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間 → 閑間閒”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四川梓潼人,字思間,號唐亭。嘉靖二十年進士。除刑科給事中,巡視京營,建議節(jié)財。遷兵科。仇鸞開馬市,命尚書史道主之,徇俺答請,以粟豆易牛羊。光裕上疏彈劾,謂“彼有無厭之求,我無必戰(zhàn)之志,誤國事不小?!北徽茸?。
維基
何光裕(1515年—?年),字思問,四川保寧府劍州梓潼縣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舉丁酉科四川鄉(xiāng)試,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進士,改庶吉士,嘉靖二十二年,授刑科給事中。嘉靖二十五年,升任兵科右給事中。嘉靖二十九年,升任吏科左給事中。嘉靖三十年,升任兵科都給事中。因反對仇鸞開馬市而上疏,明世宗大怒,杖刑去世。隆慶初,贈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京山人,字正言,號樂閑公。嘉靖進士,官戶部郎,出知成都府。嘉靖四十四年,平定龍州宣撫使薛兆乾之叛,擢洮岷道副使。歷官福建左轄。能詩,有《新陽詩草》。
維基
劉侃,字正言,號均河,湖廣承天府京山縣人,軍籍。湖廣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六十名進士。工部觀政,授戶部主事,起復補本部,升員外、郎中,歷任成都府知府。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升陜西按察司副使,四年四月升四川右參政,六年五月升貴州按察使,萬歷元年典貴州鄉(xiāng)試,七月升福建右布政使,三年三月改本省左布政,六年八月被彈劾致仕。
王鍵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鍵,字德閒,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民籍。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六名,萬歷五年(1577年)聯(lián)捷丁丑科會試第七十四名,登三甲第二十二名進士。
董翼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董翼(1577年—?年),字伯鄰,號間風,四川瀘州合江縣人,民籍。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與弟董為同中丙午科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三十名,廷試三甲一百五十七名進士。授湖廣長沙府益陽縣知縣,四十年任本省同考。
張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翀(1580年—1629年),字見可,號息六,又號閑閑居士,直隸真定府寧晉縣人。先世太原祁人,徙寧晉,六傳至張翀父張主民,贈翰林院編修;母郭氏,封太孺人。兄弟六人,張翀居第三。以易經(jīng)中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順天鄉(xiāng)試亞魁,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成二甲進士,選讀中秘書,天啟元年(1621年)改授翰林院編修,予敕命,又直起居注,編纂六曹章奏,二年四月充神宗、光宗實錄纂修官,充經(jīng)筵展書官。三年六月奉使冊封潞府寶豐王朱常??。五年充會試同考官,十一月管理誥敕撰文,預修《三朝要典》。六年丁內憂歸,崇禎二年(1629年)卒,年僅五十,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維基
