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405,分494頁顯示  上一頁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盧仝(玉川、玉川子、玉川公子、玉川先生、玉川老子 )
僧德誠(別稱 船子和尚 世稱 華亭和尚 )
劉瑑(子全 )
呂巖(洞賓 別稱 回處士、回道人、呂洞賓、回道士 純陽子 世稱 回仙 巖客 )
僧利蹤( 世稱 神力子湖和尚 )
若耶溪女子
項斯(子遷 )
丁棱(子威 )
唐思言(子文 )
徐靈府(默希子 )
鄭亞(子佐 )
李潘(子及 )
侯固(子重 )
楊宇(子庥 )
有智子內(nèi)親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96—835 【介紹】: 唐濟(jì)源人,祖籍范陽。初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后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厚遇之。仝嘗作《月蝕詩》以刺時政,為愈所稱。好飲茶,為《茶歌》,句多奇警。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被誤殺。有《玉川子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35 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一說濟(jì)源(今屬河南)人。曾隱居登封少室山。終生不仕。憲宗元和初,卜居洛陽。韓愈為河南令,敬待之。然生活貧困,終日苦讀,足不出戶。精研《春秋》,韓愈贊曰:“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jīng)究終始”(《寄盧仝》)。許顗《彥周詩話》云:“玉川子《春秋傳》,仆家舊有之,今亡矣?!奔s于元和七年(812),南游揚州、常州等地。文宗大和九年(835),甘露之禍起,宦官追捕宰相王涯,盧仝適與諸客會食王涯館中,且留宿,遂被捕殺。與韓愈、孟郊、賈島、馬異有交往。生平見《新唐書·韓愈傳》附《盧仝傳》、《唐才子傳》卷五。盧仝性高古狷介,作詩奇譎特異,傾向散文化。然自成一家,嚴(yán)羽稱為“盧仝體”,謂“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滄浪詩話·詩評》)。而張表臣則云:“韓愈文、李白詩,務(wù)去陳言,多出新意,盧仝、貫休輩效其顰,張籍、皇甫湜輩學(xué)其步,則怪且丑,僵且仆矣”(《珊瑚鉤詩話》卷一)。《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1首,斷句1。今通行者有《四部叢刊》本《玉川子詩集》2卷外集1卷,清孫之騄有《玉川子詩注》5卷。
唐詩匯評
盧仝(約771-?),自號玉川子,河南濟(jì)源(今屬河南)人,郡望范陽(今河北涿縣)。貞元間,寓居揚州。元和五年,卜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曾有詩贈。仝家貧,自楊徙洛,唯書一船而己。后客常州,與刺史孟簡及慧山寺僧若冰交游。返洛,欲歸隱濟(jì)源,不果,卒。年四十馀。世傳其死于甘露之變或以為其說不可信。仝與馬異交厚,二人詩均尚怪,自成一家。有《玉川子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詩補(bǔ)逸
盧仝,范陽人。文宗大和九年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禍。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仝。范陽人。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以諫議徵不起。甘露之變。因宿王涯第被害。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升堂三人:盧仝、顧況、沈亞之。
韓盈《玉川子詩外集序》
歌詩百篇,鏤板已行于世。其為體峭挺嚴(yán)放,脫略拘維,特立群品之外,要夫指事措意于救物之為忠憤切深者矣。
苕溪漁隱叢話引《雪浪齋日記》
玉川子詩,讀者易鮮,識者當(dāng)自知之?!妒挷抛诱瑔柎稹吩娙缜f子寓言,高僧對禪機(jī)。惟《有所思》一篇,語似不類,疑他人所作,然飄逸可喜。
《朱子全書?論詩》
詩須是平易不費力,句法渾成,如唐人玉川子輩,句語險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氣象。
直齋書錄解題
其詩古怪,而《女兒集》、《小婦吟》、《有所思》諸篇,輒嫵媚艷冶。
滄浪詩話
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
《論詩絕句》
三十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唐才子傳
仝性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后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
吳禮部詩話
盧仝奇怪,賈島寒澀,自成一家。
《唐詩品》
仝山林怪士,誕放不經(jīng),意紆詞曲,盤薄難解。此可備一家,要非宗匠也。夫鐘鼎之器,登于太上,要之目可別識,不至駭心。至于蚊螭罔象,出沒寄詭,其取疑招譴,情理亦定。仝之垂老,一宿權(quán)家,遽沾甘露之禍,豈其氣候足以自致耶?
