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7—1909 【介紹】: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yè),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為清流。中法戰(zhàn)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shè)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并舉,以謀自強。后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xiāng)煤礦、湖北槍炮廠,設(shè)紡織四局,創(chuàng)兩湖書院等,為后起洋務派首領(lǐng)。提倡“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zhèn)壓兩湖反洋教斗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為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為。卒謚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二
張之洞,字孝達,一字香濤,晚號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贈太保,謚文襄。有《廣雅堂集》。
詞學圖錄
張之洞(1837-1909) 字孝達,一字香濤,又號壺公、抱冰。謚文襄。直隸南皮人。同治二年進士,官至顯位。宣統(tǒng)繼位,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有《廣雅堂詩集》。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務派首領(lǐng)。字孝達、香濤、薌濤,號壺公、抱冰。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咸豐二年(1852)鄉(xiāng)試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試探花。累官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署理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13歲回家鄉(xiāng)南皮應童子試時曾游黃鶴樓。同治六年(1867)任湖北學政時為黃鶴樓寫楹聯(lián)一副:“江漢美中興,愿諸君努力匡時,莫但賞樓頭風月;輶軒訪文獻,記早歲放懷游覽,曾飽看春暮煙花?!焙髞碛譃辄S鶴樓(奧略樓)再次題聯(lián):“昔時整頓乾坤,締造皆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边€曾作七律《黃鶴樓太白堂》。同治黃鶴樓被焚毀后,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曾擬重建并主張“此樓當造鐵壁,才能避免火災”,后因種種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實施。光緒三十三年(1907),擢升軍機大臣后,其僚屬捐款在黃鶴樓故址處筑建一樓,擬名為“風度樓”。張之洞知道后,建議用“奧略”二字為名,并親筆題寫“奧略樓”樓名。此后較長一段時間,一些游客將此樓視作“黃鶴樓”前來登臨、游覽。
維基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一字香濤,號香巖,又號壺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人稱“張香帥”,直隸南皮縣(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15歲中順天鄉(xiāng)試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jù)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張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nèi)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后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還曾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lǐng)事議訂“東南互?!保㈡?zhèn)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病卒,謚文襄。著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國語辭典》:探花  拼音:tàn huā
1.科舉時代殿試一甲第三名?!都t樓夢》第二回:「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
2.看花。唐。皮日休 奉和魯望春雨即事次韻:「野客正閒移竹遠,幽人多病探花稀?!?/div>
《漢語大詞典》:探花使
(1).亦稱“ 探花郎 ”。 唐 時稱進士及第后 杏園 初宴時采折名花的人,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進士二人為之。 北宋 因之。 唐 李淖 《秦中歲時記》:“進士 杏園 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罰。”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六:“進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br />(2).鳥名。即桐花鳳。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桐花鳳小於玄鳥,春暮來集桐花,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明 楊慎 《桐花鳳畫扇》:“ 李之儀 有《阮郎歸》一詞詠倒掛云:‘朱唇玉羽下 蓬萊 ,佳時近早梅。探花情味久安排,枝頭開未開……’自注云:‘此鳥以十二月來,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性極馴,好集美人釵上,宴客終席不去,人愛之無所害?!眳⒁姟?桐花鳳 ”。
《國語辭典》:桐花鳳(桐花鳳)  拼音:tóng huā fèng
動物名。一種鳥,形似鸚鵡,但體型較小。暮春時常棲息在桐花樹上,性喜吸桐花朝露,故稱為「桐花鳳」。
《國語辭典》:探花郎  拼音:tàn huā láng
唐代進士及第者初宴于杏園,選年紀最小者為探花使,到宋代則稱為「探花郎」。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六:「進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自唐以來,榜榜有之?!?/div>
《漢語大詞典》:探花使
(1).亦稱“ 探花郎 ”。 唐 時稱進士及第后 杏園 初宴時采折名花的人,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進士二人為之。 北宋 因之。 唐 李淖 《秦中歲時記》:“進士 杏園 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罰?!?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六:“進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
(2).鳥名。即桐花鳳。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桐花鳳小於玄鳥,春暮來集桐花,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明 楊慎 《桐花鳳畫扇》:“ 李之儀 有《阮郎歸》一詞詠倒掛云:‘朱唇玉羽下 蓬萊 ,佳時近早梅。探花情味久安排,枝頭開未開……’自注云:‘此鳥以十二月來,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性極馴,好集美人釵上,宴客終席不去,人愛之無所害。’”參見“ 桐花鳳 ”。
《國語辭典》:探花宴  拼音:tàn huā yàn
唐朝進士及第者,于杏園初會,稱為「探花宴」。唐。李淖〈秦中歲時記〉:「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使,遍游名園,若它人先拆花,二使皆被罰?!?/div>
《漢語大詞典》:探花使
(1).亦稱“ 探花郎 ”。 唐 時稱進士及第后 杏園 初宴時采折名花的人,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進士二人為之。 北宋 因之。 唐 李淖 《秦中歲時記》:“進士 杏園 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罰?!?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六:“進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br />(2).鳥名。即桐花鳳。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桐花鳳小於玄鳥,春暮來集桐花,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明 楊慎 《桐花鳳畫扇》:“ 李之儀 有《阮郎歸》一詞詠倒掛云:‘朱唇玉羽下 蓬萊 ,佳時近早梅。探花情味久安排,枝頭開未開……’自注云:‘此鳥以十二月來,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性極馴,好集美人釵上,宴客終席不去,人愛之無所害?!眳⒁姟?桐花鳳 ”。
《漢語大詞典》:探花筵
見“ 探花宴 ”。
《國語辭典》:探花宴  拼音:tàn huā yàn
唐朝進士及第者,于杏園初會,稱為「探花宴」。唐。李淖〈秦中歲時記〉:「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使,遍游名園,若它人先拆花,二使皆被罰?!?/div>
《國語辭典》:鼎甲  拼音:dǐng jiǎ
科舉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的總稱?!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笇聿蝗崭呖贫?,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挂卜Q為「鼎元」。
《漢語大詞典》:留館(留館)
清 制,進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應朝考,成績優(yōu)者到翰林院學習三年,稱“庶吉士”。學習期滿,舉行“散館”考試,優(yōu)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職,原為二甲進士授編修,原為三甲進士授檢討,稱為“留館”。未留館的,可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八回:“鄉(xiāng)試三場,會試三場;取中之后,還要復試,又是殿試、朝考、留館。諸君都是過來人,那一層門檻可以越得過?!眳㈤?span id="zhfpphd"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翰林院·散館》。
《國語辭典》:鼎元  拼音:dǐng yuán
狀元、榜眼和探花的總稱?!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姑寄御酒二瓶,為伯父頤老之資;宮花二朵,為賢郎鼎元之兆?!挂沧鳌付住埂?/div>
《國語辭典》:三鼎甲  拼音:sān dǐng jiǎ
科舉殿試一甲共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為「三鼎甲」?!度辶滞馐贰返谌鸹兀骸缸鸶且婚T三鼎甲,四代六尚書?!?/div>
《國語辭典》:鼎元之分  拼音:dǐng yuán zhī fèn
中狀元、榜眼或探花。《儒林外史》第二回:「弟也曾把這話回稟過大主考座師,座師就道弟該有鼎元之分。」
《漢語大詞典》:鰲甲(鼇甲)
猶鼎甲。狀元、榜眼、探花的合稱。 明 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壬辰會元:“二 林 皆 福建 之 福州 人,二 吳 皆 直隸 之 蘇州 人,同姓、同郡、同單名,前則同入鼇甲,后則同拜郎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