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照微
察見隱微。后漢書·班固傳上:“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聽?!?三國 魏 曹植 《責殷》詩:“天高聽卑,皇肯照微?!?/div>
分類:察見隱微
《漢語大詞典》:細意(細意)
(1).瑣屑隱微的意思。后漢書·班彪傳:“又進 項羽 、 陳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細意委曲,條例不經(jīng)?!?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史·范曄傳》:“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2).猶細心。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作豉:“豉法難好易壞,必須細意人,常一日再看之?!?唐 杜甫 《白絲行》:“美人細意熨帖平,裁縫滅盡針線跡。”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內(nèi)召以后,更細意熨貼,因物賦形,無一字不穩(wěn)愜?!?/div>
《漢語大詞典》:沈幾(沈幾)
亦作“ 沉機 ”。亦作“沉機”。亦作“沉幾”。
(1).事物隱微的征兆。后漢書·光武帝紀贊:“ 光武 誕命,靈貺自甄,沉幾先物,深畧緯文?!?李賢 注:“幾者,動之微也。物,事也。沉深之幾,先見於事也?!?三國 吳 王睿 《將略論》:“ 孔明 創(chuàng) 蜀 ,決沉機二三策,遽成鼎峙。英雄之大略,將帥之弘規(guī)也。” 宋 岳珂 桯史·汴京故城:“沉幾遠睹,至是始驗。”明史·太祖紀三:“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jīng)略,綽有成算。” 周恩來 《建設(shè)堅強的戰(zhàn)斗的西南黨組織》:“目前的政治形勢要求我們沉機觀變,把西南的黨建設(shè)成為更加堅強更加戰(zhàn)斗的黨。”
(2).猶深謀。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海運利漕:“是則聚訟盈庭,謀同筑室;沉機運算,功在反掌。”清史稿·太祖紀:“ 太祖 儀表雄偉,志意闊大,沉幾內(nèi)藴,發(fā)聲若鐘,睹記不忘,延攬大度?!?/div>
《國語辭典》:射鉤(射鉤)  拼音:shè gōu
管仲原為齊公子糾做事,公子糾與齊桓公小白爭王位,管仲射中小白帶鉤,后來小白用管仲為相的故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幽跡
(1).隱微的心跡。舊唐書·鄭畋傳:“若匪遭逢圣君,無以發(fā)揚幽跡?!?br />(2).隱居的蹤跡。 唐 駱賓王 《上司刑太常伯啟》:“實欲投竿垂餌,晦幽跡於 渭 濱;抱甕灌園,絶機心於 漢 渚?!?/div>
《漢語大詞典》:幽契
(1).冥合,默契。晉書·韓恒載記:“受命之初,有龍見於都邑城,龍為木德,幽契之符也?!?清 薛福成 《中興敘略下》:“又若運謀設(shè)奇,幽契鬼神,驅(qū)駕豪彥,盡其力能,用能累殿方州?!?br />(2).隱微的心情或契機。 唐 盧綸 《奉陪侍中春日過武安君廟》詩:“元臣達幽契,祝史告明徵。” 明 唐順之 《雁訓》:“然猶薦紳動色,焜焜燿燿,若天授幽契,而神界秘寶焉者。”
《漢語大詞典》:微感
暗中觸動;自隱微處感動。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感 張儀 曰:‘子始與 蘇秦 善,今 秦 已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宋 蘇軾 《潁大夫廟》詩:“人情難強回,天性可微感?!?/div>
《漢語大詞典》:抉微
謂發(fā)掘事物的隱微。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圣主兼三教:“至三教一論,和合同異,具在御制集中,尤為抉微扼要,萬古至言?!?/div>
《漢語大詞典》:隱遠(隱遠)
隱微幽深。后漢書·方術(shù)傳序:“而斯道隱遠,玄奧難原,故圣人不語怪神,罕言性命。”
分類:隱微幽深
《漢語大詞典》:曲辭(曲辭)
(1).亦作“ 曲詞 ”。邪僻之詞;阿諛之詞。后漢書·袁譚傳:“何意兇臣 郭圖 ,妄畫蛇足,曲辭諂媚,交亂懿親?!?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但古來唯聞以直筆見誅,不聞以曲詞獲罪?!?br />(2).含義隱微之詞。后漢書·方術(shù)傳序:“或開末而抑其端,或曲辭以章其義。”
(3).謂隱微其詞。 唐 元結(jié) 《惡曲》:“吾輩三十年,未嘗曲辭以達意。”
《國語辭典》:曲隱(曲隱)  拼音:qū yǐn
1.曲折隱晦。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徵圣》:「四象精義以曲隱,五例微辭以婉晦?!?br />2.肢體彎曲隱蔽的部分?!缎绿茣?。卷二二五。逆臣傳上。安祿山傳》:「及老,愈肥,曲隱常瘡?!?/div>
《漢語大詞典》:冥緣(冥緣)
佛教語。謂隱微難見的三世因緣果報。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形盡神不滅》:“因知冥緣之搆,著於在昔;明闇之分,定於形初?!?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至於圣人之所存而不論者,亦一理相貫耳,豈獨可議哉?皆由冥緣隨宇宙而無窮,物情所感者有限,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揣微
揣度隱微的事理。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文信侯 、 李斯 ,天下所謂賢也。為國計,揣微射隱,所謂無過策也。”
《漢語大詞典》:鉤賾(鉤賾)
亦作“鉤賾”。 探求隱微。亦謂探索。 唐 無名氏 《隋煬帝海山記》卷上:“然而性偏忍,陰默疑忌,好用鉤賾人情深淺焉?!?/div>
《漢語大詞典》:幾決(幾決)
謂明察隱微而決斷。后漢書·楊修傳:“ 脩 之幾決,多有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