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2分類詞匯 16
《漢語大詞典》:平側(cè)(平側(cè))
平仄。 唐 寒山 《詩》之一:“平側(cè)不解壓,凡言取次出?!?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國風(fēng)漢魏六朝上》:“ 蔡寬夫 《詩話》云:‘ 秦 漢 以前,字書未備,既多假借,而音無反切,平側(cè)皆通用?!?清 盧文弨 鐘山札記·字義不隨音區(qū)別:“未別四聲以前,古人為詩亦無平側(cè)之分?!?/div>
分類:平仄
《國語辭典》:宮商(宮商)  拼音:gōng shāng
五音中的宮、商二音。引申為音樂、音律?!段倪x。王褒。洞簫賦》:「故吻吮值夫?qū)m商兮,和紛離其匹溢?!?/div>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傳統(tǒng)法中指法律條令。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孝行》:「復(fù)讎禮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義不顧命。國家設(shè)法,焉得容此。殺人成復(fù)讎之志,赦之虧格律之道。」《舊五代史。卷三七。唐書。明宗本紀(jì)三》:「自兵興以來,法制不一,諸道州縣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請以舊制曉諭,改而正之。」
2.詩、詞、曲、賦的平仄、音韻、字?jǐn)?shù)、句數(shù)等形式和規(guī)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于貫穿古今,覶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焉?!顾巍TS顗《彥周詩話》:「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律,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
3.個(gè)人生活行為在主觀上所遵循法度和規(guī)則。唐。竇冀〈懷末上人草書歌〉:「狂僧揮翰狂且逸,獨(dú)任天機(jī)摧格律?!?/div>
《國語辭典》:韻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時(shí)以動(dòng)作表現(xiàn)音樂的強(qiáng)弱、速度等稱為「韻律」。
2.凡某一現(xiàn)象作周期性的反復(fù),通稱為「韻律」。如四季的循環(huán)、地球的運(yùn)轉(zhuǎn)。
3.古代詩詞的平仄格式與押韻規(guī)則,亦指西方詩歌的節(jié)奏,以音節(jié)或音步為單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規(guī)則的律動(dòng)。
4.美學(xué)上指使聲音諧和的法則。
《漢語大詞典》:絳都春(絳都春)
(1).詞調(diào)名。有平仄兩體。平韻九十八字,始見于 宋 陳允平 《日湖漁唱》。仄韻一百字,始見于 宋 吳文英 《夢窗詞》。見 清 萬樹 詞律卷十六。
(2).曲牌名。 明 湯顯祖 《南柯夢》、 清 李漁 《奈何天》均有此曲。
《國語辭典》:切對(切對)  拼音:qiè duì
平仄相對工整的詩句。唐。殷璠 河岳英靈集序:「至如曹劉,詩多直致,語少切對,或五字并側(cè),或十字俱平,而逸價(jià)終存?!?/div>
《漢語大詞典》:浮切
浮聲與切響。即聲音的平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應(yīng)物:“詩律自 沈 宋 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韻婉諧,屬對藻密,而閑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眳⒁姟?浮聲切響 ”。
分類:聲音平仄
《國語辭典》:浮聲切響(浮聲切響)  拼音:fú shēng qiè xiǎng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chuàng)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yáng)相對?!端螘>砹?。謝靈運(yùn)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div>
《國語辭典》:打油詩(打油詩)  拼音:dǎ yóu shī
一種內(nèi)容俚俗諧謔、格律也不太講究的舊詩體。相傳為唐代張打油所創(chuàng)。明。楊慎《升庵詩話。卷一四。覆窠俳體打油釘鉸》:「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云『打油』也?!迫擞袕埓蛴妥餮┰娫疲骸航揭换\統(tǒng),井上一窟籠。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弧挂卜Q為「打狗詩」、「打油腔」。
《國語辭典》:失黏  拼音:shī nián
近體詩之平仄律,二句與三句、四句與五句、六句與七句大抵相同,稱為「黏」。不遵守這種格律者,稱為「失黏」。
《漢語大詞典》:耍孩兒(耍孩兒)
(1).民間曲調(diào)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協(xié)。 明 人選輯《玉谷調(diào)簧》中收二十馀首。
(2).地方戲曲劇種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調(diào)。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內(nèi)蒙古 一帶。
《國語辭典》:拗句  拼音:ào jù
近體詩中不合格律的句子。拗有大拗與小拗之別,小拗可不救,若犯孤平與二四六之大拗則非救不可。
《漢語大詞典》:拗句格
指格律詩中間兩聯(lián)中有不依常格的詩。 宋 王楙 野客叢書·拗句格:“《禁臠》云:‘ 魯直 有換字對句法,如曰“只今滿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體,自 魯直 變之?!?span id="l9wxlqs" class="book">《苕溪漁隱》曰:‘此體出 老杜 ,如“寵光蕙葉與多碧,點(diǎn)綴桃花舒小紅”者是也。今俗語謂之拗句格。’僕謂此體非出 老杜 ,與 杜 同時(shí)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曰‘勸君更盡一桮酒,西出 陽關(guān) 無故人’,疑亦久矣。 張説 詩曰:‘山接夏空險(xiǎn),臺(tái)留春日遲’,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吳可 藏海詩話:“ 蘇州 常熟縣 破頭山 有 唐 常建 詩刻,乃是‘一徑遇幽處’。蓋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對‘禪房花木深’?!眳⒁姟?拗體詩 ”。
《漢語大詞典》:仄韻詩(仄韻詩)
指韻腳用仄聲字的舊體詩。古體詩不限平仄韻,故仄韻詩較多;近體詩用仄韻者很少。
《漢語大詞典》:調(diào)迭
謂創(chuàng)作詩歌時(shí)謀篇布局協(xié)調(diào)平仄等。
《漢語大詞典》:調(diào)疊(調(diào)疊)
謂創(chuàng)作詩歌時(shí)謀篇布局協(xié)調(diào)平仄等。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古律詩各有音節(jié),然皆限于字?jǐn)?shù),求之不難。惟樂府長短句,初無定數(shù),最難調(diào)疊?!?/div>
《漢語大詞典》:七言律詩(七言律詩)
詩體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對仗及用韻,都有一定格律。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評:“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 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span id="bd9mxst" class="book">《紅樓夢》第三七回:“將這題目謄好,都要七言律詩,明日貼在墻上,他們看了,誰能那一個(gè),就做那一個(gè)?!币嗍∽鳌?七言律 ”。 元 楊載 詩法家數(shù)·律詩要法:“五言律難於七言律,七言下字較粗實(shí),五言下字較細(xì)嫩?!?span id="32w2pwe" class="book">《紅樓夢》第四八回:“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xì)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