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克恭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6—1302 【介紹】: 元大都人,字伯機(jī),號困學(xué)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zhuǎn)運使經(jīng)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筑困學(xué)齋。起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xué)齋雜錄》、《困學(xué)齋詩集》。
元詩選
樞字伯機(jī),漁陽郡人。
至元間,以材選為浙東宣慰司經(jīng)歷,改江浙行省都事。
意氣雄豪,每晨出則載筆櫝,與其長廷爭是非。
一語不合,輒飄飄然欲置章綬去,漁獵山澤間而后為快。
軒騎所過,父老環(huán)聚指目曰:此我鮮于公也。
及日晏歸,焚香弄翰,取數(shù)十百年古鼎彝器,陳諸階除,搜抉斷文廢款,若明日急有所須而為之者。
賓至則相對吟諷林竹之間,或命觴徑醉,醉極作放歌怪字,亦足自悅,見者以為世外奇崛不凡人也。
公卿以詞翰屢薦入館閣,不果用,遷太常典簿。
晚年懶不耐事,閉門謝客。
營一室,名曰「困學(xué)之齋」,自號「困學(xué)民」,又號「直寄老人」。
大德六年卒。
元初,車書大同,弓旌四出,金、宋之故老,交相景慕,一時人物,稱為極盛。
伯機(jī)與李仲芳、高彥敬、梁貢父、郭佑之,皆以北人仕宦于南,俱嗜吟,喜鑒定法書、名畫、古器物。
而吳越之士因之引重,亦數(shù)人焉。
伯機(jī)居錢唐時,吳興趙子昂常貌其神,蜀郡虞伯生贊之曰:「斂風(fēng)沙裘劍之豪,為湖山圖史之樂,翰墨軼米薛而有馀,風(fēng)流擬晉宋而無怍。
」當(dāng)時伯機(jī)文望,亦與子昂相伯仲云。
詞學(xué)圖錄
鮮于樞(1256-1301) 字伯機(jī),號困學(xué)民、寄直老人。大都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工詩文、詞賦、散曲,善鑒定法書名畫及古器物,而尤以書名家。善行草書,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xué)齋集》。存詞四首。
槜李詩系·卷五
樞字伯機(jī),漁陽人。中歲始刻苦讀書,因號困學(xué),遂善詞翰,工行草。虞集云:漁陽、吳興、巴西,翰墨擅一代。謂樞與趙孟頫、鄧文原也。樞嘗于廢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之,呼為支離叟,朝夕撫玩,溫日觀至其家,醉即抱之,或歌或泣。又嘗愛一蠻獅,水滴,乃漢物也,偶墜其吸子于西湖水閣,百計求之不得。既他往,三年復(fù)來,忽獲于水中,以為神。一時詩人多詠其事。時浙省廣濟(jì)庫歲以富戶司出納侵用官資者,府判王某輒拘其妻子,以小舟載之西湖,趁逐游人,收其奸錢納官。樞因作湖邊曲云:湖邊蕩槳誰家女,綠慘紅愁羞不語。低回忍淚傍郎船,貪得金錢強(qiáng)歌舞。玉壺美酒不消憂,魚腹熊蹯棄如土。陽臺夢短去匆匆,鴛鎖生寒愁日暮。安得義士擲千金,坐令桑濮歌行露。予閱顧玉山草堂集,秋華亭扁聯(lián)系樞所書,自署槜李,當(dāng)亦流寓吾禾,故為入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逢原,字淵甫,號泉月,海昌(今浙江海寧西南)人。
九成曾孫、伯雨祖。
宋末通判漳州。
宋亡不仕,家有泉月精舍,與高克恭、仇遠(yuǎn)等人吟詠其中。
事見《趙氏鐵網(wǎng)珊瑚》卷一三、《珊瑚木難》卷五劉基《句曲外史張伯雨墓志銘》。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
式字子敬,號筠庵,吳興人。
善書畫,高克恭薦為校官。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子敬,號筠庵,以薦為校官。
周如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杭州人。
畫山水,師高房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85 【介紹】: 元明間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隱居于仁和之黃鶴山,號黃鶴山樵,亦作黃鶴樵者,又號香光居士。趙孟頫外孫。敏于文,工畫山水人物,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問。畫山水師巨然,得外氏法,詩畫與倪瓚齊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幾三十年,作畫均以“萬壑在胸”為基礎(chǔ)。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嘗謁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誅,牽連下獄瘐死。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八
蒙字叔明,吳興人。
元末官理問。
洪武初,為泰安知州。
坐胡黨死。
(王達(dá)《聽雨樓諸賢記》: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也。
素好畫,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時,惟假筆意以寓其天機(jī)之妙。
