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溫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釋僧侯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二 誦經(jīng)
釋僧侯。
西龔。
西涼州人。
年十八便蔬食禮懺。
及具戒之后游方觀化。
宋孝建初來至京師。
誦法華維摩金光明。
常二日一遍。
如此六十馀年。
蕭惠開入蜀請共同游。
后惠開協(xié)同義嘉負(fù)罪歸闕。
侯乃還都。
于后崗創(chuàng)立石室。
以為安禪之所。
自息慈以來至于舍命。
魚肉葷辛未嘗近齒。
腳影小蹉輒虛齋而過。
齊永明二年微覺不愈。
至中不能食。
乃索水漱口。
合掌而卒。
春秋八十有九。
時普弘有釋慧溫亦誦法華經(jīng)維摩首楞嚴(yán)。
蔬苦并有高節(jié)。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尼法燈,號無相。
住溫州凈居寺。
為南岳下十六世,凈居尼慧溫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號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屬四川)人。十三歲求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謁諸尊宿,師龍門佛眼清遠(yuǎn)?;兆谡湍鍪篮椭萏鞂幩?。高宗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溫州龍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釋士圭詩,據(jù)《續(xù)古尊宿語要》、《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號老禪,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師龍門佛眼遠(yuǎn)。宣和中住和州天寧,靖康初移廬山東林。紹興中,與宗杲居云門,撰《頌古》百馀則。已而入閩主鼓山,更遷雁蕩能仁,為第一代。十六年七月卒,壽六十四。有語錄傳世。見《嘉泰普燈錄》卷一六。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號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心醉楞嚴(yán)。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遠(yuǎn)禪師。以平時所得白遠(yuǎn)。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一日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閑言語。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住和州天寧。紹興奉詔開山雁宕能仁。時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緣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jī)。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豎拂子曰。久雨不晴咄。紹興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六
師名士圭。城都史氏子。世業(yè)儒。師幼而明敏。年十三。依大慈寺宗雅首座。落發(fā)具授。大慈號四川學(xué)海。師執(zhí)經(jīng)講筵。志在楞嚴(yán)。閱五祀。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詢。即出關(guān)。謁玉泉勤云蓋智百丈肅靈源清。所至參承。皆蒙咨揖。晚依百丈歸正首座。正博貫內(nèi)外典籍。一日正語以龍門佛眼道德。師聞而悅之。即自百丈歷東吳。觀光保社。尋抵龍門。以咨參。所得扣之。佛眼曰。汝解心已極。只欠著力開眼耳。令主堂司。一日問曰。絕對待時如何。佛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師罔措。至晚。復(fù)舉前問。佛眼曰。閑言語。師于言下。頓釋疑情。曰。東山鐵酸饀。今而后。不復(fù)疑也。自是師資緣契。決擇日臻玄奧。政和末。佛眼被旨。遷褒禪山。師佐其行。和守錢公請開法天寧。唱佛眼之道。佛眼謝褒禪。錢復(fù)請于朝。以師繼其席。閱七稔。九江守趙公移師東林。未幾胡馬南渡。退居分寧之西峰。結(jié)茅于寺旁竹間。號竹庵。有偈曰。種竹百馀個。結(jié)茅三兩間。才通溪上路。不礙屋頭山。黃葉水去住。白云風(fēng)往還。平生只如此。道者少機(jī)關(guān)。及圜悟禪師歸蜀。送別次。圜悟劇稱杲妙喜。師恨未之識。俄避地造仰山。適妙喜亦至。遂相與定臨濟(jì)宗旨。偕還南康之云門庵。妙喜曰。昔白云端師公謝事圓通約保寧勇禪師夏居白蓮峰。作頌古一百一十篇。有提盡古人未到處。從頭一一加針錐之語。吾二人同夏于此。雖效顰無愧也。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則。各為之頌。發(fā)明蘊(yùn)奧。不開知見戶牖。不涉言語蹊徑。其頌女子出定話曰。不假文殊神通。不用罔明彈指。爾時靈山會中。