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3—852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牧之。杜佑孫。文宗大和二年進士。初為弘文館校書郎。曾入江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幕與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幕,歷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入為司勛員外郎。武宗會昌中,歷遷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時劉從諫守澤潞,何進滔據(jù)魏博,頗驕蹇不循法度。牧作《罪言》,論朝廷用兵之策。后澤潞平,略如其言。又曾注《孫子兵法》。善屬文,工詩,世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后得病,自為墓志,悉取所為文章焚之。有《樊川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3—852 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居長安下杜樊鄉(xiāng)(今陜西長安縣東南),因稱“杜樊川”;嘗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稱“杜書記”;曾官司勛員外郎,稱“杜司勛”;官至中書舍人,稱“杜舍人”;開元中曾稱中書省為紫微省,稱中書舍人為紫微舍人,故又稱“杜紫微”;世人為區(qū)別于杜甫,又稱之為“小杜”。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及第,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同年應(yīng)江西觀察使沈傳師之辟,為江西團練巡官。其后沈轉(zhuǎn)宣歙觀察使,牧隨赴宣州。七年應(yīng)牛僧孺之辟,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府推官,后轉(zhuǎn)掌書記。九年回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后分司東都。開成二年(837)為宣州團練判官。四年復(fù)回長安,任左補闕,后轉(zhuǎn)膳部、比部員外郎,皆兼史職。武宗會昌二年(842)出為黃州刺史,后遷池州、睦州。宣宗大中二年(848)擢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后轉(zhuǎn)吏部員外郎。四年出為湖州刺史。五年入為考功郎中、知制誥,次年為中書舍人,卒。臨終作《自撰墓志銘》。新、舊《唐書》有傳。今人繆鉞撰《杜牧年譜》,敘其生平尤詳。杜牧為晚唐杰出之詩人與散文家。好讀書,善論兵,曾注《孫子》。自詡留心于“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以濟時命世為己任。早期即有《罪言》、《原十六衛(wèi)》、《戰(zhàn)論》、《守論》等文,痛陳藩鎮(zhèn)之禍與時政之失,頗有見地。作文主張“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答莊充書》)。詩學杜甫,其五古如《感懷詩》、《郡齋獨酌》、《杜秋娘詩》、《張好好詩》,堪稱晚唐獨步。然長于律、絕,其絕句,如《泊秦淮》、《秋夕》、《赤壁》、《寄揚州韓綽判官》、《華清宮絕句三首》等尤為膾炙人口。杜牧詩歌之主要特色為俊爽圓純,明胡應(yīng)麟稱之曰“俊爽”(《詩藪》外編卷四);清劉熙載謂“雄姿英發(fā)”(《藝概》卷二);宋敖陶孫喻為“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詩評》)。杜牧好議論,故其詩又往往“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以時風委靡,獨持拗峭?!?《唐音癸簽》卷八引徐獻忠語)與李商隱齊名,時號“小李杜”。詩文之外,書法、繪畫皆有相當造詣。所著《樊川文集》20卷,為其甥裴延翰編。清馮集梧有《樊川詩集注》,繆鉞有《杜牧詩選》,臺灣學人譚黎宗慕有《杜牧研究資料匯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9首,其中1首為殘詩。
唐詩匯評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佑之孫。大和二年(828),登進士第,又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沈傳師廉寨江西,辟為團練巡官;沈徙鎮(zhèn)宣歙,牧亦從之。府罷,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辟為掌書記,頗好游宴,縱情聲色。九年,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開成中,歷宣州團練判官、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員外郎等職。會昌二年,出守黃州,歷池、睦二州刺史。大中二年,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復(fù)出為湖州刺史,終官中書舍人。牧知兵,善古文。工詩,尤擅七言近體,清麗俊爽,自成一家,與李商隱奪名,亦稱“李杜”。其甥裴延翰集其詩文為《樊川文集》二十卷,今存。后人復(fù)摭拾集外詩文為《外集》、《別集》、《補遺》各一卷,多雜他人作品?!?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八卷,其第七卷幾全為許渾詩。
詞學圖錄
