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詩佛(詩佛)
(1).指 唐 代詩人 王維 。 孫昌武 《佛教與中國文學(xué)》第二章二:“ 王維 的詩歌受佛教影響是很顯著的。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當(dāng)代詩匠,又精禪理’的贊譽(yù)。后來,更得到‘詩佛’的稱號?!?br />(2).指 清 代詩人 袁枚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三:“ 蔣心餘 太史自稱詩仙,而稱余為詩佛,想亦廣大教主之義?!?br />(3).指 清 代詩人 吳嵩梁 。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梅龕詩佛:“ 西江 吳蘭雪 中翰 嵩梁 ,工詩, 高麗 使臣得其所著詩,稱為詩佛,而筑一龕以供之,種萬梅樹云?!?/div>
分類:詩人袁枚
《國語辭典》:隨園(隨園)  拼音:suí yuán
清性靈派大詩人袁枚的別墅。在南京北小倉山。本隨氏之園,后歸袁枚,改稱為「隨園」。今已廢。
分類:袁枚別墅
《國語辭典》:八大家  拼音:bā dà jiā
1.唐宋古文八大家。參見「唐宋古文八大家」條。
2.清代駢文八大家。即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麒、曾燠、洪亮吉、孫星衍、孔廣森八人,皆長于駢文,吳鼒選為駢文八大家。
《漢語大詞典》:唐宋八大家
唐 宋 兩代八個散文作家的合稱。即 唐 韓愈 、 柳宗元 , 宋 歐陽修 、 蘇洵 、 蘇軾 、 蘇轍 、 曾鞏 、 王安石 。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體,是古文運(yùn)動中的重要代表。 明 初 朱右 選 韓 柳 等人文章為《八先生文集》,書不傳,而八家之名,實(shí)始于此。后 唐順之 著文編,于 唐 宋 人除八家外,一律不取。 茅坤 論文,宗仰 順之 ,又選編八家文,成唐宋八大家文鈔一百四十四卷。世遂沿稱為 唐 宋 八大家。
《漢語大詞典》:性靈說(性靈説)
清 袁枚 的論詩主張。他吸取和發(fā)展了 宋 楊萬里 和 明 袁宏道 等人之說,主張作詩應(yīng)抒寫胸臆,辭貴自然,反對以 程 朱 理學(xué)束縛詩歌創(chuàng)作,對擬古傾向和溫柔敦厚的“詩教”表示不滿,批評了 沈德潛 的“格調(diào)説”和 王士禛 的“神韻説”。但他所說的性靈,多屬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其作品很少反映當(dāng)時的社會生活。
《國語辭典》:手滑心慈  拼音:shǒu huá xīn cí
出手慷慨,心地仁慈。指樂于助人。清。袁枚〈與林遠(yuǎn)峰書〉:「在魚門當(dāng)日,并不在酒場歌席,妄費(fèi)一錢,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國語辭典》:隨園詩話(隨園詩話)  拼音:suí yuán shī huà
書名。清袁枚撰,十六卷,補(bǔ)遺十卷。其論詩主性靈之說,反對崇古模仿。
《國語辭典》:豐姿綽約(豐姿綽約)  拼音:fēng zī chuò yuē
1.形容人的體態(tài)柔美。清。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李文益豐姿綽約,冰雪聰明。」清。袁枚《續(xù)子不語。卷六。石板中怪》:「常見僧旁有二美女侍立,執(zhí)卷焚香,豐姿綽約,群以為異?!挂沧鳌肛S神綽約」。
2.形容花木的姿態(tài)柔美?!杜逦凝S廣群芳譜。卷三二。花譜。牡丹一》引薛鳳翔《亳州牡丹史》:「銀紅嬌,其花大瓣,豐姿綽約,如絳雪繞枝?!?/div>
《國語辭典》:冷譏熱嘲(冷譏熱嘲)  拼音:lěng jī rè cháo
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清。袁枚〈牘外馀言〉:「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挂沧鳌咐涑盁嶂S」。
《國語辭典》:力有未逮  拼音:lì yǒu wèi dài
能力有所不及。如:「本想奪魁,然力有未逮,終于落敗?!骨?。袁枚《子不語。卷二四。長樂奇冤》:「母喜,欲啟其石,而力有未逮?!?/div>
《國語辭典》:八家四六文鈔(八家四六文鈔)  拼音:bā jiā sì liù wén chāo
書名。清吳鼒編,九卷。輯錄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孔廣森、吳錫麒、曾燠、孫星衍及洪亮吉八人的駢文。
《國語辭典》:拉曳  拼音:lā yì
牽引。如:「你有沒有坐過四馬拉曳的篷車?」清。袁枚《子不語。卷一八。洞庭君留船》:「凡洞庭湖載貨之船,卸貨后,每年必有一整齊精潔之船,千夫拉曳不動。舟人皆知之,曰:『此洞庭君所留也?!弧?/div>
分類:牽引袁枚
《國語辭典》:祭妹文  拼音:jì mèi wén
文章名。清代袁枚撰。乃作者祭其三妹袁機(jī)的文章。本文寫得纏綿悱惻,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瀧岡阡表〉,并稱為古代哀祭文的三絕。
《國語辭典》:性靈派(性靈派)  拼音:xìng líng pài
清朝袁枚對詩論觀點(diǎn)的學(xué)派。主張抒寫個人的性情遭際、情懷,貴自然而不拘格套。相對于王士禎的神韻說。
《漢語大詞典》:黃生借書說
散文篇名。清代袁枚作。文章從一青年學(xué)士向作者借書談起,指出借書讀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擁有藏書的人卻往往不讀書,并舉自身經(jīng)歷為例,勉勵后人珍惜時光,勤奮學(xué)習(xí)。層次分明,說理透徹,語言誠懇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