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詞典 1分類詞匯 13
《漢語大詞典》:行兵
領兵;用兵。周書·宣帝紀:“初令授總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節(jié)?!?唐 岑參 《胡歌》:“ 關 西老將能苦戰(zhàn),七十行兵仍未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仁兄手段,可以行兵?!?清 李漁 《奈何天·分擾》:“畢竟是女子行兵不丈夫,要在這馬背上學雷壚。”
分類:領兵用兵
《國語辭典》:都督  拼音:dū dū
1.統(tǒng)領?!度龂尽>砦逅?。吳書。魯肅傳》:「后備詣京見權(quán),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quán)借之,共拒曹公。」
2.職官名。漢末始有此稱。三國時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諸軍權(quán)位最重。晉、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稱或稍更異,大抵掌理軍事及邊防重鎮(zhèn)。唐中葉以后,以節(jié)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廢。元置大都督府,統(tǒng)領諸衛(wèi)。明改元之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制與元同,然非晉唐舊制。也稱為「大鎮(zhèn)國」。
3.民國初年各省軍政長官的稱呼。
《國語辭典》:轅門(轅門)  拼音:yuán mén
古代君王出巡,駐駕于險阻之地,以車作為屏障,翻仰兩車,使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的門,稱為「轅門」。見《周禮。天官。掌舍》。后指將帥的營門或衙署的外門。《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詩:「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國語辭典》:司隸(司隸)  拼音:sī lì
1.職官名?!吨芏Y》秋官之屬,以給勞役,捕盜賊。
2.漢代司隸校尉的簡稱。參見「司隸校尉」條。
《漢語大詞典》:六事
(1).上古指領兵的六卿。書·甘誓:“大戰(zhàn)于 甘 ,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車之人,予誓告汝?!?孔 傳:“各有軍事,故曰六事?!焙笠蛞灾赋械能娛麓蟪?。 唐 白居易 《憶晦叔》詩:“六事盡思君作伴,幾時歸到 洛陽 來?!?宋 曾鞏 《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備,誰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將非六事之人,歷世以來,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勢之難行?!?br />(2).相傳 商 初天下大旱, 湯 曾禱于 桑林 ,以六事自責。荀子·大略:“ 湯 旱而禱曰:‘政不節(jié)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躬,則雩禜之文也?!?宋 黃庭堅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 桑林 請六事,河水問九疇?!?明 李東陽 《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詩:“卻訝 桑林 纔六事,也能昭格應 商 祈?!?br />(3).謂貌、言、視、聽、思心、王極。古人以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氣相傷,發(fā)生災害。尚書大傳卷三:“若民不敬事,則會批之于六沴、六事之機以縣示我?!?鄭玄 注:“事,六事也……言天下有過,神靈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視、聽、思心、王極。機,天文也。天文運轉(zhuǎn)以縣(懸)見六事之變異示我?!卑矗?span id="wvf0rzl" class="book">《后漢書·五行志一》“氣之相傷謂之沴” 劉昭 注引《續(xù)漢書》謂六事為貌、言、視、聽、思、心。 宋 蘇舜欽 《大風》詩:“六事不合暴風作,嘗聞《洪范》有此言?!?br />(4).考察地方官吏政績的六項內(nèi)容。金史·百官志一:“ 宣宗 興定 元年,行辟舉縣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戶口增,三曰賦役平,四曰盜賊息,五曰軍民和,六曰詞訟簡?!?span id="azn9ayz"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二○回:“﹝ 宋江 ﹞到任之后,惜軍愛民,百姓敬之如父母,軍校仰之若神明,訟庭肅然,六事俱備。”
(5).指六書。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指事象形會意為形體之事,形聲假借為聲音之事,轉(zhuǎn)注者,訓詁之事也。 虞 夏 書契,今不可見,岣嶁禹書,偽造不足論, 商 周 以來,則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 秦 漢 ,文字彌繁,而攝以六事,大抵弭合。”參見“ 六書 ”。
《國語辭典》:六書(六書)  拼音:liù shū
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稱為「六體」。
2.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書、鳥蟲書。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也稱為「六體」。
《國語辭典》:領兵(領兵)  拼音:lǐng bīng
帶領兵馬?!度龂萘x》第二回:「封劉虞為幽州牧,領兵往漁陽征張舉、張純?!埂队⒘覀鳌返诙嘶兀骸嘎勚愑颜忣I兵來攻,便縱步提戈,當先出馬,與那先鋒趙普勝戰(zhàn)到八十馀合,不分勝敗。」
《國語辭典》:遙領(遙領)  拼音:yáo lǐng
自遠處遙遙監(jiān)督、控制?!缎绿茣?。卷四九。百官志四下》:「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護,皆親王遙領?!?/div>
《漢語大詞典》:東轅(東轅)
謂領兵東出或駐守東境。轅,軍營的轅門。北齊書·李元忠等傳論:“及 高祖 東轅,事與心會,一遇雄姿,遂瀝肝膽,以石投水,豈徒然哉?”周書·文帝紀上:“臣自奉詔總 平?jīng)?之師,責重憂深……今若召 悅 授以內(nèi)官,臣列斾東轅,匪朝伊夕?!?/div>
《國語辭典》:燕然山  拼音:yān rán shān
山名。杭愛山的古稱。參見「杭愛山」條。
《國語辭典》:子弟兵  拼音:zǐ dì bīng
1.由本鄉(xiāng)或本土的年輕人所組成的軍隊。如:「清末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就是從湖廣徵召來的子弟兵。」
2.親自栽培的人才。如:「這次公職選舉,他的子弟兵都高票當選了?!?/div>
《國語辭典》:裹黃袍(裹黃袍)  拼音:guǒ huáng páo
趙匡胤為后周官都點檢時,領兵抗拒契丹,至陳橋,士兵嘩變,以黃袍裹上趙匡胤,擁立為帝。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后用裹黃袍指當黃帝。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三出:「想當日裹黃袍,擁作君?!?/div>
《國語辭典》:杯酒釋兵權(quán)(杯酒釋兵權(quán))  拼音: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宋太祖趙匡胤鑒于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武人為禍,打算把兵權(quán)收歸中央政府。因此即位后的次年某日,宴請石守信等將領,在宴會上暗示眾將領應及早退休,享受人生,以免被迫黃袍加身,釀成禍亂。石守信等人于是稱病辭職,交出兵權(quán)。見《宋史。卷二五○。石守信傳》。
《國語辭典》:出將入相(出將入相)  拼音:chū jiàng rù xiàng
在外則為大將,入朝則為宰相。指文武全才的高級官員?!杜f唐書。卷七○。王圭傳》:「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姑?。湯顯祖《還魂記》第五○出:「平章乃宰相之職,君侯出將入相,官屬不勝欣仰?!挂沧鳌赋鋈雽⑾唷?。