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俄土戰(zhàn)爭
俄國與土耳其之間的戰(zhàn)爭。從17世紀末至19世紀末,兩國進行了十余次戰(zhàn)爭,俄國勝多負少,相繼奪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區(qū)和巴爾干半島大片土地。俄國力圖控制達達尼爾和博斯普魯斯兩海峽,因遭英、法等國反對,未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又稱“法國大革命”。18世紀末法國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革命。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為解決財政危機,被迫召開三級會議。資產階級領導的包括農民和城市平民在內的第三等級,掀起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革命爆發(fā)。8月,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1791年又制定了憲法。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國王,9月成立共和國。1793年1月處死國王,同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6月,資產階級激進派雅各賓派取得政權,實行專政,頒布1793年共和制的憲法,廢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反革命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反法聯(lián)盟的進攻,將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7月熱月政變中,雅各賓派政權被推翻,大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革命高潮結束。這次革命對歐洲各國乃至其他大陸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漢語大詞典》:德國古典哲學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資產階級哲學。創(chuàng)始人為康德,黑格爾為集大成者,費爾巴哈為最后的代表。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成就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合理內核”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漢語大詞典》:奴隸貿易
指16世紀至19世紀末西方殖民者將非洲黑人大量販賣到美洲去從事奴隸勞動的活動。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殖民者相繼參與這種貿易。被販運到美洲的非洲黑人約1500萬人。
《國語辭典》:舊大陸(舊大陸)  拼音:jiù dà lù
自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美洲后,比美洲開發(fā)較早的歐亞非三洲,即稱為「舊大陸」。也稱為「舊世界」。
《漢語大詞典》:剪式跳高
體育名詞。跳高姿式之一。始于19世紀末。用側面助跑,擺動腿上竿后,繼以內旋下壓,同時上體傾轉,促使臀部弓起,起跳腿外轉繞過橫竿,下落著地。
《漢語大詞典》:莫斯科公國
中世紀俄羅斯的封建國家。公元13世紀末以莫斯科(建于1147年)為中心形成。1328年伊凡一世獲得“大公”稱號后,改稱“莫斯科大公國”。1480年伊凡三世時結束蒙古人的統(tǒng)治,1485年采用“全羅斯大公”的稱號。1521年完成俄羅斯國家的統(tǒng)一。1547年伊凡四世稱“沙皇”。后領土不斷擴張,1721年彼得一世稱皇帝,國名也改為“俄羅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