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小兩(小兩)
(1). 隋 唐 衡名。 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銖為一小兩,三小兩為一大兩。舊唐書·食貨志上:“凡權(quán)衡度量之制……調(diào)鐘律,測晷景,合湯藥及冠冕,制用小升小兩,自餘公私用大升大兩?!?br />(2).今市制分一斤為十兩,故俗稱以前分一斤為十六兩之兩為小兩。
《漢語大詞典》:小升
隋 唐 容量單位。 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三小升為一大升。舊唐書·食貨志上:“凡權(quán)衡度量之制……調(diào)鐘律,測晷景,合湯藥及冠冕,制用小升小兩,自餘公私用大升大兩。”
《國語辭典》:聚藻  拼音:jù zǎo
植物名。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屬,多年生沉水草本。生沼澤、池塘中。莖叢生或單立,圓柱形。沉水葉三至四枚輪生,篦狀細裂,裂片線形。夏秋之際,頂生穗狀花序,花無梗,雄花紅色,雌花花瓣不存。果卵狀球形,成熟時裂為四個分果片。也稱為「水蘊草」、「穗狀狐尾藻」。
《國語辭典》:水蘊草(水蘊草)  拼音:shuǐ yùn cǎo
1.水鱉科之多年生沉水草木。葉三至六枚輪生,線形,長約二公分。花單性,雄花腋生,花梗伸長托出水面,花瓣三枚白色。原產(chǎn)南美洲,引進馴化于臺灣。
2.小二仙草科「聚藻」、「泥茜」的別名。參見「聚藻」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