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詞典 1分類詞匯 23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高級漢語詞典》:客觀事物  拼音:kè guān shì wù
特指有別于思想的外界事物
分類:客觀事物
《國語辭典》:學問(學問)  拼音:xué wèn
1.求學所得的知識。《儒林外史》第四七回:「無奈他雖有這一肚子學問,五河人總不許他開口?!埂都t樓夢》第七九回:「奶奶不知道,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誇呢?!?br />2.學與問。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求其放心》:「夫仁與義未有不學問而能明者也?!?br />3.道理。如:「這件事看似簡單,但里面的學問可大了。」《紅樓夢》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國語辭典》:道心  拼音:dào xīn
1.發(fā)于義理之心?!稌?jīng)。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宋史。卷四一○。列傳。舒璘》:「楊簡謂璘孝友忠實,道心融明。樓鑰謂璘之于人,如熙然之陽春?!?br />2.求道之心或悟道之心。唐。王建〈題東華觀〉詩:「白發(fā)道心熟,黃衣仙骨輕?!固啤堈f〈灉湖山寺〉詩:「空山寂歷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div>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實不變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詩:「聞僧說真理,煩惱自然輕。」
《國語辭典》:假設(shè)(假設(shè))  拼音:jiǎ shè
1.如果?!稘h書。卷四八。賈誼傳》:「假設(shè)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也作「假定」。
2.憑空構(gòu)想。宋。蘇軾〈秦少游夢發(fā)殯而葬之者云是劉發(fā)之柩是歲發(fā)首薦秦以詩賀之劉涇亦作因次其韻〉:「涂車芻靈皆假設(shè),著眼細看君勿誤。」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一。假設(shè)之辭》:「古人為賦多假設(shè)之辭,序跡往事以為點綴,不必一一符同也?!?br />3.代為設(shè)置。唐。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shè)草具?!弧?br />4.科學家提出解釋事象的主張而尚未證明的,稱為「假設(shè)」。一經(jīng)證明,便成為科學理論而不復(fù)是假設(shè)。也稱為「假定」。
《國語辭典》:經(jīng)驗(經(jīng)驗)  拼音:jīng yàn
1.實地體驗?!段饔斡洝返诙兀骸钙兴_道:『我這凈瓶底「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行者道:『可曾經(jīng)驗過么?』」《紅樓夢》第四二回:「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過的都經(jīng)驗了?!?br />2.親自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如:「他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登山向?qū)??!?/div>
《漢語大詞典》:眼根
佛教語。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觸客觀事物而產(chǎn)生的視覺和認識。《圓覺經(jīng)》:“心清浄,故見塵清浄;見清浄,故眼根清浄?!?五代 齊己 《游道林寺四絕亭觀宋杜詩版》詩:“高僧眼根靜,應(yīng)見客吟神?!?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眼根清浄塵不留,登伽過盡不回頭?!?span id="kuomuwp"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他一樣有眼根,卻從來不解五色六章,何為好看,何為不好看?!?/div>
《漢語大詞典》:當物(當物)
謂符合客觀事物。管子·戒:“滋味動靜,生之養(yǎng)也;好惡喜怒哀樂,生之變也;聰明當物,生之德也?!?/div>
《漢語大詞典》:取境
謂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chǎn)生某種意境。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意則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則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div>
《國語辭典》:范疇(範疇)  拼音:fàn chóu
知識或思維的對象,經(jīng)分析后所歸之各大類,且可依之以成系統(tǒng)者。如:「他所說的話題,皆不出藝術(shù)的范疇?!?/div>
《國語辭典》:印象  拼音:yìn xiàng
感官受外界刺激而留存于心中的意象。如:「印象深刻」、「應(yīng)徵面試時,要小心應(yīng)對,留給老闆一個好印象?!?/div>
《國語辭典》:反映  拼音:fǎn yìng
1.指物體因光線反照,映射成像之意。如:「月夜里,小徑上反映著一些疏疏落落的枝葉陰影?!骨?。袁枚〈游桂林諸山記〉:「開門趨往,捫之,竟是絕壁。方知日光從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門也。」
2.由某事物的一定狀態(tài)和關(guān)系而產(chǎn)生與它相符的現(xiàn)象,稱為「反映」。如:「作家筆下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他個人生活體驗的反映。」
3.將客觀事物或?qū)嵸|(zhì)狀況所引發(fā)的主觀感受,如實呈現(xiàn)或傳達出來。如:「施政滿意度的調(diào)查,是反映民情的方法之一?!埂高@部小說反映了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階級斗爭?!?/div>
《國語辭典》:嗅覺(嗅覺)  拼音:xiù jué
人體或一些動物鼻腔上的黏膜有嗅細胞,空氣中的氣味分子刺激嗅細胞,其神經(jīng)沖動由嗅神經(jīng)傳到大腦而產(chǎn)生嗅覺,能辨別物的香臭。也作「臭覺」。
《漢語大詞典》:揆格
謂對客觀事物的量度推究。隋書·天文志上:“ 王蕃 所考,校之前説,不啻減半。雖非揆格所知,而求之以理,誠未能遙趣其實,蓋近密乎?”
《國語辭典》:映像  拼音:yìng xiàng
由于光線的曲折反射作用而現(xiàn)出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