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2、56、250 句因包含“子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虛
第 3、32、57、88、286 句因包含“烏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烏有
第 5 句因包含“六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六合
第 11 句因包含“胡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胡越
第 37 句因包含“定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定鼎
第 37 句因包含“燕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燕云
第 66 句因包含“咸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咸池
第 80 句因包含“夸父逐日,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夸父逐日
第 87 句因包含“燕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燕趙
第 96 句因包含“率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率土
第 143 句因包含“一視,同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視同仁
第 150 句因包含“噬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噬臍
第 156 句因包含“云從,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從龍
第 175 句因包含“山河,表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山河表里
第 184 句因包含“韶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韶濩
第 187 句因包含“湯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湯池
第 187 句因包含“金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城
第 202 句因包含“奠枕”,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奠枕
第 232 句因包含“星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星使
第 246 句因包含“玉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燭
第 249 句因包含“鴻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鴻毛
第 249 句因包含“鴻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鴻毛
第 259 句因包含“秋陽”,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秋陽
第 266 句因包含“大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庭
第 267 句因包含“慶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慶云
第 268 句因包含“鹿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鹿鳴
第 280 句因包含“前席,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前席
第 289 句因包含“孔席,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席
第 290 句因包含“墨突,不黔”,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墨突
第 292 句因包含“鳴騶”,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鳴騶
喜晴賦(次明使陳公韻) 明 · 金守溫
 出處:拭疣集卷之四
賦者。敷陳其事。古詩之流也。詩之不足。則作賦以盡其意焉。翰林陳公之來使也。隨其所遇。形于篇什。動盈卷軸。間賦喜晴。流麗動蕩。渾涵演沲。以抒其不盡之意。要其歸。將以敘道途之經(jīng)由。述原濕咨詢。勤王事而喜禮成。彬彬文雅之盛歟。仆竊不自揆。敢依高韻。綴拾請教太沖三都賦。覃思十載。始克成篇。仆謏聞陋學(xué)。且成于率爾。誠不足觀。雖然。公為王人。故謀于宣命而為之喜晴。仆陋人也。伏睹皇恩之罔亟。慕公之德。艷公之才。惜公之法而不可留也。立賦之。旨雖同。遣辭之意則異。謹(jǐn)錄以為行贐。惟公之恕狂僣。其詞曰。