女子從定而起。臨濟(jì)見僧入門。便喝頌曰。一喝喝上四禪天。臨濟(jì)元來不會禪。盡道朝陽生戶外。不知夜月落階前。德山見僧入門。便棒頌曰。棒下真鍮不博金。德山徹底老婆心。后人只看波濤涌。不見龍王宮殿深。芭蕉拄杖子話頌曰。綿州附子漢州姜。最好沉梨出麝香。魯子師僧才一嗅。鼻頭裂破眼睛黃。若此類皆奇作也。已而入閩。閩帥參政張公宋以圣泉處師。稍遷乾元。俄給事張公致遠(yuǎn)移師鼓山。授道元馀。創(chuàng)新棟宇。嘗示眾曰。巧說說不到。心思思不及。命斷眼豁開。半錢也不直。又曰。不擁其前。不遮其后。上下四維。七通八透。正當(dāng)恁么時如何。八十翁翁行不得。又曰。目擊道存。已涉文彩。執(zhí)鞭回首。未免途程。直向混沌未分時明白。父母未生時現(xiàn)成。翛然不落陰界。自由自在。當(dāng)恁么時如何。踏著關(guān)棙子。處處得逢渠。又曰。正當(dāng)明時如王寶劍。卓拄杖下座。又曰。玄路絕如解開??谡f話。圣量盡。方得不受人瞞。玄路不絕。只是說道理。圣量不盡。依前落路岐。丞相張公德遠(yuǎn)出師七閩。一日謂僚屬曰。越山當(dāng)福城三山之中。院獨(dú)廢絕。非老禪不能辦。即以屬師。不數(shù)月。殿閣崇成。他日丞相游鼓山。目其成績。遂迎師復(fù)歸鼓山。是時閩中法道最盛。蓋自師與真歇凈照數(shù)公振發(fā)。紹興甲子。有旨移雁山能仁。為第一代。乙丑蒙恩。住龍翔新寺。丙寅秋七月十八日。得旨謝院事。明日湯浴更衣。聲鐘集眾。師步至眾集處。方趺座。泊然而逝。壽六十有四。臘五十有一?;疴派嗳缂t蓮色。并二牙不燼。舍利不勝數(shù)。門人奉遺命歸之鼓山壽塔。師風(fēng)姿奇厖。朗潤。聲如鐘。學(xué)兼內(nèi)外。談?wù)撔栃?。操持宗柄斷斷。然久益?yán)嚴(yán)與賢士大夫游。幾半天下。皆一時宗奉祖道外護(hù)佛乘者。晚居鼓山。自號老禪。書揩逌媚。尺牘所傳。人以為寶。其所為。禪家四六。及五字句。皆精絕。自成一體。世多傳誦。有語錄。行于世。 贊曰。大慧禪師嘗題師??像曰。贊嘆竹庵。也是妙喜罵詈竹庵。也是妙喜。贊之罵之。各有所以。贊之者。為渠具衲僧正眼。罵之者。為渠浸在醋甕里?;蛟?。如竹庵之為宗師也。不可贊。不可罵。精金美玉。自有定價。贊之罵之。徒增話??。妙喜聞之。笑而不答。但拊掌叩齒三下。從渠鉆龜打瓦。世以為確論。予謂。近代宗師涉世交公卿大夫。言行相副。全節(jié)自高。宏法有體。由靈源佛鑒而后。竹庵其賢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禪師名士圭。
號竹庵。
蜀郡成都史氏子。
乃龍門佛眼遠(yuǎn)公之高弟也。
說法于江南浙閩諸大名坊。
圭有密行。
喜推獎人士。
一與圭接者。
皆成美名。
圭初依止于大慈沙門宗雅。
研究楞嚴(yán)。
而雅亦僧杰也。
默察圭器度宏大。
意欲圭南詢。
乃盛贊真歇之為人。
蓋歇未出蜀時。
亦習(xí)講于成都大慈。
圭味其指。
棄講謁諸名宿。
雖經(jīng)賞識。
未豁所蘊(yùn)。
晚登龍門。
擬以平時所得舉似佛眼。
佛眼知圭。
命典堂司。
不得辭。
圭以未伸所解為悶。
幾入方丈。
多遇高庵正堂輩在焉。
高庵正堂時稱明眼。
圭慚乘間問曰。
絕對待時如何。
佛眼哂曰。
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
圭不領(lǐng)。
至晚理前問。
佛眼唾曰。
閒言語。
圭背汗淋踵。
弗吐一詞而出。
因嘆曰。
窮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虛。
竭世樞機(jī)。
似一滴投于巨壑。
吾蜀周金剛不謬矣。
政和間。
開法天寧。
浩歸湖海。
馮濟(jì)川嘗以圭之玄要頌舉似妙喜。
妙喜稱之。
及濟(jì)川除給事。
圭同日受詔。
住雁山能仁。
時稱佛眼門下表里二檀樹焉。
真歇居江心寺。
有大名聞。
圭將至。
恐東甌未廓所見。
乃過江迎圭。
大展九拜。
以誘甌人。
圭未視篆。
有嫉者深夜縱火。
能仁燬盡。
圭就故址結(jié)茅。
乃示眾曰。
愛閒不打禾山鼓。
投老來看雁宕山。
杰閣岳樓渾不見。
溪邊茅屋兩三間。
還有共相出手者么。
喝一喝。
未幾能仁復(fù)成。
初寺燬。
隨圭之眾。
多背去者。
寺成復(fù)歸。
或曰。
彼彼以成敗事師。
非義侶也。
請勿收錄。
圭曰。
不然。
境風(fēng)所飄。
力未充也。
若棄之。
豈慈攝之義哉。
真歇移徑山。
圭補(bǔ)江心。
江心有僧。
久居閒房。
不預(yù)參列。
值圭升座。
攙眾出問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圭曰。
東家點(diǎn)燈。
西家暗坐。
未審意旨如何。
圭曰。
馬便搭鞍。
驢便推磨。
僧禮拜。
圭曰。
靈俐衲僧只消一個。
圭乃曰。
馬搭鞍驢推磨。
靈俐衲僧只消一個。
縱使東家明點(diǎn)燈。
未必西家暗中坐。
西來祖意問如何。
多口阿師自招禍。
其僧脫然。
終其身。
不露姓字。
圭后住閩之乾元。
慧溫入室。
圭曰。
情生智隔。
想變體殊。
不用停囚長智。
速道將來。
有省。
大笑起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罵雨呵風(fēng)。
昨夜前村猛虎。
咬殺南山大蟲。
圭諾之。
又移居鼓山。
進(jìn)院至三門。
德升把住問曰。
國師不誇石門句。
請師速道。
圭震聲喝之。
升亦領(lǐng)旨。
圭既年老。
罷上堂。
惟臨軒隨機(jī)。
不計(jì)旦暮而已。
以紹興丙寅七月晨起。
沐浴升座。
命聲鼓集眾。
眾方集。
圭顧視左右。
就法座。
泊然坐化。
茶毗舍利無數(shù)。
送者均得之。
塔于鼓山。
贊曰。
