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谷道(穀道)  拼音:gǔ dào
道家所說的長生之術?!妒酚?。卷二八。封襌書》:「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div>
《漢語大詞典》:谷仙(穀僊)
古方士謂種谷求金之術。
分類:古方方士
《國語辭典》:體溫(體溫)  拼音:tǐ wēn
1.身體的溫度。人類正常的體溫維持在攝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
2.身體溫暖。三國魏。嵇康〈答向子期難養(yǎng)生論〉:「仲都冬裸而體溫,夏裘而身涼?!?/div>
《國語辭典》:痔瘡(痔瘡)  拼音:zhì chuang
病名。主要是由于直腸內靜脈血管擴大曲張而成,因發(fā)生部位不同,而有內痔與外痔之分。
《國語辭典》:脫肛(脫肛)  拼音:tuō gāng
病名。直腸或乙狀結腸從肛門脫出的毛病。長期的便秘、腹瀉、內痔等都能引起。此癥易發(fā)生于幼兒、老人及體弱者。嚴重時需以手術治療。
《國語辭典》:脫腸(脫腸)  拼音:tuō cháng
即直腸腸壁經肛門脫出。發(fā)生的原因通常有如廁太久或用力過度、骨盆手術、分娩、年老等。如:「控制如廁時間和適當使用瀉藥,可防止小孩因如廁太久或用力過度而脫腸?!?/div>
《國語辭典》:大腸癌(大腸癌)  拼音:dà cháng yán
病名。大腸黏膜的惡性腫瘤。主要發(fā)生在結腸和直腸。形成原因不明,或與遺傳、飲食習慣有關。癥狀為排便習慣改變、帶血和黏液的糞便、體重減輕等。
《國語辭典》:肛漏  拼音:gāng lòu
指直腸或肛管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瘺管。成因通常是因肛門腺感染形成肛周膿腫沒有及時醫(yī)治,膿液漸漸蓄積導致脹破,久不收口所形成。也作「肛瘺」、「肛瘺」、「痔漏」。
《國語辭典》:直腸癌(直腸癌)  拼音:zhí cháng yán
病名。發(fā)生于直腸的癌細胞病變,可施手術加以切除。
《國語辭典》:肛道  拼音:gāng dào
直腸末端通往肛門的部位。周圍有肛門括約肌環(huán)繞。
《國語辭典》:肛瘺(肛瘻)  拼音:gāng lòu
肛門及其周圍發(fā)生膿腫,形成瘺管,不斷漏出膿水的病癥。內痔、肛裂常會導致此病狀的產生。也作「肛漏」。
《國語辭典》:肛門(肛門)  拼音:gāng mén
動物的消化道后端開口。人類肛門位于直腸末端,由肛管及肛口組成,行使排糞功能。其周圍有括約肌,平時收縮,排便時則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