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謝?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96—426 【介紹】: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字宣鏡。謝瞻弟。事母極孝。母病畏驚,躬自執(zhí)勞,家人納履而行、屏氣而語十余年。初為州主簿,累遷太子舍人、黃門侍郎。后以徐羨之事,從坐伏誅。
釋僧鏡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鏡姓焦,記稱焦鏡,自隴西來吳,住定林寺。元嘉中會稽法師,元岳中卒。
張鏡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宋吳郡吳人。張裕子。少與光祿大夫顏延之鄰居,延之談義飲酒,喧呼不絕,而鏡靜默無聲。后鏡與客談,延之從籬邊坐聽,辭義清玄,由是不復酣叫。仕至新安太守。兄弟五人俱知名,時謂張氏五龍。早卒。
全宋文·卷四十九
鏡,暢從弟,元嘉中新安太守。
僧鏡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生焦氏。隴西人。客吳中。有孝行。輕財好施。母亡。太守賻贈。不受。負土為墳。廬于傍。蒔松柏。三年乃為沙門。住吳縣華山寺。入關尋師授法。東海徐湛之。請為一門之師。后返姑蘇。適上虞謝靈運。尤致款素。與游嶀嵊。元徽中。詔至都。止定林下寺。頻建法會。注法華維摩義疏毗曇玄論。歿壽六十七。同時有釋曇隆。亦以高行名世。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僧鏡。姓焦。本隴西人。遷居吳地。至孝過人。輕財好施。家貧母亡。太守賜錢五千??噢o不受。乃身自負土種植松柏。廬于墓所。泣血三年。服畢出家。住吳縣華山。后入關隴尋師受法。累載方還。停止京師。大闡經(jīng)論。司空東海徐湛之重其風素。請為一門之師。后東反姑蘇。復專當法匠。臺寺沙門道流請停歲許。又東適上虞徐山。學徒隨往百有馀人?;⑷齾锹曬Y上國。陳郡謝靈運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風素。敕出京師止定林下寺。頻建法聚德眾云集。著法華維摩泥洹義疏并毗曇玄論。區(qū)別義類有條貫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虞徐山先有曇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節(jié)過人。亦為謝靈運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運乃誄焉。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三 唱導
釋法鏡。姓張。吳興烏程人。幼而樂道事未獲從。值慧益燒身啟帝度二十人。鏡即預其一也。事法愿為師。既得入道履操冰霜。仁施為懷曠拔成務。于是研習唱導有邁終古。齊竟陵文宣王厚相禮待。鏡誓心弘道不拘貴賤。有請必行。無避寒暑。財不蓄私常興福業(yè)。建武初以其信施立齊隆寺以居之。鏡為性敦美賞接為務。故道俗交知莫不愛悅。雖義學功淺而領悟自然。造次嘲難必有酬酢。齊永元二年卒。年六十四。其后瓦官道親彭城寶興耆阇道登。并皆祖述宣唱。高韻華言。非忝前例。傾眾動物。論者后之。今上為長沙宣武王治鏡所住寺。因改曰宣武也。
賈淵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40—501 【介紹】: 南朝齊平陽襄陵人,字希鏡。賈弼之孫。家傳譜學。仕宋,官義興郡丞。宋孝武帝曾令注《郭子》。入齊,齊明帝建武中遷長水校尉。竟陵王蕭子良令撰《見客譜》,又與王儉撰定《百家譜》。受賄納庶傖王泰寶入瑯邪譜,下獄當死,后免罪。有《氏族要狀》及《人名書》,均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7—519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道鎮(zhèn)。拓跋云子。少好學,父卒,襲封任城王,加征北大將軍。討柔然及撫安氐、羌,有功。累遷為尚書令。孝文帝謀遷都洛陽,澄贊成其事,并至代舊都援引古今,曉以大計,說服舊臣。宣武帝時鎮(zhèn)壽春,累敗梁兵,除太子太保。時高肇當朝,猜忌皇族,澄為肇所間,懼,乃常酣飲以示荒敗。孝明帝初任尚書令,加侍中,遷司徒。事有不便,必諫爭不已,內外咸敬憚之。卒謚文宣。
全后魏文·卷十七
澄,字道鏡,晃孫。太和七年襲父任城王云爵,加征北大將軍、使持節(jié)、都督北討諸軍事,尋除征南大將軍、梁州刺史。加侍中,轉征東大將軍、開府、徐州刺史。徵為中書令,改授尚書令。加撫軍大將軍、太子少保,兼尚書左仆射。除吏部尚書,復兼右仆射。坐公事免。尋兼吏部尚書,除尚書右仆射。宣武即位,出為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徵為鎮(zhèn)南大將軍、揚州刺史,加散騎常侍。轉鎮(zhèn)北大將軍、定州刺史。母憂服闋,除太子太保。孝明即位,進尚書令,加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遷司空,加侍中,領尚書令,遷司徒。神龜二年薨,贈太傅,領太尉,備九錫,謚曰文宣王。(案:《魏書·張普惠傳》云,任城王澄為司空:表議書記,多出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蘭陵人,字茂鏡。蕭思話孫。博通經(jīng)史,善屬文。起家齊著作佐郎。入梁,歷仕始興太守、少府卿、都官尚書,有政聲。博物強識,多所匡正,為梁武帝所重。軍國大事,必先咨訪。武帝太清元年,侯景于渦陽為東魏擊敗,入壽陽,遣使降梁。帝納之,介極言不可,帝不能用。官至光祿大夫。卒年七十三。
