乘興便行。
”遂沐浴更衣,升座說法,書偈安坐而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齊玉(?——一一二七),號覺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門,屢參明師,住苕溪寶藏寺,每歲終大興凈業(yè)之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謚曰妙辨。著有《普賢行法經疏》等。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四二。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齊玉者。霅川人。尚書莫公支子也。早親釋學。日記數千言。屢參明師。一日赴僧次遜辭之?;騿柶涔?。答曰。誠不欲五千之利。而喪一日之功。居苕溪寶藏。每于歲終。大興凈業(yè)之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心隨塵境。作諸不善。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則可一念能滅八十一劫生死之罪。況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當度脫以報重恩。今若破戒墜陷。則父母豈不失望。大眾聞之。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至損額失聲者。嘗中夜。頂像行道。偶一僧失規(guī)。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罵為畜生。有玷三寶。自是三年。對佛悔過。歲大旱。井竭。師運密禱。夢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夢泉。二師同。建炎元年遷化。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齊玉,號覺慧。
姓莫氏,霅川人。
家世顯宦,獨棄俗榮。
蚤親釋學,日記數千言。
始參祥符神智,后依慧辨。
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辭遜之,或問故答,曰:“誠不欲以五千之利,而喪一日之功。
慈辨得通相三關之旨,秘不授人。
齊玉屢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爐以授。
初出居苕溪寶藏,每于歲終,大興凈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眾薰修,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心隨塵境,作諸不善,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則可一念能減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況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當度脫,以報重恩。
今若破戒墜陷,父母有知,豈不失望?
”大眾聞之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至損額失聲者。
宣和六年,遷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繼之者或不振,學徒謀曰:“得玉公乃興。
”郡守翁彥國聞之,乃具禮以迎,講道敷化,不異慈辨。
嘗中夜頂像行道,一僧失規(guī)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
”已而悔曰:“彼雖不肖,詆為畜生,有玷三寶。
”自是三年,對佛悔過。
建炎元年秋,謂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寶塔現。
”慧曰:“流通《法華》之瑞證也。
”玉曰:“所愿見阿彌陀佛耳。
”即集眾念佛。
頃之,舉首加敬曰:“佛已來接也。
”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側,謚“妙辨”,塔曰“慧寂”。
所著《普賢行法經疏》及自釋《祖源記》、《無量經疏雜諸記》、《安般守尊法門》、《尊勝懺法》諸集。
釋應如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應如,姓胡氏,浦江人。
幼默記多聞,尤善《持論》,來學上竺,慈辨深器之。
嘗往靈山訪同志,出六能義反覆辨詰,彼義墮負,應如即揭竿系帛,因謂之曰:“西竺破敵則豎勝幡,道場埄魔亦表勝相,今法戰(zhàn)既勝,當揭一竿。
”人畏其烈,目之虎子。
慈辨得南屏通相三觀之旨,秘不授人,玉慧覺祈請尤力,許子夜為密說。
應如知之,陟挮揭瓦,伏身竊聽,飛雪翻空,背若被鎧。
旦白慈辨曰:“我于通相三關,若有冥授,即錄其言,以示一眾。
慈辨怒曰:“應如盜法!