何九云(1581年—1649年),字舅悌,號培所,晚號東湖閑史,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袞繡鋪東街菜巷(今泉州市鯉城區(qū))人,進士出身。南京工部侍郎何喬遠次子。云南永昌府知府何九說之兄。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壬子科福建鄉(xiāng)試。天啟元年(1621年)朝廷起用何喬遠為光祿寺少卿,九云隨侍于京師。與同鄉(xiāng)蔣德璟、黃道周、黃景昉、莊際昌、鄭之玄、林胤昌等人皆為文章性命之交,黃景昉特意舉薦他給朝廷。崇禎十年(1637年)會試落榜,授福建漳平縣教諭。端嚴率士,捐薪俸建布衣陳真晟祠;筑講堂于東山寺側,每逢釋奠前夕,必定親自視察;又捐薪俸修漳平文廟,刊印發(fā)行朱熹、李幼武所編的《宋名臣言行錄》,更推舉未入祀孔廟鄉(xiāng)賢祠左春坊左中允景旸等十人入祀。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不及數(shù)日,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京師,崇禎帝自盡。何九云本欲以死殉國。侍者以其父尚未營葬為由勸解道:“司空未葬,子道猶虧。”何九云于是勉強南歸葬父,然后閉門不出,并為其書齋題匾“東湖閑史”,與二、三遺老結社于山中。自附于龔勝、范蠡之后。清順治六年(1649年)卒,享壽六十九歲。著有《荷墅存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全粵詩·卷五七八
何吾騶,字龍友,號象岡。香山人。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士,擬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歷官少詹事。明思宗崇禎初,晉左春坊充經(jīng)筵日講官。會纂修《神廟實錄》成,晉少詹事兼侍講學士,歷官正詹事。明思宗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熊入閣,溫體仁久柄政,欲斥給事中許譽卿,已擬旨,文震孟爭之,吾騶亦助為言。體仁訐奏,帝奪震孟官,兼罷吾騶。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為首輔,與鄭芝龍議事,輒相牴牾。閩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為給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趙昱等所攻,引疾去。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稱號于肇慶,適唐王聿鍵弟聿??嗣為唐王者,與大學士何吾騶自閩浮海至南海,關捷先等首倡兄終弟及議。大學士蘇觀生遂與吾騶及布政使顧元鏡、侍郎東莞王應華、南海曾道唯、總督林察等擁立聿??,改年紹武。就都司署為行宮,應華、道唯并拜東閣大學士。招海上四姓盜,授總兵等官,與肇慶相拒。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廣州,時唐王聿??方事閱射,急易服逾垣匿王應華家,俄縋城走,為追騎所獲,投繯而絕。何吾騶及應華等悉降。卒于家。有《元氣堂詩文集》三十卷、《經(jīng)筵日講拜稽錄》四卷、《周易補注》四卷、《云笈軒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種》。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維基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騶一名出自中國上古神獸騶吾,其形象一說是頭黑色紋路的白老虎,另一說則是頭五彩斑斕的長尾虎,因騶吾心地善良,從不吃有生命的物體,又在中國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故何吾騶初字曰:“瑞虎”。