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法一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七
禪師名法遠(yuǎn)。鄭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見三交嵩禪師。求出世法。嵩曰。汝當(dāng)剃落。墮三寶數(shù)。乃可受法。遠(yuǎn)曰。法有僧俗乎。嵩曰。與其為俗。曷若為僧。僧則能續(xù)佛壽命故也。于是斷發(fā)。受具足戒。謁汾州昭公。又謁汝海省公。皆受記莂。天禧中。游襄漢隋郢。至大陽。機(jī)語與明安延公相契。延嘆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無人耶。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示之。遠(yuǎn)曰。當(dāng)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延許之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為證。偈曰。楊廣山前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其尾云。得法者。潛眾十年。方可闡揚(yáng)。遠(yuǎn)拜受辭去。依滁州瑯琊覺禪師。應(yīng)舒州太平興國寺請。說法為省公之嗣。次住姑蘇天平山。又住浮山。既老退休于會圣巖。因閱班固九流。遂擬之作九帶。敘佛祖教義。博采先德機(jī)語。參同印證。其一曰。佛正法眼帶。其二曰。佛法藏帶。其三曰。理貫帶。其四曰。事貫帶。其五曰理事縱橫帶。其六曰屈曲帶。其七曰妙挾兼帶。其八曰金針雙鎖帶。其九曰。平懷常實帶。學(xué)者既已傳誦。遠(yuǎn)曰。若據(jù)圓極法門。本具十?dāng)?shù)。今此九帶。已為諸人說了。更有一帶。還見得么。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卻請出來。說看。說得分明。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不親切。說不相應(yīng)。唯依吾語。而為己解。則名謗法。大眾到此如何。眾無語。遠(yuǎn)叱去之。舉僧問夾山。如何是夾山境。答曰猿抱子歸青嶂后。鳥銜花落碧巖前。法眼曰。我二十年來。將作境語會。遠(yuǎn)曰不作境會。作么生會。僧曰。師意如何。曰。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或遠(yuǎn)云。直饒不作境語會。亦未會在。何謂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也)。遠(yuǎn)玉骨插額。目光外射。狀如王孫。凜然可畏。初歐陽文忠公。聞遠(yuǎn)奇逸。造其室。未有以異之。與客棋。遠(yuǎn)坐其旁。文忠收局。請遠(yuǎn)因棋說法。乃鳴鼓升座曰。若論此事。如兩家著棋相似。何謂也。敵手知音當(dāng)機(jī)不讓。若是綴五饒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閉門作活。不會奪角沖關(guān)。硬節(jié)與虎口齊彰。局破后徒勞逴斡。所以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行則往往失黏。心粗而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仙。贏局輸籌即不問。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什么處。良久曰。從前十九路。迷悟幾多人。文忠嘉嘆久之。遠(yuǎn)偈語妙密。諸方服其工作。三交嵩公贊曰。黃金打作鍮石箸。白玉碾成象牙梳。千手大悲拈不動。無言童子暗嗟吁。又作明安延公贊。曰。黑狗爛銀蹄。白象昆崙騎。于斯二無礙。木馬火中嘶。遠(yuǎn)雅自稱柴石野人。歿時已七十馀。少時與達(dá)觀穎公。薛大頭七八輩游蜀。幾遭橫逆。遠(yuǎn)以智脫之。眾以其曉吏事。號遠(yuǎn)錄公。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禪師。
名法遠(yuǎn)。
鄭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謁汾州。
得一盼相印。
復(fù)參葉縣省公。
與天衣懷。
同往葉縣住持。
枯淡嚴(yán)密。
諸方畏之。
師至值雪寒。
縣喝罵驅(qū)逐。
至以將水潑。
眾僧衣履皆濕。
怒而散去。
唯師與懷。
自若整衣。
敷具復(fù)坐如故。
縣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師近前不審。
云。
某數(shù)千里而來參。
叩和尚為明大事。
豈以杓水潑之便去。
縣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數(shù)年。
萬方挫折。
師始終一如。
所謂真金烈火。
愈鍛而愈明。
縣始以衣法付之。
開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別迎春色。
蓋指葉縣也。
師與王質(zhì)。
待制論道。
畫一圓相。
問曰。
一不得匹馬單鎗。
二不得衣錦還鄉(xiāng)。
鵲不得喜。
鴉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師曰。
勘破了也。
師暮年休會圣巖。
敘佛祖奧義。
作九帶。
啟迪學(xué)者。
與因棋說法一事。
莫不家喻戶曉。
師玉骨插額。
目光外射。
狀如王孫。
凜然可畏。
雅自稱柴石老人。
歿時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銘其塔曰。
嗚呼遠(yuǎn)公。
釋子之雄。
禪林甘澤。
法海真龍。
壽齡有限。
慧命無窮。
寒巖瘞骨。
千載清風(fēng)。
師平生貴尚真實。
參證痛抑浮辯。
嘗謂道吾真公曰。
學(xué)未至道。
衒耀見聞。
馳騁機(jī)解。
以口舌辯。
利相勝者。
猶如廁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繼大覺璉。
住凈因。
法道大弘于京師。
當(dāng)英神啟三朝。
數(shù)入宮說法。
恩遇隆渥。
為人渠渠靜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約。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脛。
不多為叢褶。
曰徒費耳。
無所嗜好。
嘗雪方丈之西壁。
命文與可掃墨竹。
謂人曰。
吾使游人見之。
心目清涼。
此君蓋替我說法也。