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shù)千言可就。
都穆《談纂》。
王叔明洪武初為泰安知州,泰安廳事后有樓三間,正對泰山。
叔明畫泰山之勝,張絹素于壁,每興至,輒一舉筆,凡三年而畫成,傅色都了。
時陳惟允為濟(jì)南經(jīng)歷,與叔明皆妙于畫,且相契厚。
一日胥會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謂惟允曰:「改此畫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試之。
」以筆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為小弓夾粉筆、張滿彈之,粉落絹上,儼若飛舞之勢,皆相顧以為神奇。
叔明就題其上曰《岱宗密雪圖》。
自誇以為無一俗筆,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輟以贈。
陳氏寶此圖百年,非賞鑒家不出,松江張學(xué)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聞陳氏蓄是圖,往觀之,臥其下兩日不去,以為斯世不復(fù)有是筆也。
徐武功尤愛之,嘗謂客曰:「予昔親登泰山,是以知斯圖之妙。
諸君未嘗登,其妙處不盡知也。
」后以三十千歸嘉興姚御史公綬,未幾姚氏火作,此畫亦付煨燼。
惜哉!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黃鶴山樵王叔明為錢塘崔彥暉作《云林小隱圖》。
叔明所長在重巖復(fù)嶂、楓丹栗黃,宏麗之致耳。
而此圖則清遠(yuǎn)滃郁,大有北苑、襄陽妙致,驟見之以為大癡老人,又疑老人不辦是也。
圖后意似小未盡,問之王百谷,云:「猶及見全本,蓋少有浥瀾,為裝師截去耳。
」題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書所撰云林詞,而同時為辭賦記序詩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僅山陰王裕、金華蘇伯衡、始豐徐一夔、嘉興鮑恂、桐盧俞和、臨安錢宰、會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禎戲謂馀惜不及文待詔生,當(dāng)一一為考以報。
蓋待詔最能詳勝國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硯齋筆記》:王叔明仿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氣韻掀簸,物象俱備,不知較北苑所作相去幾何?
顧叔明自是寫圖手,遠(yuǎn)近位置歷然,不為山林煙靄之所汩沒。
余又見其為陶宗儀寫《南村圖》,鳧鴨貓犬,紡車舂碓,家人器具,一一畢備,若子久渾厚,云林疏簡,雖各極所擅,而施之以圖,似終遜黃鶴矣。
云間沈良者題曰:「墨云擁高山,頃刻風(fēng)雨至。
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
曠野少人行,山僧獨歸去。
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
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漁郎,理網(wǎng)屈雙臂。
老翁若望家,擔(dān)物終不棄。
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
前溪風(fēng)雨惡,篙折水流駛。
行者當(dāng)早歸,居者不豫備。
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
想見晚來睛,云凈山橫翠。
始信霎時間,真宰時相戲。
予家有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是思陵所題,筆法高古精絕。
叔明相訪,出以示之,稱賞不置。
子輒以贈之。
叔明為臨此卷,予展賞題此俚言,時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華溪沈良。
」俞焯題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風(fēng)雨溪山樹欲飛。
出世不知休歇去,緇郎何事始知歸。
俞焯題于都城寓舍。
」張遠(yuǎn)題云:「吾師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風(fēng)雨蕭寺圖》,今見此可謂雙劍,神物須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間張遠(yuǎn)。
「竹懶曰:「馀憾不得見一峰作。
合參兩家筆法。
」 張丑《清河書畫舫》:王叔明小畫一幀,首題巖居高士,次題「黃鶴山人王蒙為雅宜山中陳惟寅畫」。
筆法秀雅,積墨清潤,點染之間,咫尺千里,自非胸襟灑落,心手和調(diào),斷斷不能以成斯圖。
益知名下無虛士。
觀此真跡,殊覺偽者甚可笑也。
同時倪、鄭二公,各有詩題額云:「幼輿丘壑末忘情,萬疊青山照眼明。
擬向畫圖深處住,一檐晁日聽松聲。
遂昌尚左生。
」「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
叔明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倪瓚。
」其后叔明自題選體一首,斷續(xù)不可以句,借無王集參補(bǔ)附此。
今圖尚藏陳公云礽處,第恨紙弊墨殘,粗存梗概,正猶隔霧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畫法之工也!
