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抗敵(抗敵)  拼音:kàng dí
對抗敵人。如:「伯父正在敘述他當年英勇抗敵的事跡?!埂端问?。卷四一八。列傳。文天祥》:「責(zé)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地大力眾,足以抗敵。」
《漢語大詞典》:當對(當對)
對等;匹敵。爾雅·釋詁上“妃、合、會,對也” 晉 郭璞 注:“皆相當對?!?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支道林 初從東出,住 東安寺 中。 王長史 宿構(gòu)精理,竝撰其才藻,往與 支 語,不大當對?!?唐 韓愈 《猛虎行》:“自矜無當對,氣性縱以乖?!?/div>
《漢語大詞典》:鈞敵(鈞敵)
勢均力敵;對等。 漢 焦贛 《易林·需之同人》:“兩矛相刺,勇力鈞敵。”漢書·佞幸傳·董賢:“送迎甚謹,不敢以賓客鈞敵之禮。”
《漢語大詞典》:均敵(均敵)
猶對等。清史稿·禮志十:“ 嘉慶 中, 英 使來朝,已不行三跪九叩禮。厥后成約,儼然均敵,未便以屬禮相繩?!?/div>
分類:對等
《漢語大詞典》:當匹(當匹)
匹敵;對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xù)集·知州》:“ 繼勛 官品適與 上黨郡 品兩相當匹,遂以 繼勛 為昭義節(jié)度。”
分類:匹敵對等
《漢語大詞典》:敵衡(敵衡)
相當;對等。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十問》:“交和而舍,糧食均足,人兵敵衡,客主兩懼?!?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韓非子·存韓》:“以 秦 與 趙 敵衡,加以 齊 ,今又背 韓 ,而未有以堅 荊 魏 之心。”
分類:相當對等
《漢語大詞典》:敵等(敵等)
對等;平等。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八佾篇二:“天子與圣人敵等,而德之有圣人,位之有天子,則亦初無二理。”
分類:對等平等
《國語辭典》:抗禮(抗禮)  拼音:kàng lǐ
彼此以平等的禮節(jié)相待?!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士無貴賤,與之抗禮?!挂沧鳌缚憾Y」。
《國語辭典》:匹敵(匹敵)  拼音:pǐ dí
雙方地位對等、實力相當。《左傳。成公二年》:「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唐。杜甫〈鄭典設(shè)自施州歸〉詩:「時雖屬喪亂,事貴賞匹敵?!埂度龂萘x》第七七回:「氣挾風(fēng)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div>
《漢語大詞典》:均禮(均禮)
行對等之禮。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元年:“ 牧 ( 奚牧 )與 東秦 主 興 書稱‘頓首’,與之均禮。 興 怒。”
分類:對等等之
《漢語大詞典》:準望(準望)
(1).謂辨正方位。三國志·魏志·牽招傳:“ 招 準望地勢,因山陵之宜,鑿原開渠,注水城內(nèi),民賴其益。”
(2).測繪地圖的方法之一。《晉書·裴秀傳》:“制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自 晉 頠 作準望,為地圖之宗,惜其不傳於世。至 宋 朱思本 縱橫界畫,以五十里為一方,即準望之遺意也?!?br />(3).猶對等,平等。魏書·成淹傳:“二國交和既久,南北皆須準望?!?span id="5u6t5ip" class="book">《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九年》:“二國之禮,應(yīng)相準望?!?胡三省 注:“準,揆平之物;又其義,擬也,倣也。對看為望。月有弦望。后漢·律歷志:‘分天之中,相與為衡,謂之望?!^月望,日月正相對,其平如衡。準望之言,義取諸此?!?/div>
《國語辭典》:亢禮(亢禮)  拼音:kàng lǐ
彼此以平等的禮節(jié)相待?!妒酚?。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埂稘h書。卷一。高帝紀下》:「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挂沧鳌缚苟Y」。
《漢語大詞典》:吾匹
(1).猶我類。指與己地位對等者。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叔孫 曰:‘ 邾 滕 ,人之私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 宋 衛(wèi) ,吾匹也?!嗣??!?br />(2).猶我類。指與己志同道合者。 三國 魏 嵇康 《述志》詩之一:“悠悠非吾匹,疇肯應(yīng)俗宜。”匹,一本作“ 儔 ”。
《漢語大詞典》:索偶
謂尋求對等。《文選·揚雄〈甘泉賦〉》:“迺搜逑索偶 皋 伊 之徒,冠倫魁能,函甘棠之惠,挾東征之意,相與齊乎 陽靈 之宮。”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索,求也。偶,對也。”
分類:尋求對等
《漢語大詞典》:耦國(耦國)
(1).謂大城足與國都相抗衡。左傳·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杜預(yù) 注:“都如國。”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左傳上:“《閔公二年傳》曰‘大都耦國’,即此所云‘耦國’也?!?br />(2).對等之國。 宋 王禹偁 《拾簡牘遺事》:“吾又聞 宋 鄭 耦國也,今 宋 飢, 鄭 亦饑矣,唯儉者能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