全梁文·卷二十四
介字茂鏡,視素從弟。齊永元末,為著作佐郎。天監(jiān)中除太子舍人,遷尚書金部郎,轉主客郎,出為吳令。普通中為湘東王咨議參軍大通中,除給事黃門侍郎。大同中,為武陵王府長史,出為始興太守,征為少府卿,加散騎常侍,進侍中都官尚書。大同二年臻仕,就家授光祿大夫。
宇文測 朝代:西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9—546 【介紹】: 西魏代郡武川人,字澄鏡。宇文泰族子。北魏時起家奉朝請。累遷司徒右長史。尚宣武帝女陽平公主,拜駙馬都尉。從魏孝武帝入關,為宇文泰丞相右長史。歷位侍中,行汾州事。境接東魏,安邊有方,兩國邊民,得各安其業(yè)。轉行綏州事,擊走突厥入掠。官至太子少保。謚靖。
到鏡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圓照。到溉子。位安西湘東王蕭繹(元帝)法曹行參軍,太子舍人。作《七悟》,文甚美。早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96 【介紹】: 隋河東聞喜人,字君倩。初仕北周,為大將軍府記室,府中語曰:“令德日新裴鏡民?!蔽涞劢ǖ鲁?,為宋王侍讀,累遷攝少吏部。隋文帝開皇初,遷兵部侍郎,以明干稱。十二年,隨蜀王楊秀赴蜀,為西南道行臺兵部侍郎。行臺廢,為益州總管府司馬。十六年,討西南夷,兵敗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6 【介紹】: 名或作粲。隋僧。姓氏籍貫不詳。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逾四十,以居士身參二祖慧可得法,受衣缽,隱于皖公山。北周武帝破滅佛法,璨往來避難,人無知者。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傳衣缽于道信。卒后,被奉為中國禪宗三祖。有《信心銘》。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 傳宗科
不知何許人也。初以白衣。見可禪師。而問曰。弟子身纏風疾。其必宿有罪累焉耳。請和尚懺罪??稍?。將罪來。與汝懺。璨曰。覓罪了不可得??稍?。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璨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諗何者是佛。何者是法??稍?。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璨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心體既然。佛法無二??稍?。吾寶也。即名之僧璨。為薙發(fā)具戒。而傳以衣缽。復告之曰。昔達磨大師以正法眼藏付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屬周武廢教。往來司空山者馀十載。韜光晦跡。人莫知之。隋開皇初。出居皖公山。得沙門道信。以承其統(tǒng)。且付以所傳衣缽。而說偈曰。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于是適羅浮山。優(yōu)游二載。大業(yè)二年。復歸故山。為眾說法。合掌儼立而化。葬舍利舒之山谷寺。唐玄宗朝。追謚鏡智。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趙州人也。素業(yè)律。四分精義。如親聞佛制。既能操持為己利。又能誨導利于人。誠末世之鄔波黎也。詔置舍利塔于州之無際寺。即仁壽二年也。佛事之美。鏡之力尤多。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釋玄鏡。趙州人。立志清貞不干流俗。四分一律文義精通。不樂闡揚。恒尋異部激發(fā)違順。品章廢立有神彩焉。住空觀寺。閑散優(yōu)游無為僧也。仁壽二年。奉敕置塔本州無際寺。建基趾日。尋放赤光變轉不常。或如形像乍似樓闕。又出白光時吐大小巡繞瓶側。四月四日又放光明紫綠相間。三度乃止。又于光內見佛像形長二尺馀坐蓮花座。并有菩薩俠侍嚴儀。從卯至酉方始歇滅。當此之時有目皆睹。鏡還空觀復學禪宗。居止東院。合集同侶多行頭陀。遂終其寺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張鏡微。玄宗開元前期任桃林尉。開元八年(720)至十年間,與孫逖、王泠然等為吏部侍郎王丘所擢用。事跡見《舊唐書·王丘傳》。《全唐詩》存詩1首,誤署作張敬徽,當從《文苑英華》卷二〇八改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9—835? 一作鏡空。俗姓齊,名君房,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少苦貧。壯喜為詩,不尚靡麗。后困于吳楚間,以詩干謁侯伯,所獲甚少。憲宗元和初,投杭州靈隱寺為僧。后周游名山,愈行苦節(jié)。文宗大和元年(827),在洛陽龍門寺遇柳理,言己身后之事,并題詩1首。《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并錄其詩,《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齊氏。吳郡人。始名君房。世儒者。讀書通大意。不務記憶。而著述中時病尤困。家貧。干謁吳楚諸侯。無所遇。得錢才盈貫。則疾作。盡費以醫(yī)藥。然后愈。元和初。游錢唐。屬歲大侵。念丐午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則餓困不能進。