元祐八年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
開封人,俗姓薛。
薛居正后裔。
徽宗宣和七年落發(fā),深慕大乘。
游天臺山萬年寺,謁雪巢,一見機(jī)語契會。
后在嘉興報恩寺。
高宗紹興中一日語眾僧曰:吾一月后不復(fù)留矣。
至期,書漁父詞于室門,跏趺而逝。
性爽直,嗜酒,精于繪事。
槜李詩系·卷三十
法常,開封人,丞相薛居正之裔。
初依長沙華嚴(yán)元軾下發(fā),遍游叢席。
于首楞嚴(yán)經(jīng)深入義海,自湖湘至萬年謁雪巢,機(jī)契命掌箋翰。
后首眾嘉禾報恩,庚子九月語寺僧曰:一月后不復(fù)留此。
十月二十一日書一詞于室門就榻而逝。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法常開封人。
即丞相薛居正之后也。
宣和七年始解塵縛。
遐思高舉遂依長沙益陽華嚴(yán)軾公剃須發(fā)。
受田衣。
見者獅王。
居必寶社。
非法不言。
異軌弗顧。
深慕大乘不斥小教。
一日閱首楞嚴(yán)經(jīng)。
乃廓爾義天淵通法海。
自是肆游淮泗放浪湖湘。
后至臺山萬年參謁雪巢
一見機(jī)語契會。
命掌翰箋。
未幾請令首眾。
為僧入室。
大有風(fēng)彩。
澹然處世。
不飾眾緣。
室中唯一矮榻馀無長物。
紹興庚子九月望日語眾曰。
吾一月后不復(fù)留矣。
至十月二十一日書漁父詞于室門曰。
此事楞嚴(yán)嘗露布。
梅花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
風(fēng)甌語迥然。
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
班班誰跨豐干虎。
而今忘卻來時路。
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
書畢就榻收足而逝。
塔于寺西南。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法堂首座。開封人。丞相薛居正之裔。宣和七年。依長沙益陽華嚴(yán)元軾下發(fā)。遍游叢林。于首楞嚴(yán)經(jīng)。深入義海。自湖湘至萬年。謁云巢雪。巢一師別號也。有契。命掌箋翰。后首眾報恩。室中唯一矮榻。馀無長物。一日忽語人曰。一月后不復(fù)留此。至期。往方丈謁。飯將曉。書漁父詞于室門。就榻收足而逝。詞曰。此事楞嚴(yán)常露有。梅花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fēng)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蝶夢南華方栩栩。班班誰跨豐干虎。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法常,姓薛氏,開封人,丞相薛居正之后也。
宣和七年,始解塵縛,遐思高舉,遂依長沙益陽華嚴(yán)試公剃須發(fā),受田衣。
見者獅王,居必寶社,非法不言,異軌弗顧,深慕大乘,不斥小教。
一日,閱《首楞嚴(yán)經(jīng)》,乃廓爾義天,淵通法海。
自是肆游淮泗,放浪湖湘。
后至臺山萬年,參謁雪巢,一見機(jī)語契會,命掌翰箋。
未幾,請令首眾,為僧入室,殊有風(fēng)彩。
澹然處世,不飾眾緣,室中唯一矮拓,馀無長物。
紹興庚子九月望日,語眾曰:“吾一月后,不復(fù)留矣。
”至十月二十一日,書《漁父詞》于室門,曰:“此事楞嚴(yán)嘗露布,梅花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風(fēng)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斑斑誰跨豐干虎,而今忘郤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
”書畢,就榻收足而逝,塔于寺西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曇密(一一二○~一一八八),號混源,俗姓盧,天臺(今屬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師資福道榮。十六圓具,習(xí)臺教,棄依大慧于徑山。后歷訪名宿,無省發(fā)。之泉南教忠求決于晦庵。偶舉香嚴(yán)擊竹因緣,豁然契悟。即往梅陽,參見妙喜,歷四載。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遷臺城、紫籜、鴻福、萬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詔居凈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彌光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十五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曇密號混源。
天臺盧氏子也。
生即英敏穎異匪凡。
幼失蔭天志懷高邁。
初依邑之資福道榮研窮竺教。
十六圓具足戒登大僧籍。
大小律部瑩無瑕疵。
精習(xí)天臺教觀。
而于頓漸偏圓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諸掌。
一日嘆曰。
教乘之妙無得而稱。
但未離于名言終非見性。
不若更衣從別傳之學(xué)。
倘有隙見足快生平。
聞大慧唱道徑山。
腰包禮謁。
又訪雪巢一此庵元諸公。
皆無省發(fā)。
于是從閩而之泉南。
投教忠光和尚。
俾職維那。
聞忠舉香嚴(yán)擊竹因緣。
豁然契悟呈偈。
忠詰玄沙未徹之語。
對酬無滯。
始囑曰。
子此后方可見大慧也。
于是受教辭往梅陽。
服勤四載。
慧嘗登座焉。
出世奉詔住持凈慈大弘教忠之道。
戶外之履常滿。
示寂塔于本山之西北隅。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曇密,字混源,天臺盧氏子也。
生即英敏,穎異匪凡。
幼失所天,志懷高邁。
初依邑之資福道榮,研窮竺教。
十六圓具,登大僧籍。
大小律部,瑩無瑕疵,精習(xí)天臺教觀,而于頓漸偏圓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諸掌。
一日,嘆曰:“教乘之妙無得而稱,但未離于名言,終非見性,不若更衣從別傳之學(xué),倘有隙見,足快生平。
”聞大慧唱道徑山,頂笠謁之。
又訪雪巢一、此庵元諸公皆無省發(fā),于是從閩而之泉南,投教忠光。
因職維那,聞忠舉香嚴(yán)擊竹因緣,豁然契悟,呈偈,忠詰玄沙未徹之語,對酬無滯,始囑曰:“子此后方可見大慧也。
”于是受教辭往梅陽,服勤四載,慧嘗命分座。
出住凈慈,大宏教忠之道,戶外履常滿。
示寂,塔于寺西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