存馀堂詩話
詩家評盧仝詩,造語險怪百出,幾不可解。余嘗讀其《示男抱孫詩》,中有常語如:“任汝惱弟姝,任汝惱姨舅,姨舅非吾親,弟妹多老丑?!笔忸惞艠犯Z。至如《直鉤吟》云:“文王已沒不復(fù)生,直鉤之道何時行?!币嘧云街?,殊不為怪。如《喜逢鄭三》云:“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币嘧蕴竦獠粸殡U。
麓堂詩話
李長吉詩有奇句,盧仝詩有怪句,好處自別。
《詩源辨體》
盧仝、劉叉雜言,極其變怪,雖仿于仟華,而意多歸于正。劉較盧才實不及,故佳處亦少。
《騷壇秘語》
盧仝;外險怪內(nèi)主理。
柳亭詩話
盧仝自號“僻王”,與馬異為友,詩尚險怪,嘗作《結(jié)交行》曰:“同不同,異不異,是謂大同而小異。同自同,異自異,是謂同不往兮異不至。”劉彥和《序志》曰:“有同乎舊談?wù)?,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句異也,理自不可同也?!蓖愔g,應(yīng)如此解。昌黎云:“往來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庇翊ㄗ油猓愒娋銦o可采。
師友詩傳錄
述王士禛語:至于盧仝、馬異、李賀之流,說者謂其“穿天心,出月脅”,吾直以為牛鬼蛇神耳。其病于雅道誠甚矣,何驚人之與有?
劍溪說詩
玉川子詩誠誕,然《有所思》、《樓上女兒曲》,音韻飄灑,已近似謫下仙。讀《寄謝孟諫議》詩,尚想見此老襟抱,乃甘露禍起,以事外儒生,倉卒遇害,君子傷之。
《東目館詩見》
玉川好僻,或拗或率,并有致。
《詩學(xué)淵源》
(仝)詩尚奇僻,古詩尤怪,唯樂府略似李益,近體間參硬語,與孟郊大致相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憲宗元和至武宗會昌間在世。嗣藥山惟儼,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稱華亭和尚,又稱船子和尚。撰《撥棹歌》三十九首,多歌詠漁人生活以寓禪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禪宗僧侶,藥山惟儼法嗣。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約中唐元和、會昌間人。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因謂之華亭和尚、船子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五、《景德傳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四有傳。其詩今存40首。元刻本《船子和尚撥棹歌》(《機(jī)緣集》)中凡收39首,多詠歌漁人生活以寓禪理,與張志和《漁父詞》句法相同?!?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觀林詩話》、《至元嘉禾志》、《藝林伐山》等書中亦有引錄?!度圃娎m(xù)拾》據(jù)以上諸書,收入德誠詩作40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
德誠,蜀東武信人。初參澧州藥山儼禪師。儼云:“子后上無片瓦,下無錐地,大闡吾宗。”后乘小舟住秀州洙涇(后析松江),以綸釣舞棹,隨緣而度,號船子和尚,傳法夾山。遂覆舟而逝。咸通十年,僧藏暉即其處建寺焉。有《棹歌二十九首》,呂益柔為序而刻之。今載《機(jī)緣集》。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節(jié)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藥山。與道吾云巖。為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同志曰。公等應(yīng)各據(jù)一方建立藥山宗旨。爾率性疏野。惟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至秀州華亭。泛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道吾后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適來祗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上座失笑。望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不須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和尚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么。山曰。不是日前法師曰。甚處學(xué)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乃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既得。但向深山里。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xù)。毋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舟入水而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7—859 【介紹】: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全。劉仁軌五世孫。文宗開成進(jìn)士。遷左拾遺,諫罷武宗方士。宣宗大中初擢翰林學(xué)士。累官河?xùn)|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lǐng)度支。十二年與崔慎由論政,慎由謂當(dāng)甄別品流,瑑謂當(dāng)循名責(zé)實,使百官各稱其職。俄大病,加工部尚書,未幾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8—? 【介紹】: 唐河中人,一說京兆人,名巖,又作巖,字洞賓,以字顯,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俗傳為八仙之一。相傳懿宗咸通中,登進(jìn)士第。歷仕德化令。后游京師,遇鐘離權(quán),授以丹訣。喜戴華陽巾,衣黃白襕衫,系大皂絳。后移居終南山修道,成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即呂洞賓,傳說中八仙之一。