”紹圣初,主越之圓通,嘗因講散,謂待者曰:“今日東風吹教法過浙西去,使眼中有耳者得以有聞。
”紹興三年,遷上竺,兀術焚蕩之馀,唯存藏室,有勸其營建者,則曰:“我但流通大法耳,他日自有興造者。
”嘗以偈示人曰:“吾傳知者,一性之宗。
三千實相,妙空假中。
一念法界,生佛體同。
凡圣一如,善惡理融。
毗盧身上,湛若虛空。
達斯旨者,法法圓通。
左之右之,受用無窮。
”釋家稱如虎者三人,神照本如,四明道如,與應如而三也。
一夕,別大眾,歸寢而終,塔于寺西北隅,有教義名《指難集》。
弟子崇先、懷志、白蓮、慧仙皆足世其業(yè)。
釋擇卿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擇卿。
天臺人。
天資聰敏。
博學強記。
受教于上竺慈辯。
嘗曰。
四明旨意。
吾已得之。
惟起教觀。
信之未及。
然不敢不信也。
初主車溪壽圣。
未嘗屈節(jié)豪貴。
徒眾三百。
施者自至。
年三十。
后即廢卷禪坐。
每遇講演。
但令侍者日供講帙。
辯說如流。
聽者說服慧解。
曇應領徒至車溪。
值說無量義經。
聞之。
謂同行曰。
此師。
言有典刑。
足堪問道。
即求依止。
有不循規(guī)者悅。
眾以聞詢其名指言。
有朋、可觀。
師置勿問。
觀。
字宜翁。
華亭戚氏子。
年十六具戒。
聞車溪聲振江浙。
負笈從之。
一日聞舉唱云。
般若寂寥。
忽有悟入。
如服一杯降氣湯。
師聞而心服。
玉慧覺有橫山。
命師偕行。
讀指要。
至若不謂實鐵床非苦變易非遷。
嘆曰。
語言文字。
皆糠秕耳。
建炎初。
主嘉禾壽圣。
遷當湖德藏。
居閱世堂。
為楞嚴補注。
霅以祥苻延閱二載。
以疾返當湖南林。
一室蕭然。
人不堪之。
乃曰。
松風山月。
此我無盡衣缽也。
乾道七年。
丞相魏??。
出鎮(zhèn)姑蘇。
請主北禪。
入門適當九日。
指座云。
胸中一寸灰已冷。
頭上千莖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魏公擊節(jié)不已。
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慶。
時已八十九歲。
行李寂寥。
人所嘆服。
不二載仍歸當湖。
自題其像曰。
維摩詰不壞于身。
而隨一相老竹庵。
壞與不壞。
初無欠長。
到處江山風月。
不是這個伎倆。
淳熙九年二月。
無疾而逝。
師五住當湖。
皆退隱于竹庵。
因以自號。
大慧杲嘗過之。
對語終日。
嘆之曰。
教海老龍也。
師見齋房安像。
即誡之曰。
汝起居無禮。
說無益語。
少時焚香之敬。
不補終日媟嫚之罪。
其謹慎微細如此。
朋。
金華人。
自號牧庵。
一家教文。
背誦幾半盡。
得車溪之道。
主仙潭。
徙能仁。
講道日盛。
晚主延慶。
于方丈扁一室曰。
六經堂。
中設一幾。
而初無文字。
士大夫怪其誕。
眾至寺欲屈之。
師令侍者先語之曰。
諸賢欲何。
相見若賓禮。
則對坐。
商略若請益。
則侍立。
發(fā)問若索難。
則客先伸三問。
咸曰。
乞從賓禮。
及對語。
援引不已。
乃知六經在胸中也。
每臨講不預觀文。
嘗曰。
我七番講止觀。
于正修中。
未嘗道著一字。
又曰。
大部中。
欲作一難。
如片紙大。
亦不成。
所謂文字性離。
皆解脫也。
或問。
十境十乘。
方成觀法。
荊溪何云不待觀境。
方名修觀。
師曰。
向伊道。
攝事成理了也。
又問。
圓頓教中。
為立陰否。
師高聲一喝云。
陰入重擔。
嘗自現前。
何更問立不立。
且御眾厲。
而簡左右。
或欲師白堂整眾者。
師曰。
吾所以不數數告眾者。
是有意也。
不見道頻雷天失威。
乾道四年十二月。
坐青玉軒。
集眾念佛。
端坐而逝。
稟法弟子甚眾。
師自博強記。
不畜科策。
嘗謂同學竹庵曰。
天下只一個半座主。
老兄秪半個。
問何為半個。
師曰。
不合多幾個紙策也。
在仙潭日。
竹庵來訪。
為上講。
師讀大科竟。
即收帙曰。
宗師在座。
不敢文文。
其對尊宿之禮。
尚謙如此。
二師為學時。
車溪夜坐方丈。
聞廊廡有天樂聲。
遣人跡之。
聲出師房。
車溪附壁隙窺之。
見二師。
于燈前相戲。
舉手作無聲樂。
車溪益奇之。
故臨終。
以法道相寄。
觀塔。
在德藏西北隅。
為筑城所夷。
知縣謝良弼。
夢一紫衣老僧。
謂曰。
我竹庵也。
以塔累公。
謝尋訪。
果得塔。
因為繕治。
復立石表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龍泉人,字惟肖。能詩。有《庸齋小集》。
全宋詩
沈說,字惟肖,號庸齋,龍泉(今屬浙江)人。
寧宗時由上庠登科,調貴溪簿,一年即棄官。
再調天臺教官,遂隱居不仕。
但由集中《征途》詩知行跡曾至廣西,具體已不詳。
有《庸齋小集》。
事見《吹劍錄》四錄。
 沈說詩,以汲古閣影宋《六十家集》本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等。
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淹,字伯奮,祖籍大名(今屬河北)。
旦七世從孫。
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通判吉州。
嘉泰二年(一二○二)知筠州(《周文忠公集》卷四一《次王伯奮通判韻》、卷五二《元豐懷遇集后序》、卷五四《王氏濟美集序》)。