鳳歷記元。
蒼龍建丑
子虛子過烏有子。
相與出入百代。
周流六合
宇宙室廬。
四海林藪。
汗漫浮游。
昆崙矯首。
三光運于捭闔
胡越在于指授
子虛子乃屬烏有子而告之曰。
嗚呼噫戲。
古今一馬也。
天地一指也。
包犧齧缺氏之前。
邈乎不可議也。
三五以降。
載籍具存
或賢或否。
果孰上而孰副。
天心仁愛。
豈薄此而彼厚。
然而不常治。
不常亂。
紛乎不齊。
罔有紀(jì)極
孰能泛文瀾輕舟。
藝苑四牡
馳騁上下。
為我揚摧而不留也哉。
烏有子曰。
吁。
夫子所謂秋毫而失輿薪。
拳石而矇泰山者也。
人我皇明
定鼎燕云。
控扼幽灤。
幅員萬里。
澶澶漫漫
外薄四海。
物阜民安。
寒者煖衣。
饑者飽食。
山行水宿。
不復(fù)設(shè)關(guān)。
是謂乾坤交泰。
萬物享而不屯者也。
與其縹帙尚論。
曷若當(dāng)世而是詢。
不于目擊而致信。
將于耳聽而實陳。
豈非大野之驕無所止宿。
率天下之路也。
于是。
子虛猶然以笑。
欲與烏有而共去。
鉆龜兆以觀禎。
凌厲九州。
太儀而造旬始兮。
群靈以與浮。
云霓為衣裳兮。
馬鳴兮仆愁。
三山積蘇兮。
黃河耿耿一流
濯余發(fā)于咸池。
扶桑朝夕
欻闔欻辟。
一低一昂。
薅收欣欣以告余兮。
子茍修姱以信良。
何必翩翩其高舉兮。
沐芳蘭湯
于是按節(jié)迢遙
陟險歷埼。
王霸盛烈
都邑之環(huán)奇。
冀野容與兮。
土宇之脩直。
雖使夸父逐日健步兮。
不可一二而已覺其疲矣。
爾其醫(yī)問聳其鎮(zhèn)。
黃河蕩其原。
居庸赑屃。
千里沖奔。
是乃天地奧區(qū)。
燕趙之抵根也。
烏有子乃俯而吁仰而嘆曰。
于赫皇明
應(yīng)天順人
光造丕業(yè)
皇圖帝文。
建都于此。
宅中圖治。
普天之下
率土之濱。
蹌蹌颙颙。
輻輳中原。
制作文物之懿。
郁郁沨沨。
其崇罔極。
其密無隙
是乃觀百王會通
萬世不易。
譬眾澮之趨海。
若箸絡(luò)之付脊。
雖使五帝迭興。
無以加施。
三王復(fù)起。
不能更繹。
樂明法度箸。
徽猷長策。
煙火萬里。
民物蕃息
致治之盛。
超軼古昔。
鋒鏑以為鋤耰
獷頑以興太平。
南北一徽。
東西一揆
重譯梯航。
執(zhí)贄于京。
莫不稽顙
受我章程。
朱厓朔漠。
殊方絕域
莫不置吏分竹。
心腹手足。
昆蟲之微。
草木之細(xì)。
蒙雨露而得棲宿
寒暑調(diào)其四時。
日月明于昏旭。
雖然。
自古天子之臨大寶也。
不事虛文。
唯德之行。
民或執(zhí)熱。
濯以清冷
世或陰曀。
示以明晴。
是以。
一視同仁之化。
罔有內(nèi)外
當(dāng)厚往而薄來。
濟乏而扶嬴。
理道由是煥赫。
四海之而隆平
不必窮兵黷武。
漢武帝噬臍大宛之城。
不必破斧缺斨。
周公東征濛雨之零。
且吾聞上下同功
君臣相成。
易曰。
云從龍風(fēng)從虎。
水流濕火就燥
圣人作而萬物睹。
氣機之感。
不得以隔形。
自然而然。
非有待于智能也。
是故。
有明天子
下必有賢諸侯。
歲事來辟
以朝于王。
錫之秬鬯。
示我寵靈。
眷玆有國。
號曰朝鮮。
渤海漲南。
長白北橫。
延袤千里
表里山河。
國富兵強。
萬國鳴。
俗尚禮義。
聰明視聽
君有君德。
士有士行。
等威隆殺。
以明上下。
咸英韶濩。
以和其聲。
衿袍之固。
湯池金城。
溝塍之達。
行不竛竮。
人心之淳。
風(fēng)化之美。
宣圣之所欲居。
箕子之所留停。
重惟國祖。
當(dāng)高麗之季。
王昏臣暴。
穢德貫盈。
寇盜搶攘。
干戈猬起
百戰(zhàn)摧陷。
高屋之瓴。
生民賴以奠枕
國勢從而不傾。
于是應(yīng)天命順人情
化家為國。
四境清寧。
登崇俊良
退斥頑冥。
族忠伐諛。
封干戮丁。
調(diào)五氣三精。
撫民。
必欲吾仁。
格天。
必以吾之誠也。
稱藩內(nèi)附。
請命帝庭
天子乃喜。
且嘉而驚。
承寵眷。
以保生民
今王嗣履。
攄忠奮赤。
時節(jié)土物。
王府之呈。
天眷命。
惟德是徵。
錫賚便蕃。
絡(luò)繹連搄。
嗚呼噫嘻。
其遭太平慶會熙運也歟
星使聿來。
王郊于迓。
兵衛(wèi)森列。
畫戟彫楯。
皇恩覃沾。
霈?汪濊。
隕越稽首。
天威至近。
小心畏天。
至仁綏遠
帝德廣運。
天地恢恢。
王誠純至。
如日星之皎皎。
從此泰階平玉燭調(diào)。
鳳于岡麟于郊。
以成泰和雍熙盛功。
正猶鴻毛之赴燎也。
子虛子曰。
子信皇明大朝之盛。
而知東國王德之賢矣。
天道不言品物亨者。
五行之吏宣其氣矣。
王者不言萬國寧者。
專對之臣宣其道矣。
今夫翰林陳公太常高子。
文章美節(jié)義之高。
江漢之濯秋陽之皓。
摛藻掇英。
馳奇騁巧。
詞林之干。
文苑之老。
規(guī)矩莫由。
必禮法之是蹈。
是猶鳳凰芝草生于大庭。
景星慶云麗于晴昊。
是宜為千里鹿鳴。
九重赴召者也。
當(dāng)文明之世。
二子之賢。
綸綍海邦
使命獨專。
皇華節(jié)。
天子言。
震動山岳
旋干坤乾。
敷皇上至大澤普天者。
不其宜乎
當(dāng)使前席之時。
王心誠敬侯度罔愆。
東邦皇靈
以及曾孫。
繼繼繩繩。
以至千萬世而永傳矣。
烏有子曰。
諾。
遂與揖樣周旋撝謙
之不煖。
不黔。
云馭啟行。
鳴騶載嚴(yán)。
奮髯。
海山露尖。
曉云拖縑。
行塵不可及。
但見巖石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