其傳說最早見于《楊文公談苑》,謂于宋太宗末年,曾拜訪饒州通判丁謂與參知政事張洎。有關(guān)身世各書記載稍異,通行說法為:呂巖,字洞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士,世稱回仙,河中(今山西永濟(jì)西)人。唐德宗時湖南觀察使呂渭孫,海州刺史呂讓子。懿宗咸通間應(yīng)進(jìn)士試,不第,遂入華山,遇隱士鐘離權(quán)及苦竹真人,遂得成仙。事跡不見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難論定。南宋后,其傳說越演越繁,道教全真道尊其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習(xí)稱為純陽祖師或呂祖、呂帝,遂有各種專書記其靈跡,并依托其名大量偽造詩文?!?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凡250余首,另錄詞30闋,來源主要有二,一為《金丹詩訣》、《純陽真人渾成集》一類偽書,二為宋元人詩話、筆記中記其化世之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類詩皆為北宋以降歷代道士所依托。又散見于《道藏》、方志中之詩,尚有千余首,亦均出依托。
詞學(xué)圖錄
呂巖,一名巖客,字洞賓。河中府永樂(今陜西米脂西)人,一說蒲坂(今山西永濟(jì)西蒲州)人。存詞30首,見《全唐詩·附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呂洞賓(798—?) 唐末道士。名巖(一作巖),以字行,號純陽子。相傳為京兆(治今西安市)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濟(jì))人,會昌年間(841—846),兩舉進(jìn)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鐘離權(quán)授以丹訣。曾隱居終南山修道,后移居鶴嶺,自謂得道,乃游歷江淮兩湖兩浙間,自稱回道人,后不知所終。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稱呂祖,道教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又傳為道教八仙之一。赴黃鶴樓游覽時,作七絕《題黃鶴樓石照》。其與黃鶴樓的民間傳說頗多,清代黃鶴樓上曾供奉其像。為了紀(jì)念呂洞賓,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呂仙洞(中有呂洞賓塑像)、仙棗亭、純陽樓等景點。
全唐詩補(bǔ)逸
呂巖字洞賓。補(bǔ)詩五首。
全唐詩續(xù)補(bǔ)遺
一作巖,字洞賓。○呂巖詩詞,多宋人依托,雖經(jīng)《全唐詩》廣為收錄,仍多遺漏,現(xiàn)緣前例補(bǔ)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0—880 【介紹】: 唐僧。澶州人,俗姓周。出家于幽州開元寺,后嗣南泉普愿。初住衢州馬蹄山。文宗開成二年,遷衢州貴溪子湖巖,世稱神力子湖和尚。有語錄一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0—880 俗姓周,澶州(今河南內(nèi)黃)人。出家于幽州開元寺。后嗣南泉普愿。初住衢州馬蹄山。文宗開成二年(837)遷衢州貴溪山子湖(一作紫湖)巖,世稱神力子湖和尚。《祖堂集》卷一八、《景德傳燈錄》卷一〇有傳,《古尊宿語錄》卷一二收其語錄。三書存其詩偈5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名不詳,越州(今浙江紹興)人。武宗會昌二年(842)于三鄉(xiāng)驛題詩1首,文士和者10人,見范攄《云溪友議》卷中,《全唐詩》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臺州臨海人,字子遷。工詩。其詩清妙奇絕,為張籍所知賞。敬宗寶歷至文宗開成之際,聲價藉甚。斯性疏曠,初筑廬于杭州徑山朝陽峰前,交結(jié)凈者,如此三十余年。武宗會昌三年,以詩卷謁楊敬之,敬之贈詩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痹娐動陂L安,次年,斯擢進(jìn)士第,命為潤州丹徒縣尉,卒于任所。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2?—847? 字子遷,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早年隱居杭州徑山朝陽峰,后入幕于州郡。先受知于詩人張籍,又為國子祭酒楊敬之所賞識,楊贈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武宗會昌四年(844)進(jìn)士登第,授丹徒縣尉,卒于任所。生平見《唐才子傳》卷七。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首。
唐詩匯評
項斯,生卒年不詳,字子遷,江東人。早歲以詩名,長慶、寶歷間,受知于水部員外郎張籍,楊敬之亦賞其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傳為美談。大和中,曾至金州,謁刺史姚合。會昌四年(844),登進(jìn)士第,授潤州丹徒縣尉,卒。有《項斯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千、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薛壽(濤)。
張洎《項斯詩集序》
寶歷、開成之際,君(按指項斯)聲價籍甚,時特為水部之所知賞,故其詩格頗與水部相類。詞清妙而句美麗奇絕,蓋得于意表,迨非常情所及。故鄭少師薰云:“項斯逢水部,誰道不關(guān)情?”
唐詩紀(jì)事
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為聞人,因以卷謁楊敬之,揚苦愛之,贈詩曰:“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biāo)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蔽磶祝娺_(dá)長安,明年擢上第。
后村詩話
斯詩在方干、秦系之間,少而工。
吳禮部詩話
項斯亦師張水部,自以字清意遠(yuǎn),匠物為工,然格律卑近,漸類晚唐矣。
《唐詩品》
子遷銳情格律,頗宗雅迫。寶歷、開成之間,聲價籍籍,其清利便美,在時調(diào)中可謂心流潤澤者也。受知水部諸公,亦聲實之華不可掩翳者耶!