,又字龍友,號象岡,晚號閒足道人。廣東香山小欖鎮(zhèn)(今中山市)人。進士出身。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授庶吉士,歷官左春坊充經(jīng)筵講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崇禎五年(1632年)擢禮部右侍郎。崇禎六年(1633年)升禮部尚書,任大學士兼代理首輔。因與文震孟為給事中許譽卿辯護,為溫體仁訐奏,罷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陷南京,唐王朱聿鍵召任首輔,與鄭芝龍不合,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與大學士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紹武帝,有足疾,后紹武帝殉國,遂回廣東,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攻入廣州,吾騶投降。稱疾還鄉(xiāng),卒于家。
駱天閑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駱天閒,字履康,福建南平縣人,同進士出身。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登進士。天啟七年,接替饒京,擔任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知縣,后由李獻廷接任知縣。此后調任嘉興縣知縣,左遷應天府教授,歷任禮部儀制司主事,罷歸。
理貞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西華人,字閑云。明季諸生。以文章氣節(jié)自負,聲名蔚然。工詩。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盧若騰(1600~1664),字閑之,福建金門人,因金門為唐代時監(jiān)牧地,故號牧洲。〖參考林樹梅〈明自許先生傳〉,《?云山人文鈔》,福州:福建師范大學館藏?!矫鞒绲澑绞辏?640)進士,嘗官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居官潔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后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zhàn),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歷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有明自許先生之墓」?! ”R氏風情豪邁,喜六書之學,于文學創(chuàng)作主張需有真實情感,最忌無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氣」,以直抒心志。嘗自述:「喪亂以來,驚心駭目之事,層見?出,其足供詩料者多矣?!挂虼似湓婎H能反映鄭成功復臺之艱難,披露鄭軍紀律不嚴,至騷擾擄掠百姓之事,以「詩史」觀之,未嘗不可。此外,盧氏閑退金門時,亦寫下品茗、歌詠當?shù)仫L土之詩篇,清新可誦。著作甚豐,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門魯王冢發(fā)掘《留庵文集》、《留庵詩集》、《島噫詩》等。不過詩集中與臺灣有關之作不多,或存于《島噫詩》,或存于《留庵詩文集》內,前者目前可見版本有:(1)舊鈔本八世胞侄孫盧德資重錄(2)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四五種,1968年。(3)臺北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984年。(4)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歷史文獻叢刊?詩文集類。第二種系根據(jù)舊鈔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jù)第二種版本。《留庵詩文集》系1969年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出版,依據(jù)林策勛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撰)