杜牧(803-852) 字牧之,杜佑孫。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官至中書舍人。人稱杜甫為"老杜",牧為"小杜"。有《樊川文集》。有《八六子》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中唐宰相和史學家杜佑之孫。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出任黃、池、睦、湖等州刺史,官至中書舍人,人稱“杜紫薇”。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世稱杜樊川。詩風明快,長于絕句,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有《樊川集》。曾作《寄牛相公赴黃鶴樓崔侍御宴》《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等。
全唐詩補逸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歲。(據(jù)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會昌伐叛編證》一文所推定之結(jié)論。)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
牧字牧之。駕部員外郎從郁子。第進士。復(fù)舉賢良方正。文宗朝官殿中侍御史。遷左補闕。轉(zhuǎn)膳部比部員外郎。歷黃池睦三州刺史。遷司勛員外郎。轉(zhuǎn)吏部。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卒年五十。

作品評論

杜牧《獻詩啟》
某苦心為詩,唯求高絕,不務(wù)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
裴延翰《樊川文集后序》
竊觀仲舅(按指杜牧)之文,高聘夐歷,旁紹曲摭,潔簡渾園,勁出橫賈,滌濯滓窳,支立欹倚。呵磨皸瘃,如火照焉;爬梳痛癢,如水洗焉。其抉刎挫偃,敢斷果行,若誓牧野,前無有敵;其正視嚴聽,前沖后鑾,如整冠裳,祗謁宗廟;其甜蟄爆聾,迅發(fā)不慄,矜大呂勁嗚,洪鐘橫撞,撐裂噎暗.戛切《韶》、《濩》;其砭熨嫉惡,堤障初終,若濡槁于未焚,膏癰于未穿。栽培教化,翻正治亂,變醨養(yǎng)瘠,堯醲舜薰,斯有意趨賈、馬、劉、班之藩墻者耶!……其馀述喻贊誡,興諷愁傷,易格異狀,機鍵雜發(fā),雖綿遠窮幽,膿腴魁 ,筆酣興健,窕眇碎細,包詩人之軌憲,整揚、馬之牙陣,聳曹、劉之骨氣,掇顏、謝之物色,然未始十拔斸治豐,縆幅道義,鉤深于經(jīng)史,抵御于理化也。
詩人主客圖
高古奧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賀、杜牧、李馀、劉猛、李涉、胡幽貞。
新唐書本傳
牧于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杜甫云。
郡齋讀書志
牧善屬文,剛直有奇節(jié),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為詩情致豪邁,人號“小杜”。
直齋書錄解題
牧才高,俊邁不羈,其詩豪而艷,有氣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風月堂詩話
杜牧之風味極不淺,但詩律少嚴;其屬辭比事殊不精致,然時有自得為可喜也。
《蔡百衲詩評》
杜牧之詩風調(diào)高華,片言不俗,有類新及第少年,略無少退藏處,固難求一唱而三嘆也。
《臞翁詩評》
杜牧之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
瀛奎律髓
郊、島、元、白下世之后,張祜、趙嘏諸人皆不及牧之,蓋頗能用老杜句律,自為翹楚,不卑卑于晚唐之酸楚湊砌也。
《唐詩品》
牧之鄠社遺風,名家遠紹。其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下語精切,含聲圓整,而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然以時風委靡,獨持拗峭,雖云矯其流弊,而持情亦巧?;蛘弑戎S渾,兩人之作,南北異調(diào),了了可辨,豈風氣囿諸情性,不能自達干中聲者乎?初席先輩,西北居多,而含宮調(diào)徵,各諧其節(jié),未有如牧之者。
升庵詩話
律詩至晚唐,李義山而下,唯杜牧之為最,宋人評其詩豪而艷,宕而麗,于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
《騷壇秘語》
(牧之)主才,氣俊思活。
詩藪
中唐絕,如劉長卿、韓翃、李益、劉禹錫,尚多可諷詠。晚唐則李義山、溫庭筠、杜牧、許渾、鄭谷,然途軌紛出,漸入宋、元。多歧亡羊,信哉!
唐音癸簽
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復(fù)雋,感慨時事,條劃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阅林?,詩人擅經(jīng)國譽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
《詩源辨體》
杜牧才力或優(yōu)于渾,然奇僻處多出于元和。五七言古恣意奇僻,且多失體裁,不能如韓之工美,援引議論處益多以文為詩矣。其仄韻亦多上、去二聲雜用。
《詩源辨體》
杜牧亦尚奇尚意而又以老硬為主,實僻澀怪惡也。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詩源辨體》
杜牧七存律出意雖深,而造語實僻。
《唐音審體》
樊川筆健調(diào)響,而絕少全璧。如《甲雁》詩前半絕唱,而后幅殊劣,豈非恨事。
《唐詩別裁》
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拗峭矯之。人謂之“小杜”,以別于少陵。配以義山,時亦稱“李杜”。
甌北詩話
杜牧之作詩,恐流于平弱,故措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語,無一平正者。方岳《深雪偶談》所謂“好為議論,大概出奇立異,以自見其長”也。
《四庫全書總目》
牧詩冶蕩甚于元、白,其風格則實出元、白之上。
《雨村詩話》
杜牧之詩輕倩秀艷,在唐賢中另是一種筆意。故學詩者不讀小杜,詩必不韻。
北江詩話
中唐以后,小杜才識,亦非人所能及。文章則有經(jīng)濟,古近體詩則有氣勢,倘分其所長,亦足以了數(shù)子。宜其薄視元、白諸人也!