唐音癸簽
項子遷與朱可久并見賞張水部,清調(diào)頗同,而朱猶含重,項即駛輕,中、晚分派以此。
《五朝詩善鳴集》
張洎云:項斯為張籍所賞,詩亦與之相類。余謂律則然,七律幽閑深秀,水部不能到也。
《唐律偶評》
子遷詩最清婉。
《載酒園詩話又編》
項子遷俊句亦甚可喜,如“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鶴睡松枝定,螢歸葛葉垂”、“霞光侵曙發(fā),嵐翠近秋濃”……但讀全集,則幾如晉元帝之造江東,一臠為美而已。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子遷無古詩,五七律皆學(xué)水部,次于朱慶馀,斷為升堂第一。
《唐詩箋要》
項君詩宗主文昌,僖、昭之間,雅道凌遲,無知之者。遺稿三十一首,而選家鮮及,然其光終不可沒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子威。武宗會昌三年,因宰相李德裕薦登進(jìn)士第。貌寢陋,口訥。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字子威。武宗會昌三年(843),以宰相李德裕薦登進(jìn)士第。是年,王起再知貢舉,華州刺史周墀以詩寄賀,起賦詩酬答,棱與諸同年皆有和詩。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三、《玉泉子》、《唐詩紀(jì)事》卷五五?!?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七》著錄有《丁棱詩》1卷,今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字子文。武宗會昌三年(843)登進(jìn)士第。是年,王起再知貢舉,華州刺史周墀以詩寄賀,起賦詩酬答,思言與諸同年皆有和詩。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三、《唐詩紀(jì)事》卷五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杭州錢塘人,號默希子。隱居天臺山,以修煉自樂。武宗征辟,力辭不就。能詩。曾注《文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號默希子,錢塘(今浙江杭州)天目山人。道士,通儒學(xué),無意于名利。居天臺山云蓋峰虎頭巖石室中10余年,日以修煉自樂。武宗會昌初,詔浙東觀察使召之,乃獻(xiàn)詩自陳,終不赴。后絕粒而卒,年82歲。事跡見《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〇、《三洞群仙錄》卷六。著作今存《通玄真經(jīng)注》12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天臺山記》1卷,有《古逸叢書》本?!?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滎陽人,字子佐。憲宗元和十五年進(jìn)士及第,又連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書判拔萃三科。李德裕鎮(zhèn)浙西,辟為從事。武宗會昌初,擢監(jiān)察御史,累官給事中。德裕罷相,亞出為桂管觀察使。宣宗大中二年,坐吳湘獄不能直冤,貶循州刺史,卒官。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亞字子佐。滎陽人。元和十五年進(jìn)士。三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書判拔萃科。累遷諫議大夫給事中。出為桂管觀察使。大中時貶循州刺史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宗室后裔。字子及。李漢弟。登進(jìn)士第。文宗大和末,為兗海觀察使判官、支使。宣宗大中初,歷金部、司勛員外郎,遷司勛郎中。十二年,以中書舍人權(quán)知貢舉。榜放,正拜禮部侍郎。遷戶部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閩縣人,字子重。文宗大和九年進(jìn)士。宣宗大中時,為濠州刺史,奏請新增桂桑無加稅。累官鄜坊、靈武、易定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51 【介紹】: 唐河南人,字子庥。楊茂卿子。善屬文,下筆皆有新意,為當(dāng)時文士李甘、來擇、李漢所稱賞。文宗大和八年登進(jìn)士第,官至國子助教。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51 字子庥,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監(jiān)察御史楊茂卿第三子。善屬文,下筆輒有新意,為當(dāng)時文士李甘、來擇、李漢所稱賞。文宗大和八年(834)登進(jìn)士第。官至國子助教。《千唐志齋藏志》收其墓志?!?a target='_blank'>才調(diào)集》卷九存詩1首,《全唐詩》誤歸于其兄楊牢名下。

人物簡介

簡介
嵯峨天皇女,母為交野女王。弘仁元年(810),成為賀茂齋院的初代齋王。有智子自幼涉獵經(jīng)史,工詩能文,深得嵯峨天皇賞識,父女間多有唱和。弘仁十四年(823),嵯峨帝行幸其山莊,命群臣賦詩,有智子以《春日山莊》一詩大受褒獎,授三品內(nèi)親王。今存其詞《漁歌子》二首,為奉和嵯峨天皇《漁歌子》詞而作,載于《經(jīng)國集》。二詞詞境悠然淡泊,頗有張作的意趣,亦與嵯峨之作相契。對于一位僅十七歲的少女來說,殊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