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8 【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字仲洪,號退軒。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官四川制置使,改知潘州。召簽書樞密院,進爵郡公。為政嚴而不苛,帥蜀尤有惠績。有《退軒遺稿》。
全宋文·卷五七一七
劉德秀(?——一二○八),字仲洪,號退軒,洪州豐城(今江西豐城)人。隆興元年進士及第。歷大理寺主簿。紹熙末為監(jiān)察御史。慶元初為右正言、兼侍講,遷右諫議大夫,力攻「偽學(xué)」。擢兵部尚書。五年,為四川制置使。嘉泰中改知潭州。入為吏部尚書。開禧元年,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尋丐祠,除資政殿學(xué)士,與郡。嘉定元年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七八、職官七九之一二、選舉一二之二三,《宋宰輔編年錄》卷二○,樓鑰《攻愧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一《寧宗紀》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南宋制撫年表》卷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6—1252 【介紹】: 宋慶元府鄞縣人,字德源,號安晚。初名燮,字文叔。鄭若沖子。寧宗嘉定十年進士。少曾從樓昉學(xué),以能文極為樓鑰稱賞。歷官國子學(xué)錄、太學(xué)博士。與史彌遠同策立理宗。累遷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紹定六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初,召還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時號“小元祐”。次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逾年疏請去職。淳祐九年累復(fù)左相。十一年致仕。卒謚忠定。有《安晚集》。
全宋詩
鄭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十六年,除國子錄。因參預(yù)史彌遠擁立理宗謀,獲信任,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進給事中。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簽書樞密院事。三年,為參知政事。六年彌遠卒,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左丞相。三年,因天災(zāi)提舉洞霄宮,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親書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fù)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九年,遷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殘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鄭公行狀》,《宋史》卷四一四有傳?!∴嵡逯姡?a target='_blank'>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a target='_blank'>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詩,編為第八卷。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九卷。
全宋文·卷七○三六
鄭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別號安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少從樓昉學(xué),能文,登嘉定十年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理宗即位,授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遷宗正寺丞。寶慶元年,遷起居郎,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進給事中。紹定中,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參知政事,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中拜左丞相兼樞密使。歷封申國、衛(wèi)國、越國、齊國公。淳祐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追封魏郡王,謚忠定。著有《安晚堂詩集》六十卷(今殘存七卷)。見劉克莊《丞相忠定鄭公行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8—1235 【介紹】: 宋建寧府浦城人,字景元,一字希元,后改作景希,號西山。一說原姓慎,避孝宗趙慎諱改。寧宗慶元五年進士,開禧元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理宗時擢禮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史彌遠憚之,被劾落職。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入朝為戶部尚書,改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次年拜參知政事,旋卒,謚文忠。立朝有直聲,于時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數(shù)十萬字。學(xué)宗朱熹。修《大學(xué)衍義》,稱可作《大學(xué)章句》之佐。慶元黨禁后,程朱理學(xué)得以復(fù)盛,與力為多。有《真文忠公集》。
全宋文·卷七一三五
