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xiàng)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吳其浚(共 48 首) 七絕 48 作品不分行

共48,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七言絕句
楚黔疆界苦分明,一樣西風(fēng)落木聲。
鼎澧竹枝欲再唱,背人灘水去無情。

出洞水簾舂白石,侵云樵路掘交藤。
巖寮一浴丹砂水,服食神仙得未曾。
⑴ 土人舂白石,研藤根為粉,和□谷食之。溫泉在兩汊東二十里,泉叢巖間流出,居人就取滌衣。

① 故雄溪地,唐酉陽縣,元平溪蠻夷司,明為衛(wèi),國初隸辰州,后改玉屏,屬思州。
城外郎當(dāng)驛傳馬,灘前簸蕩茅棚舟。
搗衣挑菜河濱女,不看行人看水流。

望衡道是隨湘轉(zhuǎn),過晃誰知轉(zhuǎn)更長。
驀地石鐘聲到耳,嵚崎顛煞米襄陽(岸石多洞,夾江奇靈,可愕可怡。)。

誰遣龍車到此間?城根清浪石斑斑。
徭童越嶺歸何處,朝暮還看架閣山
⑴ 架閣山在縣治西。水路曲折,行一日程,尚見山頭。

① 《方輿紀(jì)要》:梅花哨出清浪衛(wèi),黔志不載。今梅溪鋪在縣西二十里,又十里為小溪,蓋即梅花哨也。
水枕低昂船上遲,沙暄鎮(zhèn)似早春時(shí)。
披圖指點(diǎn)梅花哨,驛使無因贈一枝(適有差弁岸上經(jīng)過,喚之不應(yīng)。)。

① 鎮(zhèn)遠(yuǎn)東。河中有山,刻“楚橋風(fēng)順”四字。
已入黔西百里遙,中河猶刻楚江橋。
偏沅久撤節(jié)樓鎖,擊鼓椎牛更寂寥。
⑴ 明設(shè)偏沅巡撫駐沅州及偏橋,康熙年間移長沙。苗俗椎牛,最易聚眾滋事,特禁之。

① 漢無陽縣,唐獎州地,元鎮(zhèn)安縣,明改鎮(zhèn)遠(yuǎn),國朝以湖廣鎮(zhèn)遠(yuǎn)衛(wèi)入之。
砌成磴道通蠻象(適緬甸貢象。),椓竟?fàn)櫩埋v使槎。
文德關(guān)前回馬立,仍依北斗望京華。
⑴ 舊說莊蹻伐夜郎,椓船牂柯于此。今船行至此,改陸。
⑵ 文德關(guān)在縣西二十里,山陡峻。蕓臺相國題行館詩,有“夜來少見北垣星”之句,以縣治依山作障、重嶺亙空故也。

辛勤太守召機(jī)人,分繭稱絲欲救貧。
羃樹浮波霜落盡,滿山橡栗作柴薪。
⑴ 前太守凌泰交令民種橡取繭,載《潕溪雜記》。詢之土人,久停杼軸矣。

① 唐琊川縣地,宋豎眼大田溪蠻,元置施秉長官司,明改縣,國朝省偏橋入之。
甕篷灘險(xiǎn)幾回通,野艇沿溪入斷虹。
日落花苗歸洞口,一肩蘿卜一肩菘
⑴ 甕篷洞俗呼諸葛洞。潕水上游極險(xiǎn),明郭子章、國朝鄂文端公兩次疏之。

石田犖確牛蹄裂,君欲省耕何處耕?
試覓樵童柯爛未,山山方罫野棋枰。

黔中勝境舊傳聞(《志》以為黔中第一勝境。),況有老僧作馬軍。
偶向鈞天陪帝醉,竟從洞外躡登云(以假寐未游。)。

① 宋狼洞地,元黃平府,明平狼洞苗,建興隆衛(wèi),后平播設(shè)州,國朝移州治于衛(wèi)。
梅花嶺下駐行旌,豈有宜娘尚阻兵?
為笑太翁山聳處,兒孫羅列氣難平。
⑴ 梅花山在城東郭。宜娘山在城南五里,宋時(shí)有宜娘屯兵于此。太翁山在城北二十里,雄出諸山之上,然山多相峙不相讓也。

山頭紅日冷如霜,山下白云涌似江。
老鶴未歸鴉不到,靈根可有犬聲庬。

阓中一綆鎖澄潭,處處方池正刈藍(lán)(邑產(chǎn)藍(lán)。)。
何地風(fēng)波行不得,難教野艇下湘南。
⑴ 江出麻哈州,合清江入楚,有灘未鑿,不通舟楫。

① 屬都勻府。元都云縣,明都勻衛(wèi),國朝改縣,領(lǐng)都勻正副司、邦水司。
都云內(nèi)附記何年,舟楫今通凱里鉛。
一樹迎春曾作伴,洛登山下挹飛泉。
⑴ 五代時(shí)都云蠻始附于馬希范。明以四川之凱里來屬。今出鉛。清水江徑此。館于縣署,有樹如橘,開小白花,微香,亦呼迎春。洛登山在縣北十里,有龍井。

錫銅負(fù)戴走侁侁,驛路羊腸劇苦辛。
墜馬石前頻悵望,轉(zhuǎn)移猶幸列閑民
⑴ 昔人憫役夫辛苦,夜中騎馬經(jīng)此而墜,后人立石志愛。今驛路修治,肩挑魚貫,貧民藉以糊口;其不能負(fù)販者,赤身行乞,殆不知幾許也。

舍月服刀舊朗州,白泥淪陷已千秋。
一從改道酉陽驛,誰見凰山百鳥啾。
⑴ 平越,唐朗州地,后為播州,有胡刀、舍月等縣。唐末,沒于南詔,楊端以兵復(fù)其地,世為刺史。元為宣慰司,領(lǐng)白泥等長官司。明平楊氏,設(shè)平越府。今驛路改由清平,不經(jīng)州治。鳳凰山在州城南,相傳有鳳巢,百鳥以秋冬駢集,殆蠻人誕詞耳。

牟珠洞外雨廉纖,嵐氣成冰上雪髯。
跋馬甕城橋上過,須知舊驛是新添。
⑴ 縣故蠻苗地,元置新添葛蠻安撫司,明為新添衛(wèi),后改為縣。牟珠洞俗呼母豬洞,有寺。甕城橋在城西二十里。

① 元龍甲州,又平伐等處蠻夷長官司,明為龍里衛(wèi),國朝改為縣,革小谷龍司。
拄杖擿途腰裹糇,背籠從古說南州(見《貴州通志》。)。
兒童襁負(fù)兒童慣,一笑何如牛戴牛。
⑴ 黔俗:三四歲兒女即背縛一數(shù)月小兒于背。


共48,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