坐湖堤上。雪涕長喟。俄有梵僧笑其傍曰。法師秀才。旅游趣向亦足未。于是空聞其呼之異也。而疑之。姑應之曰。足矣。且?guī)熀舴◣?。謂誰歟。梵僧曰。子曾不憶誦法華經(jīng)于洛京之同德寺乎??赵?。吾生年已四十五矣。足跡未嘗一印洛京地。又何知夫同德寺哉。曰子方且為饑火所燒。宜不能知也。遽探囊出一棗如拳許。曰此吾國所產。上智食之。能了知三際。下智則僅了前生??辙渌手?。遂枕石而寢。寤則洞憶同德講經(jīng)事。如昨日。即問曰。震和尚安在。曰攀緣未斷。再生蜀中為僧。今則斷矣。曰神上人安在。曰宿愿力故。揚化無佛法地。曰悟法師安在。曰渠嘗于香山石佛像前發(fā)愿。以為茍不證無上菩提者。當為武士。以紓國難。今聞已仕為大將軍矣。梵僧因復語空曰。當時儔侶并我與子凡五人。就中獲解脫者。惟我耳。其三人雖未出生死。而猶以進脩。不致下劣。獨子以廣說異端于獅子座上。疑悟學者。使于空理。妄起分別。且怠于律己?;蛉苯渲?。果報宜然。無足恨者??斟岚菰弧:蜕写缺?。幸垂哀救。梵僧探囊出一鏡。背面瑩徹。曰夫世間貴賤之分。人生脩短之期。若佛法之盛衰興替。覽此可知也??找挥[謝曰。謹佩誨飭。梵僧仍納鏡囊中而去。行十許步。竟失所往。空是夕投師落發(fā)于靈隱寺。受具參方。行益孤峻。大和元年??吐尻桚堥T天竺寺。為河東柳理說其事??张荚?。我壽至七十七。臘三十二。持缽乞食。馀有九年。死后則佛法其衰乎。理詰之。默不加答。乃索筆題經(jīng)藏北垣曰。興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⑾嘟唤桥c牙。寶檀終不滅其花。后不知所終。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鑒空。俗姓齊。吳郡人也。少小苦貧雖勤于學而寡記持。壯歲為詩不多靡麗。常困游吳楚間。已四五年矣。干謁侯伯所潤無幾。錢或盈貫則必病生。用罄方差。元和初游錢塘屬其荒儉。乃議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餒甚不前。因臨流雪涕悲吟數(shù)聲。俄有梵僧臨流而坐。顧空笑曰。法師秀才旅游滋味足未??赵弧B糜巫涛秳t已足矣。法師之呼一何乖謬。蓋以空未為僧時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憶講法華經(jīng)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歲矣。盤桓吳楚間未嘗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說。僧曰。子應為饑火所燒不暇憶故事。遂探囊出一棗。大如拳許。曰此吾國所產。食之者。上智知過去未來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震嚇O食棗。掬泉飲之。忽欠呻枕石而寢。頃刻乃悟。憶講經(jīng)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問僧曰。震和尚安在。曰專精未至再為蜀僧矣。今則斷攀緣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滿。悟法師焉在。曰豈不記香山石像前戲發(fā)大愿乎。若不證無上菩提。必愿為赳赳貴臣。昨聞已得大將軍矣。當時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脫。獨汝為凍餒之士也??掌?。某四十許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擁一褐。浮俗之事決斷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饑凍。僧曰。由師子座上廣說異端。使學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氣微存。聲渾響清終不可致。質傴影曲報應宜然??赵?。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無計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缽囊取一鑒。背面皆瑩徹。謂空曰。要知貴賤之分脩短之期佛法興贊吾道盛衰。宜一鑒焉。空覽照久之。謝曰。報應之事榮枯之理。謹知之矣。僧收鑒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靈隱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節(jié)。大和元年詣洛陽。于龍門天竺寺遇河東柳珵。親說厥由向珵。珵聞空之說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臘三十二。持缽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詰之。默然無答。乃索?筆硯題數(shù)行于經(jīng)藏北垣而去。曰興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與角牙。寶檀終不滅其華。 系曰。食梵僧之棗而知宿命者。與茹雪山之藥解諸國言音同也。覽鑒而知吉兇者。與窺圖澄涂麻掌同也。食棗臨鑒豈偶然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題讖而答塞柳珵之問。驗在會昌之毀教矣。時武宗。勒僧尼反俗。計二十萬七千馀人。坼寺并蘭若共四萬七千有奇。故云興一沙衰恒河沙。兔在罝犬仍拿言殘害之甚。乙丑毀法丙寅厭代。佛法喻寶檀之樹終不絕其華蘤芬馥。故云也。茍非異人何以藏往考來之若是乎。
神僧傳·卷第八