島噫詩·弁言
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金門島賢聚人。明崇禎丙子(九年)舉人,庚辰(十三年)進士;御試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旋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wèi)武學。 后外遷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在任遺愛于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福王立,召為僉都御史;唐王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溫、處、寧、臺,后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zhàn)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變,痛憤赴水,為同官拯起。尋潛入滃州,輾轉入閩海,偕王忠孝、諸葛倬、沈宸荃、曾櫻、許吉燝、辜朝薦、徐孚遠、郭貞一、紀許國、沈光文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永歷十八年(清康熙三年,西歷一六六四年),與沈佺期、許吉燝東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禎當年殉難之日,一慟而絕,享年六十有六;遺命題其墓曰「自許先生」。 若騰風情豪邁,當時士大夫俱幸愿一識。晚年一意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逮蟲魚花草,無不宏通博雅。遺著達十數(shù)種,惟多已佚?!笉u噫詩」之幸存,實為珍貴;尚望讀者勿以等閒之作視之!書后,今加「留庵文選」若干篇,皆關當年史事(陳漢光)。
島噫詩·小引
詩之多,莫今日之島上若也。憂愁之詩、痛悼之詩、憤怨激烈之詩,無所不有,無所不工。試問其所以工此之故?雖當極愁、極痛、極憤激之時,有不自禁其啞然失笑者,余竊恥之!島居以來,雖屢有感觸吟詠,未嘗作詩觀,未嘗作工詩想;如痛者之呻、哀者之哭,噫氣而已。錄之赫蹄,寄之同志。異日有能諒余者曰;「此當日島上之病人哀人也」!余其慰已。 牧洲自序。
維基
盧若騰(1600年—1664年),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顏厝(今金門縣金城鎮(zhèn)賢庵里)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昊東,青浦籍,華亭人。崇禎癸未進士,除泉州推官,卓異行,取吏部考功司主事。有劬廬集。
維基
張若羲(17世紀—17世紀),字昊東,號如庵,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若羲是景泰五年進士張祚的玄孫,崇禎十二年(1640年),以青浦縣學生中式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授福建泉州推官。隆武間,和徐丙晉同時獲賜銀牌,歷升兵部職方司主事、員外郎、郎中。福京被清朝軍隊攻陷,張若羲隱居白龍?zhí)陡N自給,自號味閒漫樵,拒絕知府薦舉隱逸;表弟朱彝尊來訪,他拿著鋤頭、戴著斗笠于田里相揖,又在破屋中收留處士吳騏。其后他發(fā)病嘔血,自嘆說:「這是萇宏的血,千古不化。」