開禧二年(一二○六)由知衢州任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一)。
有《槐庭濟美錄》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
今殘本《永樂大典》錄有《槐庭濟美集》詩十六首,其內容似為輯錄王氏族人之詩,具體作者已無考,姑置王淹名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天臺人,字星甫,嘗于越中詩社,試《枕易》題,推為第一名。其詩風致清遠,用意推敲,不愧騷壇領袖。有《月屋漫稿》。
元詩選
庚字星甫,天臺人。所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齠齔時習舉子業(yè),何暇為詩。自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氣,盡發(fā)而為詩。若醯雞之出甕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菇裼^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陽明晚浦,落葉瘦秋山。」《別山陰諸友》云:「柳色獨青眼,梅花同素心?!埂断囊剐∽谩吩疲骸阜植栊丫瓶?,添燭了殘棋?!埂队^漁》云:「鳴榔舟葉聚,撒網浪花圓?!埂恫≈小吩疲骸笟馕度缟?,形容似鶴癯?!埂短m亭會飲》云:「鐘帶夕陽來遠寺,碑和春雨臥平蕪?!埂都拿剀帯吩疲骸盖逡箟舴智Ю镌拢l(xiāng)人各一方天?!埂稛艋ā吩疲骸缸韵步Y根依小草,不愁飛片落蒼苔?!埂杜碱}》云:「細柳雨中垂綠重,殘花風里亂紅輕?!埂肚迕鳌吩疲骸附ù跋路旨t影,插柳檐前借綠陰?!埂峨s詠》云:「L書自笑已成癖,煮字元來不療饑。風月滿懷詩可寫。雪霜侵鬢鏡先知?!诡惤燥L致清遠,用意推敲。星甫嘗于越中詩社試《枕易》詩,推第一,名盛于詞場。當是時,江南初定,遺民故老,無所寄興,往往發(fā)之于吟詠間。時際宴安,禁網疏闊,騷壇樹幟,奔走爭先,蔚為一代文章之盛。其所由來者遠矣!
全宋詩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yè)。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fā)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S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訛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欽定四庫全書·月屋漫稿·提要
(臣)等謹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黃庚撰。
庚字星甫,天臺人。
生于宋末,入元不仕。
后來選詩者以其為宋遺民,并載入宋詩中。
然觀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
時元統(tǒng)一海內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
今故仍題作元人,從浙江通志、文苑傳例也。
庚嘗客山陰王英孫家,試越中詩,社枕易題,庚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
今評語與原詩并在集中。
蓋為當時推重若此。
其詩尚沿時習。
體格不免卑弱,而刻露處亦時見新警。
如五言之斜陽明晚浦,落葉瘦秋山。
柳色獨青眼。
梅花同素心。
鳴榔舟葉聚,撒網浪花圓諸句。
七言之鐘帶夕陽來遠寺,碑和春雨臥平蕪。
細柳雨中垂綠重,殘花風里亂紅輕。
清夜夢分千里月,故鄉(xiāng)人各一方天。
風月滿懷詩可寫,雪霜侵鬢鏡先知諸句,類皆風致婉約,翛然自遠,猶不失為具體焉。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月屋漫稿·原序
唐以詩為科目,詩莫盛于唐,而詩之弊至唐而極。宋以文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極。甚矣詩與文之極其弊,而難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賡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還,雖王者之跡熄,而世獨近古,其播于聲詩,發(fā)為辭令,形于規(guī)諫諷刺者,皆所以紀一時之實,豈好為是虛言哉?國以詩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士以詩文應科目,又豈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嗚呼!自孔子刪定系作以來,詩書、易、春秋之文僅存,而其道則泯矣。以言乎詩,自三百篇訖于戰(zhàn)國,詩之脈幾絕,而騷續(xù)之,故騷有功于詩,騷之下有選,由選而至于唐,惟杜少陵為備,以言乎文。獲麟絕筆之馀,諸子百家猬興蜂起,不有孟子之書,圣人之道晦矣。故孟子功不在禹下。