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二種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時解脫羅漢。純根之羅漢,待衣食住處師友等好緣具足,方證羅漢之機(jī)根也。二,不時解脫羅漢。利根之羅漢,不待衣食等事緣具足,自解法之道理,隨時證羅漢之人也。見俱舍論二十五?!居帧恳?,慧解脫羅漢。但得慧障解脫,發(fā)得無漏地,即證涅槃之羅漢也。二,俱解脫羅漢,解脫慧障,定障亦解脫,于為定之極處之滅盡定,得出入自在者也。此人兼好事用之功德,故練習(xí)禪定,得種種之神通等也。見俱舍論二十五。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時解脫羅漢和不時解脫羅漢。時解脫羅漢是鈍根的羅漢,須待衣食住處師友等好緣具足,才能證羅漢;不時解脫羅漢是利根的羅漢,不須待衣食等事緣具足,自解法的道理,隨時都能證羅漢。2?;劢饷摿_漢和俱解脫羅漢?;劢饷摿_漢是但得慧障解脫,發(fā)得無漏地,即證涅槃的羅漢;俱解脫羅漢是不但解脫慧障,連定障亦解脫,于滅盡定得出入自在的羅漢。
七種阿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六種阿羅漢中不動阿羅漢別為不動阿羅漢與不退阿羅漢之稱。
九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羅漢)
阿羅漢所不習(xí)十一法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舍戒,二不凈,三殺生,四盜,五不食殘食。六妄語,七群黨,八惡言,九狐疑,十恐懼,十一受馀師及受胞胎。見增一阿含經(jīng)四十六。
十六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以賓頭盧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羅漢,受佛敕,永住此世,濟(jì)度眾生者。其名字住處等,詳于法住記。此法住記為佛滅后八百年中師子國(今之錫蘭)阿羅漢難提蜜多羅尊者之說。記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諦聽,如來先己說法住經(jīng),今當(dāng)為汝粗更宣說。」則原為佛說,彼惟述說耳。其名第一賓度羅跋羅惰阇尊者Pin!d!olabharadva%ja(舊稱賓頭盧頗羅墮誓),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Kanakavatsa,第三迦諾迦跋釐隋阇尊者Kanakabharadva%ja,第四蘇頻陀尊者Suvinda,第五諾距羅尊者Nakula,第六跋陀羅尊者Bhadra(一作跋陀婆羅,今諸寺之浴室,多安其像,其因由出楞嚴(yán)經(jīng)),第七迦理迦尊者Karika,第八伐阇羅弗多羅尊者Vajraputra,第九戍博迦尊者S/vaka,第十半托迦尊者Panthaka,第十一啰怙羅尊者Ra%hula(舊稱羅云),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Na%gasena,第十三因揭陀尊者In%gata,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Vanava%sin,第十五阿氏多尊者Ajita,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Cu%dapanthaka(S/uddhipanthaka)(一作朱利槃陀迦,即周利槃特之轉(zhuǎn)音)。梁貫休,夢里感見其像而畫之。宋之東坡,明之柴柏之,作贊。有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一卷,阇那崛多迦譯,雖載宋苑文正公之序。然不入藏中??譃樘拼?。偈頌皆押韻,語義俱妙。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賓度羅跋啰惰阇尊者(舊稱賓頭盧頗羅墮誓)、迦諾迦伐蹉尊者、迦諾迦跋釐惰阇尊者、蘇頻陀尊者、諾距羅尊者、跋陀羅尊者、迦理迦尊者、伐阇羅弗多羅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啰怙羅尊者(舊稱羅云)、那伽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以上十六大阿羅漢,受佛敕,永住此世,以濟(jì)度眾生。
十六大阿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即十六羅漢也。(參見:羅漢)
【三藏法數(shù)】
(出法住記)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謂其生死已盡,無法可學(xué);又云無生,謂其斷見、思惑盡,無復(fù)三界受生;又云應(yīng)供,謂其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又云殺賊,謂其能殺煩惱之賊。以其皆具三明六通,無量功德,故稱為大。此阿羅漢,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住于世間,守護(hù)正法,至今猶未入滅。若遇世間設(shè)大施無遮會時,即同諸眷屬,蔽隱圣儀,同于凡流,密受供養(yǎng),令施者得勝果報,饒益有情,是為十六大阿羅漢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也。)
〔一、賓度羅跋啰惰阇尊者〕,梵語賓度羅,華言不動,字也;梵語跋啰惰阇,華言捷疾,姓也。此尊者與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耶尼洲。(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
〔二、迦諾迦伐蹉尊者〕,梵語迦諾迦伐蹉(無翻),此尊者與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
〔三、迦諾迦跋釐惰阇尊者〕,梵語迦諾迦跋釐惰阇(無翻),此尊者與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
〔四、蘇頻陀尊者〕,梵語蘇頻陀(無翻),此尊者與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
〔五、諾詎羅尊者〕,梵語諾詎羅,華言鼠狼山,此尊者與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梵語贍部,亦云閻浮提,華言勝金洲。)
〔六、跋陀羅尊者〕,梵語跋陀羅,華言好賢,此尊者與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
〔七、迦哩迦尊者〕,梵語迦哩迦(無翻),此尊者與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八、伐阇羅弗多羅尊者〕,梵語伐阇羅弗多羅(無翻),此尊者與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剌拿洲。
〔九、戍博迦尊者〕,梵語戍博迦(無翻),此尊者與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十、半托迦尊者〕,梵語半托迦(無翻),此尊者與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
〔十一、啰怙羅尊者〕,梵語啰怙羅,華言執(zhí)日,此尊者與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飏瞿洲。
〔十二、那伽犀那尊者〕,梵語那伽犀那(無翻),此尊者與一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十三、因揭陀尊者〕,梵語因揭陀(無翻),此尊者與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