七十六歲去世,著有《楞嚴經(jīng)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93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原名秉鐙,字飲光。明諸生。入清隱居不出,自稱田間老人,與顧炎武、錢謙益、方以智、徐乾學兄弟等都有往來。學問長于經(jīng)學,尤精于《》。文章頗有才氣。有《屈宋合詁》、《藏山閣詩文集》(別本名《田間文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六
錢澄之,初名秉鐙,字幼光,更字飲光,桐城人。有《藏山閣稿》、《田間詩集》。
人物簡介
錢澄之,原名秉鐙,字飲光,桐城人,明季諸生,崎嶇兩粵,順康間歸隱,著《易學》,《田間詩文集》。
藏山閣集·序(汪德淵)
《藏山閣文存》六卷、《詩存》十四卷、《田間尺牘》四卷,桐城錢飲光先生遺著,同邑蕭氏所庋之鈔本也。猶憶幼時讀方望溪文集,即稔先生為勝朝耆舊,與杜于皇輩同以詩鳴。其后復于國初諸家集中,雜觸雜受,以得先生之言行。已而于吳中獲見先生《易學》,知其演倪、黃緒馀,為治易者別宗。先生暮年嘗躬至吳會,刊所著詩文全集,鬻諸市以自供,故其《致王安節(jié)書》有「拙刻付坊間,何法得推行」等語。然則此槧當為先生刻全集時所自芟存之別本,蓋其中多據(jù)事直書、且有忌諱語,易罹文網(wǎng)故也。 先生少有聲聞,為當時江表諸布衣之一,與方密之諸人友善。明都既覆,福王由崧為馬士英擁立于南京,阮大鋮以閹黨久錮之馀,竟緣馬起用,挾《南都防亂檄》之憾,修怨東林,黨禍甚熾,羼先生名于黨籍,名捕四出,先生乃亡命三吳,幸免。俄而南京破,福王被執(zhí),先生因佐嘉善錢柄起義兵,柄故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也。顧不崇朝,遇戰(zhàn)即敗死,先生又幸免。會閩中立唐王聿鍵,間關赴之。至則早為黃漳浦所薦,謁選,授推官,得吉安,值疆臣已前舉人題補矣,乃改授延平。未幾,閩破,粵中立桂王由榔。先生復度嶺走粵,連上二疏,請急經(jīng)營江西,以圖恢復中原,引兩漢關中、河內為喻,其言咸中歷物之意,關于當時存亡大計至切,顧竟不見用。會集投奔諸臣廷試,先生得庶吉士、翰林院教習。居粵二年,親見武夫悍恣,綱紀陵夷,大勢已去,不可復為;重以孫可望挾封事起,內潰之勢尤岌,先生乃引歸,遂以文學箸述終老,克享大年。此其生平之大略也。 嘗謂明室之亡,詎非人謀之不臧耶?懷宗舊勞于外,習知天下險易、民生息耗,又復懷澄清之志,宜有撥亂反正之功矣。然因偏愎自用,好行小慧,以操切之術行政,遂為溫、周諸奸所挾持,終其身末由覺悟。而當時賢人君子,則被殺逐、遭廷杖者接踵不絕,求跂息之安而不得。迨至國破之馀,諸王踵起,救死不暇,猶扇黨錮之馀波,棄大謀而安晏毒,其時朝臣鎮(zhèn)將,又顛倒于恩讎我爾之痼見,弘光短祚,僅為宵人傀儡,其馀小腆殘臘,且蹙蹙于悍將驕卒之手,生息于其肘腋,雖欲蘄存,抑胡可得?顧今夷考其世,當時牧相百僚,實多貞干練事之人,皆中屏藩之選;下至里闬之士,懷忠信、篤道義,匹夫匹婦,臨危不改而致命遂志者,項背相續(xù),絕非歷代末葉所及。本朝入關定鼎,其風流馀韻猶能澤及百年,何其盛也! 夫以如是之人材,而終不獲致安危扶傾之效,明室之亡,轉如拉枯摧朽,此其原因雖甚駮雜,今為簡語以明之,則從來專制之朝,皆行迫狹酷烈之法,始也,雖能憑假天然之力以振一旦;既也,天然之力浸窮,乃至無復可以相假,朽索馭馬,其勢終必逸去而無幸。當此之時,雖有善者亦無如何,此俚俗所以有「一姓不再興」之諺,殆為專制言也。烏虖!世之君子觀于明亡受禍之慘,與夫今日大勢之所向,而猶欲守一覕之見,師其成心以斷制天下,斯非所謂大惑不解、大愚不靈之至者耶!歙縣汪德淵。(《藏山閣集》電子版錄入:顧青翎)
藏山閣集·序(龍?zhí)妒抑鳎?/span>
