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吳汝綸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安文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安文瀾(?
—1908年),直隸省定州直隸州城南賽里村人。
自幼聰穎,曾拜武昌張裕釗、桐城吳汝綸為師。
光緒十五年(1889年)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二甲88名進士。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歷官山西河曲縣知縣。
學(xué)生王瑚、王振堯、谷鐘秀均成定州名士。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柯劭忞(1848-1933) 字鳳蓀、鳳笙,號蓼園。
山東省膠州市大同村人。
同治九年舉人光緒十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典禮院學(xué)士,被賜"紫禁城騎馬",教4歲溥儀讀書。
民國任宣統(tǒng)侍講,以遺老自居。
民國三年袁世凱設(shè)清史館, 趙爾巽為館長,柯劭忞等為總篡,趙爾巽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館館長,任《清史館》總纂,兼任東方文化事業(yè)總委員會委員長。
參與編修《清史稿》十四年,負(fù)責(zé)總閱全稿。
長于史,治《春秋谷梁傳》、《尚書》等,獨力編著《新元史》,并為岳丈吳汝綸訂正《尚書故》4冊。
王國維以為"今世之詩,當(dāng)推柯鳳老為第一,以其為正宗,且所造詣甚高也。
"祖培元嘉道間名詩人,父橫亦名學(xué)者,有《漢書七表校補》、《舊雨草堂詩集》等,母李長霞亦長于詩文。
有《爾雅注》、《文獻通考校注》、《文選補注》、《說經(jīng)札記》、《蓼園文集》、《蓼園詩鈔》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49—1912 【介紹】: 清直隸武強人,字松坡。
光緒十二年進士。
官刑部主事。
以目疾去官。
吳汝綸、張裕釗弟子。
汝綸之薦,主講信都、蓮池兩書院。
目盲而講習(xí)不輟。
早歲留心西洋政治等學(xué),晚年以講授國文為己任。
有《賀先生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六
賀濤,字松坡,武強人。光緒丙戌進士,官刑部主事。
維基
賀濤(1849年—1912年),字松波、字松坡,直隸省深州武強縣(今河北省武強縣武強鎮(zhèn))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二年,登進士,同年五月,俱著分部學(xué)習(xí),授刑部主事。以眼疾去官,留世有文集四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54—1904 【介紹】: 清江蘇南通人,初名鑄,字無錯,號肯堂。貢生。以古文有聲名。光緒時入李鴻章幕府,常相與談?wù)撜隆W载?fù)甚高,而終身坎坷。詩多沈郁蒼涼之作,為晚清名家。有《范伯子詩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
范當(dāng)世,字肯堂,江蘇通州人。諸生。有《范伯子詩》。
詞學(xué)圖錄
范當(dāng)世(1854-1904) 初名鑄,字無錯,后改名當(dāng)世,字肯堂,號伯子。
江蘇省通州(今南通)人。
桐城派后期名家。
早年從張裕釗學(xué)古文。
妻為桐城古文家姚瑩女孫,又與吳汝綸游,深受桐城派影響。
詩綜蘇、黃,時人譽為"聯(lián)界之虎"。
散原老人贊嘆:"蘇黃而下,無此奇矣,"、"吾生恨晚生前歲,不與蘇黃數(shù)子游。
得有斯人力復(fù)古,公然高詠氣橫秋。
"吳汝綸以為"當(dāng)今文學(xué)無出肯堂右者"(《與姚叔節(jié)》)。
金天羽曰"貧窮老瘦,涕淚中皆天地名物"(《答蘇戡先生書》),并與江湜并舉:"大江南北,二子蓋豪杰之士也"(《答蘇戡先生書》)。
范伯子詩集·曾克耑序
