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山蜂  拼音:shān fēng
動物名。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科。體黑褐色,頭部黃色,腹部長大有黃色環(huán)紋,尾端有毒針,吸食樹汁。
《國語辭典》:燈蛾(燈蛾)  拼音:dēng é
昆蟲綱鱗翅目燈蛾科的泛稱。幼蟲體多毛,以雜草、雜木之葉片為食。成蛾在夜間活動,喜撲近燈火,如谷蛾、麥蛾等,故稱為「燈蛾」。也稱為「撲燈蛾」、「飛蛾」、「附炎」。
《國語辭典》:落文  拼音:luò wén
動物名。昆蟲綱落文科。體長不超過一公分,顏色有紅、金綠、黑等。以闊葉樹葉為巢,幼蟲食腐爛的樹葉。
《國語辭典》:蚨蝶  拼音:fú dié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參見「蝴蝶」條。
《國語辭典》:叩頭蟲(叩頭蟲)  拼音:kòu tóu chóng
1.動物名。昆蟲綱鞘翅目。體為長橢圓形,全身黑褐色,觸角長而呈鋸齒狀。腹節(jié)可自由屈曲,故仰其腹,能自行躍起,以指按其體,即頻叩其頭,故稱為「叩頭蟲」。也稱為「磕頭蟲」。
2.戲稱受制于權勢,唯命是從,只知鞠躬哈腰的人。如:「早知他是個叩頭蟲,才不會推選他為我們的工會代表!」也稱為「磕頭蟲」。
《國語辭典》:漁娘(漁娘)  拼音:yú niáng
1.從事打漁的女性。也作「漁娘」。
2.動物名。昆蟲綱鞘翅目。體略呈圓球形,全身呈暗黃色,翅鞘有黑色龜甲狀斑紋,觸角及兩須細長呈土色。體下及腳暗黃。復眼中央有兩條褐紋,前胸背之后線則有兩條黑紋。常見于池沼邊。
《國語辭典》:斑蝶  拼音:bān dié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蝶目。翅上布滿彩色斑點,為飛得最遠,生命力也最強的蝴蝶。多群集過冬。大致可分為樺斑蝶、紫斑蝶、淡青斑蝶、胡麻斑蝶四大類。
《國語辭典》:牛虻  拼音:niú méng
動物名。昆蟲綱雙翅目虻科。體為長橢圓形,長約三公分。胸腹部有花紋,夏季常出沒于水濱。雄虻吸食植物汁液,雌虻則吸食牛、馬血液,對牛、馬家畜為害甚大。
《國語辭典》:犀頭(犀頭)  拼音:xī tóu
動物名。昆蟲綱金龜子科。體黑長約三公分。雄蟲頭部長有角狀突起的金龜子。棲息山地,聚于獸糞上。將糞塊埋入土中,產卵后以糞為食。分布于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地。
《國語辭典》:螟蛾  拼音:míng é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為螟蟲的成蟲。是害蟲,喜蛀食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莖部。
《國語辭典》:水黽(水黽)  拼音:shuǐ mǐn
動物名。昆蟲綱半翅目水黽科。體狹,色黑褐,長約一公分,群集池沼水面,捕食小蟲,能馳躍,水涸即飛去。也稱為「水馬」。
《國語辭典》:金花蟲(金花蟲)  拼音:jīn huā chóng
動物名。昆蟲綱鞘翅目。長約六至八公釐,頭黑與胸同寬,體色灰褐且有光澤。觸角長,胸部圓柱狀,翅鞘青藍,腳黃褐色。產卵于稻苗,幼蟲食害稻葉。
《國語辭典》:白蠟蟲(白蠟蟲)  拼音:bái là chóng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介殼蟲科。體長一點五公釐,橢圓而色灰,與浮塵子相似。體內有蠟線能分泌白色蠟質,熔點高,可作為蠟燭的原料,還能制成藥品或用以打光木器等。簡稱為「蠟蟲」。
《國語辭典》:七星瓢蟲(七星瓢蟲)  拼音:qī xīng piáo chóng
動物名。昆蟲綱鞘翅目瓢蟲科。體呈圓形,背部隆起,長約六至八公釐,翅呈橘黃色,上有七個橢圓形的黑色斑紋。成蟲、幼蟲皆以捕食蚜蟲為生。
《國語辭典》:松材線蟲(松材線蟲)  拼音:sōng cái xiàn chóng
動物名。昆蟲綱。由松斑天牛傳布,寄生在松樹上的線蟲。體形細小,肉眼難辨??惺乘芍軆鹊纳掀ぜ毎c鄰近的薄壁細胞,易造成松樹全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