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三處(三處)
唐 白居易 和錢員外荅盧員外早春獨游曲江見寄長句 此時我亦閉門坐,一日風光三處心。
唐 曹松 廬山訪賈匡 片時三處雨,九疊幾重云。
元 宋無 客夜思親 我獨天涯聽夜雨,寒燈三處照相思。
分類:三處
《漢語大詞典》:三處合(三處合)
術數(shù)家謂生辰八字有三處合局者,其命大貴。即謂地支于生、旺、墓三處皆合于本命之五行。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 章郇公 ﹞艤舟 蔡河 上, 張方平 、 宋子京 同謁公。公曰;‘人生貴賤,莫不有命。但生年、月、日、時若有三處合者,不為宰相,亦為樞密副使。’ 張 、 宋 退,召術者泛以朝士命推之,惟得 梁適 、 呂公弼 二命,各有三處合。是時 梁 、 呂 皆為小朝官。既而 皇佑 中 梁 為相, 熙寧 中 呂 為樞密使,皆如 郇公 言。”
《漢語大詞典》:三次
(1).三回。如:去了三次。
(2).指朝、野、市三處。國語·魯語上:“五刑三次。” 韋昭 注:“次,處也。三次,謂朝、野、市也?!?/div>
分類:三次三處
《漢語大詞典》:三覆
(1).三處伏兵。《左傳·隱公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 杜預 注:“覆,伏兵也。”宋史·劉锜傳:“﹝ 劉錡 ﹞遂設三覆以待之?!?br />(2).三度打敗。戰(zhàn)國策·燕策二:“﹝ 齊 ﹞遂與兵伐 宋 。三覆 宋 , 宋 遂舉?!?br />(3).三度復審。 宋 文瑩 《玉壺清話·李先主傳》:“時天下罹亂,刑獄無典,因是凡決死刑,方用三覆五奏之法。”
《漢語大詞典》:三就
(1).三成,三套。儀禮·既夕禮:“薦馬,纓三就,入門,北面,交轡?!?鄭玄 注:“纓,今馬鞅也;就,成也。諸侯之臣飾以三色而三成?!?span id="z6ow2uz" class="book">《周禮·春官·典瑞》:“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繅皆三采三就?!?br />(2).猶三匝,三重。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夫子之門人蓋三就焉?!?俞樾 群經(jīng)平議·大戴禮記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門人三就,言其多也。”
(3).謂古時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別三處就刑。書·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傳:“行刑當就三處: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穎達 疏:“行刑當就三處,惟謂大辟罪耳……惟死罪當分就處所,其墨、劓、剕、宮無常處可就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祭
謂三度酌酒于三處為祭。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 傳:“王三進爵,三祭酒,三奠爵?!?蔡沉 集傳:“禮成於三,故三宿、三祭、三咤?!?span id="jacm6xo" class="book">《儀禮·鄉(xiāng)射禮》:“俎與薦,皆三祭。” 鄭玄 注:“皆三祭,為其將祭侯也,祭侯三處也?!?賈公彥 疏:“三處者,下文右與左,中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候
中醫(yī)術語。候脈時,以指測寸、關、尺三處脈搏,每處均可分為浮、中、沉三種脈象,謂之三候。《素問·三部九候論》:“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生死,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 王冰 注:“三部之內(nèi),經(jīng)隧由之,故察候存亡,悉因於是?!?晉 楊泉 《物理論》:“名醫(yī)達脈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間,則得之矣?!?/div>
三處木叉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木叉為戒。三處木叉者,身口意三處之戒也。
三處傳心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謂禪宗也。世尊三處傳心于迦葉:一靈山之拈花微笑,一于多子塔分半座,一于雙林樹下由棺中出足。禪宗象鑒曰:「世尊三處傳心者為禪旨,一代所說者為教門。故曰:禪是佛心,教是佛語?!谷徽f拈花微笑事之大梵天經(jīng),其出處不分明,多子塔前分半座雙樹下出足事,諸經(jīng)雖有其事而如五燈會元所「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曾無之,但如是禪家公案因緣,常底之事,取其意可也。
三處入法界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法界為華嚴經(jīng)所證之理,猶法華言實相。聲聞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別,如法華之入理,有三周之別,菩薩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別,則華嚴之入理亦有三處之別:一、十住初心入法界,是上根之菩薩于初住證法界之理者。二、回向終心入法界,是中根之菩薩于十回向之滿位證法界之理者。三、初地入法界,是下根之菩薩至初地之位,證法界之理者。見華嚴大疏七。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法界,即一切眾生本有之心,諸佛所證平等之理也,而云三處入者,由菩薩根有利鈍,行有淺深,故所證入先后不定,遂分三處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謂利根菩薩,即于初住位中,破無明惑,證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轉,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發(fā)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
〔二、回向終心入法界〕,謂菩薩于十回向后,心眾行純熟,證入法界,是名回向終心入法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礙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
〔三、初地入法界〕,謂菩薩于前行向中,功德具足,至于初地,即得證入法界;乃了三德圓融,三身自在,是名初地入法界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也。三身者,法身、報身、應身也。)
三處阿蘭若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三種之空閑處也?;墼芬袅x上曰:「有三類:一名達摩阿蘭若,即此所明者也。謂說諸法本來湛寂,無起作義,因名其處,為法阿蘭若處,此中處者,即菩提場中是也。二名摩登伽阿蘭若,謂冢間處,要去村落一俱盧舍,大牛吼聲所不及處者也。三名檀陀伽阿蘭若,謂沙磧之處也。磧音遷歷反?!?/div>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后漢安世高譯。舍衛(wèi)城長者之子死。父母悲哀不止。佛說此子先沒天而生于長者之家,今死而生于龍中,即為金翅鳥所取食。因而三處一時啼哭,且說此兒之前因。長者聞之而得法忍。
三處蓮華藏世界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密教立三處之華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經(jīng)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約此三身而成義,則加持身即他受用報身,是阿彌陀佛也,其住處名華藏世界。由是過西方十萬億凈土即有其處。青龍軌名彌陀為蓮華藏。是五部中蓮華部報身之土也。本地身即大日如來也,此佛之住處名華藏世界。高廣無邊,而超相對,絕中邊不可定為西方十萬億是五部中佛部自性法身之住處也。大日經(jīng)所說之胎藏,華嚴經(jīng)所說之華藏世界是也。行者身即我等自身也。一切眾生之干栗多心,法爾有八葉形。是八葉之心蓮華。名曰華藏世界。是秘藏世界。見秘藏記鈔六。
懊惱三處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長者子懊惱三處經(jīng)之略稱。
三處不轉法輪
【三藏法數(shù)】
〔一、我慢高山〕,謂外道之人,多起邪見,我慢貢高,如山峻聳,雖聞正法,非惟不信,復有謗法之過,招其惡報,是故不為轉法輪也。
〔二、五欲淤泥〕,謂諸凡夫貪著色聲香味觸五欲之境,沉溺污穢,如在淤泥,自非身心清凈,則不能受法,是故不為轉法輪也。
〔三、邪見稠林〕,謂外道凡夫執(zhí)種種見,有如稠林茂密,而于正法不能信受,是故不為轉法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