張丑《真跡日錄》;黃、王合作小幅,「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土見過,仆出此求印正。
處士以為可為添一遠(yuǎn)山并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
時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就,因輟此奉獻(xiàn)。
吳興王蒙敬題。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晉、漢,至于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予而誰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畫從趙文敏風(fēng)韻中來,故酷似其舅。
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
故其縱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規(guī)格之外。
若使叔明專門師文敏,未必不為文敏所掩也。
可謂名論。
叔明畫有題名王子蒙者,是其早歲所作。
叔明一作叔銘,又號香光居士,余嘗見《丹山瀛海卷》,即署斯號。
叔明詩無專集可采,多據(jù)墨跡錄入。
畫家贗托者多矣,馀所錄皆據(jù)明以來賞鑒家著錄,流傳有緒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大都昌平人。有才氣,工詩文。順帝至正間,公卿交薦,以親老辭。為揭傒斯、虞集所推重。
元詩選
失字得之,昌平人。
負(fù)才氣,與高尚書彥敬、鮮于太常伯機(jī)同學(xué)為詩。
家善織紗縠,日出買紗,騎驢歌吟道中,指意良遠(yuǎn)。
嘗有詩云:「一井當(dāng)門凍,寒光照四鄰。
」又云:「我住東街北,鐘樓在屋西。
」其景象可知也。
至正間,名公交薦,以親老不就,年八十而終。
得之詩集散亡,京兆杜伯原稍憶其所口授者敘而傳之,蜀郡虞伯生為記其后。
東平王繼學(xué)曰:余識京師耆老多矣,所敬者惟張子正及何得之。
得之最能為詩,充然有得,如宋陸務(wù)觀,可傳也。
豫章揭曼碩嘗過其故居,作詩有云:「心事巢由以上,文章陶阮之間?!?div id="ilwxvv9" class='inline' id='people_37791_1_10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lán)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為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瑯邪數(shù)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lán)山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靜之,崇安人。有藍(lán)山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六
仁字靜之,崇安人。
明初徙濠,尋放還。
有《藍(lán)山集》六卷。
(杭世駿《榕陰詩話》:二藍(lán)集閩人無知者。
何氏《閩書》:藍(lán)仁有《藍(lán)山集》,藍(lán)智有《藍(lán)澗集》。
竹嘗輯入《詩綜》,以為十子之先。
閩中詩派實其昆友倡之,集本合刻。
吳明經(jīng)焯嘗于吳門買得《藍(lán)山集》,是洪武時刊,有蔣易、張矩二序,與竹言忽合。
而《藍(lán)澗集》究不可購。
徐惟和輯《晉安風(fēng)雅》時,二藍(lán)闕焉,則此集之亡久矣。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藍(lán)山詩集》六卷,明藍(lán)仁撰。
前有正統(tǒng)二年丁巳秋八月朔嘉議大夫禮部左侍郎陳璉序,洪武庚辰歲花辰日武夷文學(xué)西江吉水倪伯文序,云松樵者張矩序,橘山真逸蔣易序,計詩六百八十馀首。
《藍(lán)澗詩集》六卷,明藍(lán)智撰,題曰友生程嗣祖奇遠(yuǎn)編。
集前有至正壬寅冬戊子進(jìn)士戶部尚書西夏張昶序,張矩題,蔣易序,計詩五百馀首。
案兩集明正統(tǒng)以后無重刻本,故流傳甚少,乾隆中開四庫館,亦無人進(jìn)呈,館臣從《永樂大典》抄出著于錄,《藍(lán)山集》得詩五百馀首,《藍(lán)澗集》得詩三百五十首。
此從明刻原本抄出,《藍(lán)山集》多得詩一百五十馀首,《藍(lán)澗集》多得詩一百五十馀首,較《大典》本約增三分之一。
近閩中郭兼秋主事重刻二集,不言所據(jù)為何本,前無原序。
核其詩與提要著錄之?dāng)?shù)相符,當(dāng)即《大典》傳抄本也。
藍(lán)山集》誤收藍(lán)澗詩五十馀首,《籃澗集》誤收藍(lán)山詩三十馀首。
永樂大典》本往往有此,此非館臣之誤,乃《永樂大典》纂修諸臣草率之故。
田按;竹稱《藍(lán)山》、《藍(lán)澗》二集選家誤有參錯,今依明初雕本刊正。
而陸氏《儀顧堂題跋》所謂郭氏新刻《藍(lán)山集》誤收藍(lán)澗詩五十馀首者,中如《秋山懷友》、《擬貧士》、《宿田家》、《望武夷山》、《宿橘山田家》、《懷蔣先生》、《暮宿田家》、《正月十四日》,《西山感興》、《風(fēng)雨不已簡我同志》、《暮秋懷鄭居貞》、《西山暮歸》、《暮歸山中》、《云峰秋齋圖》、《高彥敬畫楚江存曉圖》、《贈魏士達(dá)》諸詩,竹《詩綜》均錄作藍(lán)山詩,正與郭氏本一一相合。