北江詩話
杜牧之與韓、柳、元、白同時,而文不同韓、柳,詩不同元、白,復(fù)能于四家外,詩文皆別成一家,可云特立獨行之士矣!
石洲詩話
樊川真色真韻,殆欲吞吐中晚千萬篇,正亦何必效杜哉!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于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觀玉溪生“高樓風雨”云云,傾倒之者至矣。
《唐七律雋》
元、白而下,牧之較有氣骨,然七律多隨筆而出,于鍛煉之功殊缺也,實開宋人生澀一派。宋人評其詩豪而艷、宕而麗……蓋以氣味相近故也。雖與熟滑卑調(diào)不同,而初盛典型蕩然矣。
曾國藩《大潛山房詩題語》
山谷學杜公,七律專以單行之氣,運于偶句之中。東坡學太白,則以長古之氣,運于律句之中。樊川七律,亦有一種單行票姚之氣。余嘗謂小杜、蘇、黃,皆豪士而有俠客之風者。
《東目館詩見》
牧之五言浩灝,卻仍是白描。雖題詠好異于人,而識解既大,風調(diào)高華,筆如轆轤,亦無懈可擊。熟于軍計,洞知形勢,故其議論利弊,胸開眼大。發(fā)于吟詠,焉得無寄托?數(shù)詩人治才,牧之實第一。誠齋曰:“不是樊川珠玉句,日長淡殺個衰翁?!币嘀^其味耐尋也。
三唐詩品
其出與元、白同源,古風愈況,時傷浮露,無復(fù)春容。律詩、絕句情韻覃淵,足以方駕龍標,囊括溫、李。
《瓶粟齋詩話》
晚唐唯小杜詩縱橫排宕,得大家體勢。其詩大抵取材漢賦,而極于騷,遺詞用字,絕不沿襲六朝人語,所謂“高摘屈宋艷,濃熏班馬香”者,可以知其祇響矣。獨是才多為患,其性又能剛而不能柔,遂未能一洗凌雜粗悍之病。
《詩學淵源》
其詩情致豪邊,而造語精密,不落粗疏。七言歌行,風調(diào)尤勝,唯古詩聲調(diào)未化耳。
池州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善畫,師董源,所作畫有清趣。
《駢字類編》:池州
元史地理志池州路唐于秋浦縣置池州后廢以縣隸宣州未幾復(fù)置宋仍為池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鄣明一統(tǒng)志池州春秋時吳地后屬越越滅屬楚秦屬 郡漢改鄣郡為丹陽郡三國吳為石城侯邑晉屬宣城及豫章郡梁屬南陵郡陳屬江北州隋初屬宣州后改州為宣城郡唐初始置池州治秋浦以地有貴池故名貞觀初州廢永泰初復(fù)置南唐升康化軍宋復(fù)為池州
分類:池州
《漢語大詞典》:齊山(齊山)
山名。 唐 時屬 池州 (在今 安徽 貴池 南)。 唐 杜牧 《九日齊山登高》詩:“ 江 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 何必獨霑衣!”后人詩文中言及“齊山”,多用此典。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齊山 置酒菊花開, 秋浦 聞猿 江 上哀。” 宋 劉克莊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詞:“與 牧之 高會, 齊山 詩酒, 謫仙 同載, 采石 風濤?!?/div>
《漢語大詞典》:分龍節(jié)(分龍節(jié))
宋 時 池州 以夏歷正月二十九日、三十日為“分龍節(jié)”。其時常降大雨。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風俗:“ 池州 俗以正月二十九、三十日為‘分龍節(jié)’。雨則多大水。”
《國語辭典》:獨學寡聞(獨學寡聞)  拼音:dú xué guǎ wén
語本《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贡扔鳠o人可切磋,見聞不廣。宋。張孝祥〈與池州守周尚書〉:「某獨學寡聞,涉道甚淺。」
《國語辭典》:河泊所  拼音:hé bó suǒ
古代掌收魚稅的官署。元代始于建康、安慶、池州等處設(shè)置,至明代廣為設(shè)置,洪武十五年,全國共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處。《明史。卷七五。職官志四》:「河泊所官,掌收魚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