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強 → 彊強”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迫勒
勒逼,強迫。《“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切實勸令各學生,勿得集會結社及有迫勒舉動!”
分類:強迫
《漢語大詞典》:迫索
強迫索取。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四章:“獄吏來臨,淫威恐嚇,求金取賄,非刑迫索?!?/div>
分類:強迫索取
《漢語大詞典》:蠻功(蠻功)
謂用暴力強迫的辦法。 茅盾 《子夜》十四:“﹝ 屠維岳 ﹞看見 阿祥 閑站在游廊前,就發(fā)令道:‘ 阿祥 ,你到草棚里把 張阿新 騙來!騙不動,就用蠻功?!?/div>
《漢語大詞典》:死緩
“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強迫勞動,以觀后效”的簡稱。我國在刑罰制度上的一項創(chuàng)造。屬于死刑范疇,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罰。適用于應當判處死刑,但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罪犯。執(zhí)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后予以減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zhí)行死刑。
《國語辭典》:勒交  拼音:lè jiāo
勒令交出、強迫交出。如:「他常常向弱小的人勒交財物?!?/div>
《漢語大詞典》:逼戰(zhàn)(逼戰(zhàn))
(1).猶近戰(zhàn)。魏書·尒朱榮傳:“又以人馬逼戰(zhàn),刀不如棒,密勒軍士馬上各齎神棒一枚,置於馬側。”
(2).強迫敵人應戰(zhàn)。《四游記·哪吒行兵收華光》:“某本無此心, 玉帝 若要逼戰(zhàn),也沒奈何?!?/div>
《漢語大詞典》:強征
強迫征收為公共事業(yè);尤指用強征入伍的方法征召。例如:強征海員。
行使權力征用(如為公或緊急使用)例如:強征過路的汽車去追趕。
《漢語大詞典》:強勞
強制勞動;強迫勞動。例如:三分之一是被強勞過的失足者。
《漢語大詞典》:抓夫(抓伕)
亦作“ 抓伕 ”。 舊軍隊強迫老百姓充當夫役。《中國歌謠資料·紅軍紀律真正嚴》:“紅軍紀律真正嚴,不抓伕,不捐錢,公買公賣給現(xiàn)錢?!?浩然 《石山柏》:“在舊社會,統(tǒng)治者們除了征稅、搶糧、抓夫之外,哪里會想到這個野山小村呢?”
《漢語大詞典》:中英煙臺條約
又稱《芝罘條約》。英國借口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76年9月在煙臺簽訂。主要內容為:英國可派員入云南通商與調查;英人可經(jīng)甘肅、青海、四川進入西藏,也可由印度進入西藏;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內地只收子口稅,免其他內地稅。這個條約擴大了英國在華特權,并使英國得以侵入中國云南、西藏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英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于租借九龍的條約。1898年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為:英國租借九龍半島,租期九十九年;中國保留九龍城內區(qū)域的行政權。
《漢語大詞典》:剃發(fā)令(剃髮令)
清 統(tǒng)治者強迫漢人依滿俗剃去前半部頭發(fā)的命令。也稱“薙髮令”。 順治 元年(公元1644年) 清 政府頒布剃發(fā)令,后以人心不服,暫緩執(zhí)行。次年攻下 江南 ,重申此令,規(guī)定:凡 清 軍所到之處,限十日內,盡棄 明 朝衣冠,皆依滿族習俗剃發(fā),“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違者處死。參閱清史稿·世祖紀一。
《漢語大詞典》: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美、俄分別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6月在天津簽訂。主要內容為:增開漢口、九江、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到內河自由航行;外國人可到內地游歷、通商,傳教士可入內地傳教;外國可派公使進駐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設領事官。英、法兩國還得到巨額賠款。條約簽訂后,英法聯(lián)軍退出天津。
《國語辭典》: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  拼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挾制皇帝,以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重權勢者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度龂萘x》第一一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
《國語辭典》:強制處分(強制處分)  拼音:qiǎng zhì chǔ fèn
官吏對于人民,以公權力強迫制馭的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