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五力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說(參見:本)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五種之魔力也,即五塵是。止觀輔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謂五塵,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謂不放逸。」【又】(名數(shù))三十七道品之一。信、精進(jìn)、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長,破諸邪信者。二、精進(jìn)力,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者。三、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者。四、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者。五、慧力,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者。見法界次第中之下。智度論十九曰:「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是名為力。」又曰:「天魔外道不能阻壞,是名為力?!硅笳Z出名義大集四一?!居帧恳?、定力,一切禪定之力。二、通力,一切神通之力,是定力之結(jié)果也。三、借識力,色界二禪天以上,總無眼等五識,若有必用,則得以通力自由起初禪天之五識,謂之借識力。四、大愿力,佛菩薩之大誓愿力。五、法威德力,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種之力,不可思議,非現(xiàn)比二量之境界,故唯識論中以之決一切諸法性相,獨(dú)不判此五力。宗鏡錄四十八曰:「有五力唯識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識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又,一切通力中,中有之業(yè)通力最強(qiáng),此五力亦不能遮止之,故謂之五力不可到。見三藏法數(shù)二十五。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五根堅固發(fā)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進(jìn)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長,能破諸邪信;精進(jìn)力是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慧力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之諸惑。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五力者謂信、進(jìn)、念、定、慧之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也。止觀輔行問云:「名同于根。何須更立?」答:「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xí),令根增長。根成惡破,復(fù)名為力。」
一、信 信力,謂信根增長破諸邪信也,又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
二、進(jìn) 進(jìn)力,謂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也。又進(jìn)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jìn)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jìn)力。
三、念 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也。又謂念于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功德,是名念力。
四、定 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也。又謂攝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fā)諸事理禪定,是名定力。
五、慧 慧力,謂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也。又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 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zhí),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止觀輔行問云:名同于根,何須更立?答: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xí),令根增長。根成惡破,復(fù)名為力。
〔一、信力〕,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
〔二、精進(jìn)力〕,謂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jìn)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jìn)力。
〔三、念力〕,謂念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為念力。
〔四、定力〕,謂攝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fā)諸事理禪定,是為定力。(事理禪定者,事即色界、無色界、禪定也。理即聲聞等依理修習(xí)所發(fā)禪定是也。)
〔五、慧力〕,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zhí),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三藏法數(shù)】
力即力用,謂能破惡成善也。一、信力,謂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也。二、精進(jìn)力,謂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fā)諸禪定也。五、慧力,謂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fā)真無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者,分別曰見惑,貪愛曰思惑也。真無漏者,謂阿羅漢斷見、思惑盡,不漏落三界生死,異于初果等,故名真也。)
五力明王
【佛學(xué)大辭典】
(明王)不動等之五大明王也。此五大明王為五大力菩薩之變身,故云五力明王。(參見:五大力菩薩)
五力不可到
【三藏法數(shù)】
(出諸經(jīng)要集)
俱舍論云:若人舍命,應(yīng)至無量世界外受生,此中陰識神游空而去,俄頃即到所生之處,皆由業(yè)力所持。雖禪定神通等力,而不能遮其不往,亦不能令其住于馀道。故名力不可到也。(中陰者,謂諸眾生身死之后,未曾托生,是名中陰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諸佛大定之力也。謂諸眾生,中陰識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時,以由業(yè)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處。雖諸佛大定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二、通力〕,通力者,即諸佛神通之力也。謂諸眾生,中陰識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時,以由業(yè)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處。雖諸佛神通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三、大愿力〕,大愿力者,即諸佛大誓愿之力也。謂諸眾生,中陰識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時,以由業(yè)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處。雖諸佛大愿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四、法威德力〕,法威德力者,即佛法威德之力也。謂諸眾生,中陰識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時,以由業(yè)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處。雖諸佛威德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五、借識力〕,借識力者,即二禪已上,無有尋伺語言,若欲說法應(yīng)用,則假初禪之識而為己用也。謂諸眾生,中陰識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時,以由業(yè)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處。雖借識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二禪已上者,即三禪、四禪天也。)
五力難判
【三藏法數(shù)】
(出宗鏡錄)
五難判者,謂定等五種之力,唯識論中,不能判攝也。然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種乃圣人不思議境界,不與心識相應(yīng),此所以為難判。宗鏡錄云:有五力,唯識不判。是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來大寂定力也。謂此定力,無染無凈,非空非有,生死不能拘,結(jié)業(yè)不能縛;不起此定,而能普應(yīng)十方,不與識法相應(yīng),是故唯識難判也。
〔二、通力〕,通力者,即如來神通之力也。謂此通力變化無窮,隨感而應(yīng),不謀而知,徹照萬法,非思議之可及,豈識法之相應(yīng),是故唯識難判也。
〔三、借識力〕,借識力者,謂如二禪以上,無有尋伺語言,若欲說法應(yīng)用,則借初禪眼耳身三識,以成己用。由此假他之用,非因本起,不屬唯識,是故唯識難判也。(借初禪三識者,由初禪不著香味二塵,已無鼻、舌二識,惟有眼、耳、身三識。二禪已上,不著五塵,故五識俱無。若欲應(yīng)用,則借初禪三識也。)
〔四、愿力〕,愿力者,即如來大愿之力也。而此愿力,非因愛見,不假思惟,乃是圣人曠劫度生功用而成,非思議之可及,豈識法之相應(yīng),是故唯識難判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五、法威德力〕,法威德力者,即如來應(yīng)化威德之力也。謂此威德之力,乃是圣人不思議境界。如演一音,則普應(yīng)群機(jī)。施一法,則眾魔皆伏。利生無盡,功德難量,不與識法相應(yīng),是故唯識難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