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聲韻(聲韻)  拼音:shēng yùn
1.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構成的漢字字音。也稱為「音韻」。
2.聲母和韻母。
《漢語大詞典》:聲均(聲均)
見“ 聲韻 ”。
《漢語大詞典》:拈韻(拈韻)
(1).隨意取用某一韻做詩,與“限韻”相對。 清 李漁 《奈何天·逼嫁》:“拈韻做來的詩,不足取信,教他限個韻來?!?br />(2).指韻律。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寇湄 ﹞能度曲,善畫蘭,粗知拈韻,能吟詩?!?/div>
《國語辭典》:雅韻(雅韻)  拼音:yǎ yùn
高雅的韻致?!端螘?。卷五三。謝方明傳》:「無他技能,自然有雅韻?!?/div>
《國語辭典》:韻語(韻語)  拼音:yùn yǔ
押韻的語句。指詩、詞、曲等?!赌鲜?。卷一九。謝靈運傳》:「嘗于江陵寄書與宗人何勖,以韻語序義慶州府僚佐?!?/div>
《國語辭典》:音韻(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構成的漢字字音。也稱為「聲韻」。
《漢語大詞典》:聲?。暡。?/div>
指詩文聲律上的毛病。做詩講求韻律,探討聲病,始自 南朝 梁 沈約 等,至 唐 乃有此稱。 唐 時以詩賦取士,常以此決定優(yōu)劣取舍。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 稹 九歲學賦詩,長者往往驚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識聲病。” 宋 蘇軾 《乞不分差經(jīng)義詩賦試官札子》:“試經(jīng)義者主虛浮之文,考試賦者主聲病之學,紛紜爭競,理在不疑?!?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資治通鑒·唐代宗廣德元年》:“考文者以聲病為是非。” 胡三省 注:“聲病,謂以平、上、去、入四聲輯而成文,音從聲順謂之聲,反是則謂之病。”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昔之詩賦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費考索,推聲病,未有若時文,空疏不學之人皆可為之也。”參閱 郭紹虞 《永明聲病說》《再論永明聲病說》
《漢語大詞典》:孤韻(孤韻)
(1).獨特的風格;超凡的韻律。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聳孤韻以風邁,騫逸氣以煙翔?!?唐 李商隱 《安平公詩》:“清詞孤韻有歌響,擊觸鐘罄鳴環(huán)珂?!?br />(2).指單調(diào)或單一的音律。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僧靈澈》:“ 劉夢得 曰:‘詩僧多出 江 右, 靈一 導其源, 護國 襲之, 清江 揚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音之樂。’”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òng yīn
合乎音節(jié)、韻律?!肚f子。養(yǎng)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埂痘茨献?。泛論》:「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漢語大詞典》:鏘洋(鏘洋)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聲。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遺烈?!?劉良 注:“鏘洋,德音也?!?王闿運 《常公神道碑》:“鏘洋遺烈,悽愴圖徽。”
(2).金玉碰擊發(fā)聲。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鏘洋鳴玉佩,灼爍耀金蟬?!?宋 王禹偁 《繳連壽寧節(jié)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煥耀于六街?!?br />(3).泛指發(fā)出美好的樂聲。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監(jiān)守違戀》:“欲應重輪曲,鏘洋韻《九韶》。”
(4).喻指文辭華麗,韻律優(yōu)美。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質(zhì)實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br />(5).廣大、盛多貌。 唐 黃滔 《御試良弓獻問賦》:“今吾皇播聲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海內(nèi)之士,懷觚握槧之倫,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漢語大詞典》:具耳
鑒別韻律的聽力。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詩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聲。聞琴斷,知為第幾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線,此具眼也。”
《漢語大詞典》:韻句(韻句)
有韻律的文句。《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唐 孔穎達 疏:“諡法云:經(jīng)緯天地曰文,克定禍亂曰武。經(jīng)、傳文武倒者,經(jīng)取韻句,傳以文重故也?!?span id="s9qqf5h"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九:“ 宣徽 見他才思敏捷,韻句鏗鏘,心下大喜?!?/div>
《漢語大詞典》:合韻(合韻)
(1).同一韻律。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謝王廣文雙姬》詞:“合韻歌喉,同茵舞袖,舉措脫體別。”
(2).葉韻。謂韻腳符合韻部或韻轍。如:這首詩寫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韻。
(3).即合元音。參見“ 合元音 ”。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舊時語音學上指開口度較小,發(fā)音時舌位比較高的幾個元音。
《國語辭典》:協(xié)韻(協(xié)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韻律。詩詞歌賦中,于相當?shù)木淠┮皂嵞赶嗤蛳嘟淖窒嘌喉崳挂粽{(diào)和諧優(yōu)美,稱為「協(xié)韻」?!都t樓夢》第四○回:「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協(xié)韻,錯了的罰一杯。」
2.今韻與古韻不同,以今音讀古韻,多不能諧。北周沈重作《毛詩音義》,創(chuàng)協(xié)韻之說,隨意將某字臨時改讀某音,以求和諧。至明末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道理加以反駁,認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韻不協(xié),正是語音演變的證據(jù),不能任意隨文改讀。應求古韻,以證其和諧。
《漢語大詞典》:葉韻(葉韻)
亦作“ 葉韻 ”。
(1). 南北朝 時,學者因按當時語音讀詩經(jīng),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葉韻。后人并以此應用于其他古代韻文。此風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陳第 始建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zhuǎn)移”的歷史語言觀,認為所謂葉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參閱 明 陳第 《毛詩古音考序》。
(2).作韻文時于句末或聯(lián)末用韻之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點化故事:“借君銜以葉韻耳?!?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夫葉韻乃詞中最要之處?!?/div>
《漢語大詞典》:韻藻(韻藻)
有韻律的詞語。多指詩詞。 清 劉大櫆 《〈海日樓詩〉序》:“ 慈谿 周君 東五 ,自負其氣,浩然而莫御,窅然而深藏,讀書穿貫今古,以流為韻藻,卓犖輝光,稱其胸中之志意?!?/div>
《國語辭典》:打油詩(打油詩)  拼音:dǎ yóu shī
一種內(nèi)容俚俗諧謔、格律也不太講究的舊詩體。相傳為唐代張打油所創(chuàng)。明。楊慎《升庵詩話。卷一四。覆窠俳體打油釘鉸》:「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云『打油』也?!迫擞袕埓蛴妥餮┰娫疲骸航揭换\統(tǒng),井上一窟籠。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弧挂卜Q為「打狗詩」、「打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