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熙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2—1675或1678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宛平人,字敬哉。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入清,又于順治三年成進士,授內(nèi)翰林國史院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以諳練歷朝典故,為時所重。卒謚文貞。有《青箱堂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三
王崇簡,字敬哉,宛平人。明崇禎癸未進士,順治丙戌補選內(nèi)國史院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謚文貞。有《青箱堂詩集》。
清詩別裁集
字敬哉,直隸宛平人。崇禎癸未進士,國朝官至禮部尚書?!鸸趪踝嗝髂┭畴y諸臣,在內(nèi)范景文以下十三人,在外蔡懋德以下五人,皆當恤贈。議從祀,謂潘美忌功不當祀,張浚三任軍政,皆大敗,殺曲端,忌岳飛,亦不當祀,皆議論之正大者。說詩謂論格之正變,不如論聲之正變,清和廣大者為正,志微噍殺者為變也,亦最平允。
維基
王崇簡(1602年12月10日—1678年12月30日),字敬哉,一作敬齋,順天府宛平縣(今屬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早年加入復(fù)社,喜郊游,工山水畫,師法米芾。
崇禎十六年(1643年)中癸未科進士,未及授官,李自成陷北京。
王崇簡攜家眷流寓南方。
入清后,補選庶吉士,歷官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左侍郎,為政清廉。
他在北京南郊的怡園,成為著名的文人活動中心。
寓居米市胡同的青箱堂。
官至禮部尚書。
謚文貞。
著有《青箱堂集》十二卷、《冬夜箋記》一卷等。
有子王熙、王燕。
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4—1674 【介紹】: 清山東萊陽人,字玉叔,號荔裳。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浙江按察使。順治中,康熙初兩遭誣告,被囚數(shù)年。晚年復(fù)起為四川按察使。工詩,多愁苦之音。與施閏章齊名,稱“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四
宋琬,字玉叔,號荔裳,萊陽人。順治丁亥進士,戶部主事,歷官四川按察使。有《安雅堂集》及未刻稿《入蜀集》。
詞學(xué)圖錄
宋琬(1614-1673) 字玉叔,號荔裳。山東萊陽人。工詩,與施閏章并稱"南施北宋",加嚴沆、丁澎、陳祚明、張文光、趙賓又有"燕臺七子"之目。其詩以才情雋麗、格合聲諧見稱。其詞有"憂讒"之語,人服其賦情之真摯、用語之蒼古。有《安雅堂全集》。詞集名《二鄉(xiāng)亭詞》。
簡介
萊陽宋荔裳先生,以文章名海內(nèi)久矣。乃人稱其登臨宴集之暇,好為小詞,甫脫稿,輒為好事袖去。尚書紅杏,郎中花影之句,恒津津人齒頰間云。間讀《安雅堂》所載古文辭,暨各體韻語,絕似昌黎廬陵諸大家,與建安開元時人,不禁嘆曰“美哉,泱泱乎,東海之風。于鱗以后,一人而已?!鳖櫼晕吹米x其詩馀為恨。一日,先生駐驂五茸,得追隨杖履,采莼淀湖,玩月九峰,歷壽夢之遺墟,吊平原之故館。夕陽蔓草,流水寒鴉,相與徘徊不忍去。于是出其奚囊中諸長調(diào)歌之,多商羽之音。秋飆拂林,哀泉動壑,不足喻其崢嶸蕭瑟也。已而置酒名園,銀屏絳蠟,掩映于花榭竹嶼間,檀板紅牙,肉倡絲和,先生復(fù)出其小令,為曼聲歌之,如新箏乍調(diào),雛鶯初囀,尖佻新艷,不數(shù)齊梁《子夜》、《讀曲》諸歌。噫,觀止矣,湖海之作,傖父辛劉;閨帷之制,衙官秦柳。此真子建天人之才,邯鄲生能不為之咋舌汗下乎。余嘗謂之曰“不朽之道,人患其少,公患其多,豈欲占盡文苑諸家耶?抑公以生平風波危懼,跋胡疐尾者尚少,而更將深造物之忌耶。”先生為之捫腹微笑而已??滴跫河夏捍合落?,云間年家后學(xué)董俞蒼水題于玉屏梵閣。
清詩別裁集
字玉叔,山東萊陽人。順治丁亥進士,官浙江按察使。著有《安雅堂集》?!鹩^察天才俊上,跨越眾人,中歲以非辜系獄,故時多悲憤激宕之音。而溯厥指歸,仍不盩于中正,此詩中之變雅也。王新城稱為“南施北宋”,惟愚山足以儷之,洵為定論。
維基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號荔裳,山東萊陽人。
明末清初詩人、政治人物。
清順治丁亥進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