明政失綱,海內鼎沸,流賊陷京師,懷宗殉國,諸王擁行朝虛號,播越于江、浙、閩、粵間,卒以覆亡。嗚呼!明之自蹙其國也,廷臣搆于上,奄宦亂于中,貪鄙鮮恥之夫盈天下,泰然居民上,日從事脧削,民無以遂其生。及根本動搖,大命將去,雖有英君哲相起而圖之,然亦無可為救。國家之民氣,百年養(yǎng)之而不足,一朝喪之而有馀,嗚呼!此豈獨有明一代然哉?明之亡也,在下者頗多忠義奮發(fā)之士,其民氣似非無一可用者。士或效力行陣,奔竄顛越,不易其志;窮陰閉結之氣,郁而無所發(fā),或托之文字,攄其忠愛之念。當中原板蕩,不能撥亂世反之正,行道于當時,窮愁著書,傳之來祀,使天下正義不絕如縷,若梨洲、亭林、船山、二曲諸先生者,足以風矣。田間先生,勝國逸老之一也,學既宏富,又負經(jīng)世之略,所著《詩學》《易學》《莊屈合詁》及《詩集》《文集》已梓行矣,惟《藏山閣集》以多忌諱語,未能付剞劂。其已行之詩文集亦列入《四庫違礙書目》,版籍不存,識者憾焉。 龍?zhí)妒抑髟唬何艨鬃由苤?,聞?chuàng)P殷之三仁;漢室文網(wǎng)疏闊,司馬遷乃成《史記》。韓昌黎謂「誅奸諛于既死,發(fā)潛德之幽光」,以朝代興革之故,霸者雖能取奪于一時,而公理如日月之經(jīng)天,江河之行地,蓋自有未能湮廢者也。予讀茲集,可以觀明代興亡之理由,天地之氣之所以賦畀于吾民者,猶于是乎在。故謀之璱樓,毅然印行之,俾廣其傳。田間學業(yè)已自不朽,名以久而彌彰,而又何待予之喋喋耶?是書???,閱時凡三月,于其發(fā)行也,爰為之序,以志來者。戊申十一月龍?zhí)妒抑鳌?/blockquote>
田間詩集·序(任塾)
余兄弟束發(fā)即與龍眠諸子游,惟時龍眠聲氣遍于海內,詩壇文社與東南遙為應和更相雄長者久矣,而為之領袖者,厥惟錢子,則今所稱田間飲光先生也。先生才敏絕人,作為詩文,搖筆輒就,意不可一世。會寇躪吾皖,同時避地白下,瑣委之日,嘯歌自如。既素負不羈之才,又以落拓書生好持議論,為異己者所銜,致有南渡鉤黨之禍。自是亡命天隅,十年不返。改革后,白門寓客相率歸里,獨先生音問杳然,雞鳴風雨之思,凡我同學未嘗一日忘也。 辛卯冬,還自嶺外,戢影江村,著作益多,詩益奇,每一落紙,競相傳寫,上自卿士大夫,下至田里負販嫗孺,皆吟誦不去諸口。既為諸同人鳩貲授梓,播之四方,所謂《田間集》者是也。邇年文教聿興,風雅益盛,先生亦不能深隱,仍事遠游。所至,詩輒成帙,號《客隱集》,視《田間集》殆將倍之,而仍以「田間」名者,田間固先生讀書處也。詩集外,文集等是。又有《詩學》《易學》《莊屈合詁》各種,卷帙浩繁。 戊辰春,東海徐先生謀諸都下大老,將盡梓以行世,會余有山左之役,語余曰:「子鄉(xiāng)有傳人、有傳書,今且悉付剞氏以公同好,子能與其成之乎?」噫!此余志也。以余鄉(xiāng)之有傳人、有傳書,其鄉(xiāng)人不能傳而借手于諸大君子,負愧甚矣!其敢自外乎?惟公所命,吾任其詩可也。計先生生平詩不下萬首,昔寓金陵有《過江集》,已流離天未,有《生還集》,既皆入《藏山閣集》中,茲特集其辛卯還里以后迄今四十年所作,總為《田間全集》,亦既洋洋乎大觀矣。校士之暇,聊題數(shù)語,略述往事,并識茲集之所由始事云。至其詩文之妙,膾炙士林已久,固不俟余之多言也。
田間全集·序(徐乾學)
三十年前,桐城姚經(jīng)三嘗手一編示余,為其同里錢飲光先生所撰《田間詩集》。余日夕諷誦,心儀其為人,已得讀其文,則益慕之,恨不即造席奉教也。歲壬子,冬,忽來都下,館余座師龔端毅公家,因與訂交歡甚。明年,余將出京,與葉讱庵、張素存諸公邀之共游西山,蕭寺清宵,劇談夜半,益悉其生平本末。暨余家居二年,再入都,以丁太夫人艱歸,先生時訪余廬居,或不至,亦因風便通殷勤焉。丁卯春,余在禮部,方有文史之役,即安得飲光先生北來一切與就正乎?分兩月光祿饌金,寄樅陽為治裝,惟慮其老,不堪遠涉耳。乃健甚,慨然脂車既至,盡出所著書,所謂《田間易學》《田間詩學》《莊屈合詁》及諸詩文,讀之皆根極理要,稟經(jīng)酌雅,陳言勿去,一歸自然,而真定、宛平兩相國及余季弟立齋皆篤好之,因謀為授梓以傳。 吾觀古今著書,其人未有不窮愁者。先生自甲申變后,南都擁立新主,奸邪柄國,群小附之,濁亂朝政,而為之魁者,其鄉(xiāng)人也。以夙負盛名之士,慷慨好持正論,與鄉(xiāng)人迕,及其得志,脩報復,固欲得之而甘心焉,刊章捕治,將興大獄。于是亡命走浙、閩,又自閩入粵,崎嶇絕徼,數(shù)從鋒鏑間支持名義所至,輒有可紀。既嶺外削平,窮年歸隱,乃肆力著書,今且四十年矣。