以自然為宗,生造為法,奇橫為體,不事浮藻,不務(wù)枵響,不懈而及于古,率天下之志業(yè)者,自縱橫排蕩入,而造乎雄恢雅正之域,卓然為一代詩家宗祖,則通州范先生其人也。先生之為學(xué),其本在誠,其用在仁,其道在通,其所憂傷憤嘆在邦國之興替,人才之消長,而非聲氣之盈虛,身世之通塞。故其發(fā)而為歌詩也,挾浩落之氣,淵穆之神,精微之思,出之以坦蕩質(zhì)直之詞,若江海之茫洋無涯涘,大風(fēng)作而濤瀾之奔騰,起伏萬狀,觀者固將目眩神震,茫然莫測其端倪。其精深博大,豈淺識所能窺者哉?則其不為眾人所知,亦固其所然。吾以為相知之事,非獨眾人難之也,即大師亦有所蔽焉。吁!可異也已!陶、杜、孟、蘇,世所稱詩壇魁碩也,然杜目陶為枯槁,蘇誚孟以寒苦,斯豈其學(xué)有所不逮邪?抑亦其性情各異乃不相喻邪?非有知言之彥出而別白之,則眾論何由定?然非歷時久,宅心公,用力勤,其識足以窺見其性情之真,感發(fā)之微,則論定亦非易易也。陶、杜之卓然并峙,蘇、黃所表章也;黃、元之足嗣少陵,姚、曾所揚闡也;至若孟、柳、梅、王之為世重,則又同光諸老所倡導(dǎo)也。獨以同光正宗名震一時若先生者,身歿而世遂莫之知,雖其詩高夐不易識,抑無人焉為之表揚之過也,子云有待后世之子云,其不以此也哉?先北江師往嘗從先生問學(xué),而詔及門,所以稱道先生之詩者甚至。比章子斗航銳意欲為重鋟,黎公薪傳實助成之,而以序見屬。余以為二公傳闡先生之意既足尚矣,獨余老鈍無成,今茲所述,皆本昔日所飫聞于先師者,書以塞二公之望,而于先生之詩之精深博大,乃未能追其萬一。把筆序先生詩,乃不知愧汗惶悚之無極也。太歲在閼逢執(zhí)徐陬月,福州曾克耑。

人物簡介

簡介
字通伯,晚號抱潤翁,安徽桐城人。
祖父馬樹章,任太常寺典簿。
其父,諱起升,議敘同知。
少時從學(xué)于吳山、姚思贊等先生。
他聰明且發(fā)憤好學(xué)。
稍長,受業(yè)于方東樹、戴鈞衡,師事桐城作家方宗誠、吳汝綸。
民國五年(1916),清史館聘為總纂,主修儒林、文苑及光宣大臣傳。
凡一代的名臣宿儒遺聞軼事,搜求極勤,撰稿內(nèi)容頗豐,而又褒貶矜慎,成《清史稿·儒林·文苑》若干卷。
實有清一代的重要文獻。
有《抱潤軒文集》二十二卷,《抱潤軒文集續(xù)集》若干卷,《存養(yǎng)詩鈔》若干卷,《桐城古文集略》十二卷。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jì)詩詞文獻匯編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號槃君,安徽桐城人。
出身世家,壯年隨先輩吳摯甫致力維新,創(chuàng)辦桐城中學(xué)。
中年以后,專力書法與詩學(xué),熱心鄉(xiāng)邦文獻,獎掖后進。
晚年痛憤日寇侵略,支持子弟參加抗戰(zhàn)。
詩集《凌寒吟稿》由其孫方管(舒蕪)編定,黃山書社出版。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號南湖,又號岫云。
無錫人。
在杭州與上海有別墅皆號"小萬柳堂",遠(yuǎn)祖廉希憲為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釣魚臺構(gòu)別墅,周植柳數(shù)百株,名之"萬柳堂",此蓋襲之,以懷先德也。
杭州小萬柳堂在花港觀魚處,亦名廉莊,后歸蔣國榜,即今之蔣莊也。
27歲中進士。
曾參與"公車上書",結(jié)識孫中山、徐錫麟、蘇曼殊、吳稚暉等。
辛亥后隱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號本此),歿即葬此。
有名句"夕陽穿樹補花紅"。
  吳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號萬柳夫人。
桐城縣高甸人。
廉泉妻。
生于桐城派文學(xué)家庭,父吳康之(號鞠隱),與吳汝綸為族兄弟,歷任山東惲縣等地知縣,為官期間結(jié)識山東齊河縣知縣無錫人廉仲高,訂兒女婚約。
光緒十一年結(jié)婚,在無錫南門水獺橋居住十二年,后隨丈夫移居北京。
以詩書聞,瘦金書尤佳,慈禧稱賞所書《楞嚴(yán)經(jīng)》,特予召見,受兩宮賞賜。
光緒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紹興古軒亭口,吳方病,即約盟妹徐自華在杭州西泠橋畔買墓地,義葬秋瑾,并手書墓碑"鑒湖女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傳》、《秋女士遺事》。
歸上海"小萬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遺像,改堂名"帆影樓"為"悲秋閣"。
袁世凱稱帝,憤然作萬言書,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無寧日。"
人物簡介
廉泉,(1868.3-1931.10),字惠卿,號南湖,又號岫云、小萬柳居士,無錫城內(nèi)水獺橋人。5歲入學(xué)讀書,16歲中秀才,19歲與安徽桐城吳芝瑛結(jié)婚。1894年中舉人。精詩文,善書法,嗜書畫、金石,并以其詩文書畫交游于王公貴人之間。 民國20年,他獨赴北平潭柘寺養(yǎng)病,并因信佛而入寺為僧。同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安葬于潭柘寺旁,終年63歲。 遺著有《南湖集》、《潭柘集》、《夢還集》、《夢還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