為一代詩宗、清八大詩家之一,亦為南施北宋、燕臺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萊陽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為明代萊陽的首位進士。
宋琬之父宋應(yīng)亨為明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官清豐知縣。
崇禎十六年(1643年),宋應(yīng)亨于清兵陷萊陽時遇害。
宋琬自幼聰慧過人,“負雋才,著聲譽”,“少能詩,有才名”。
曾隨仲兄宋璜游學(xué)京師,與王崇簡、王熙父子相識。
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
順治四年(1647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吏部郎中。
一度因“文字余孽”為逆仆所陷,下獄。
順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
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親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誣告宋琬與登州于七起義有關(guān),下獄,三年后釋放,流寓江南八年,與宋葷、朱彝尊、王士祿等人詩酒唱和。
康熙十一年春任四川按察使,次年進京述職,遭逢三藩之亂,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于兵火,憂苦成疾,卒于京城。
麻勒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89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瓜爾佳氏。順治九年滿榜第一名進士,授修撰。后以學(xué)士充《太祖太宗圣訓(xùn)》副總裁??滴蹰g任江南江西總督,因故降官。三藩亂時,受命赴廣西招撫降兵,兼任巡撫。還京后授步軍統(tǒng)領(lǐng)。
維基
麻勒吉(?
—1689年),一作麻爾吉,漢名馬中驥,字謙六,蘇完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是清朝第一位滿洲狀元,曾任學(xué)士、江南江西總督、步軍統(tǒng)領(lǐng)等職。
他還參與編修清太祖、太宗圣訓(xùn),是清世祖遺詔的起草者之一。
麻勒吉的先人世居蘇完,到了其曾祖達邦阿這代歸附清太祖努爾哈赤。
順治九年(1652年),清廷決定以滿漢分榜的形式開科取士,麻勒吉考取會試第一、殿試一甲第一,被授予修撰。
清世祖對其非常器重,于次年將其擢升為弘文院侍講學(xué)士。
順治十一年(1654年),升為學(xué)士,擔任經(jīng)筵講官,教習庶吉士、清太祖、太宗圣訓(xùn)編纂副總裁。
順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將領(lǐng)孫可望降清封王,清廷命麻勒吉為使,學(xué)士胡兆龍、奇徹伯為副使,授予孫可望敕書印信后共同返京。
直隸總督張玄錫在迎接使節(jié)一行時,被麻勒吉嚴詞訓(xùn)斥,責其怠慢失儀。
張玄錫不堪受辱,自殺未遂,后上疏揭發(fā)麻勒吉、奇徹伯嚴詞勒索等情節(jié)。
于是清世祖追究麻勒吉逼迫大臣、任意妄行之罪。
九卿廷議將麻勒吉奪官籍沒,但清世祖寬宥之,僅奪誥敕并降級留任。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云南初定,朝廷發(fā)帑金三十萬,命麻勒吉協(xié)同尚書伊圖、左都御史能圖前往賑濟,并考察大將軍貝勒尚善縱兵擾民一事。
麻勒吉上疏為其奏辨。
后來,安親王岳樂復(fù)察擾民一事為實,麻勒吉因此被追查徇庇之罪,遭到奪官。
順治十八年(1659年),官復(fù)原職。
同年,清世祖病重,召麻勒吉與學(xué)士王熙草擬遺詔。
清世祖駕崩后不久,授秘書院學(xué)士。
康熙五年(1666年),麻勒吉升為刑部侍郎。
康熙七年(1668年),授江南江西總督。
當時,蘇州、松江頻遭水患,布政使慕天顏提議疏通吳淞江、劉河口,麻勒吉便與巡撫瑪祜上疏奏請用各府漕折銀十四萬充當工費,并永免淮、揚被水坍沒田地的歲賦。
均得到允許。
然而,鎮(zhèn)江駐防將軍李顯貴、知府劉元輔侵冒錢糧,麻勒吉因“不先舉發(fā)”之罪被連坐,返京聽勘,不久復(fù)任。
康熙十二年,降為兵部督捕理事官。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逢三藩之亂,朝廷派遣麻勒吉赴廣西,先后招降劉彥明、馬承蔭、黃明等叛軍將領(lǐng)。
后來黃明復(fù)叛,清廷令麻勒吉會同偏沅巡撫韓世琦進剿,不久即有消息稱黃明為苗人所殺。
十九年(1680年),麻勒吉任廣西巡撫。
在任內(nèi),麻勒吉招撫流亡百姓,使其回歸故業(yè),又修繕學(xué)校,振興文教,頗有政績。