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字景元,后更為希元,號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慶元五年進士第,授南劍州判官。繼中博學(xué)宏詞科,嘉定元年遷太學(xué)博士。歷遷校書郎、秘書郎、軍器少監(jiān),又遷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以權(quán)臣擅政,力請外任,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歷知泉州、隆興府、潭州。理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尋遷禮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在任屢進鯁言,為權(quán)臣史彌遠所忌,罷職歸。后復(fù)用,歷知泉、福州。端平元年召為戶部尚書,改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拜參知政事。二年卒,年五十八,謚文忠。德秀學(xué)宗朱熹,慶元黨禁后,程朱理學(xué)復(fù)盛,其力為多。著述繁富,今存《四書集編》、《大學(xué)衍義》、《讀書記》、《文章正宗》(輯)、《西山文集》等。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 【介紹】: 宋威州人,字德方,號讀山。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理宗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尋遷左丞相兼樞密使,封惠國公。以御史論擊宦官,讒者并劾方叔,遂罷相。度宗立,獻琴、鶴、金丹欲求進用,為賈似道所阻。咸淳七年詔敘復(fù),致仕卒。
全宋詩
謝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威州(今四川理縣東南)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拜參知政事。十一年,為左丞相兼樞密使。以事罷,竄廣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得敘復(fù)。度宗即位,賈似道再奪其職。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復(fù)官致仕,八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六○
謝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號瀆山,威州(今四川理縣東北)人,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差知衡州,除宗正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遷殿中侍御史,授刑部侍郎,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永康郡侯。十一年特授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惠國公。為權(quán)珰所惡,遂罷相,竄廣南。度宗即位,以一琴一鶴金丹一粒來獻。咸淳八年卒,特贈少師。見《宋史》卷四一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蒙古札剌兒氏。乃燕子。通敏有干才。世祖即位,入宿衛(wèi),典朝儀,后同知通政院事。從征叛王乃顏及使西域,屢建功勛。卒謚忠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2—1259 【介紹】: 元鞏昌鹽川人,賜名田哥,字舜輔。汪世顯子。襲爵鞏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總帥。從攻蜀,屢立戰(zhàn)功。蒙哥汗命城沔州,繕治室廬,部署官屬,數(shù)日而集。又詔城益昌,諸戍皆聽節(jié)制。后從蒙哥汗攻釣魚山,幾為飛石所中,遂得病死。謚忠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5—1333 【介紹】: 元大興人,字純甫。起家中書省宣使。成宗大德十一年,授從仕郎、內(nèi)宰司照磨,監(jiān)建興圣宮。累遷同知大都路都總管府事。京師供億浩繁,德溫措置得當(dāng),民以不擾。后任永平路總管。時當(dāng)兵革之后,為政一年,戶口增,倉廩實,庶事畢舉。卒謚清惠。
劉德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奉元人。事后母如所生。家貧,傭工得酬,寸錢尺帛皆上之。四弟均后母所出,撫愛尤篤。年五十未娶,稱貸得錢先為弟求婦,諸弟亦化其德,闔家和睦。鄉(xiāng)里稱為劉佛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蒙古怯烈氏。忽蘭子。穎悟過人,世祖聞其賢,令襲父爵。養(yǎng)母以孝聞。卒年三十九。追封云陽公,謚顯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3—1323 【介紹】: 即碩德八剌。元朝皇帝。仁宗子。延祐中,立為皇太子。延祐七年,仁宗卒,嗣立。次年,改元至治。在位時,右丞相鐵木迭兒誅鋤異己,大造帝師殿,禁止?jié)h人執(zhí)兵器出獵與習(xí)武藝。至治二年,鐵木迭兒死,帝用拜住為右丞相,追奪鐵木迭兒官爵。三年八月,為鐵木迭兒之黨鐵失等刺殺。蒙語尊號格堅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3 【介紹】: 明開國時廬州合肥人,字仁輔。與俞通海等以舟師自巢湖歸附朱元璋。從渡江,克鎮(zhèn)江,授秦淮翼元帥,取常州,擢樞密院判。與陳友諒戰(zhàn)于采石,陣亡,追封蔡國公。
嚴德 朝代:明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7 【介紹】: 明開國時濠州人,一作太平人。從朱元璋起兵,積功為海寧衛(wèi)指揮。吳元年從朱亮祖攻方國珍,在臺州陣亡。洪武二年追封為天水郡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8 【介紹】: 明開國時濠州人,字至善。從朱元璋起兵,為帳前都先鋒。滅漢平吳諸役有功,進僉大都督府事。從徐達取中原,封臨江侯。又從傅友德取蜀。屢攻北元。卒贈杞國公,謚定襄。
丁德興 朝代:元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7—1366 【介紹】: 元末鳳陽定遠人。從朱元璋于濠州。屢從征伐,建大功,歷官管軍總管、左翼元帥、鳳翔衛(wèi)指揮使。從徐達攻張士誠,下湖州,圍平江,卒于軍中。贈都指揮使,洪武元年追封濟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奉化人,字邦倫。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遺。燕王兵起,與黃子澄等晝夜畫策防御。燕王入京師,召見,不屈死。萬歷初贈太常卿,謚毅直。
維基
戴德彝(1364年—1402年),字邦倫,浙江行省明州府奉化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人、明朝探花。早年與方孝孺講學(xué)于妙相寺,后同入宋濂門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讀。建文帝時,先任為左拾遺,參修太祖實錄,后任監(jiān)察御史。方孝孺被殺后,無人敢收尸,戴撫尸慟哭不已,有詩云:“臨危生死決須臾,為國寧憐家與軀?繼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時渝。關(guān)山欲斷春秋淚,骨肉長分南北區(qū)。手澤遺今無復(fù)守,聊憑風(fēng)雨泣桑榆?!彼麑γ鞒勺嫱瑯硬扇〔缓献鲬B(tài)度,不久被處死,妻項氏同籍沒。在京之從弟德禮、德祐等皆遇難。德祐妻項氏被灸灼其身至焦?fàn)€,未獲一言,死事甚烈。弘光年間,追謚毅直。清朝謚節(jié)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