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長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長楊
第 20 句因包含“木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木瓜
第 24 句因包含“迷陽”,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迷陽
第 25 句因包含“河圖”,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河圖
第 37 句因包含“擊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擊磬
梁啟超編者按:《清議報》題作〈泰風一首寄贈卓如〉,《清詩紀事》、《章太炎集》均題作〈艾如張〉,據(jù)其序言:「歸自夏口,沿于大江,而作〈艾如張一篇,以示孫寶瑄,瑄韙之?!?span id="kxnqtlh" class='bold'>可知此詩非在臺之作,乃章氏旅臺之際,以「臺灣旅客」之名,發(fā)表在《清議報》。)發(fā)表1898年 清末 · 章炳麟
 出處: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薈》,又載《臺灣日日新報》,「文苑」欄,1898年12月27日,第一版、《清議報》第八冊,詩文辭隨錄,1899年2月1日、吳德功《瑞桃齋詩話》、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錢仲聯(lián)《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文錄》。
編者按:「泰」,《臺灣詩薈》誤作「」,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章太炎集》改。)風號長楊白日西匿。
南山可居啾啾大特編者按:「特」,《瑞桃齋詩話》誤作「笛」。)。
狂走城隅城隅棲翼。
中原赤地,幽人求未得。
昔我行東越編者按:「越」,《清詩紀事》、《章太炎集》作「治」。),道至溪編者按:「溪」,《臺灣詩薈》誤作「知」,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
灑酒編者按:「釃酒」,《臺灣詩薈》誤作「灑淚」,據(jù)《清議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又:「釃」,《臺灣日日新報》、《瑞桃齋詩話》均誤作「灑」)共和,編者按:「共」,《臺灣日日新報》、《瑞桃齋詩話》均誤作「苦」。)在海東。
誰令誦詩禮,發(fā)蒙奇功。
今我行江漢,候騎山邱
借問杖節(jié)誰,云是劉荊州。
絕甘編者按:「厲」,《臺灣詩薈》誤作「屬」,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朝賢,木瓜為爾酬。
至竟盤盂編者按:「盤盂」,《臺灣詩薈》誤作「盂盤」,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書,文采田侯。
去去編者按:「去」,《瑞桃齋詩話》誤作「夕」。)不復顧,迷陽當我路。
河圖日以遠,鴟梟編者按:「梟鴟」,《臺灣詩薈》誤作「鴟梟」,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日以怒。
安得槁骨,摻袪共馳步。
馳步不可東,馳步不可西,馳步不可南,馳步不可北。
鑒皇穹編者按:「鑒皇穹」,《清議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均作「皇穹鑒」)黎庶,均平九服。
顧我齊州產(chǎn),寧能忘禹域
擊磬編者按:「磬」,《臺灣詩薈》誤作「石」,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一微秩,志屈逃海濱。
商容馬徒,志在誅紂辛編者按:「志在誅紂辛」,《清議報》作「誓將除受辛」。又:「誓」,《清詩紀事》、《章太炎集》均作「逝」。)。
懷哉殷周世,大澤編者按:「寧」,《臺灣詩薈》誤作「豈」,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無人(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