釋鑒空。俗姓齊氏。吳郡人也。少小苦貧雖勤于學而寡記持。壯歲常困。游吳楚間。已四五年矣。元和初值錢唐荒儉。乃議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喂甚不前。因臨流雪涕悲吟數(shù)聲。俄有梵僧臨流而坐。顧空笑曰。法師秀才旅游滋味足未??赵?。旅游滋味則已足矣。法師之呼一何乖謬。梵僧曰。子不憶講法華經(jīng)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歲矣。盤桓吳楚間未嘗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說。僧曰。子應為饑火所燒不暇記憶故事。遂探囊出一棗大如拳許曰。此吾國所產。食之者。上智知過去未來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震嚇O食棗掬泉飲之。忽欠伸枕石而寢。頃刻乃悟。憶講經(jīng)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問僧曰。震和尚安在。曰專精未至。再為蜀僧矣。今則斷攀緣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滿。悟法師焉在。曰豈不記香山石像前戲發(fā)大愿乎。若不證無上菩提。必愿為赳赳貴臣。昨聞已得大將軍矣。當時云水五人惟吾得解脫。獨汝為凍餒之士也??掌?。某四十許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擁一褐浮俗之事決斷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饑凍。僧曰。由師子座上廣說異端。使學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氣微存。聲渾響清終不可致。質傴影曲報應宜然??赵?。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無計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缽囊取一鑒。背面皆瑩徹。謂空曰。要知貴賤之分修短之期。佛法興替。吾道盛衰。宜一鑒焉??照站弥x曰。報應之事。榮枯之理。謹知之矣。僧收鑒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帐窍ν鹅`隱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節(jié)。大和元年詣洛陽。于龍門天竺寺遇河東柳珵。向珵親說其由。珵聞空之說事。皆不常且甚奇之??赵?。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臘三十二。持缽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詰之。默然無答。乃索?筆硯題數(shù)行于經(jīng)藏北垣而去。曰興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⑾嘟慌c角牙。寶檀終不滅其華。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齊。吳郡人。少小貧苦。惟勤于學。元和初。游錢塘。屬其荒儉。乃議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餒甚不前。因臨流雪涕。悲吟數(shù)聲。俄有梵僧。臨流而坐。顧空笑曰。法師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則已足矣。法師之呼。一何乖謬。蓋以空未為僧時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憶講法華經(jīng)于同。德寺乎??赵?。生身已四十五歲。盤桓吳楚間。未嘗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說。僧曰。子應為饑火所燒。不暇憶故事。遂探囊出一棗大如拳許曰。此吾國所產。食之者。上智知過去未來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震嚇O。食棗。掬泉飲之。忽欠呻。枕石而??。頃刻乃悟憶講經(jīng)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問僧曰震和尚安在。曰專精未至。再為蜀僧矣。今則斷攀緣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滿。悟法師焉在。曰豈不記香山石像前。戲發(fā)大愿乎。若不證無上菩提。必愿為赴赳貴臣。昨聞已得大將軍矣。當時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脫。獨汝為凍餒之事也。空泣曰。某四十許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擁一褐。浮俗之事。決斷根源。何期福不完。坐于饑凍。僧曰。由師子座上。廣說異端。使學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氣微存。聲渾響清。終不可致。質個影曲。報應宜然??赵粸橹秃?。僧曰今日之事吾無計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缽囊。取一鑒背面皆瑩徹。謂空曰。要知貴賤之分。修短之期。佛法興替。吾道盛衰。宜一鑒焉??沼[照久之。謝曰。報應之事。榮枯之理。謹知之矣僧收鑒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帐窍ν鹅`隱寺出家。受具足戒。后游名山。愈高苦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