至若荀揚之簧鼓圣言,班馬之戶牖古史,歷三國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發(fā),而韓昌黎力挽古學,沿唐而宋,則歐陽出焉。嗚呼!盛者乃所以為衰也。然詩盛于唐,唐之詩脈自杜少陵而降,詩以科目,而弊極于五代之陋。文盛于宋,宋之文脈自歐陽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極于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為詩,則窮于詩,以科目而為文,則窮于文矣。良可嘆哉。仆自齠齔時讀父書,承師訓,惟知習舉子業(yè),何暇為推敲之詩,作閒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氣,盡發(fā)而為詩文。且歷考古人沿襲之流弊,脫然若醯雞之出甕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為之,惟吟詠情性,講明禮義,辭達而已,工拙何暇計也。于是裒集所作詩文,繕寫成編,命之曰漫稿,以為他日覆瓿之資。若曰復古道,起文弊,則有今之韓、杜在。天臺山人黃庚星甫氏序。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星甫,天臺人。有《月屋漫稿》。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臺人。有《月屋漫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湖州吳興人,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幼有文名。宋景定間鄉(xiāng)貢進士。入元不仕。工書,善畫人物花木。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賦詩題之。
元詩選
選字舜舉,號玉潭,吳興人。
宋景定間鄉(xiāng)貢進士。
年少時,嗜酒,好音聲,善畫。
山水師趙令穰,人物師李伯時,花木翎毛師趙昌,皆稱具體,用筆高者,至與古人無辨。
嘗借人《白鷹圖》,夜臨摹裝池,翼日以所臨本歸之,主人弗覺也。
趙文敏公孟頫早歲從之問畫法,鄉(xiāng)人經其指授,類皆以能畫稱。
至元間,吳興有「八俊」之號,以孟頫為稱首,而選與焉。
后孟頫被薦入朝,諸人皆相附以取官爵,選獨齟齬不合,流連詩畫以終其身。
家有習懶齋,因自稱習懶翁,霅川翁、清臞老人皆其別號也。
黃公望謂舜舉吳興碩學,貫串經史,人品甚高,而世往往以畫史稱之,是特其游戲,而遂掩其所學。
斯言可謂深知舜舉者矣。
全宋詩
錢選,字舜舉,號玉潭,別號習懶翁、霅川翁、清臞老人,烏程(今浙江湖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善畫,花木、翎毛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千里(《繪事補備考》卷七)。入元,為吳興八俊之一。有《習懶齋稿》,已佚。事見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光緒《烏程縣志》卷一三?!″X選詩,據,珊瑚網》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僧,松江華亭人,號梅屋,俗姓黃。仁宗延祐中,居嘉興祥符寺。英宗至治間,嘗驛召至京師,繕寫金字佛經,因受法于帝師帕克巴。有《佛祖通載》。
補續(xù)高僧傳·護法篇
念常。
號梅屋。
華亭黃氏子。
母楊。
夢僧龐眉雪發(fā)。
稱大長老。
托宿焉。
因而娠。
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誕。
于夜神光燭室。
異香襲人。
逾日不散。
既長。
喜焚香孤坐。
風骨秀異。
年十二。
懇求出家。
父母鐘愛之。
誘以世務。
終莫奪其志。
遂舍之。
元貞乙未。
江淮總統(tǒng)所。
授以文憑。
薙發(fā)受具。
遍游江浙大叢林。
博究群經。
宿師碩德。
以禮為羅延之。
皆撝謙弗就。
至大戊申。
佛智晦機和尚。
自江西百丈。
遷杭之凈慈。
師往參承。
于言下有省。
俾掌記室。
服勤七年。
延祐乙卯。
佛智遷徑山。
師職后版表率。
明年。
朝廷差官理治教門。
承遴選住嘉興祥符。
至治癸亥。
乘驛赴京。
得以觀光三都之勝。
覽燕金遺墟。
入五臺禮曼殊。
出入金門。
討論墳典。
如司徒云麓洪公。
別峰印公。
自帝師以下。
皆尊而愛之。
自京而回。
主姑蘇萬壽法席。
師精通內義。
外博群書。
乃取佛祖住世之本末。
傳授之源流。
及夫時君世主之所尊尚。
王臣將相之所護持。
參異同。
考訛正。
運弘護之心。
秉至公之筆。
緝而成書。
謂之佛祖歷代通載。
凡二十有二卷。
翰林道園虞公序其首。
慨僧史無續(xù)而失傳。
譏志磐書事之無法。
蓋深有取于師言也。
寶洲上人謂。
師此述。
理明事實。
出入經典。
考五宗傳。
殊有補于名教。
于是。
即普覺文房。
采摭內外典籍成編。
題曰稽古略。
與師并行于世。
詳略各得其宜也。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