大抵郭氏所據(jù)之《四庫》木與竹所見之本相同。
陸氏所得之本又與竹所謂選家誤有參錯之本相同,各據(jù)所見,紛如聚訟,今亦不能定為誰是誰非也。
惟陸氏本《藍(lán)山集》多有倪伯文序,《藍(lán)澗集》多有張昶序,又二集詩各多至百五十馀首,此亦足廣異聞耳。
藍(lán)山骨格老蒼,藍(lán)潤音節(jié)高亮。
二人才力各不相下。
余錄明人之兄弟稱詩者,當(dāng)以二藍(lán)為開先矣。)

人物簡介

元詩選
天錫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別號北山,丹徒人。
累舉不第,歷鄱江書院山長,調(diào)吳江儒學(xué)教授,未赴。
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須髯,人呼為郭髯。
畫學(xué)米南宮,師事高房山,得其筆法。
嘗往來錫山,與倪高士元鎮(zhèn)交最久。
元鎮(zhèn)嘗有詩題其畫云:「郭髯余所愛,詩畫總名家。
水際三叉路,毫端五色霞。
米顛船每泊,陶令酒能賒。
猶憶相過處,清吟夜煮茶。
」時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寫于笠澤蝸牛廬中,距天錫之歿已二十馀年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3—1385 【介紹】: 元明間江西九江人,字來儀,后以字行,更字附鳳。元末避亂居湖州,領(lǐng)鄉(xiāng)薦,為安定書院山長。再遷吳中,與高啟等為詩友。明初,舉賢良,不出。洪武四年,徵至京師,廷對稱旨,擢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淵閣事。以事謫嶺南,中路召還,知不免,投水死。文章精潔有法,尤長于詩,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比唐初四杰。有《靜居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來儀,潯陽人。洪武時官翰林待制,有《靜居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來儀,以字行,更字附鳳,潯陽人。居吳,仕元為安定書院山長。國初徵至,擢太常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淵閣事,坐累竄嶺表,召還,知不免,自投龍江卒。有靜居集六卷。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七
羽字來儀,潯陽人,徙于吳。
元末領(lǐng)鄉(xiāng)薦,為安定書院山長。
洪武初,徵至京,應(yīng)對不稱旨,放還。
再徵授太常司丞,坐事竄嶺南,未半道召還,自知不免,投龍江死。
有《靜居集》六卷。
(《書史會要》:張羽喜臨《蘭亭帖》。
李日華《六硯齋筆記》:張來儀不獨能詩,兼亦善畫。
曾臨高房山小幅,感而作歌,有云,「我縱有心嗟欲老。
」又云:「乾坤浩蕩江湖闊,縱我執(zhí)筆嗟何從?
」蓋深心于是者。
(《畫史會要》:張靜居畫法米氏父子,筆意最妙。
亦喜高房山,曾臨其小幅山水,有「五峰秀出青芙蓉,云氣郁郁如游龍」之句。
《國雅》:張司丞來儀體裁精密,情喻幽深,頗似錢、郎。
其《送僧還日本》云:「杖錫去隨緣,鄉(xiāng)山在日邊。
遍參東土法,頓悟上乘禪。
咒水歸龍缽,翻經(jīng)避浪船。
本來無去住,相別與潸然。
」字字沈著。
至《游山寺》句有:「松老知僧臘,禪空悟佛心。
」或譏其剽竊韓翃「僧臘」「禪心」語也。
昔子卿有「明月照高樓,想見馀光輝」,子美有「落月照屋梁,猶疑見頷色」,不以為病,今來儀用「老知」「空悟」虛字轉(zhuǎn)妙。
余近《題南林禪院》亦云:「門前流水經(jīng)行意,湖上青山宴坐心。
」寓目得句,偶與此合,豈有意述古耶?
田按:來儀榜所居曰「靜者層」,因以名集。
高季迪有《靜者層記》云:「今有人焉,處空谷之中,棲長林之下。
干戈之聲不聞,車馬之跡不至,其層靜矣。
而利祿之念不忘于心,窮約之憂每拂乎慮,雖誇然而行,塊然而坐,顛倒攫攘,無異奔騖于埃壒者。
子謂其靜者乎?
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鄰有歌呼之喧,門有造請之雜,心倦乎應(yīng)答,身勞于將迎其居非靜矣。
而抱廉退之節(jié),慎出處之誼,雖逐逐焉群于眾人,而進(jìn)不躁忽,視世之揮霍變態(tài),倏往而倏來者,若云煙之過目,漠然不足以動之。
子謂其非靜者乎?
」季迪此言庶幾知退者,而卒與禍會,亦所遭之不幸也。
來儀《送季迪赴臺》詩云:「天網(wǎng)詎恢恢,康莊遍榛菅。
」讀之良可悲矣!
來儀五古可肩隨孟載,七古奔軼絕塵,超孟載而上之,特方之季迪尚非其倫,如糾髯客見太原公子,未堪并驅(qū)中原。)
劉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和州含山人,字良習(xí),號月川。
國子生。
善詩文書法,尤工山水,所畫云山,出入高克恭、何澄之間,又時參己意。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