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0,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通知
預(yù)知
知方
怎知
露章
知德
熟知
秘密
知性
開示
審知
知從
夙聞
識心
正念
《國語辭典》:通知  拼音:tōng zhī
1.告知。《水滸傳》第一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萑珪?。卷九。編審部。立局親審》:「所有生員,非系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稟,亦宜懸示通知?!?br />2.通曉。唐。白居易〈揚(yáng)孝直除滑州長史制〉:「專習(xí)武經(jīng),通知吏事?!埂段拿餍∈贰返谌幕兀骸笣?jì)南府里有些從前大書院出來的人,覺得自家學(xué)問甚深,通知時(shí)務(wù)?!?br />3.機(jī)關(guān)內(nèi)部各單位間有所洽辦或通知時(shí)使用的文書;內(nèi)容簡單時(shí)亦可對外使用。如:「開會(huì)的通知已經(jīng)發(fā)出去了?!?/div>
《國語辭典》:預(yù)知(預(yù)知)  拼音:yù zhī
事先知道?!妒酚?。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使圣人預(yù)知微,能使良醫(y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埂洞笏涡瓦z事。元集》:「聞得華山陳希夷先生名摶,表德圖南的,精于數(shù)學(xué),預(yù)知未來之事?!?/div>
《國語辭典》:知方  拼音:zhī fāng
知禮法,明大義?!墩撜Z。先進(jìn)》:「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后漢書。卷二八上?;缸T傳》:「天下知方,而獄無怨濫矣。」
《國語辭典》:怎知  拼音:zěn zhī
那里知道。如:「一切均已安排妥當(dāng),怎知事情突然有了變卦!」《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我前日認(rèn)是奉公執(zhí)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騙?!姑?。張鳳翼《紅拂記》第一八出:「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這情蹤傍人怎知?」
《國語辭典》:露章  拼音:lù zhāng
公布彈劾或薦舉章奏的考核程序?!稘h書。卷八六。何武傳》:「所舉奏二千石長吏必露章,服罪者為虧除,免之而已?!埂!端问贰>硪涣?。選舉志六》:「嘉定十二年,命監(jiān)司、守臣舉十科政績所知自代,露章列薦,并籍記審察,任滿,則取其舉數(shù)多、有政績行誼者升擢之?!?/div>
《漢語大詞典》:知德
才智與德行。 章炳麟 《訄書·訂孔》:“﹝ 孔丘 ﹞下比 孟軻 ,博習(xí)故事則賢,而知德少歉矣。”
分類:才智德行
《國語辭典》:熟知  拼音:shú zhī
深知、透澈瞭解。唐。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之二:「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div>
《國語辭典》:秘密(祕密)  拼音:mì mì
1.隱密的?!段拿餍∈贰返诙兀骸讣热蝗绱耍餍悦孛苄┪业挂才宸?。」
2.隱密而不讓人知道的事?!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這些出家人畢竟心性古怪,此房有何秘密。」
《國語辭典》:知性  拼音:zhī xìng
1.哲學(xué)上指提供先天概念,以綜合感覺材料構(gòu)成知識的能力。也稱為「悟性」。
2.泛指具備知識、理性等特質(zhì)。如:「他打算安排一次知性之旅,到各國名勝古跡參觀?!?/div>
《國語辭典》:開示(開示)  拼音:kāi shì
尊稱高僧大德的教誨?!独蠚堄斡洝返谝灰换兀骸刚埗粚⒛俏迥曛箫L(fēng)潮漸起,十年之后就大不同的情形,開示一二?!?/div>
《漢語大詞典》:審知(審知)
由審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確知。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span id="qoqmm0y" class="book">《后漢書·馮衍傳上》:“ 永衍 審知 更始 已歿,乃共罷兵,幅巾降於 河內(nèi) 。” 唐 韓愈 《答楊子書》:“審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清 姚鼐 《宋雙忠祠碑文》:“昔 蜀漢 霍弋羅憲 據(jù)郡不降 魏 ,及審知后主內(nèi)附,然后釋兵歸命?!?/div>
《漢語大詞典》:知從(知從)
亦作“ 知縱 ”。 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fā)。 漢 律定為有罪。后漢書·梁統(tǒng)傳:“豪桀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以破朋黨,以懲隱匿?!?李賢 注:“知縱謂見知故縱, 武帝 時(shí)立見知故縱之罪,使 張湯 等著律?!?/div>
《國語辭典》:夙聞(夙聞)  拼音:sù wén
從前聽過?!读凝S志異。卷一。嬌娜》:「激揚(yáng)哀烈,節(jié)拍不類夙聞?!?/div>
分類:知道所知
《漢語大詞典》:識心(識心)
(1).知道心意。 晉 陸機(jī) 《贈(zèng)馮文羆遷斥丘令》詩:“出自幽谷,及爾同林。雙情交映,遺物識心?!?br />(2).佛教語。謂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宋書·少帝紀(jì):“德業(yè)沖粹,識心明允。”《壇經(jīng)·惠能童子問答惠能作偈》:“不識本心,學(xué)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明 李贄 《答周西巖書》:“或有或無,自是識心分別,妄為有無,非汝佛有有有無也明矣?!?/div>
《國語辭典》:正念  拼音:zhèng niàn
佛教用語。八正道的第七支。謂隨時(shí)都清楚地知道當(dāng)下的心念?!?a target='_blank'>中阿含經(jīng)》卷一○:「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hù)諸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