〔十四、伐那婆斯尊者〕,梵語伐那婆斯(無翻),此尊者與一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十五、阿氏多尊者〕,梵語阿氏多(無翻),此尊者與一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峰山中。
〔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梵語注荼半托迦(無翻),此尊者與一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
三種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就修三種之四念處,而分三種之羅漢:一,慧解脫羅漢,修性念處,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脫羅漢,修共念處,而破神通外道之人也。三,無疑解脫羅漢,修緣念處而破韋陀外道(又曰文字外道)也。是通于一切之外道而無所疑,故曰無疑,羅漢中之最勝也。見四教儀二。
千二百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華經(jīng)之會座,成千二百之羅漢一類,于第三周之說法得授記,是常列于諸經(jīng)首之千二百五十比丘也。方便品曰:「我等千二百及馀求佛者?!褂帧盖Ф倭_漢,悉亦當(dāng)作佛?!刮灏俚茏邮谟浧吩唬骸甘乔Ф侔⒘_漢,我今當(dāng)現(xiàn)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div>
大阿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阿羅漢中年長德高者。稱為大阿羅漢。阿彌陀經(jīng)曰:「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慈恩疏曰:「大者名稱位高,善見律云:僧中功德極大者為大阿羅漢。」
大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大阿羅漢之略。
五百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法苑珠林,記過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羅門,好學(xué)廣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羅漢是。又,爾時賈客五百眾者,則五百羅漢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羅漢。考之佛經(jīng),其說不一。蓋佛既累次轉(zhuǎn)生,此五百人者。亦累次轉(zhuǎn)生,故所(參見:非一也。馀見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像器箋十四曰:「五百羅漢名,莫聞藏乘說。近有南宗江陰軍乾明院羅漢尊號碑一卷刊布,亦不載本據(jù)矣?!拱复蚍饻绾蟮谝唤Y(jié)集之五百羅漢或毗婆沙論結(jié)集之五百羅漢等數(shù)目而私舉其名號耳。
【俗語佛源】
我們常??梢栽谠S多名山大寺是見到五百羅漢的形象,或雕塑、或繪畫,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充滿佛教特色和異邦風(fēng)貌。羅漢是梵語「阿羅漢」的略稱,是小乘圣者的果位。關(guān)于五百羅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參加第一次結(jié)集或第四次結(jié)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隨釋迦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a target='_blank'>十誦律》卷四:「今日世尊與五百羅漢入首波城?!埂?a target='_blank'>法苑珠林·奢彌跋諺佛緣》:「過去久遠(yuǎn)九十一劫,有婆羅門名延如達(dá),好學(xué)廣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羅漢是?!共贿^諸經(jīng)典均未說明具體的名字事跡。在佛經(jīng)中,「五百」往往作為眾多的約數(shù),未必有具體的指稱。《大明續(xù)藏經(jīng)》收有南宋高道素所錄《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名號碑》一卷,列舉第一羅漢阿若憍陳如到第五百羅漢愿事眾。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羅漢像,多依之列名。關(guān)于五百羅漢的民間傳說不少,亦常見之于文藝作品中。如《西游記》第五八回:「如來見他走時,即下令大眾動手,早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漢)、三千揭諦、比丘僧、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觀音、木叉一齊圍繞?!梗ǔU?/div>
不動阿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種阿羅漢之一。阿羅漢中根性最利,而不為煩惱所動亂者。
六種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退法羅漢。一旦得羅漢果,遇些惡緣,便退失所得者。二,思法羅漢,懼將退失所得之證果,恒思自害而入無馀涅槃?wù)?。三,護(hù)法羅漢。于所得之證果,能自防護(hù)者。四,安住法羅漢。不退不進(jìn),安住于當(dāng)位者。五,堪達(dá)法羅漢,能修練根而達(dá)于不動羅漢之性者。六,不動羅漢,根性最為殊勝,遇無論如何之逆緣,亦不動轉(zhuǎn)所得之法者。見俱舍論二十五。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一、退法羅漢,即一旦得羅漢果,遇些惡緣,便退失所得的人;二、思法羅漢,即懼怕會退失所得之證果,便常想方法欲入于無馀涅槃的人;三、護(hù)法羅漢,即對所得之證果,能自己防護(hù)的人;四、安住法羅漢,即不退不進(jìn),安住于當(dāng)位的人;五、堪達(dá)法羅漢,即能修練而達(dá)于不動羅漢之性的人;六、不動羅漢,即根性很殊勝,無論遇到什么逆緣,都不動轉(zhuǎn)所得之法的人。
六種阿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羅漢)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玄義)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生,又云無學(xué)。謂三界生死已盡,故名無生;無法可學(xué),故名無學(xué)。(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一、退法阿羅漢〕,謂因遇違緣,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違緣者,涅槃經(jīng)明五緣:一樂多事,二樂說世事,三樂睡眠,四樂近在家,五樂多游行,皆名違緣也。第四果,即阿羅漢。初果,即須陀洹也。)
〔二、思法阿羅漢〕,謂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三、護(hù)法阿羅漢〕,謂于所證之法,心生愛樂,善加守護(hù),故名護(hù)法。
〔四、住法阿羅漢〕,謂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進(jìn),故名住法。
〔五、進(jìn)法阿羅漢〕,謂能加功進(jìn)行,至不動法,故名進(jìn)法。
〔六、不動法阿羅漢〕,謂不被煩惱之所動亂,故名不動法。
名字羅漢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無羅漢之實,而昌羅漢之名者。法華經(jīng)安樂行品曰:「破戒比丘,名字羅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