康熙二十一年,清廷改編定南王舊部,將其分隸八旗漢軍,由麻勒吉率領(lǐng)歸還京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麻勒吉為步軍統(tǒng)領(lǐng)。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麻勒吉去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兵部奏報黃明為貴州參將上官斌等所擒,麻勒吉因此被追坐妄報之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8—1703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伊爾根覺羅氏。順治九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居朝中十五年,尤留意刑獄,以老成厚重,為圣祖所嘉許。卒謚文端。
維基
伊桑阿(1638年—1703年),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滿洲進士出身,歷任吏、戶、禮、兵、工五部尚書,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深得康熙帝倚重,死后謚文端,乾隆年間入祀賢良祠。
其妻為清代女詩人烏云珠(又名蕊仙),著有《絢春堂吟草》,封一品夫人,烏云珠是康熙朝大臣索額圖之女兒。
伊桑阿家族世居瓦爾喀,祖父卓禮喀跟隨族人赫臣于后金初期歸附。
伊桑阿為順治乙未科(1655年)滿榜進士出身,以禮部六品筆帖式轉(zhuǎn)授禮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八月(1673年),屢次升遷至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十月,為內(nèi)閣學(xué)士,次年(1674年)十二月,充任經(jīng)筵講官。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升任禮部右侍郎,不久調(diào)戶部,十五年(1676年)十月,奉命同工部尚書冀如錫視察淮河、揚子江各處河道工程。
十六年四月,轉(zhuǎn)任戶部左侍郎,不久升工部尚書,八月調(diào)戶部尚書。
當時恰逢三藩之亂,吳三桂盤踞湖南,清廷決定創(chuàng)建舟師,自岳州入洞庭,斷吳軍餉道,命伊桑阿赴江南督造戰(zhàn)艦。
次年(1677年),又奉命同刑部侍郎禪塔海拜謁茶陵、督造戰(zhàn)艦。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黃河決堤,伊桑阿奉命赴江南視察,不久又奉命籌備海運,上疏說道,“黃河運道,非獨輸挽天庾,即商賈百貨,賴以通行,國家在所必治。
若海運,先需造船,所費不貲;且膠、萊諸河久淤,開浚匪易。
”康熙帝表示認同。
同年冬天,俄羅斯侵犯邊境,命伊桑阿往寧古塔造船以備征調(diào),再調(diào)吏部。
二十三年夏(1684年),時逢干旱,與王熙等清刑獄。
秋天,隨康熙帝南巡,命閱視???。
伊桑阿歷兵、禮二部尚書,二十七年(1688年),拜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充《三朝國史》總裁。
三十六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命伊桑阿往寧夏設(shè)驛站,其后與大學(xué)士阿蘭泰充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
伊桑阿主政十五年,特別留意刑獄,每當康熙帝有問題,伊桑阿都能對答,同僚也佩服其對刑獄的了解。
康熙帝勾決死刑時,伊桑阿與大學(xué)士王熙、吳琠及學(xué)士韓菼等以折本請旨,康熙帝說,“人命至重,今當勾決,尤宜詳慎。
爾等茍有所見,當盡言。
”伊桑阿乃舉出案情可疑者十余人,皆得緩死。
康熙帝緩緩答復(fù),“此等所犯皆當死,猶曲求其可生之路,不忍輕斃一人。
因念淮、揚百姓頻被水害,死者不知凡幾。
河患不除,朕不能暫釋于懷也。
”伊桑阿遂講述災(zāi)民困苦的情形,康熙帝下詔免淮、揚來年田賦。
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伊桑阿以年老乞休。
康熙帝對阿蘭泰談道,“伊桑阿厚重老成,宣力年久。
爾二人自任閣事,推誠布公,不惟朕知之,天下無不知者。
伊桑阿雖年老求罷,朕不忍令去也。
”四十一年(1702年),伊桑阿因病再度請求退休,康熙帝詔許以原官致仕。
次年(1703年)病卒,年六十六歲,謚文端,乾隆中期,入祀賢良祠。
任《大清會典》(1690)編纂總裁。
伊桑阿有子伊都善、伊克善、伊都立。
其中伊都立之子福增額為怡親王胤祥女婿,封和碩額駙。
