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升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7 首
逍遙詠 其十九 北宋 · 趙炅
五言律詩
笑盡人間事,到頭總不知。
信心終是實,如日瑩無欺(原注:其道不昧,內(nèi)照靈源。亦猶大明升天,則無所不燭矣。)。
舉措持恒久,貪生卻似癡。
善緣銷惡趣,惠愛廣將施。
⑴ 原注:大道沖妙,非愚所知。雖觸類面墻而翻肆其輕忽矣。
⑵ 原注:殊不知世間萬法因道而形,因物而名。洎乎致詰,莫我知之。
⑶ 原注:欲求玄解,無如自信其心。信其心,則歸于實矣。
⑷ 原注:執(zhí)理持行,恒不失儀。故《老子》云終日行不離輜重,其斯之謂矣。
⑸ 原注:茍迷至真,嗜欲不節(jié),貪生而喪生,愚之甚也。
⑹ 原注:以善為道則惡不生,其猶舉善而教者歟。
⑺ 原注:是以圣人布惠流愛,博施于民而不離道者矣。
平西蜀頌 元末明初 · 劉基
四言詩
臣聞:天命真主,混一六合,必先有以為之驅(qū)除,然后收拾以歸其籠,自古及今,同一揆矣。是故冬寒之極,必有陽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大亂之后,必有大治。然也,元德既衰,九土麋沸,鴟張狼顧之豪,彌滿山澤,萬姓喁喁,無所吁告。天乃命我皇帝,肅將武威,代伐不道。故一伐而定荊湖,再伐而舉全吳,三伐而海甸廓清,四伐而東粵、南閩,悉歸版圖。于是肆伐中原,拾宋,掇秦,掣趙,拔燕,兵鋒未至,聲聞先及,神詟鬼栗,匍匐俯伏。玄菟、青海、昆侖、大漠、交址、鋸耳之國,罔不獻(xiàn)琛奉表,稽首闕下,無敢后者。獨明升竊據(jù)巴蜀,雖遣使奉貢,而不去偽號,大臣皆請討之?;实蹜z其父沒子幼,數(shù)遣使招之,不至。乃命將帥師伐之。洪武四年,大軍破瞿唐,殺其將某,郡邑鎮(zhèn)戍,望風(fēng)送款。乃率其官屬,奉璽印,詣軍門請降。蓋自建國至是凡五年,而天下一統(tǒng),何其易耶!固知天命有在,而群雄并起為之驅(qū)除也。臣基受恩深厚,無能補報,遙聞捷音,歡喜踴躍,不能自己。謹(jǐn)撰《平西蜀頌》一首,雖不足以贊揚圣德萬一,亦聊以寫葵藿向日之忱云爾。其辭曰:
惟彼蜀國,開自蠶叢。
山川隔閡,與華不通。
金牛啟道,厥竅斯鑿。
岷峨巖堯,始連井絡(luò)。
秦以之霸,漢以之王。
諸葛用之,震驚北方。
劍閣倚天,瞿唐折地。
仰不可攀,俯不可視。
蠢茲羌戎,憑其險阻。
罔知天命,大邦是拒。
洸洸虎臣,受命于征。
出師桓桓,如雷如霆。
如雷如霆,天子之威。
廟算先定,鬼神莫違。
靈旗揮揮,指山山摧。
羌人失魂,恧若死灰。
爰將其臣,奉其版籍。
泥首軍門,面縛銜璧。
六軍奏凱,聲動玄黃。
黧童白叟,蹈舞康莊。
四海會同,豐年穰穰。
慶云甘露,白天降祥。
臣拜稽首,受天之佑。
受天之祐,天子萬壽。
田按:洪武三年,遣將分道伐蜀。征西將軍湯和與副將軍廖永忠,率舟師溯江而上。征虜前將軍傅友德以步騎出案隴,蜀將戴壽以兵厄險,和、永忠頓兵不能進(jìn),而友德已自秦隴深入。四年,壽撤精銳禦友德,留鄒興等守瞿塘。永忠乃先驅(qū)破瞿塘關(guān),入夔州。和引兵繼之,入重慶。蜀主明升降,友德亦敗戴壽于漢州,進(jìn)圍成都,壽亦降。師還,太祖面數(shù)和逗留罪,和頓首謝,乃免。友德、永忠受上賞。太祖制《平西蜀文》,所謂「論將之功,傅一廖次」者也。又云:「有臣在南,家居括蒼,生而能文,舉筆何難?!勾隧灝?dāng)即應(yīng)制作也。但太祖文則分記傅、廖之功,基則渾括其詞,其立言之體,有不同爾。
