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xué)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yán)舨渴汤桑嬷睂W(xué)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綦崇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xué)。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xué)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fù)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xué)士院,俄除翰林學(xué)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dá),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戴衍,字崇禮,號約庵,兗州(今屬山東)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常熟縣。遷提轄左藏庫。尋為屯田員外郎,視師江淮,于高郵遇元兵死難。事見清康熙《常熟縣志》卷七。
全宋文·卷六二六五
戴衍,初字景杜,從呂祖謙學(xué),乾道五年祖謙為更字在伯。后曾知舒州宿松縣。見《東萊集》卷六,《東萊別集》卷一○,《誠齋集》卷三九。
陳崇禮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景定五年(1264)任吏部侍郎。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趙崇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寧國府涇縣人,字溪叔。能詩文,七歲工書,深入二王,善畫蘭。有《文燕齋遺稿》。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四
趙崇禮,字溪叔,涇縣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2 【介紹】: 明淮安府山陽人,字崇禮。天順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升郎中,累遷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官至刑部左侍郎。
維基
葉贄(1439年—1512年),字崇禮,直隸淮安山陽縣人。葉淇從子。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五名,天順八年(1464年),登甲申科會試第五名,三甲136名進士,授刑部主事。歷任刑部員外郎、郎中,其為官謹(jǐn)慎不冤。后出任嘉興府知府、改臺州府知府、廣信府知府,均以操履清謹(jǐn)聞。弘治六年(1493年)三月升四川布政司左參政,十年二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十一年十月進本司左布政,十三年九月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處理官員貪污、清理弊案甚多。十五年丁父憂,服闋,十八年三月復(fù)除原職,十二月轉(zhuǎn)為南京工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改任刑部右侍郎,二年閏正月升左侍郎,四月因年老致仕。居家足跡不至公府,舉鄉(xiāng)飲大賓亦不赴。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按例賜祭葬。

人物簡介

維基
俞敦,字崇禮,直隸揚州衛(wèi)人,官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十六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百八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冉崇禮(1500年—1580年),字季周,又字嘉甫,號村南,河南開封府中牟縣人,軍籍。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河南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舉人,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會試第二百八十九名,三甲第一百九十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浙江西安縣知縣,十六年(1537年)四月選授試御史,清理山東戎政,因祖母去世丁憂歸鄉(xiāng),繼丁父憂,服闋,復(fù)除原職,巡按四川,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因處決重囚不等候圣旨,被調(diào)南京別衙門用,改南京大理寺評事,轉(zhuǎn)寺正,升湖廣按察司僉事,居五年,升陜西左參議,不久告病歸。萬歷八年卒(1580年),享年八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寧陽人,字彬卿,別號節(jié)庵。萬歷十四年進士。知蒲縣,擢御史,巡按兩淮鹽政。李廷機拜相,臺省九列皆具保疏,崇禮獨不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有政聲。卒謚定襄。
維基
吳崇禮(1552年—1626年),字彬卿,又字體嚴(yán),號節(jié)庵,山東兗州府寧陽縣人,軍籍,萬歷丙戌進士。吳崇禮家在寧陽縣城西街吳家巷(今寧陽縣城西街西南巷)。其貌不揚,然少穎悟。己卯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登丙戌科會試二百四十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進士。通政司觀政,授山西蒲城縣知縣,調(diào)臨晉縣。二十年十月升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二十二年巡按江北淮揚兼巡兩淮鹽政。二十三年鳳陽淮安等處四十五州縣大水,上報賑災(zāi)。二十四年二月巡按陜西,三十一年改巡按浙江,三十三年九月奉敕巡視兩關(guān),三十五年七月升大理寺添注右寺丞,三十九年八月升右少卿。萬歷四十年(1612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整飭薊州邊備,巡撫順天地方。四十二年九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地方軍務(wù)兼理糧餉,六年考滿,四十六年閏四月升右都御史,仍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如故,五月帶管宣府巡撫,四十七年秋丁憂去職。天啟五年(1625年),累遷至兵部尚書。因與魏忠賢黨不和,改南京刑部尚書。天啟六年(1626年)卒。
《漢語大詞典》:崇禮(崇禮)
(1).尊崇禮儀。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孔穎達(dá)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禮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暨 武帝 崇禮,始立樂府?!?br />(2).尊敬而以禮相待。后漢書·江革傳:“再遷司空長史, 肅宗 甚崇禮之,遷五官中郎將?!?span id="jfptj3d" class="book">《北齊書·萬俟洛傳》:“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禮之?!?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寵禮》:“ 宋代 之君,崇禮儒臣,過於 漢 唐 ?!?/div>
《漢語大詞典》:尊禮(尊禮)
(1).尊崇禮法。禮記·表記:“ 周 人尊禮尚施?!?孔穎達(dá) 疏:“尊禮尚施者,謂尊重禮之往來之法,貴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學(xué)傳一·張載:“故其學(xué)尊禮貴德,樂天安命?!?br />(2).隆重的禮儀。國語·越語下:“王曰:‘與人奈何?’對曰:‘卑辭尊禮,玩好女樂,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與之市?!?韋昭 注:“言當(dāng)卑約其辭、尊重其禮以求平。”一說,尊禮,撙禮。謂貶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禮相待。見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國語二“卑辭尊禮”。
(3).敬重而厚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如 燕 , 昭王 擁彗先驅(qū),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 碣石宮 ,身親往師之。作《主運》。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span id="d3tlp5x" class="book">《北史·張彫武傳》:“帝甚重之,以為侍講,與侍書 張景仁 并被尊禮,同入 華元殿 ,共讀春秋?!?明 焦竑 玉堂叢語·寵遇:“ 太祖 尊禮 劉基 ,嘗稱老先生而不名?!?/div>
《漢語大詞典》:敦禮(敦禮)
尊崇禮教。孔叢子·陳士義:“當(dāng)今所急者,在修仁尚義,崇德敦禮?!?span id="bn3jd3v" class="book">《后漢書·朱穆傳》:“得小心忠篤敦禮之士,將軍與之俱入?!?/div>
《漢語大詞典》:隆禮(隆禮)
(1).尊崇禮法。禮記·經(jīng)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鄭玄 注:“隆禮,謂盛行禮也?!?孔穎達(dá) 疏:“隆,盛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禮,則可謂有道之士也;反此,則為無知之民。”荀子·議兵:“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章炳麟 《檢論·訂孔下》:“ 荀卿 以積偽俟化治身,以隆禮縣羣眾?!?br />(2).以隆重的禮節(jié)相待。《英烈傳》第四一回:“那 元順帝 便敕他鎮(zhèn)守 汀州 ,十分隆禮他?!?清 吳敏樹 《唐子方方伯夢硯齋銘》:“ 唐公 雅善余詩,是以見客甚隆禮焉?!?/div>
《國語辭典》:禮義之邦(禮義之邦)  拼音:lǐ yì zhī bāng
崇禮尚義的國家。唐?劉禹錫〈為裴相公賀冊魯王表〉:「既示之以君親之道,又錫之以禮義之邦。寰海聞風(fēng),室家相慶?!姑?歸有光〈祈雨文〉:「邇者人心不古,吏道多端,遂以禮義之邦,化為夷鬼之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