伊桑阿之墓現(xiàn)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1723 【介紹】: 清江蘇婁縣人,初名度心,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云山人。王頊齡弟。康熙十二年進士。授編修,累遷翰林院侍講,官至戶部尚書。曾主修《明史稿》,因萬斯同之力成書。張廷玉等修《明史》即以此書為藍本。又長于醫(yī),有《鴻緒外科》。另有《橫云山人集》。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七
王鴻緒,初名度心,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云山人,婁縣籍華亭人??滴豕锍笠患锥M士,授編修,官至戶部尚書。有《橫云山人集》。
清詩別裁集
字季友,江南華亭人??滴豕锍?,賜進士第二人,官至工部尚書。著有《橫云山人詩稿》?!鸩患耙娙?,所錄皆未貴顯時作。
維基
王鴻緒(1645年—1723年),初名度心,中進士后改名鴻緒,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云山人,江南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qū))人,清朝史學(xué)家,康熙帝親信。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順天鄉(xiāng)試,充日講起居注官,不久升贊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轉(zhuǎn)侍讀,任《明史》總裁官,撰寫列傳。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會試總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服父喪期滿返京,遭左都御史郭琇彈劾其與高士奇“互相勾結(jié),表里為奸,植黨營私,招權(quán)納賄,蒙蔽視聽,擾亂朝政”,又收受嘉定知縣賄賂銀五百兩。
康熙令其休致回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大學(xué)士王熙、張玉書的推薦,康熙帝以《明史》「自開局纂修以來,歲久未告竣,事預(yù)期速,蕆宜專責成」,責成王鴻緒開始編修《明史》。
康熙四十一年,《明史》列傳剛脫稿,尚未訂正,萬斯同即逝于王鴻緒寓所,《明史》的編纂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參與纂修《佩文韻府》。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鴻緒被免職,以原官解任回籍,他私下帶走史稿,經(jīng)五年的刪改潤筆,于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筆初成,次年進呈。
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鴻緒進呈明史稿310卷,體例均備,七月十八日內(nèi)閣將之交明史館收藏。
不久王鴻緒將明史稿刻為己作,此即《橫云山人明史稿》,不具萬斯同之名。
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鴻緒即卒于張堰鎮(zhèn)家。
明史的第二次修稿至此終點。
王鴻緒工書法,“奄有魏晉以來諸家之長,揮毫落紙,人爭藏弆”。
兼通醫(yī)學(xué),有醫(yī)著《王鴻緒外科》。
著有《橫云山人集》27卷。
清史稿》有傳。
王景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景曾,字岵瞻,一字霽巖,號枚孫。
順天宛平(今北京市)人。
王熙之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舉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進士,改庶吉士。
康熙四十五年,授翰林院檢討。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鄉(xiāng)試出任江南考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任《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之纂選官和??惫?。
康熙五十一年,升通政使司右通政。
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卿。
康熙五十六年,任戶部右侍郎。
康熙五十七年,任左侍郎。
康熙六十年,任刑部左侍郎。
雍正元年,任禮部左侍郎。
雍正三年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