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景丹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阿足師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詳所出。
而多居虢之閿鄉(xiāng)。
性若不慧者。
然言論之發(fā)。
每先中禍福。
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風(fēng)。
故禮謁者。
駢跡接踵。
雖檀施山積。
而未嘗少加顧也。
張臻陜之富家。
僅一子。
形貌寢陋。
而資質(zhì)愚憃。
饕餮無厭。
父母鐘愛之。
恣所欲為。
至于耗產(chǎn)廢業(yè)。
莫之敢沮。
一日過阿足。
而語之故。
且求所以慈救者。
阿足瞑目久之。
曰汝冤尚須數(shù)年而后已。
今吾憫汝勤至。
為除之。
乃使擇日設(shè)大齋。
會僧俗。
河水上盛治飲食。
以啖其子。
頃之。
命壯夫三數(shù)輩。
捽而投之河水中。
其子浮沈再四竟溺。
臻旁視愕然。
已而其子忽躍身出水上。
戟手罵曰。
汝于我非父母也。
特怨仇耳。
我欲報汝。
而賴遇圣者以解釋之。
自此以往。
無復(fù)他事。
言訖而逝。
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開成中。
有僧臥病五臺。
或瞻視之尤勤至。
既而其僧病愈。
遂與瞻視者別。
而謂之曰。
我居劍外九隴郡之茶籠山。
他日游方。
幸相過也。
或后入蜀。
遍問所謂茶籠。
而人無識之者。
道逢一童子曰。
某固彼山之役也。
愿導(dǎo)以往。
至則殿塔凌空。
房廡填谷。
主人迎笑門外。
則昔日五臺臥病僧也。
乃相持?jǐn)㈤g闊。
及莫。
則起謝曰。
子以宿緣獲一晤語。
然非可以住此者。
幸勤進(jìn)脩。
以證無漏。
則奉迎之。
日未晚也。
因命童子送出。
行數(shù)步。
回顧莽然。
一說以瞻視病者。
寔悟達(dá)國師知玄也。
一說以國師治壽藏。
可思上人深地理學(xué)。
卜穴于景丹前峰。
其峰連屬四起如雉堞。
而中則夷曠耆艾。
皆以為古之茶籠山云。
且圣寺之跡。
國師嘗著專行也。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阿足師者。莫詳出處形質(zhì)癡濁精神瞢然。時有所言靡不先覺。雖居無定所多寓閿鄉(xiāng)。以其踵法云公之塵躅。憧憧往來爭路禮謁。檀施山積曾無顧瞻。人有隱憂身嬰所苦。獲其指南者其驗神速。時陜州有富家翁張臻者。產(chǎn)業(yè)且多財貨增溢。少子息臻恒懼錢帛身后無嗣。后產(chǎn)男。既愚且憃。手足拳攣語言謇澀。唯嗜飲食殆與平人有異??谌缦纸K日無厭。年可十七。父母鐘愛縱其須索。迎醫(yī)求藥不遠(yuǎn)千里。數(shù)十年后家業(yè)罄窮。或有謂其臻曰。阿足師其實寶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來抵閿鄉(xiāng)。叩頭抆淚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謂臻曰。汝冤未散尚須數(shù)年。憫汝勤拳為汝除去。即令選日于河上致齋廣召眾多。同觀度脫仍領(lǐng)引其男赴于道場。時眾知阿足奇異。觀者如堵。少選指呼壯夫三數(shù)輩。叱曳其子令投諸河。隨急流而逝。臻且哀且驚莫測其由。阿足語臻曰。為汝除災(zāi)訖。良久其子忽于流數(shù)十步外聳身水面。戟手罵其父母曰。與爾冤仇。宿世緣業(yè)。賴逢圣者遽此解紛。儻或不然未期畢日。挺身高呼。辭理分明都無癡濁之狀。須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茲傳播。歸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導(dǎo)皆此類矣。蓋大歷建中中也。殆德宗貞元十二年丙子。敕謚為大圓禪師。至今陜虢之間猶崇重焉。
神僧傳·卷第九
阿足師者。莫知其所來。形質(zhì)癡濁神情不慧。時有所言靡不先覺。居雖無定多寓閿鄉(xiāng)。憧憧往來爭路禮謁。山岳檀施曾不顧瞻。人或憂或疾。獲其指南者其驗神速。時陜州有富室張臻者。財積鉅萬。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攣手足。既懵言語。惟嗜飲食口如溪壑。父母鐘愛盡力事之。迎醫(yī)求藥不遠(yuǎn)千里。十?dāng)?shù)年后家業(yè)殆盡?;蛴兄^曰。阿足賢圣見世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臻與其妻來抵閿鄉(xiāng)。叩頭抆淚求其拯濟(jì)。阿足久之。謂臻曰。汝冤未散尚須十年。憫汝勤虔為汝除去。即令選日于河上致齋廣召眾多同觀度脫。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場。時眾謂神通。而觀者如堵跂竦之際阿足則指壯力者三四人。扶拽其子投之河流。臻洎舉會之人莫測其為。阿足顧謂臻曰。為汝除災(zāi)矣。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dāng)?shù)步外立于水面。戟手謂其父母曰。與爾冤仇宿世緣業(yè)。賴逢圣者遽此解揮。儻或不然未有畢日。挺身高呼都不愚癡。須臾沈水不知所適。

人物簡介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羅僧者。
蜀圣寺。
中得果位人也。
嘗寢疾于五臺山。
同會僧人俱不測也。
而瞻視之曾無怠慢。
將及九旬而病愈。
臨訣之際曰。
深感所苦而煩看視。
今遂平復(fù)由師之力。
我住在劍外九隴郡之茶籠山爾。
異日游方無忘相訪也。
暮歲而至蜀。
歷訪群峰遍訊老樵輩。
且曰。
未嘗聞茲山名。
乃嘆曰。
噫病禪之妄也。
將回遇山童曰。
某是彼巖之聚沙者。
即前導(dǎo)而去。
俄睹殿塔儼空房廊環(huán)肅。
果值昔之臥病者。
迎門敘故。
日將暮矣。
而謂之曰。
茲寺非得漏盡通不能至此。
爾以我宿緣一諧遘止。
言寄宵乎。
斯為未可爾。
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難。
乃命舊童送師歸去。
其僧回望但見巖壁峭峻杉檜莽蒼而已。
則開成中也。
時悟達(dá)國師知玄著傳之次。
得僧可思尤閑地理。
命為玄作他日安塋兆之地。
景丹前峰。
其山若雉堞狀。
雖高低起伏而中砥平。
俄有里人耆老曰。
古相傳云。
茶籠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