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舊詩(舊詩)  拼音:jiù shī
1.舊日的詩作。唐。白居易〈湓浦早冬〉詩:「日西湓水曲,獨行吟舊詩。」唐。韋莊〈晏起〉詩:「爾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2.用文言和傳統(tǒng)格律創(chuàng)作的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國語辭典》:誓愿(誓願)  拼音:shì yuàn
1.立誓發(fā)愿,以示決心。唐。王勃〈益州綿竹縣武都山凈慧寺碑〉:「宏宣誓愿,大振沉黎?!?br />2.盟誓時所立下的心愿?!段饔斡洝返诙呕兀骸改墙鸺咨袢藖碛懯脑?,喝我醒來,卻是南柯一夢?!?/div>
《國語辭典》:語文(語文)  拼音:yǔ wén
1.語言和文字的合稱。
2.泛指與語言或文字有關的事項。
《漢語大詞典》:集解
(1).匯輯諸家對同一典籍的語言和思想內(nèi)容的解釋,斷以己意,以助讀者理解。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注疏解經(jīng)〉序》:“今集諸家之善,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為改易,名曰《論語集解》?!?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采經(jīng)傳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內(nèi)。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shù)家兼列……以 徐 為本,號曰《集解》?!?張守節(jié) 正義:“ 裴駰 採‘九經(jīng)’諸史并《漢書音義》及眾書之目而解史記,故題《〈史記集解〉序》。” 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序》:“名為‘雧解’,合二十一卷?!?br />(2).匯合“經(jīng)”與“傳”,為之解釋。 晉 杜預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故特舉 劉 、 賈 、 許 、 潁 之違,以見同異。分《經(jīng)》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jīng)傳集解》。” 孔穎達 疏:“ 杜 言集解,謂聚集《經(jīng)》《傳》為之作解。 何晏 《論語集解》,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div>
《國語辭典》:序論(序論)  拼音:xù lùn
1.序言、序文。
2.序和論。指引言和評論?!端螘>砹?。范曄傳》:「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
3.依次論列。宋。曾鞏 新序。目錄序:「劉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臣既考正其文字,因為其序論。」
《國語辭典》:序目  拼音:xù mù
1.目次、目錄。
2.序言和目錄。
《國語辭典》:悲憤詩(悲憤詩)  拼音:bēi fèn shī
詩名。東漢末蔡琰陷入胡地十二年,歸漢后感傷亂離所作。為五言詩,共一百零八句。
《國語辭典》:形名參同(形名參同)  拼音:xíng míng cān tóng
形名,形體名稱。參同,參驗查證。形名參同本為法家學說,后比喻名稱和事實相符。
《國語辭典》:嘴甜心苦  拼音:zuǐ tián xīn kǔ
形容人說話動聽卻居心狠毒?!都t樓夢》第六五回:「我告訴奶奶,一輩子別見他才好,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
《國語辭典》:幽默感  拼音:yōu mò gǎn
善于運用風趣的語言和機智的應對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他富有幽默感,凡是與他相處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埂干钪腥绻苄诔i_,再加點兒幽默感的話,常會讓你周遭的人感染生命的喜悅?!?/div>
《漢語大詞典》:諱諛(諱諛)
隱諱不言和阿諛諂媚。史記·秦始皇本紀:“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
《國語辭典》:海誓山盟  拼音:hǎi shì shān méng
強調(diào)誓盟的堅久不變。參見「山盟海誓」條。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想則想于咱不志誠,空說下磣磕磕海誓山盟?!?/div>
《漢語大詞典》:半文半白
亦作“ 半文不白 ”。 文言和白話夾雜。 毛澤東 《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現(xiàn)在許多同志的文章,空話連篇的也有,但比較少;主要的缺點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他的講話,不象是活人在傳達自己的思想、見解,倒象收音機在放送一種半文不白的缺乏文采的文章?!?/div>
《漢語大詞典》:出處語默(出處語默)
出仕和隱退,發(fā)言和沉默。語本《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漢 王符 潛夫論·實貢:“一能之士,各貢所長,出處語默,勿彊相兼。” 唐 牛僧孺 《養(yǎng)生論》:“可而仕,否而退,是養(yǎng)生於出處語默之間者也。”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有德:“君子之道,出處語默之不齊,命官取友之無黨,高明沉潛之相濟,中道之矩,神化之所以行也。”參見“ 出處 ”。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ǔ
語本《易經(jīng)。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指去就進退,出仕和隱退。漢。蔡邕 薦皇甫規(guī)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送石處士序:「凡去就出處何常?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div>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詞之類的來源、根據(jù)。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晉張望詩曰:『愁來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處也。」《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弧?br />2.物品的出產(chǎn)地?!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批評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是個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