竹庵以魁梧奇?zhèn)ブ恕?div id="uosimk2"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32_4_152_comment'>
初剃染。
即受知于宗雅。
游方復(fù)際遇于龍門。
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
輒與高庵正堂輩。
齊名海內(nèi)。
噫其所謂獅子乳得器。
有以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講授《棱嚴(yán)》,潛心義奧。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佛眼遠(yuǎn),以平日所得白之,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币蝗?,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惫缲璐?。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閒言語?!惫缬谘韵麓笪?。宣和二年,住和州天??。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請住廬山東林,后以兵亂避地閩中。乾元十二年,詔開山雁宕能仁,時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緣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未幾,其徒失火,寺為煨燼。圭就樹縛屋,升座示眾曰:“愛閒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蕩山。杰閣危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币讯牱ㄌ词┎⒘I建,復(fù)成寶坊。十五年,移住龍翔。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jī),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必Q拂子曰:“久雨不晴,咄!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德升(一○九六~一一六九),號頑庵,俗姓何,廣漢德陽(今屬四川)人。年十七依崇果寺,二十得度。后棄謁文殊心道禪師,問佛法省要,殊示偈,退參三年,方得旨趣。往見佛性,機(jī)不投。入閩至鼓山,竹庵命分座說法。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應(yīng)張浚請開法石門,遷明教及報恩、開先。晚住南康軍云居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四。為南岳下十六世,龍翔竹庵土圭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升號頑庵。
漢州何氏子也。
幼溺塵滓稍長夢醒。
二十得度游心講席。
三學(xué)四眾以義虎推焉。
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輒。
更衣頂笠謁文殊道和尚。
懇示佛法省要之旨。
道說偈曰。
契丹打破波斯寨。
奪得寶珠村里賣。
十字街頭窮乞兒。
腰間掛個風(fēng)流袋。
升將擬對。
道叱曰。
莫錯。
于是退參三年。
方領(lǐng)前旨。
入閩鼓山禮覲竹庵問。
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
竹庵應(yīng)聲曰。
閒言語。
言下頓悟。
后有僧問。
如何是無位真人。
升曰。
聞時富貴見后貧窮。
釋慧溫蘿庵產(chǎn)于福州鄭氏。
與升同依竹庵于東。
未幾因竹庵謝事。
自以。
胸次而未灑然。
又謁高庵悟南華炳草堂清諸耆宿。
皆蒙賞音。
會竹庵遷閩乾元。
復(fù)歸省庵曰。
情生智隔。
想變體殊。
不用停囚長智。
道將一句來。
釋然悟入呈偈曰。
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訶風(fēng)。
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蟲。
竹庵肯之。
后住通州狼山。
與升共樹竹庵赤幟為一方良導(dǎo)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升,字頑庵,漢州何氏子也。幼溺塵滓,長便醒悟。二十得度,游心講席,三學(xué)四眾以“義虎”推焉。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輟,更衣頂笠,謁文殊道,懇示佛法省要之音。道說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奪得寶珠村里賣。十字街頭窮乞兒,腰間掛個風(fēng)流袋?!鄙龑M對,道叱曰:“莫錯?!庇谑峭藚⑷?,方領(lǐng)前旨。入閩鼓山禮覲竹庵,問:“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竹庵應(yīng)聲曰:“閒言語?!毖韵骂D悟。后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升曰:“聞時富貴,見后貧窮?!?/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