今夫《》,圣人所謂憂患之書也,泰否剝復諸卦,為君子小人消息倚伏之機;而《》之作也,則又多出于貞臣志士感激激揚之懷,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皆有不容自已者。先生既窮而著書,乃尤致意于二經(jīng),又有取于蒙莊之曠達,悲正則之幽憂,手輯其書,為之詁釋,其志足憫矣。其他游覽、紀載、投贈之作,無非原本此志,未嘗茍作也。 頃以校書至吳,寓余花溪草堂且一年所,今年余乞歸,迎余于惠山,年七十有九,登山渡澗,上下相羊,不異強壯少年,飲酒劇談,與十五六年前無異。莊生曰:「受命于地,惟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谷粍t先生固人中之松柏,而其所為文,亦猶夫凌霜犯雪之菁蔥挺秀,非凡卉之可比也。 余幸得官侍從,歷卿尹,兄弟受國恩至重,顧于《青蠅》《貝錦》之詩,恒兢兢焉,憂愁偪側,不能終日。惟先生知余深,余特服先生能信心獨行,卒自免于小人之機械,而余不能隨時韜晦,以終脫于憂患,序其集有深感焉。時康熙二十有九年夏五月。
田間集·小引
今江南北,蓋無不誦西頑道人詩云。西頑者,吾鄉(xiāng)錢幼光先生也,或稱飲光。南渡時遭黨錮,亡命流滯嶺嶠,迄辛卯始歸,歸則番然老頭陀矣,自稱西頑道人,人亦以道人稱之。道人無邊幅,好詼諧,飲酒放浪山水間,每酒后談說平生,聲淚俱下,聽者不能仰視。嗚呼!烈丈夫也。往學禪,已信禪與易通,益讀《》及《南華》《楞嚴經(jīng)》,自謂有得,因注《》,旁通星卜、奇門、術數(shù)諸書,為人言,或奇中已,笑曰:「此皆易中馀緒也?!瓜壢?。間入城為余輩講《》及《莊子》,超超玄解,即京、郭失其奧論矣。顧時時吟詩,詩不拘一格,上自漢魏,下迄中晚,隨其興會所至,即為之生平。厭人分別四唐,謂:「唐詩莫工于少陵,今少陵集具在,其中亦初亦盛,亦中亦晚,或一篇中有為盛者、中者、晚者,孰得而優(yōu)劣之?彼優(yōu)初盛而劣中晚者,直小兒強作解事語耳,烏足與論詩?詩,以道性情也,吾適吾性而止,而格律矜哉故?!棺缘廊藲w后,所得詩近千馀首,自士大夫以迄窮鄉(xiāng)野老豎子,無不能誦道人詩。顧其所傳者,皆即事、懷古、田家諸近體詩,至于古詩,世或未之見也。吾嘗一誦之,感慨諷諭,婉而有風,真得古三百篇之旨,而于性命之理,當世之故,往往托以見焉。嘻!盛矣!余發(fā)燥即受道人知,以余可言詩也,與為忘年友。余亦惟道人詩法是宗,間錄其近體數(shù)百首置笥中,出游吳越,同人競相傳寫,楮弊墨漶,至不可讀,思安得悉付剞劂,用公同好耶?會子直諸子先獲我心,搜其全本,刪訂成集,余適自吳興歸,乃與山民、喈公廣謀同志,合力梓焉,以應四方之求。嗚呼!此道人返里后十年內作也,刪者十之三,所存如此,亦可以傳矣,吾猶惜其刪者之不盡傳也。至若十年前,別有詩數(shù)千首,皆感時紀事,自成詩史,不欲示人,又有《行路難》《行腳詩》,亦各為一集,不載此內。集曰田間,謂輯諸田間也,田間者,道人學易處也。讀田間詩者,由詩以見道人之所見,庶幾于易有得爾,而徒誦詩云乎哉? 康熙壬寅季冬嘉平月,同學小弟姚文燮謹識。
田間集·自述
錢子游十年歸,歸十年后,始有廬,廬在先人墓傍,廢瓜田盈畝為之,環(huán)廬田也,故名曰「田間」。其未有廬前,往來鳩茲、白下、天柱、龍眠間,足跡不出五百里,所至有詩,詩且千數(shù)百首。既居田間,則覃心學易,自謂于圖象外別有得也,故又名其居曰「樂易堂」,樂易之暇,間有吟詠,詠其所得耳,志不在詩也。同人顧獨好余詩,兒子法祖間取十年來所有詩,匯成帙,號《田間集》,藏諸左子子直。子厚見之,謂錢子曰:「子游十年歸,其十年詩既不肯傳矣,今《田間》諸什,大半播人口耳間,子烏能終藏乎?是不可以不傳?!瑰X子曰:「不可。吾詩悲,非世所樂聞,其聲往往激楚也?!苟笞釉唬骸竸h之。刪其過悲者,可矣?!瑰X子曰:「嗟乎!夫詩言志,子謂我遭遇如此,欲不悲,得乎?吾學易者也,嘗謂詩通于易,易無體,以感為體,詩有音,感而成音,彼無所感而吟者,無情之音不足聽也,是以論詩者,當論其世也,論其地也,亦曰觀其所感而已。吾不知世所為溫厚和平者何情也,悲從中來,郁而不攄,必遘奇疾,何則違吾和爾。風也者,所以導和而宣郁也,吾極悲而情始和也。吾寧詩不傳爾,其悲者不可刪也,且吾又安知其悲也?」二左子顧謂潘子蜀藻、戴子導及孫子喈公曰:「錢子悲不自知,吾黨知之,其悲之極者,其情之至者也,情之至者不能自刪,吾黨代為刪之?!箘h訖,姚子經(jīng)三適自吳興返,驚曰:「田間詩存者僅此乎?然諸子之愛田間者至矣,僅此亦足以傳矣,吾與同學諸子為授梓焉?!硅鞒?,為卷十,為詩八百五十有奇,錢子覽之,嘆曰:「嗟乎!刪之是也。然是集也,是諸子之志,非吾之志也?!钩沃?。