送蔡思賢參政使蜀 元末明初 · 蘇伯衡
七言排律
清晨旌節(jié)三川去,今日車書萬國同。
燕餞都亭來詔使,停驂鄉(xiāng)井訪鄰翁。
峰經(jīng)回雁邊聲靜,峽入啼猿樹影空。
昭烈祠西諸葛廟,秦州城北隗囂宮。
神交露立蒼茫際,長嘯風(fēng)生感慨中。
毛伯昔聞周上介,隨何今見漢明公。
布宣德意相如最,囊括山川太史工。
河隴從茲兵不搆,轘轅此去路相通。
庭充橘柚陳方物,歌聽《巴渝》識土風(fēng)。
最是多情江漢水,直隨歸楫到江東。
田按:思賢名哲,武昌人。丙午,夏主明升遣使來聘。太祖使思賢報聘。諭曰:「蜀使者多飾浮詞,誇大其國,徒取人不信。汝至蜀,慎無效此。」其啟行也,同朝多有贈詩。詹同文詩云:「東吳霖雨佐,西蜀將星明。水落黃牛廟,云開白帝城。邦交修玉帛,賓禮會簪纓。陸賈無裝贈,揚雄有賦名。詞源流峽水,詩筆發(fā)天聲。邛竹臨風(fēng)看,巴船載雪行。錦官談舊俗,金節(jié)促歸程。圣主籠顏望,慈親白發(fā)生。鳳池邀閣老,馬首出郊迎。」
光陵挺上圣,大運屬中興。
漢主恩元亮,唐宗倚魏徵。
乾坤扶整頓,日月佐明升。
廿六功臣字,前編見未曾。
巫峽山,西來昂伏知幾變。
扶輿轉(zhuǎn)磅礴,渾沌開生面。
中擘行懸流,晴碧天一線。
石根浪文摺,龕竇相貫穿。
最高壁斗間,衣褶橫素練。
參差綴紅雪,黃云覆蔥茜。
其巔翳叢木,深窈兀古殿。
三竅連嵚崟,殘簡隱約見。
世傳此兵書,異人之所撰。
大始留至今,文字磨滅半。
坤靈護(hù)取將,赤日下雷電。
吾聞蜀漢地,吳魏經(jīng)百戰(zhàn)。
趙宋亦后服,俘囚始郡縣。
皇明取明升,旋凱不遺箭。
急峽掌為平,安流歌禹甸。
只今薌溪航,上下日百遍。
誰悲蜀道難,煙景有余戀。
理極亂恒倚,黃巾焰微煽。
飛書數(shù)上聞,宵旰重西眷。
素翁久收局,詔起填行院。
兵寄老一身,支撐出門倦。
仗劍追昔游,征衫淚為濺。
辭家日千里,許國心一片。
瀕春雨綿密,溯峽風(fēng)良便。
愿言掃妖氛,黃石授終卷。
① 所謂養(yǎng)龍坑,在豢龍司,去貴陽百里,事見明宋濂溪《天馬贊序》。
龍性好淫牝馬貞,一水一陸分道行。
而況齊大非鄭偶,胡然作合于柳坑。
兩山夾峙中停泓,春日和鬯花始明。
歘忽晦冥起云霧,蜿蜒沙跡陰陽爭。
寶嗇其母潔寢處,子氣無閼龍駒生。
絆而曳之齊其足,毋使振鬣輕一鳴。
亦用古人胎教法,責(zé)在千里期大成。
緬維洪武初開國,明升貢馬坑中得。
長十一尺高九尺,人立而吼謝羈勒。
囊沙壓之游苑中,追風(fēng)躡電清涼宮。
文憲(宋。)作贊晉(馬。)作繪,賜名乃命飛越峰。
世間英物不常有,踰四百載坑長空。
太平天廄龍勿用,吉行三十我馬同。
鼓車已卻重譯獻(xiàn),蒲桃不錄邊軍功。
尋常惟肖銅馬式,龍亦歸馴戒在色。
飛矢中頰復(fù)洞脅,氣不為沮立如鐵。
武昌城高高冠山,滿山草木血痕熱。
削木書牌流漢川,漢川知克階文綿。
火車沖象象反斗,明升面縛軍門前。
蠻南漠北無堅對,萬死天留一身在。
肖像不以配功臣,無端賜死殊無名。
雞鳴十廟風(fēng)雨夕,猶聞跳蕩喑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