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南朝梁·蕭統(tǒng)《昭明太子文集》卷三《錦帶書十二月啟·姑洗三月》
龍門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鹢路頹風,想簪纓于幾載?

例句

高鴻脫矰繳,達士去簪纓。 楊衡 送鄭丞之羅浮中習業(yè)

戟戶盡移天上去,里人空說舊簪纓。 韋莊 饒州馀干縣琵琶洲有故韓賓客宣城裴尚書脩行李侍郎舊居遺址猶存客有過之感舊因以和吟

《國語辭典》:簪纓(簪纓)  拼音:zān yīng
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赌鲜贰>矶?。王弘傳。論曰》:「其所以簪纓不替,豈徒然也?」《三國演義》第六○回:「久聞公世代簪纓,何不立于廟堂?」
《高級漢語詞典》:奕世簪纓
子孫世代都為顯宦貴族
《國語辭典》:簪纓門第(簪纓門第)  拼音:zān yīng mén dì
世代仕宦的人家?!秲号⑿蹅鳌返谝换兀骸鸽m然算不得簪纓門第、鐘鼎人家,卻倒過得親親熱熱,安安靜靜。」也作「簪纓世胄」。
《國語辭典》:簪纓縉紳(簪纓縉紳)  拼音:zān yīng jìn shēn
作官的人。《幼學瓊林。卷二。衣服類》:「簪纓縉紳,仕宦之稱?!?/div>
《分類字錦》:簪纓不替(簪纓不替)
南史王弘傳論及夫休元弟兄并舉棟梁之任下逮世嗣無虧文雅之風其所以簪纓不替豈徒然也
分類:宗族
《國語辭典》:戶列簪纓(戶列簪纓)  拼音:hù liè zān yīng
簪纓,古代官吏的冠飾。戶列簪纓,門前陳列著簪纓。形容做官的顯耀?!豆卤驹麟s劇。衣錦還鄉(xiāng)。第三折》:「一個個金紫銀青,承恩受職。祿享千鐘,官封九錫。肥馬輕裘,錦衣玉食。受寵榮,享富貴。戶列簪纓,門排畫戟?!?/div>
《國語辭典》:簪纓世胄(簪纓世胄)  拼音:zān yīng shì zhòu
世代仕宦的人家?!?a target='_blank'>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舍人是簪纓世胄,況又是黌宮名士?!挂沧鳌隔⒗t門第」。
《漢語大詞典》:簪徽
猶簪纓。亦借指仕宦。 唐 陳子昂 《為司刑袁卿讓官表》:“皆緣際會,昭遇盛明,謬得揚歷簪徽?!?宋 王十朋 《次韻李刑曹病起書懷》之二:“漸喜蛛絲封藥裹,未容鶴髮上簪徽?!?/div>
分類:簪纓仕宦
《漢語大詞典》:遺簪(遺簪)
亦作“ 遺簮 ”。
(1).指失落的簪子。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后有遺簪。”《西湖游覽志馀·熙朝樂事》引 劉邦彥 《上元十五夜觀燈詩》:“歸遲不屬金吾禁,爭覓遺簪與墜鈿。” 清 錢謙益 《房??褪逃醵荣x長句十四韻為壽》:“去國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舊遺簪?!?br />(2). 孔子 出游,遇一婦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勸慰她。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笔乱?span id="mdq6s7k"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九。后以“遺簪”比喻舊物或故情。 唐 李嶠 《答李清河書》:“兄仁及遺簮,禮縟追賻,千古之下,凜然而高?!?唐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詩:“不棄遺簮舊,寧辭落帽還?!?明 馮夢龍 《萬事足·刑廳叩信》:“豈不念遺簪,奈胭脂虎視眈,背生有子今無憾?!?清 王夫之 《雪賦》:“有似去國之臣,裴徊賜玦;下山之婦,悵惘遺簪。”參見“ 遺簪墜屨 ”。
(3).卸去簪纓。謂掛冠辭官。 元 袁桷 《次韻雜詩》之五:“遺簪隱世德,忍垢躬灌園?!?/div>
《國語辭典》:遺簪墜屨(遺簪墜屨)  拼音:yí zān zhuì jù
遺落的簪和鞋。比喻不忘故舊。《北史。卷六四。韋孝寬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之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挂沧鳌高z簪墮履」。
《漢語大詞典》:衣纓(衣纓)
(1).衣冠簪纓。古代仕宦的服裝。 南唐 譚峭 化書·食化·王者:“王者衣纓之費,盤餚之直,歲不過乎百萬?!?br />(2).借指官宦世家。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固以衣纓仰訓,黎庶投懷?!?唐 李復言 《續(xù)玄怪錄·定婚店》:“命茍未合,雖降衣纓而求屠博,尚不可得,況郡佐乎?” 明 文徵明 《敕封承德郎工部都水司主事陳君墓表》:“ 陳氏 遂為 吳郡 衣纓之族?!?/div>
《國語辭典》:衣簪  拼音:yī zān
衣冠與簪纓。為仕宦者的服飾,故用以指官宦。《宋書。卷九一。孝義傳。龔穎等傳》史臣曰:「若夫孝立閨庭,忠被史策,多發(fā)溝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div>
《漢語大詞典》:解簪
(1).解去束發(fā)之簪。謂就寢。 唐 黃滔 《陳皇后因賦復寵賦》:“難期獻蠒於春晝,不忍解簪於日暮?!?br />(2).解去簪纓。謂仕途失寵。 清 唐孫華 《浙闈撤棘后聞以銓曹公事連染左官》詩之一:“西風蕭瑟動秋林,忽有郵書報解簪。”
《漢語大詞典》:合簪
猶同僚。簪,簪纓,古代官吏的冠飾。 明王錂《春蕪記·忤奸》:“況復是同袍合簪,又何妨語言廝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