盧廷簡 朝代: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盧廷簡,字子閑,江都人。順治乙未武進士。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字舉先,號蕪皋,自號閒俗衲。清朝江陰人。孝廉習池之孫,禮都瞿軒之子,繆文貞之外孫也。資性敦敏,十五補諸生,學易于陳克艱;學詩于張大育。晚參丙典。葬李介立于花山,康熙五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8—1699 【介紹】: 清浙江慈溪人,字西溟,學者稱湛園先生。諸生。工古文??滴蹰g以薦入明史館,又從徐乾學在洞庭山修《一統(tǒng)志》。三十六年成進士,年已七十。兩年后充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以科場案牽連下獄,病死獄中。有《姜先生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四
姜宸英,字西溟,號湛園,慈溪人??滴醵〕笠患兹M士,授編修。有《葦間詩集》。
詞學圖錄
姜宸英(1628-1699) 字西溟,號淇園,又號韋間。浙江慈溪人。書法家、史學家??滴跞昶呤畾q始舉進士,康熙三十八年任副主考官,因科場案牽連,被御史鹿佑彈劾,與李蟠入獄,飲藥自盡。與朱彝尊、嚴繩孫合稱"江南三布衣"。擅書法,尤精楷書,宗米芾、董其昌,書法以摹古為本,融合各家之長。與笪重光、汪士鑒、何焯并稱為康熙四大家。曾參與修纂《明史》、《大清一統(tǒng)志》。有《湛園未定稿》、《湛園題跋》、《葦間詩集》、《西溟文鈔》、《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編撰)。
清詩別裁集
字西溟,浙江慈溪人??滴醵〕筚n進士第三人,官翰林院編修。著有《葦間詩集》?!鹑旈g根柢經(jīng)史,以古文名,年將老,因大臣薦,食七品俸,與修《明史》,然仍艱于遇合也。至入詞館時,已七十馀矣。己卯典北闈試,因正主考李殿撰累及下獄,旋殞其生,天下共悲嘆之。
維基
姜宸英(1628年—1699年),字西溟,號湛園,又號韋間。浙江慈溪縣(在今寧波市境)人,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學家。初以布衣薦修明史,曾撰《張使君提調陜西鄉(xiāng)試闈政記》??滴醵四辏烨瑢W被彈劾告假歸田,奉命即家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姜宸英與黃虞稷偕行,后設局于洞庭東山??滴跞辏?697年),七十歲始舉進士,康熙帝親置于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順天府鄉(xiāng)試副考官。是科發(fā)榜后,物議沸騰,當時落第士子戲稱:“老姜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币蚩茍霭笭窟B,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彈劾,姜宸英與李蟠入獄,宸英飲藥自盡,死于獄中。不久康熙帝得知浙江寧波考生姚觀確有文才,下旨釋放姜宸英,追回被充軍的李蟠??滴醯弥酚⒁延讵z中自盡,痛惜咨嗟不已,“舉朝知其無罪,莫不嘆息”。書法、學術有文名,與朱彝尊、嚴繩孫合稱“江南三布衣”。擅書法,尤精楷書,宗米芾、董其昌,書法以摹古為本,融合各家之長。與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稱為康熙四大家。曾參與修纂《明史》,史稱為文“宏博雅健,但敘事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