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常行  拼音:cháng xíng
1.永久奉行的準(zhǔn)則。《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景公問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對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弧埂段倪x。東方朔。答客難》:「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br />2.北平方言。一般的、普通的。如:「那家餐館的菜太貴了,常行人家可吃不起?!?/div>
《國語辭典》:異常行為(異常行為)  拼音:yì cháng xíng wéi
泛指不正常的行為。通常指因心理失常或情緒困擾而表現(xiàn)的各種行為。
《國語辭典》:常行兒(常行兒)  拼音:cháng xíng ér
北平方言:(1)時常,經(jīng)常。如:「他常行兒在下班后,和同事小酌幾杯才回家。」(2)時常有的行為。如:「嘿,他打輸牌翻臉不認人,可是常行兒。」
《漢語大詞典》:反常行為
也稱“異常行為”。由于情景因素的刺激,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生理上的障礙而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各種變態(tài)或病態(tài)行為、神經(jīng)官能癥、精神病以及一個社區(qū)或整個社會上出現(xiàn)的反社會行為等。
《漢語大詞典》:習(xí)行(習(xí)行)
常行。百喻經(jīng)·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世間凡夫,亦復(fù)如是。親近邪友,習(xí)行非法,造作結(jié)業(yè),墮三惡道?!?/div>
分類:常行
《國語辭典》:行藥(行藥)  拼音:xíng yào
魏晉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藥后,須行走使藥力散發(fā)開來,故稱為「行藥」。也作「行散」。
《國語辭典》:行散  拼音:xíng sàn
1.魏晉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后須行走以宣泄藥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覬亦即曉其旨,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fù)還?!挂沧鳌感兴帯?。
2.散步。清。陳維崧 雨淋鈴。斜陽城闕詞:「斜陽城闕,晚秋行散,偶爾游歇?!?br />3.施藥治病?!端疂G傳》第一一四回:「安子青囊藝最精,山東行散有聲名?!?/div>
《漢語大詞典》:行散
謂施藥治病。散,散劑。《水滸傳》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藝最精, 山東 行散有聲名。人夸脈得 倉公 妙,自負丹如 薊子 成。”
《國語辭典》:飛行(飛行)  拼音:fēi xíng
在空中往來活動。漢。劉向《列仙傳。卷下。主柱》:「得神砂飛雪,服之五年能飛行?!?/div>
《國語辭典》:中典  拼音:zhōng diǎn
寬嚴(yán)適中的常行之法?!吨芏Y。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jié)h。鄭玄。注:「中典者,常行之法?!埂段倪x。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撫同上德,綏用中典?!?/div>
《漢語大詞典》:四攝(四攝)
佛教語。謂菩薩為攝受眾生歸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攝:惠以財物、佛法等;愛語攝:善言慰喻;利行攝:行善利人;同事攝:分身示現(xiàn),隨機教化。語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聞持品:“是諸菩薩行菩薩道時,以四事攝無量百千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下:“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攝六度?!?/div>
《國語辭典》:狼狽相倚(狼狽相倚)  拼音:láng bèi xiāng yǐ
狼與狽常相互合作,才能正常行走或做事。比喻互相勾結(jié),為非做歹?!队讓W(xué)瓊林。卷四。鳥獸類》:「猶豫多疑,喻人之不決;狼狽相倚,比人之顛連?!?/div>
法華常行
【佛學(xué)大辭典】
(儀式)法華三昧與常行三昧也。常行三昧即念佛三昧。
常行三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常恒修念佛三昧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時常修行念佛三昧。
【三藏法數(shù)】
常行三昧者,亦名般舟三昧。梵語般舟,華言佛立。佛立有三義: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見十方佛在其前立,故名佛立。以九十日為期,終竟三月,身常旋行,不得休息,口常唱阿彌陀佛,心常想阿彌陀佛,或先想后唱,或先唱后想,想唱相繼,無令休息。此之三昧,極能斷除宿障,于諸功德最為第一。(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常行乞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二頭陀行之一。(參見:頭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十二頭陀行之一。
【三藏法數(shù)】
乞食者,謂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活其命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當(dāng)行乞食,折我慢心,益彼福德。設(shè)有請者,則依時赴之,不可更赴別請也。
【三藏法數(shù)】
謂比丘離諸貪求,不受他請,常行乞食,以資色身,助成道業(yè)。若得食時,或好或惡,不起分別增減之念;若不得食,亦無嫌恨,得與不得,心常平等,是為頭陀行也。
常坐常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法華四種三昧中之常坐三昧與常行三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